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七章 超临界萃取(2h)
生物分离工程-超临界萃取

溶质与溶剂分离常用蒸馏法, 存在对热稳定性问题
粘度小,扩散系数大,易达到相 扩散系数小,有时粘度相当
5 平衡
高
超临界相溶质浓度小 6
萃取相为液相,溶质浓度一 般较高
工业类别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
医药工业 食品工业
(1)原料药的浓缩、精制和脱溶剂(抗生素等); (2)酵母、菌体生成物的萃取(—亚麻酸,酒精等); (3)酶、维生素等的精制、回收; (4)从动植物中萃取有效药物成分(生物碱、维生素E、芳香油等); (5)脂质混合物的分离精制(甘油酯、脂肪酸、卵磷酯)
特点:
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很高的萃取速度,另外 该流体随着温度与压力的连续变化,对于某些 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的萃取具有选择性,而且 萃取后分离也很容易。
萃取对象:脂肪酸、植物碱、醚类、酮类、甘油 酯等在 超临界流体中具有特殊溶解 作用的物质,即可萃取固体,又可萃 取液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1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3、衣物和各种纺织品的干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衣物干洗店应用 而生,其实所谓的干洗是利用有机溶剂(大多是四氯乙 烯)代替水去除衣物上的油渍,这完全可利用SF-CO2技术 取代。与现有的衣物干洗工艺相比较,初期投资较多一 些,但不用搅动衣物,无磨损、褶皱,CO2便宜、容易回 收、无环境污染问题,洗衣成本可大大降低。
2.如何利用双水相萃取实现直接从细菌发酵液或细胞破 碎液中分离纯化目标产物?
3.在双水相萃取中,pH值以及无机盐加入如何影响蛋白 质的分配?
其
他
(1)超临界流体色谱; (2)活性碳的再生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提取上的应用
现代中药应具有以下特点: “三效” 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 剂量小、毒性小、毒副作用小 “三便” 便于储存,便于携带、便于服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概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的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扩散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的分离与提纯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探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超临界流体指的是在临界点之上的高压高温条件下,流体达到临界状态。
在超临界状态下,物质的密度和粘度等性质与传统液体和气体有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扩散性能。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汽、乙烯等。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具有以下优点:•高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比传统有机溶剂高,可以溶解更多的物质。
•可控性强: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控制溶解度和提取速度。
•萃取效率高:超临界流体在溶解物质后,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或者减压来实现溶剂的快速脱失,从而提高萃取效率。
•环保可持续:超临界流体一般是可再生的,可以循环利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化工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化工领域用于分离和纯化特定化合物,常见的应用包括:•油脂提取:利用超临界流体(常用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高效地从植物油中提取脂肪酸、甘油等有机成分,用于制备食用油或者化妆品等产品。
相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更加环保,不会产生有机溶剂残留。
•天然色素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色素,用于食品、化妆品和纺织品等行业。
•聚合物分离:超临界流体还可以用于聚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提高聚合物的纯度和质量。
制药领域在制药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离、纯化和微粒制备等方面,常见的应用包括:•天然药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可以高效地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药物成分,用于药物生产和研发。
分离工程第七章超临界萃取详解

f2)
v2 RT
dP
(13)
第24页,共43页。
上式积分得:
f
0 2
f
* 2
exp[
V2 RT
(p
p2* )]
(14)
将式(12)、(14)代入式(11)得
y (1 y)n
kˆ1n x2
{
2
f
* 2
exp[ V2 RT
ˆ3 p1n
(p
p2* )] }
(15)
上式中n可以是小数,因为在缔合时 n 个溶质分子可以 共用一个溶剂分子结合。
了CO2的Pr(P/Pc)—Tr(T/Tc)—ρr(ρ/ρc)状态图。
纯物质的Pr~ρr关系图
第12页,共43页。
在临界点上:
(dP / dv)Tc 0, (d 2 P / dv2 )Tc 0
• 对于理想流体,P-V-T的关系表示如下:
PV = nRT
• 对于带压力的体系,1873年J.D.van der Waals给出了如下 的计算式:
第14页,共43页。
为此,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其中的 Soave, Redlich and Kwong 和 Peng and Robinson 的改进较为成功。
S-R-K 方程建立于 1974 年,能对高压流体进 行 P-V-T 的关系有效计算,精度大大改进,但在 汽—液平衡计算尚存在不足。
若被萃取相中组分的摩尔浓度用x表示,超临界相中 组分的摩尔浓度用y表示。
第22页,共43页。
设溶剂为1;溶质为2;溶质与溶剂的反应物ABn为3, 且认为y2很小,即溶质在超临界相中基本上以ABn的形 式存在。则
3
i 1
yi
y1
超临界萃取技术一、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1、萃取剂超临界萃取所用的

超临界萃取技术一、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1、萃取剂超临界萃取所用的萃取剂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又较接近于气体。
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
2、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利用这种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
(1)在低压下弱极性的物质先萃取,随着压力的增加,极性较大和大分子量的物质与基本性质,所以在程序升压下进行超临界萃取不同萃取组分,同时还可以起到分离的作用。
(2)温度变化体现在影响萃取剂的密度与溶质的蒸汽压两个因素,在低温区(仍在临界温度以上),温度升高降低流体密度,而溶质蒸汽压增加不多,因此,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时的升温可以使溶质从流体萃取剂中析出,温度进一步升高到高温区时,虽然萃取剂的密度进一步降低,但溶质蒸汽压增加,挥发度提高,萃取率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3)除压力与温度外,在超临界流体中加入少量其他溶剂也可改变它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通常加入量不超过10%,且以极性溶剂甲醇、异丙醇等居多。
加入少量的极性溶剂,可以使超临界萃取技术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极性较大化合物。
二、超临界萃取的实验装置与萃取方式1、超临界萃取的实验装置设备图片多功能超临界多元流体分步萃取、重组萃取、有毒物成份萃取囘收、超低微量成份萃取回收、精馏、萃取精馏、逆溛萃取、液液萃取、萃取冷冻结晶、多元溶媒的全封闭循环系统以及保健食品的膨化、脫色、脱硫、脱腥异味、着色、加香等的精制加工工业试验装置。
單纯超临界CO2萃取成套设备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如附图所示,它包括:(1)超临界流体发生源,由萃取剂储瓶、高压泵及其他附属装置组成,其功能是将萃取剂由常温压态转化为超临界流体。
《分离技术概论》第7章超临界萃取

在超临界区域内,CO2流体密度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150g/L-900g/L) ,适当控制流体压力与温度,可使溶剂密度变化达3倍以上; 在临界点附近,压力与温度的微小变化,可引起流体密度的大幅度改 变。
CO2的对比密度-温度-压力的关系图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的相平衡
二元 流体 混合 物相 行为 的分 类
343.0
347.0 374.1
3.52
5.63 22.06 0.31 0.326
超临界流体的溶剂选择原则
化学性质稳定,对设备没有腐蚀性;
临界温度应接近室温或操作温度; 操作温度应低于萃取组分的分解、变质温度; 临界压力最好在4PMa上下(降低压缩动力); 选择性尽可能高(容易得到高纯度产品);
对萃取质的溶解度高(减少溶剂用量);
4.64
5.50 5.12 5.89 4.85 3.92 7.38
0.160
0.920 0.217 1.150 0.620 0.580 0.468
异丙醇
甲醇 正己烷 乙醇 正丙醇 丁醇 环己烷
82.5
69.0 78.2
235.2
240.5 234.2 243.4 263.4 275.0 280.3
4.76
夹带剂对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对分子量相近的非极性夹带剂,对极性和
超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1. 引言超临界萃取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介质的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超过其临界点(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存在的物质状态,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技术已经在化学、食品、制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2. 超临界萃取原理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基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
在超临界条件下,流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都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了其对目标物质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萃取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目标物质,同时不引入有毒或有害的溶剂。
超临界萃取的基本步骤包括: -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原料,通常为植物或动物组织。
-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超临界流体,常用的有二氧化碳和乙醇。
- 超临界萃取设备:使用高压容器和恒温器来实现超临界条件。
- 萃取过程:将原料置于超临界流体中,通过参数控制溶解和分离的过程。
- 分离和回收:通过减压和蒸发等方法将目标物质从超临界流体中分离提取,并回收使用。
3. 超临界萃取的应用3.1 化学领域超临界萃取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提取天然产物和制备新型材料。
由于超临界流体可调节的溶解能力,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目标物质,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带来的环境问题。
3.2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超临界萃取被广泛用于营养成分的提取,如咖啡因从咖啡中的提取,花青素从葡萄皮中的提取等。
超临界萃取不仅能够提取目标物质,还可以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提高产品的质量。
3.3 制药领域超临界萃取在制药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和提纯,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效果。
此外,超临界萃取还可以用于药物的微粒化和载药体系的制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4. 超临界萃取的优缺点4.1 优点•高效: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扩散速度和溶解能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目标物质的提取。
•环保:超临界流体通常采用二氧化碳等无毒无害的物质,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超临界萃取详解

超临界萃取详解超临界流体萃取:作为一种分离过程,是基于一种溶剂对固体或液体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较之在常温常压下可得到极大的提高。
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和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纯化目的的一种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即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超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介于蒸馏和液-液萃取过程之间,是利用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依靠被萃取物质在不同蒸气压力下所具有的不同化学亲和力和溶解能力进行分离、纯化的单元操作。
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它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着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因此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可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的组分超临界流体: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
临界温度:指高于此温度时,该物质处于无论多高压力下均不能被液化时的温度。
临界压力:临界区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对密度的影响?非挥发性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与流体密度的关系?在临界区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可引起流体密度的大幅度变化。
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大致和流体的密度成正比。
b.超临界流体的传递性质: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近似于液相,溶解能力也基本上相同,而黏度却接近普通气体,自扩散能力比液体大约100倍。
此外,传递性质值的范围,在气体和液体之间。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低黏度、高扩散系数、易流动的相;扩散传递更加容易并能减少泵送所需的能量。
降低了与之相平衡的液相黏度和表面张力,提高了平衡液相的扩散系数,有利于传质。
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可对溶剂的密度、扩散系数、表面张力、黏度、溶解度、介电常数等带来明显的变化。
c.超临界流体的选择性有效地分离产物或除去杂质的关键是用作萃取剂的超临界流体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按相似相容的原则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相按操作角度来看操作温度越接近临界温度,溶解能力越大基本原则超临界流体的化学性质和待分离的物质化学性质相近;操作温度和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相近。
超临界萃取

9.3
超临界萃取
图9-12 用CO2 从咖啡豆中脱除咖啡因的CO2是一种很理想的萃取剂,它不仅不会在生理上引起问 题,而且对咖啡因有极好的选择性。经CO2处理后的咖啡豆除 了提取咖啡因外,其他芳香物质并不损失,CO2也不会残留于 咖啡豆中。 对于其他一些天然产物的超临界萃取工艺也进行了大量 的应用研究工作,如从酒花及胡椒等物料中提取香味成分和 香精等。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在温度为40~80℃,压力为80~ 610Bar条件下,从大豆中提取香油,其质量与用己烷浸取的 产物质量相同。按中试结果计算,超临界萃取的成本仅为己 烷法的2/3。
9.3
超临界萃取
9.3.3 超临界萃取的典型过程及应用实例
1 超临界萃取的典型过程 超临界萃取的典型过程是由萃取阶段和分离阶段组合 而成。在萃取阶段,超临界流体将所需组分从原料中提取 出来。在分离阶段,通过变化某个参数或其他方法,使萃 取组分从超临界流体中分离出来,并使萃取剂循环使用。 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超临界萃取的典型过程分为 三类:等温法、等压法和吸附吸收法。如图9-11所示。
9.3
超临界萃取
图9-11 超临界萃取的三种典型过程
T1<T2 P1=P2 T1=T2 P1>P2 1-萃取槽;2-膨胀阀; 1-萃取槽;2-加热器; 3-分离槽;4-压缩机 3-分离槽;4-泵;5- 冷却器; (a) 等温法 (b) 等压法 T1=T2 P1=P2 1-萃取槽;2-吸收 剂(吸附剂);3-分 离槽;4-泵 (c) 吸附法
9.3
超临界萃取
图9-10
CO2的p-V-T相图
9.3
超临界萃取
9.3.2 超临界萃取的过程特征
1.超临界流体萃取一般选用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 其临界温度不过高或过低的物质做萃取剂,这类分离技术特 别适宜于提取或精制热敏性、易氧化物质。 2.超临界流体萃取剂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且 溶解能力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降低超临界相的密度可以将其 包含的溶质凝析出来,过程无相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以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 以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利用它对溶质具有 特异增加的溶解能力的特性,将其从液体或 特异增加的溶解能力的特性,将其从液体或固体 液体 中萃取到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通过降压或升温析 中萃取到超临界流体中, 出产物的分离过程。 出产物的分离过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SCFE 超临界流体萃取
又称“气体萃取、流体萃取、 又称“气体萃取、流体萃取、稠密气体萃 取或蒸馏萃取,压力流体萃取”。 取或蒸馏萃取,压力流体萃取”
以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 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 固体或 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 热敏性成分 高沸点或 成分, 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成分,以达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2 超临界流体与气体和液体的物性比较
密度 g/mL 气体
(101.3KPa,15~30℃) (101.3KPa,15 30℃)
黏度 g/(cm•s) (1~3)×10-4 × (1~3)× 10-4 ×
扩散系数 cm2/s 0.1~0.4 0.7×10-3 ×
(0.6~2)×10-3 × 0.2~0.5 0.6~1.6
3.液相物料的超临界CO 3.液相物料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液相物料的超临界 液相物料SC SC- 萃取的特点: 液相物料SC-CO2萃取的特点: (1)萃取过程可以连续操作 萃取和精馏一体化, (2)萃取和精馏一体化,连续获得高纯 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该装置有效 利用于超临界 CO2萃取和精 馏分离过程, 馏分离过程, 达到进一步分 离、纯化的目 的。
超临界流体条件下的溶解度 溶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取决于两种分子间 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取决于两种分子间 的作用力。 的作用力。 流体密度—压力 流体密度 压力 物质化学性质相似性 3 提高选择性的基本原则: 提高选择性的基本原则: 应和T T应和TC相接近 流体的化学性质应和溶质化学性质相接近。 流体的化学性质应和溶质化学性质相接近。
任何物质均具有特有的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 任何物质均具有特有的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 Tc和临界压力Pc 在T>Tc、P> Pc 条件下存在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 Tc、 条件下存在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 它们处于既非液体也非气体的超临界状态,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 它们处于既非液体也非气体的超临界状态, 种特殊的聚集状态。 种特殊的聚集状态。
P:7.38 MPa
相对较低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 相对较低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 使CO2具有适合于处理某些热敏性生物 制品和天然物产品。 制品和天然物产品。
优点: 优点: 缺 点: –临界条件温和 临界条件温和 设备投资 大 –产品分离简单 产品分离简单 –优良的传质性能, 优良的传质性能, 优良的传质性能 扩散系数大, 扩散系数大,粘度低 –无毒、无害、无腐蚀、不燃 无毒、 无毒 无害、无腐蚀、 –价格便宜 价格便宜 –根据分离目的可获得萃取物、萃余物 根据分离目的可获得萃取物、 根据分离目的可获得萃取物
4.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能 4.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能
由相图可见:临界区附近, 由相图可见:临界区附近,密度线 聚集于临界点周围, 聚集于临界点周围, 流体密度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十分 敏感,导致溶解度相应地变化。 敏感,导致溶解度相应地变化。 溶质的溶解度与流体密度大致成正 比。
超临界CO 超临界CO2的相图
③温度变化对CO2流体的溶解度影 温度变化对CO 响远小于压力变化的影响。 响远小于压力变化的影响。 等压法实用价值较少。 等压法实用价值较少。
超临界CO 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大多采用改变 压力的等温法流程。 压力的等温法流程。
2.固相物料超临界CO 2.固相物料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过程 固相物料超临界 (1)固相物料的萃取过程
∴ 改变压力或温度 改变流体密度 改变溶质溶解度
例:
超临界流体CO2温度T=37℃(临界温度Tc=31.06℃)时, T=37℃( Tc=31.06℃ 超临界流体CO 温度T=37℃ 临界温度Tc=31.06℃) 压力从7.2MPa上升到10.3Mpa(Pc=7.39MPa) 压力从7.2MPa上升到10.3Mpa(Pc=7.39MPa) 7.2MPa上升到10.3Mpa 增加2.8倍 增加2.8倍 2.8 溶质的溶解度↑ 达到萃取目的; 溶质的溶解度↑ 达到萃取目的; 密度降低 溶质的溶解度↓ 溶质的溶解度 密度
液相物料连续逆 流萃取塔
4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1). 脱咖啡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得到最早 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的是天然咖啡 豆的脱咖啡因。 豆的脱咖啡因。
用SC-CO2法从咖啡豆中脱出咖啡因工艺流程 SC-
(2).啤酒花萃取 普通的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取的啤酒花 萃取液为暗绿色膏状(即啤酒花浸膏), 萃取液为暗绿色膏状(即啤酒花浸膏), 而且还残留有机溶剂。 而且还残留有机溶剂。 液体CO2和SC-CO2抽提的酒花萃取物 液体CO SC颜色为微榄绿, 20~25MPa,40℃萃 颜色为微榄绿,在20~25MPa,40℃萃 4h,浸膏得率可14%,α 14%, 取4h,浸膏得率可14%,α-酸提取率 99%,硬树脂萃取率仅为5.2% 5.2%, 近99%,硬树脂萃取率仅为5.2%,而且 不萃取农药,芳香成分不氧化。 不萃取农药,芳香成分不氧化。
固体物料超临界CO 固体物料超临界CO2萃取工业化流程
(2)超临界CO2萃取与其他分离技术的 超临界CO 联用 ①超临界萃取和精馏联用 是将超临界萃取与精密分馏相结合, 是将超临界萃取与精密分馏相结合, 在萃取的同时将产物按其性质和沸程 分成若干不同的产品。 分成若干不同的产品。
超临界CO 超临界CO2萃取与精密分馏塔联用示意图
非挥发性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 非挥发性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 大致和流体的密度成正比。 解度大致和流体的密度成正比 解度大致和流体的密度成正比。 意义: 意义: 利用不同密度下的CO 利用不同密度下的CO2对物质溶解能 力的差异,即通过压力或温度的改变, 压力或温度的改变 力的差异,即通过压力或温度的改变, 就可以实现萃取和分离的操作。 萃取和分离的操作 就可以实现萃取和分离的操作。
3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过程
1.SC1.SC-CO2萃取基本工艺流程 超临界萃取工艺过程主要由萃取釜 和分离釜, 和分离釜,并适当配合压缩装置和热 交换设备所构成。 交换设备所构成。 对于原料为固体的萃取过程可归纳 种基本工艺流程——等温法、等压 等温法、 为3种基本工艺流程 等温法 吸附法。 法和吸附法。
5 夹带剂的使用 单一组分的超临界溶剂的局限性: ①单一组分的超临界溶剂的局限性: 溶解度不高 选择性不高 溶解度对T 溶解度对T、P不够敏感等 ②夹带剂从两个方面影响溶质的溶解 夹带剂从两个方面影响溶质的溶解 选择性: 度和选择性: 溶剂的密度 溶质与夹带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 例如:
中添加约14%的丙酮后, 14%的丙酮后 在CO2中添加约14%的丙酮后,甘油 酯的溶解度增加了22 22倍 酯的溶解度增加了22倍。 纯CO2几乎不能从咖啡豆中萃取咖啡 但在加湿( SC因,但在加湿(水)的SC-CO2中,因 为生成了具有极性的H2CO3,在一定的 为生成了具有极性的H 条件下, 条件下,能选择性地溶解萃取极性的 咖啡因。 咖啡因。
②超临界萃取与尿素包合技术联用 利用尿素可与脂肪酸化合物形成包 合物, 合物,分子结构和不饱和度不同的化 合物与尿素的包合程度不同, 合物与尿素的包合程度不同,实现组 分的分离。 分的分离。
③超临界萃取与色谱分离联用 如从向日葵种子中提取维生素E 如从向日葵种子中提取维生素E时同 硅胶吸附柱联用; 硅胶吸附柱联用; 从美丽猪屎豆种子中萃取单猪屎豆 碱时同离子交换柱联用。 碱时同离子交换柱联用。
(3)吸附法
T1=T2 = p1=p2 = 1—萃取釜; 萃取釜; 萃取釜 2—吸附剂; 吸附剂; 吸附剂 3—分离釜; 分离釜; 分离釜 4—高压泵 高压泵
(4)三种基本工艺流程的比较 能耗: ①能耗: 吸附法不需压缩能耗和热交换能耗, 吸附法不需压缩能耗和热交换能耗, 最省能。 最省能。 ②过程目的 等温法和等压法适用于萃取相中的 等温法和等压法适用于萃取相中的 溶质为所精制的产品 精制的产品。 溶质为所精制的产品。 吸附法只适用于可使用选择性吸附 吸附法只适用于可使用选择性吸附 方法分离目标组分的体系, 方法分离目标组分的体系,只能用于 杂质脱除过程 少量杂质脱除过程。 少量杂质脱除过程。
超临界流体既具有液体溶解度大的性质 ∴ 超临界流体既具有液体溶解度大的性质 , 又具有气体易扩散 传质速度高的优点。 气体易扩散、 又具有气体易扩散、传质速度高的优点。
特点: 特点: 密度接近液体-- --萃取能力强 密度接近液体--萃取能力强 粘度接近气体-- --传质性能好 粘度接近气体--传质性能好
超临界流体
(Tc,Pc) Tc,Pc)
液体 (15~30℃)
(0.2~3)×10-2 (0.2~3)×10-5 × ×
3.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比普通气体大数百倍,近似于液体。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比普通气体大数百倍,近似于液体。 密度 黏度比液体小,接近于气体。 黏度比液体小,接近于气体。 比液体小 扩散系数比液体大。 扩散系数比液体大。 比液体大
4 超临界流体的选定 作为萃取剂的超临界流体须具备: ①作为萃取剂的超临界流体须具备: 溶解度 选择性 T、P 化学稳定性 易获取, 易获取,价格便宜
②常用萃取剂 极性萃取剂:乙醇、甲醇、 极性萃取剂:乙醇、甲醇、水 (难) 非极性萃取剂:二氧化碳( 非极性萃取剂:二氧化碳(易)
SC③ SC-CO2特点 临界点: 临界点: T:304.1K
降低压力或升高温度 产物解析出来。 产物解析出来。
超临界压力↑流体密度 溶质溶解度 溶质溶解度↑ 超临界压力↑流体密度↑溶质溶解度 超临界压力↓流体密度 溶质溶解度 超临界压力 流体密度↓溶质溶解度 流体密度 溶质溶解度↓ 或升高温度) (或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