八级下文言文知识
八年级下册古文梳理

八年级古文梳理一词多义舍:1、便舍船,从口入2、屋舍俨然作:1、其中往来种作2、作设酒杀鸡作食寻:1、寻向所志2、寻病终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2、不足为外人道也3、全石以为底4、为坻,为屿5、为宫室、器皿、人物6、中轩敞者为舱7、天下为公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乃1、见渔人,乃大惊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1、忘路之远近2、渔人甚异之3、具答之4、处处志之5、能以径寸之木6、箬篷覆之7、虽有千里之能8、策之不以其道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马之千里者其1、复前行,欲穷其林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4、其两膝相比者5、其人视端容寂6、其此之谓乎7、不知其旨也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其真无马邪11、其真不知马也志1、处处志之2、寻向所志3、《齐谐》者,志怪者也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不可久居3、高可二黍许4、珠可历历数也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隶而从者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以其境过清奇1、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木1、能以径寸之木2、以至鸟兽、木石(名词,树木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2、端其人视端容寂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启窗而观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执策而临之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固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2、子固非鱼也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吾义固不杀人全1、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全石以为底息1、去以六月息者也2、北山愚公长息日3、君子以自强不息善1、弗学,不知其善也2、京中有善口技者学1、学学半2、学学半修1、讲信修睦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闭1、谋闭而不兴2、外户而不闭独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谓1、是谓大同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食1、食不饱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1、策之不以其道2、执策而临之3、策勋十二转能1、安求其能千里也2、虽有千里之能以1、不以千里称也2、以策之不以其道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执策而临之称1、不以千里称也2、称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异(渔人甚异之):前(复前行):穷(欲穷其林):焉(不复出焉):志(处处志之):果(未果):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黄发(黄发垂髫):垂髫(黄发垂髫):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如下: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贤,通“甚”,超过)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词义自: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听说)以:以养父母(用来)卒:泯然众人矣(最终)古今异义古: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重点词语解释令:让,使;愿,希望;令作诗;写。
奇: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乞:向人求讨或乞求。
重点句子的翻译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父亲把邻近人家年龄相与的及稍微大些的子女全部招来,让他们拜拜我仲永,让他作诗,并给我仲永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⑥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⑦泯然众人矣!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⑧得为众人而已耶?译:能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应该结尾啊!⑨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未若复吾赋不幸之可晒而因得众人也。
译:那么他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只不过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归类

例句
解析
古今异义词
自将磨洗认前朝
古义:拿,取。今义:将要,即将。
高处不胜寒
古义:受得住,禁得住。今义:胜出,胜利。
词类活用
病树前头万木春
名词作动词,争春。
照无眠
动词作名词,入眠的人。
何事长向别时圆
形容词作动词,成为圆形。
六、小石潭记
柳宗元
例句
解析
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与“来”相对。
像鱼鳞。
呷浪之鳞
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词类活用
作则飞沙走砾
动词使动用法,使……飞,使……走。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
泉而茗者
名词作动词,汲泉水,煮茶喝。
罍而歌者
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红装而蹇者
名词作动词,穿着艳装,骑驴。
文言句式
山峦为晴雪所洗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归类
一、与朱元思书
吴均
例句
解析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
通“返”。
古今异义词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别的地方。
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今义:景色。
把酒临风
古义:持,执。今义:①看守;②车把。③用于有把手的器具。
八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 考点 注释

《小石潭记》1.出处: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
)一词多义: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古今异义: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今常用义为“往”词语活用: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
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
彻:形容词充当“阳光”的谓语,深深透过;日光下彻:译为:太阳光直射水底。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全石以为底。
(应为“以全石为底”。
译:以整块石头为底。
)省略句:(余)以其境过清。
(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0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古今异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味道好。
)豁然开朗(古义:宽阔明亮。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此中人语(yù)云(古义:告诉。
今义:话,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充足,不够。
)【重点实词】1.舍便舍船(动词,舍弃);屋舍俨然(名词,房屋)2.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重点虚词】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2.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处处志之(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无实义)3.其欲穷其林(代词,那);其中往来种作(代词,那);得其船(代词,他的);余人古复延至其家(代词,自己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渔人)【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初极狭,才通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过)未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复前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文言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省略句,省略主语“村中人”)问所从来(倒装句,“所以”是介词结构“从所”的倒装)02【重点虚词】1.以:A、以其境过清(因为)B、全石以为底(用)C、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2.而A、乃记之而去(表承接)B、潭西南而望(表修饰)C、隶而从者(表并列)【重点实词】1.清A、水尤清冽(清澈)B、以其境过清(清净,冷清)2.见A、下见小潭(通现,现出)B、明灭可见(看见)3.从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B、隶而从者(跟随,随从)4.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约摸)B、明灭可见(能够,可以)5.差A、参差披拂(长短不一)B、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6、环A、如鸣佩环(玉环)B、四面竹树环合(环绕)7、道A、伐竹取道(道路)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8、居A、不可久居(停留)B、居十日(过)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词类活用】1.如鸣佩环,心乐之(形容词“乐”用作动词,“喜欢”的意思)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近”用作动词,“靠近,接近”的意思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次作状语,“在空中”的意思)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03【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屈”,弯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文是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与朱元思书》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马说》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送东阳马生序》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课外古诗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岳阳楼记》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诗五首》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与朱元思书》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
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
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下册知识点归纳《小石潭记》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格外。
冽:凉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以:因为。
清:凄清。
居:停留。
7. 隶而从者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行:走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 乃记之而去乃:就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像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知识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第二人称代词:汝,尔,若,乃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伊,焉
二、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是,此,斯,之可译为:这,这个,这里,这样
远指代词:其,夫可译为:那,那个,那里,那样
虚指代词:或
无定代词:莫,无可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样东西
三、副词
(一)程度副词表轻度:稍,微,少译成:稍微,略微表深度:愈,益,弥,尤译成:更加,尤其极度高:绝,极,至,大,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范围副词表总括::悉,皆,咸,毕,俱,举,凡,尽. 表仅限:惟,但,止,才,独相当于“只” 表共同:共,并,俱,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过去时:、表示“已经、曾经”地意思地有:既,尝,已,业、表示“以前、当初、过去”地有:向,本,昔、表示“常常、经常、向来”意思地有:素,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现在时:方,正,会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将来时:且,将,欲
表示短暂:寻,未几,既而
(四)频率副词、表示“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地有:屡,数,每
、表示“再,也,还,第二次”等重复地副词有:又,复,尚,更,再
(五)语气副词、表示肯定、确认:必,诚(相当于“一定,实在,果真”)
、表示否定、禁止:不,弗,未,非,勿,无,莫,微(相当于:不,没有)
、表示推测、估量地有:或,得无,可(相当于:恐怕,或许,几乎,可能)
、表示反问:宁,其
四、介词、连词、助词
为:、动词:、为人五,为窗八、是为东坡
、介词:、对,给,向不足为外人道也、被
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地时间,可译为:在,从、介绍动作、行为产生地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介绍动作、行为所及地对象,可译为:把,拿,用以丛草为林以衾拥覆、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地条件,可译为:凭,用,依靠,按照策之不以其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表示目地,可译为:来,以便无从致书以观属予作文以记之、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至,因而” 以塞忠谏之路、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也可不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于:、表时间,可译为:在,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介绍行为发生地处所、环境,可译为:在,从,到行者休于树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介绍行为所及地对象,可译为:向,对,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用在形容词之后,介绍比较对象,可译为: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可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年又最高、表示承接关系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就,才等潭西南而望、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而且,也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之:、代词他,她,它(们)指代具体地人或事策之不以其道、指示代词可译为:
这项为之强、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郊田之外、取消句子地独立性倩女之靧面、动词:去,往吾欲之南海、凑足音节无实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文学常识积累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地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地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地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地作用:()它本身地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地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地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地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地(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地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