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野看丝路青海道的演变
丝路“青海道”考

历史地理第四辑丝路“青海道”考王育氏;近年来,在丝绸之路东段路线的探讨上*大都侧重于由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迸入新疆境内的干道。
自1956年青海西宁出土76枚波斯银币*经考古学家夏鼐鉴定为萨珊朝卑路斯〈457—483年)银币以来①,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道辅线収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它♦--东由秦陇,南自西蜀,进入青海河淳地区后寰或折向西北,跨越祁连山隘口,与河西干道相连接;或沿柴达木盆地西进,跨越阿尿金山进入新疆境内厂与昆仑山北麓的南道相通。
本 文试对这条路线的形成及其变迁,作一些粗烙的探索。
青海道的肇始,国内学者说法不一。
有谓早在汉武帝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前139-126年)间,我国古代最早的探险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即开此道②。
汉时河西地区的民族地理分布,大致以南山(即祁连山)为 界,以北的河西走廊为匈奴右部休屠、昆邪诸王所据,以南则为羌人所居。
张骞出陇西后,在进入河西走廊东部时事为匈奴所得負被羁留十余载亨后伺机透出匈奴完成出使枉务后,返国时,为了不致再蹈前辙,乃“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不料“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矍邑父俱亡归汉J论者或以其归国时即走青海羌中道•殊①夏鼐:畫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I裁疋考古学报>1958年工期好j#』②鲜肖威:询肃境内的丝绸之路“号:養釁嘉*学报■1980年2期。
“「:h;胡不知^欲”祗是他主观上的意愿,他在行经匈奴控制地区•尚未及进入羌中地前,已“复为匈奴所得蔦不能因此而得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已开辟青海道的推论。
、另一种说法,认为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骡骑将军霍去病入河西时所开。
《汉书•霍去病传》载塞“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逾乌毬,讨遨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耆山千有余里,合短兵,屢皋兰下■杀折兰王,新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收休屠祭天金人S据应劭注「皋兰^陇西白石县塞外河名S郦道元依此推断{袍罕(今临夏)西南漓水(今大夏濟)所径的石门口肆疑即皋兰山门也”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青海节点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青海节点城镇协调发展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热点。
青海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连接线,也受益于这一倡议的推动,逐渐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青海各节点城镇的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青海节点城镇协调发展展开研究。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性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以中国为中心、向西拉起的重要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这一倡议倡导着沿线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青海作为重要的节点区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青海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地带,不仅直接受益于经济走廊的建设,也通过自身的发展为沿线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二、青海节点城镇的特点和发展面临的问题1. 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青海还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门户之一,连接了中国和中亚各国。
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青海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2. 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青海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青海的一些城市蓬勃发展,经济持续增长;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这种发展不平衡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压力。
3. 缺乏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青海的一些城镇在发展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
城镇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难度较大,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青海节点城镇的协调发展对策1.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针对青海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扶持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补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全域共同富裕。
回眸青海道丝路上的辉煌与荣光

Feature策划Qinghai Silk Road A Former Glorious Thoroughfare回眸青海道丝路上的辉煌与荣光策划 本刊编辑部 总撰稿 李健胜 刘大伟 李言统摄/官群自德国探险家李希霍芬首次使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以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变迁等问题便成为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
一般而言,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南欧等地相互交往的陆上及海上通道。
就陆上丝绸之路而言,人们通常认为河西走廊是其沿线上的重要通道,在丝路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其实,纵观历史,还有一条通道在丝绸之路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在中西方经济、文化、政治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就是青海道。
青海道是指丝绸之路在青海境内的通道,是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道共有三大干线,分别为“羌中道”“湟中道”和“河南道”。
其中,“羌中道”特指柴达木盆地的丝道;“湟中道”是湟水流域自东向西延伸的丝道;“河南道”则指青海境内黄河以南的丝道,而每条干线又有数条重要的支线,它们共同构成了青海道的交通网络体系。
研究证明,青海道曾是一条著名的国际贸易通道,中原的丝绸、茶叶等物品经由此丝道输往中亚、南亚等地,中亚、西亚及青海地区的香料、玉石、羊毛、马匹等,则经由青海道各条干线运进中原,沿线的西宁、都兰、茶卡、结古等城镇曾经是支撑东西贸易的重要驿站。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交通网络,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道很早就发挥着连通东西的交通功能。
密关系。
青海道沿线是我国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羌族、鲜卑、吐蕃、回回等民族,曾在这里书写下辉煌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那些丰富多彩的风物民俗遗留至今,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因为其中有最生动、鲜活的生活图景,蕴藏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洗练而成的人类智慧。
今天,我们从历史、文化、民俗等角度,去回眸、体味青海道,去拨开那些深深地铭刻在这条古道上的人类印记,因为它不仅代表了过去的辉煌与荣光,也是探索未来之路的重要资源。
影响视域下的比较研究

青海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比较优势及战略取向郭华杨军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和西藏及南亚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这条中西交流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和主要枢纽。
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完善的交通网络、多元包容的文化胸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和关乎祖国西南、西北边防及藏区稳定的战略地位,成为青海参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
一、青海在古代中西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一、青海在古代中西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学者认为 (周伟洲),丝绸之路青海道和河西道一样,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存在。
●考古发现证明:在4世纪末至6世纪时,从中原西经甘肃东南、青海湟水谷地、柴达木盆地南缘至西域、中亚的丝绸之路青海道作为国际商贸通道,繁荣一时。
●据史书记载,宋代、明朝永乐年间、清朝时期青海道一直是西域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
一、青海在古代中西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畅通,使儒道文化、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在河湟地区交流融汇,和谐共存;西域胡商、中原晋商、陕商、牧区蒙商、藏商、本地回商云集河湟,中原、西域、牧区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繁荣的商贸业促进了各民族融合和青海的开放发展。
古丝绸之路青海道上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一同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青海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幻灯片6一、青海在古代中西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学者这样评价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历史地位:历史上丝绸之路青海道事实上成了中西交通的中心之一。
从青海向北、向东、向东南、向西、向西南都有着畅通的交通路线,联系着中国与漠北、西域、青藏高原、印度等地的交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段重要干线和东、西方贸易交流、文化交流的中转站,其地位绝不亚于河西走廊。
[ 许新国,《青海丝绸之路与都兰大墓》[J],文史知识,2006年02期.]二、青海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比较优势(一)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支撑平台和能源开发合作战略基地青海省矿产、新能源资源储备情况二、青海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比较优势(二)青海是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主要交通枢纽●青海南通川藏、西接新疆、东邻甘肃,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东南沿海和西南、西北地区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
丝绸之路青海道盛衰变迁述略

作者: 崔永红[1,2]
作者机构: [1]青海省社会科学院;[2]青海省文史研究馆
出版物刊名: 青海社会科学
页码: 9-1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鼎盛;复兴
摘要: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经过青海地区的通道,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被称为"羌中道"、"河南道"("吐谷浑道")、"青唐道"等。
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尤其是公元5-9世纪,青海道因"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主线的作用,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
唃厮啰政权时期,青海道又以"青唐道"的名义再次复兴,持续近百年。
其余较长时期使用频率相对不很高。
新丝路 新思路——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纪实

食展等重大 活动盼 々业化 、国际化水平 兰新高铁 全线通车运营 .地处祖 国
带来 了文明 、和喈 、 离效 的公路交迎环 『 情 ,决 定了 海经 济体最不大 ,但它创 优 特 绿 色 产 品 的 集 敞 地 ,加 快 建 没 面 向 境 ,也带来 r 老 』 r 姓f l  ̄ - + M 的口 新 月异 。 1 造的社会综合价值却是无 比 大的 。 K 经营丝绸之路青 海道旅游线路 {
中国经济信 息 03 — 0 4 1 2 01 5总第 53 2期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带动青海 等多个省 共同发挥 位优势 ,形成中国向西开放 和欧 亚 同家 走向 巾周腹地 的双 向黄金通 道 、开通西宁至韩同首尔 、t 1 1 国香港 干 ¨ 俞 湾直航包机及两宁至r f 1 亚 、东南亚等l 司际 中转联程航线等闷际航班。 曰前 ,南国道 、省道十线 公路 、出 省通 道和资源 开发 、旅游 公路构 成的公
绸 之路 。 “ 青海 道” 分3 路 ,北路 m两 } 意 向。率先在 两北 氕省 区成功 举办 “ 中 平 ,着力打造 冈际和 区域物流 流通的经 宁向西北行 ,渡大通河 ,越祁 连 山,进 I ( 青海 ) 丝绸 之路经济带经 贸合作 网 J 济走廊 ,推动形成 高层次 、宽 领域 、全
伸,一个立体交通网络的现代版 “ 青海 l 献
道” 已初具框 架 I
。
方 面具有一定优势 。 青海 省 紧紧 同绕 “ 循环”和 “ 特
再谈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形成

分 布在甘肃 、 海 东南 部 、 夏南 部 , 黄 河 农 业 文 青 宁 是 化 与西北 草 原 文化 最 早 相 交 融 的古 文 化 , 是 古 代 也 东方 和西方 文 明最早 发 生接 触 的古 文 化 。齐 化 的铜 器 早 四 、 百 五
里 木盆 地南 北穿 越葱 岭 , 往 中亚 、 通 印度 和 欧洲 的主 干线 以南 , 还有 一 条 经青 海 古 羌 人 居 住 区通 达 今 新
疆至域外的路线 , 史学界称之为“ 丝绸之路青海道” 。 对 青海 道 的研 究 , 在 2 早 O世 纪 3 0年 代 就 已经 开 始
了, 8 9 到 0— 0年代 , 界 在 青 海 道 研 究 上 取 得 了 突 学
年, 主要是 装 饰 品 、 器 和 小 型 生 产 工 具 , 有 较 多 武 带
的草 原文化 特 色 。如青海 贵南 县 尕 马 台齐 家 文 化墓 地第 2 墓 的死者 胸部上 置 有 一 面铜 镜 , 背 饰放 5号 镜 射状 的七 角 星纹 , 形纹 中还 饰 有 并行 斜 线 纹 ; 角 铜镜 边缘 穿有 两个 小孔 , 两孔 之 间有 凹形 细绳 纹 痕 , 在 而
本文 为作者主持的教 育部 2 1 0 0年青年社科基金项 目( 准号 :0 J '07 ) 批 1 Y C 7 0 5 的阶段性成果 。 / 收稿 日期 :0 2— 8— 2 21 0 0
作 者 简 介 : 海 洋 ( 9 1 , , 肃 天 水人 , 苏 17 一) 男 甘 天水 师 范 学 院 陇右 文化 研 究 中心讲 师 。研 究 方 向 : 国农 史 、 北 历 史 地 理 。 中 西
Se . 0 2 p 2 1
再 谈 丝绸 之 路 青 海 道 的形成
从国际视野蚕丝路青海道的演变

A s a tD r g teC y u uep r d Qnh iSl R a a en oe o tebac e o egas n i od T e bt c: u n h aoc h r e o , iga i odh db e n f h rnh s ft rsl d Sl R a . h r i i k h a k
A i adAr a Fo temd l o teti e tr BC t teedo scn e tr BC re- ata igo ( ai i s n fc . rm ide fh r cnuy . n f eo dcnuy G eo B e inK nd m D xa n a i h hd oh r )
中图分类号 : 23 K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6 1 02 30 3-4 1 558( 1) — 160 0 2 0
onteEv lt no n h i i a rm h oui f o Qig a l Ro dfo Sk
t n e na i na r pe tv he I t r to lPe s c i e
tecnrl s ae i hn ruhQn hi i od . rm teti etr BCt tebgn igo ti e tr, i h et i t ddwt C iat o g iga S kR a sFo r cn y . o h einn fhr cnuy wt aA ar h h l h hd u d h
各政权 的重视 。 系中国与中亚、 联 西亚的 交通大道“ 丝绸之路” 仍畅通无 阻。 至6 纪, 4 世 在吐谷浑的经营下, 青海道成 为中国南 北与域 外联 系的 最重要的 国际通道 。 世纪至9 7 世纪 中期 , 阿拉伯帝国、 吐蕃帝 国与大唐 帝国的崛起使 横跨 欧亚大陆的丝绸之 路极度繁荣。 这时在吐蕃的控制 下, 青海道在连接 中国南北与西域 、 中亚乃至西亚的 交通 中仍然发挥 着重要作 用。 世 纪末至 9 1世 纪初期 , 3 由于大国崩溃、 国林 立, 小 丝路 东西两段俱走 向衰落。不过 北宋时期 , 青海凭借 地缘优 势 , 为沟通 西域 与 中原 仍 的重要 的国际通道。 3 1 世纪初期 至1世纪初 , 5 在丝绸之路一度复兴的背景下 , 青海道地位下降 , 但仍为 中西往 来的通道 。 5 1世 纪以后 . 由于丝路 东西段 沿线均战乱不 已, 青海道随整 个丝绸之路的衰落而衰落。 关键词 : 史交通地理 ; 历 青海道 ; 演变; 地缘政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