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雕刻画探索与教学思考
笋壳拼贴画教案反思

笋壳拼贴画教案反思笋壳拼贴画教案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不仅让幼儿学会一种新的美术技巧,更重要的是想幼儿通过这个活动增强与同伴的协调合作意识并享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在活动开始的引导环节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对范画欣赏中,幼儿很快就被这一新颖的美术材料吸引了,因有前期的经验,孩子很快就猜出范画的材料是由笋壳拼贴的。
幼儿说妈妈平时都把剥下来笋壳扔掉,想不到平时当做垃圾的笋壳,通过剪、拼、贴能制作出漂亮的一幅画,孩子们跃跃欲试,较好的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中也增强了幼儿利用废旧品的环保意识。
幼儿的作品单一,虽然我没有示范,但幼儿在欣赏范画后,大部分作品都模仿范画蝴蝶、乌龟、热带鱼。
只有个别孩子拼贴了房子、火箭。
男孩子能大胆运用笋壳,作品显得大气,女孩子的作品较细腻。
评价环节,幼儿对画面述说较简单,只说这是乌龟、螃蟹、蝴蝶。
我鼓励幼儿可以大胆对画面进行想象我觉得整个活动的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特别是幼儿操作环节,时间偏长了些。
也许是幼儿前期经验不足,剪和贴的技能未掌握,导致幼儿首次用笋壳来进行拼贴画,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笋壳是硬的,如剪的面积大点,粘贴时用力笋壳就会裂开,导致有的幼儿反反复复剪,延迟了操作时间。
虽然最后呈现的幼儿作品较单一,但孩子从中体验到合作和亲自动手的乐趣。
小组意见:1、继续丰富幼儿前期经验: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笋壳并投放到操作区,让幼儿剪、撕、拼自由探索。
也可指导孩子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扭扭棒、橡皮泥等,做一些笋壳创意造型,如冰激凌、甜筒、喇叭等。
2、提供给幼儿的背景卡纸可以是多种形状的,如圆形、椭圆、三角形等。
在背景上打破常用的长方形,以此扩散孩子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3、教师提供范画多样化,不仅有平面,也可提供立体的。
4、评价环节,可以在语言上培养幼儿对画面的想象力。
大班创意美术《笋林》教案反思

大班创意美术《笋林》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创意美术《笋林》教案反思教案撰写的目的是为了反思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便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对《笋林》教案的反思: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笋林的特点和美感。
-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 介绍笋林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 观察和分析笋林的形态、颜色和纹理。
-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材料和技巧,创作表现笋林的作品。
3. 教学过程:-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笋林的特点和美感。
-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笋林中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元素。
- 提供不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如彩纸、颜料、画笔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表现笋林的作品。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笋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口头表达,评价他们对笋林特点和美感的把握程度。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提供互相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5.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笋林进行观察和分析?- 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艺术材料和工具,以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 是否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是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学习?- 是否提供了充分的评价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改进方向?通过反思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也要充分肯定和鼓励教案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幼儿美术作品春笋教案反思

中班幼儿美术作品春笋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中班幼儿美术作品春笋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本次教案的目标是引导中班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创作出春笋主题的作品。
通过这个主题,幼儿可以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教案执行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案设计方面,我在引入活动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引起幼儿兴趣的元素,例如通过观察春笋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产生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可以在教案中加入一些游戏性质的活动,例如让幼儿模仿春笋的生长过程,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春笋的成长,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我在指导幼儿进行创作时,可以采用更多的启发式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例如,我可以问幼儿春笋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在哪里生长?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笋,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教具准备方面,我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不同材料的春笋模型,例如纸板、纸杯、纸张等,让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评估方面,我可以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馈。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总结起来,通过这次教案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评估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幼儿的兴趣引导和参与性,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性,同时注重对幼儿的反馈和评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画竹笋中班教案反思

画竹笋中班教案反思教案标题:画竹笋中班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竹笋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竹笋的图片或实物。
2. 绘画纸和彩色笔。
3. 幼儿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竹笋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幼儿对竹笋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幼儿观察竹笋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2. 指导:- 向幼儿介绍绘画竹笋的目的和意义,鼓励他们表达对竹笋的感受和想法。
- 向幼儿展示绘画竹笋的示范,包括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竹笋的外形和纹理。
-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彩色笔在绘画纸上绘制竹笋的形状和纹理。
3. 实践:- 让幼儿自由绘画竹笋,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现实的形象。
- 在绘画过程中,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绘画活动中。
4. 分享:- 邀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 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绘画竹笋的过程和感受,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能否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 是否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和合作意识?2. 导入:- 导入环节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是否能够引导幼儿对竹笋进行观察和交流?3. 指导:- 指导环节中的示范是否清晰明了,能否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是否能够鼓励幼儿表达对竹笋的感受和想法?4. 实践:-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是否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否能够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绘画活动中?5. 分享:- 分享环节中,幼儿是否能够互相欣赏和交流,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是否能够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绘画竹笋的过程和感受?通过对教案的反思,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春笋创意画课后总结

春笋创意画课后总结
通过这次春笋创意画课的创作,培养小朋友们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创作题材的意识,锻炼了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通过绘画,了解到春笋的形状,知道春笋长大之后是竹子,
春笋的作用等。
通过春笋喜欢大自然,爱护环境。
喜欢美术绘画,安静绘画。
在绘画中,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片素材,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构图,用不同的线描绘出春笋的外形与特点,学习处理春笋和衬布之间的主次关系,注意画面的构图和前后遮挡关系;小朋友们大胆的表现画面,添加相应的背景,烘托出气氛,使画面具有装饰性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春笋创意美术小班教案及反思

春笋创意美术小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春笋创意美术小班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春笋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习使用不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创作春笋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春笋的图片和实物样本。
2. 不同颜色的纸张、颜料、画笔、剪刀等美术材料和工具。
3. 画板、画纸和桌面保护材料。
4.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春笋的图片和实物样本,引起学生对春笋的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春笋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讲解(10分钟)- 通过投影仪或黑板,讲解春笋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环境。
- 引导学生讨论春笋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方面的特点。
3. 创作(30分钟)- 分发不同颜色的纸张、颜料、画笔和剪刀等美术材料和工具。
- 引导学生使用纸张和颜料,创作春笋的美术作品。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表达春笋的特点。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 鼓励学生分享创作时的思路和感受。
5. 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教学反思:本次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创作春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通过观察春笋的外观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表达春笋的美丽。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细节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下次教学中,我将更注重细节处理的讲解和示范,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细节处理能力。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以促进他们的艺术成长。
小班美术春笋教案反思

小班美术春笋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美术春笋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笋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春笋的特点,用简单的绘画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春笋的图片或实物样本。
2. 绘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春笋的图片或实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春笋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激发想象: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春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想象春笋的成长过程和周围的环境。
3. 绘画实践:让学生用颜料和画笔在绘画纸上表现出自己对春笋的想象和观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
4.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互相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春笋的特点并用绘画表现出来,是否能够展现出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想象力。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是否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3. 教学资源: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春笋的图片或实物样本进行教学,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六、教学改进:1. 可以增加一些与春笋相关的故事或诗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自去感受春笋的生长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绘画表现。
3. 可以增加一些多样化的绘画技法和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小班涂画竹笋教案反思

小班涂画竹笋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涂画竹笋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培养小班学生对竹笋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小班学生的涂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培养小班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竹笋的图片或实物。
2. 涂画纸和颜料。
3. 刷子和水杯。
4. 教学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竹笋的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竹笋的特点和形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竹笋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竹笋的外观。
3. 示范:在教学板上示范如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勾勒出竹笋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4. 实践:给每个学生发放涂画纸和颜料,让他们用刷子和颜料按照示范的方式绘制竹笋的轮廓和纹理。
5. 引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由选择颜色和涂画方式,表达对竹笋的理解和感受。
6. 分享:让学生在教室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他们对竹笋的观察和涂画过程中的体验。
7. 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涂画活动,询问他们对竹笋的认识是否有所增加,以及他们在涂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8.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涂画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方式,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欣赏自然界的美好事物。
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听取他们的分享,可以初步评估学生是否对竹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涂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导入、讨论、示范、实践、引导、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3. 教学资源:竹笋的图片或实物是引发学生兴趣和讨论的重要资源,可以通过展示和触摸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竹笋的认识。
4. 教学环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和分享作品,教室中需要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和交流环境,可以使用展板或墙壁进行作品展示。
5. 学生参与度: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笋壳雕刻画的审美教学与思考刘勇摘要:笋壳雕刻画以毛竹笋壳为原料,在其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风景、人物、戏曲脸谱、历史典故等作品,挂摆、放臵家庭办公场所,装饰点景。
以笋壳代纸,采废物为精灵,化腐朽为神奇,生长在大自然,绿色环保,对人绝无害处,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为农村小学生做美术教学材料,是最理想的代纸品。
笋壳雕刻画是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雕画审美教学思考Abstract: Shell carved bamboo painting bamboo gross shell as raw material, in its lifelike sculpture of landscape, figures, Chinese opera mask, and other works of history, linked to before, placed the family office space point of view decoration. Shell on behalf of a bamboo paper, mining waste as a wizard, and dice, it grows in natur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 harmful effects on people, it is inexhaustible, never used, for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 do a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s, is on behalf of the best paper products, is the folk culture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the best way to aesthetic education.Key words carved painting aesthetic Teaching笋壳雕刻画——又名笋壳雕,是以毛竹笋壳为原料,在纯天然的竹壳上以清雅古朴的风格,通过绘画雕刻,刻出栩栩如生的风景、人物、戏曲脸谱、历史典故等作品,结合中国传统书画或借用中国的汉砖拓片等形式的表现手法,再用各种装饰材料进行装裱后挂摆或放臵家庭、办公场所装饰点景。
其作品用绿色环保材料,对人绝无害处,以笋壳代纸,又能让人通过制作设计,达到愉悦人心,供人欣赏的一种工艺美术作品。
由于笋壳雕刻画有以上艺术魅力,能采废物为精灵,化腐朽为神奇,我们让笋壳雕刻画走进小学生的课堂,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同学们得到美的享受。
课题组就笋壳雕刻画进行探寻,现就笋壳雕刻画产生的历程、选材加工、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审美教学中的方法特点等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笋壳雕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的理论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可见,美术教育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很好的平台,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成果,以及由这个成果扩大而成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滋育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大众的心态,是挥之不去的故乡情怀。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人类和谐价值与文化认同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就是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效的保护和有力弘扬。
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室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说:“保护民间文化更应该从教育入手。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间文化遗产,是美术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笋壳雕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承载了民族、创新精神的双向内涵民间美术在审美追求方面有自身的特点,民间美术作品质朴无邪地倾注着劳动者的感情信仰和人的个性张扬,主观性和艺术真实是其特点。
竹笋壳雕集雕塑、剪刻、绘画艺术为一体,具有设计新颖别致,材质自然古朴,造型精致优美,工艺科学合理等特点,是整合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的良好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民间文化教育的最好途径。
与本土民间美术资源整合的笋壳雕刻创作、欣赏,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理解民族精神,民间文化的意义。
三、笋壳雕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民间美术寄托着勤劳人民的理想、愿望、喜怒哀乐、审美情趣和艺术传统,其内容多是结合生活中的习俗、节令。
新年吉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大胆自由地表达人们的祝福、祈盼,以及对劳动生产、田园生活和生命的认识,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我县历来被列为“民间美术之乡”,拥有众多的民间美术资源。
梁平年画, 梁平竹帘、蓝印花布、皮灯影、竹木根雕、挑花刺绣被一一列为“中国、重庆市、梁平县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我们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笋壳雕刻为载体,带领学生走进民间美术之乡,去寻找、发现、领略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通过笋壳雕刻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对民间美术的延续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中学会笋壳雕刻画制作程序, 吸取创作营养,构建新的元素符号,创新绘画语言,从而热爱笋壳雕刻画, 热爱民间美术, 这对更好地传承民间美术和非物质文化, 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笋壳雕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的具体方法笋壳又名竹壳或竹衣,当笋长成竹后,脱落的外衣叫笋壳。
基本上属废弃物。
笋壳雕刻又名竹壳雕刻,是以笋壳为材料,通过雕塑、剪刻、绘画等艺术手法来体现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1、工具:大、小雕刻刀3—5把;木版或纸版不分大小若干张;乳白胶;自制裱画框若干个;小错刀一把用于修理边角;亮镜片或亮纸;纸胶带等2. 制作笋壳画的程序选材:笋壳有几种,楠竹笋壳、慈竹笋壳等,楠竹笋壳虽然宽大、厚实、且肉多,但没有光洁度,最为理想的是最普遍的隔年慈竹笋壳。
选料时,笋壳大小不拘,大有的用处,小有小的灵巧,埋在土里的笋壳太嫩易碎,不能用于雕刻、雨水泡过的不能用于雕刻,光洁度不强、笋壳薄不能用于雕刻,掉地上久的易霉变,不能用于雕刻。
只有成熟后自然剥落的竹壳才行,而且只能选取离地面1米以上、3米以下的那段做材料,粘在竹子中间部位的那部分竹壳的厚度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那种肉头厚,花纹也最好看。
雕出来的效果才好。
经过精选、去毛、蒸煮、烘压、整平待用。
加工:笋壳雕画材料的加工很讲究。
笋壳的加工处理:先把竹壳浸在水里2至3天,待竹壳上的一层毛脱落,再将竹壳脱脂。
经筛选后晒干,再用清泉水浸泡、熏、烫、漂,刮开压平晾干,将竹笋壳平贴在硬纸板上熨烫,在熨烫中,根据温度高低变化,使笋壳形成不同色彩。
工序:笋壳雕刻一般分三步:一是裱笋壳,二是选择创作题材,三是雕刻。
裱笋壳:选好笋壳后根据它的颜色、大小、形状,先慢慢压平,然后粘贴在硬纸板或木板上。
创作题材:选择梁平年画承载的内容、生活中熟悉的人物、热闹的劳动场面以及能够反应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美育题材都可以作为笋壳雕刻的创作题材。
创作程序是绘画、拟稿、上笋壳,然后雕刻、画墨、润色。
经过剪、贴、粘裱、雕刻等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然后在竹笋壳上绘出图案,再用木刻刀雕刻,精工细琢,制作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花、鸟、楼台亭阁。
最后上色完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3. 指导学生探索掌握笋壳雕刻画的工艺特点笋壳雕刻画具有设计新颖别致,材质自然古朴,造型精致优美,工艺科学合理等特点。
然后,按笋壳雕刻画的制作工艺流程,借用笋壳自然的外形,外形不要过多的去修理它,用自然的外形,进行构思、构图,落幅后。
木版画那样进行雕刻。
雕笋壳画时,工艺性甚重,所用工具分大小圆刀、平口刀和削角刀等,刀口规格由0.1分至几分,每套至少有几把。
雕刻时按版面形象的需求,选取型号相适合的刀具。
雕刻前,根据画稿精雕细刻出主要的轮廓线,要入微地表达原稿的神形笔意,运刀要自如,行刀贯气,手风利落,任凭刀锋纵横罗织,都不能损伤线纹本质组合,根据形象质感的要求,以顺刀为主,滞刀为辅,充分体现物象虚、实之效。
雕刀直立而下,线条两边粗细匀齐,清晰、挺拔有张力追求镌刻味,有古拙感。
这种不经意的脱落损伤为笋壳画增加了镌刻金石味。
在平整、舒松的笋壳上运刀雕刻,手势力用力要平稳、缓和、慢慢的平着气,雕刻出你心中理想的图画来。
在处理笋壳雕刻画时,要注意构图饱满简洁,对称呼应,疏密,虚实,黑白色块的对比,动静处理要得当,结合题材在构图时,有时粗放犷野,有时浑厚凝重,有时要精雕细刻,有的奇巧取胜,具有婀娜多姿动态的美,这些笋壳画作品都生动的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纯天然的竹壳上以清雅古朴的风格,刻出栩栩如生的风景、人物、戏曲脸谱、历史典故等作品,其作品绿色无害,又能节约张纸、能让人通过制作设计,达到愉悦人心的审美目的。
竹笋壳雕刻画具有不蛀、不霉、不裂、不脱落、无污染,是一项环保工艺艺术品。
4. 装框:笋壳雕刻画通过选材、加工、设计、绘制、雕刻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半成品进行装饰、装裱、装框,完成作品。
五、笋壳雕刻画美育教育思考运用笋壳雕刻画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国内外、市内外至今尚无先例。
本文试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利用笋壳雕刻画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美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具有人文性质,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尊重人类文化创造,热爱我们赖以生活的自然环境,成长为具有高尚品德情操,懂得传承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合格公民是美学教育的根本。
把笋壳雕刻画纳入本地域美术教材,对学生进行地域性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欣赏民族艺术的能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课堂教学是人类历史传承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对学生民间艺术教育的最好途径。
笋壳雕刻画的学习,欣赏教育,对民间艺术的延续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让更多的学生在民间艺术中吸取创作的营养,构建新的元素符号,创建新的绘画语言,能培养学生创作、欣赏笋壳雕刻画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新意识,能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文化,懂得民族、民间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