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doc

汾西县第二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导学案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间主备教师师艳艳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和兴趣。
学习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资源引用核桃学具准备题卡课时1课时课刖小研究1.从课本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312千克一共多少钱?列竖式:3.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导学流程设计意图预设的师生活动一、才艺展示,引出课题让学生了解教师根据学展示内容:介绍家乡的特家乡,热爱家乡,生的介绍导入新课。
产。
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特产。
二、合作探究,同伴互助通过观察,学学生表述获1.资源应用,新知探究生获取图中的信取的信息,可以问题1你能计算出8千克息,再根据信息解独立解决问题核桃一共需要多少元吗?决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每千克核桃35元2.小组合作,感悟特征引出新知与学生可以列问题2如果要买312千克旧知的不同,揭示出算式,并说明课题。
列式原因。
需要多少元?你是如何列式的?这个乘法算式与上面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三、展示交流,师生互动问题3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计算呢?你是如何计算的?问题4用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时积的末尾应跟哪一位对齐?为什么?问题5如何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利用旧知来探究新知,使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关联处。
让学生学会思考,了解算理。
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反分析能力。
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算理完成计算,但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较准确的进行检验。
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练一练358 X 25= 635 X 28=538X19=五、归纳知识,总结学法问题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导学案)

3.通过学习,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要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5.要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1.口算训练:
25×4 32×3 35×2 170×5 240×4 180×3 7×140 26×3 160×5 42×2 13×7 55×8
◆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本节课满意度:☆☆☆☆☆☆☆☆☆☆☆☆
作业与练习
练习九第1、4、6、10题
课后反思
通过连续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比较总结能力方面多尝试。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编号
主备
+++
复备
审核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
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过程
第五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4、练习九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本节课满意度:☆☆☆☆☆☆☆☆☆☆☆☆
作业与练习
练习九第3、8题
4.1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

4.1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2.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
2. 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
-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2. 新课导入- 介绍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 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具体的计算步骤。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练习。
- 老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结- 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 强调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2. 实际应用-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实际应用练习。
- 老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结- 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实际应用。
- 强调注意事项。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1.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案(6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案(6篇)作为一名悄悄贡献的教导工,就不得不须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则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案〔通用6篇〕,盼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问阅历,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控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办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使学生经受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学问技能的迁移水平,进展规律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控制计算办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学问回忆和检测。
出示:1、口算23×20=42×30=23×19≈42×29≈23×21≈42×31≈2、笔算34×12=76×47=25×36=37×82=自立完成。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习的历程: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
今日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那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习变形:134×12=176×47=425×36=237×82=(1)估算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12的积大约是多少?生:估算乘积。
(2)尝试笔算师:你能不能按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阅历来尝试列竖式计算134×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尝试笔算。
(老师巡察,观看学生状况)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解说计算的步骤:先算什么?134再算什么?×12最后算什么?268(134×2的积)134(134×10的积)1608(134×12的积)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3)尝试笔算176×47师:能试着计算176×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留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生自立完成,老师巡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过程】1、估算:23×19≈ 23×21≈ 42×28≈ 42×32≈2、笔算:3、小结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学习例1:李叔叔从某个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算式是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根据(2)估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
可以用口算的方法)(3)独立思考:准确的结果是多少?你会算吗?在下面写出笔算的过程先算()再算()最后算()(4)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
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6)小组讨论: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一样,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7)如何检验计算的结果。
二、尝试练习1、请你当老师,把它们改正过来。
小结:我们在进行笔算乘法的时候,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别对错数位。
进位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数。
)2、用竖式计算:185×15= 23×283=学生独立做,做完交流。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47页例1【教学目标】1.在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教法选择】引导法【学法指导】读—列—估—算—说【教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年级开展了“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检查了各班同学的诵读水平,现在老师也想开展“计算能力大比拼”竞赛活动,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怎么样,你们敢接受挑战吗?1.口算:32×2=23×3=16×4=180×3=240×2=410×2=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可是笔算能力怎么样呢?2.笔算14545×2×12提问:第一道题是几位数乘几位数?第二道呢?你们会算吗?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
问:谁能把你的笔算顺序讲给大家听?师:看来同学们的笔算能力也很棒,把掌声送给自己吧!3.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北京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看看这些都是哪里?(出示北京的旅游景点)李老师也利用假期去北京旅游了。
(出示)李老师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a.读题,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b.要解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c.怎样列算式?(板书:145×12)问:这个算式是几位数乘几位数?(2)揭题板书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好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探究新知学习例1:145×121.估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第【1】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课程标准描述】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并说出每一步算理,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说每一步的算理,和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的道理,以及改错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尝试竖式计算以及学习检测,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问题: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1)引导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3)全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1 2× 4 56 04 85 4 0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思考:这里的48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导入新知出示问题: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5×12)(2)学生说说怎么计算(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三、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估算提问: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1)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下)27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活动方案:一、导入新课:师:学习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否正确快捷,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效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计算。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活动一:1、学生自主学习例1先独立计算,再思考:你是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的?2、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
3、集体展示。
4、教师小结竖式计算方法。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教学活动二:1、学生独立完成27页的练一练。
2、集体展示。
3、教师小结。
(1)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2)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
(3)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三、检测反馈1、完成练习五的2、3两题。
2、集体讨论。
四、课堂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数?三位数乘两位数(2)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下)28-29页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总价、数量、单价以及路程、速度、时间这两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总价、数量、单价以及路程、速度、时间这两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式的运用。
活动方案: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236×12 427×42一、导入新课:计算练习236×12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活动一:1、学生自学28页例2思考:从图中你能找出每种商品的单价和数量吗?先填写28页的表格,再想想总价、数量、单价这三种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展示。
4、教师小结。
(二)教学活动二:1学习课本第28-29页上面的内容,把29页的表格填完整,并思考:路程、速度、时间这三种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组内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3课时)
学习目标:积的变化规律
●知识回顾
(1)6扩大4倍是多少?(2)200缩小4倍是多少?
●自学任务一:快速口算这些题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
每组算式的特点接着再往下写2个算
式吗?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2、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64×50=
◆悟: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扩大或缩小几倍)时,积也要乘或除以几(扩大或缩小几倍)。
●自学任务二:计算下面的题
18 × 24 = 105 × 45 =
(18×2)×(24÷2)= (105÷5)×(45×5)=
(18÷2)×(24×2)= (105×3)×(45÷3)=
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着再写2个算式吗?
●交:
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找出规律再填空。
16×24= 32×12=
8×48= 48×8=
4×96= 64×6=
◆悟: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以)几,积不变。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学案(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口算:
10×5= 2×30 = 30×40 = 60×50= 300×15= 40×700=
2、口答:
30是()个十 800是()个百
100是()个十 90是()个十
6000是()个千 500是()个百
4个十是() 12个十是()
12个百是() 17个百是()
●自学任务一:自学下面的内容。
人骑自行车1小时大约行16千米,3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2)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借助下面的点子图和你以往的知识经验,
口算出16×30的结果。
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
●练:口算下面各题。
12×30= 25×20= 160×4=
14×60= 40×18= 300×26=
17×50= 24×30= 190×50=
●自学任务二:自学下面的内容。
如果你乘坐特快列车去旅游,1小时大约行160千米,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1)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2)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交:你能根据自学任务一的经验口算出160×3的结果吗?
●练:口算下面各题。
130×50= 140×60= 280×30=
460×20= 20×360= 230×40=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学案(1课时)
1.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知识回顾
1、口算:
2 3×
3 0 =
4 7×2 0 =
4 2×1 9 ≈
5 8×4 1≈
2、笔算
45 × 12 = 44 ×59 = 63 ×52 =
3、从淄博乘火车到青岛用了2小时,列车1小时行145千米。
淄博到青岛有多少千米?
●自学任务一:自学课本第49页的内容。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怎样列算示?
2、口算方法探究
3、自己尝试补充完下面的笔算:
笔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儿?为什么?最后写什么?
●练:1、笔算下面各题
134 × 1 2 = 176× 4 7= 425×7 3= 237×82=
322 × 24 = 145× 27= 679×1 3= 286×3 5=
◆悟: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位对齐。
3、然后把()次乘得的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