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林业害虫调查与识别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

49
12、菟丝子
六、草坪杂草
1、(小鸡草)
2、马唐(鸡爪草) • 叶:条状披针形 • 花序:指状
3、狗尾草
4、牛筋草(蟋蟀草)
5、空心莲子草(苋科, 革命草、水花生)基 部匍匐,上部上升
6、藜(灰菜)
• 茎光滑。叶有长柄, 叶菱形,边缘具有 波状齿。 花簇生。
7、马齿苋(长 寿菜、马齿菜) 马齿苋科 • 植株: 植株: 茎: 叶: 花:
8、野苋菜 .
• 叶:倒卵或卵 状披针先端钝 尖。 • 叶脉:明显。 花:花簇多刺 毛
9、地锦(大戟科, 奶浆草) • 植株: 白汁 • 茎:红色,多叉状 分枝 • 叶:对生,卵形 或长卵形。
10、蒲公英(婆婆丁,菊科) • 植株:直根杂草。
• 叶:莲座状平展,倒披针 形。 。
11、.车前(车前科) 叶:广椭圆形花序: 长穗状 • 根:须根杂草
14、油松毛虫
体色棕色、褐色、灰褐色等,变化也较大,一般前翅 花纹清晰,中横线内侧和齿状外横线外侧有1条颜色稍 淡的线纹,颇似双重线;雄虫外缘斑列内侧有淡色的 斑纹。中室白斑小而明显。
15、黄褐天幕毛虫
【形态特征】雌雄异形,雌体长15-17mm,褐色; 雄成虫体长13-14 mm,黄褐色。
二、刺吸害虫
上。发病后病部皮层腐烂 变软,初期病部水肿状, 暗褐色,过一段时间后, 病部失水下陷,有时发生 龟裂。后期病斑可产生许 多针头状小突起,即病菌 的分生孢子器,潮湿或雨 水天气,在病部可产生橙 黄色或橘红色卷丝状的分 生孢子角。病斑边缘明显, 黑褐色。病部发病严重时, 皮层腐烂,纤维组织分离 如麻状,与木质部容易脱 离。当病部环绕树干一周 时,病部以上枝条即行干 枯死亡。当环境条件不利 于病害发生时,病斑停止 扩展。有时秋季在病部可 长出一些黑色小粒点,即 病原菌的子囊壳。
林草害虫知识

林草害虫知识一、引言林草害虫是指在林业和草业中危害林木和草地生长发育的昆虫。
它们以树叶、树皮、根系或者草地上的植物为食,繁殖能力强,数量多,给林业和草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了解林草害虫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治害虫,保护林木和草地的健康生长。
二、常见林草害虫1. 松毛虫松毛虫是松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松树的针叶为食。
它们的体形较大,有长长的毛发,外形酷似毛毛虫。
松毛虫的寿命较短,但每年能产下大量的卵,对松树的损害较为严重。
防治松毛虫可以采取喷洒杀虫剂、人工捕捉等方法。
2. 毛虫毛虫是森林中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们主要以树叶为食,对森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毛虫的体表覆盖着细长的毛发,有些种类的毛发还会释放出刺激性的毒液。
预防毛虫的方法包括清除虫卵、喷洒杀虫剂、培育天敌等。
3. 蚜虫蚜虫是草地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蚜虫繁殖能力强,数量多,很容易引起草地的蔓延。
防治蚜虫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调整草地生态平衡等方法。
4. 白蚁白蚁是森林中主要的腐木害虫之一,它们以木材为食,会造成森林的严重损失。
白蚁的口器特殊,可以分解木材的纤维素,使木材迅速腐烂。
预防白蚁的方法包括定期巡查、清除腐木、喷洒杀虫剂等。
5. 蚂蚁蚂蚁是森林中常见的害虫,它们以植物的汁液、果实或者昆虫尸体为食。
蚂蚁会在树干上挖洞,导致树木腐烂。
防治蚂蚁可以采取喷洒杀虫剂、清除树干上的蚂蚁巢穴等方法。
三、林草害虫的危害林草害虫对林木和草地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们会直接以植物为食,导致植物叶片凋萎、枝条折断甚至树木死亡。
同时,害虫还会分泌各种毒液,对植物造成伤害。
害虫的大量繁殖还会使得它们迅速占领整个林地或草地,破坏生态平衡。
四、林草害虫的防治为了防治林草害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定期巡查林地和草地,及时发现害虫的踪迹,防止害虫大规模繁殖。
2. 混种植物:适当混种一些对害虫有抵抗力的植物,增加害虫的阻碍。
园林中常见的害虫及防治

园林中常见的害⾍及防治⼀般园林上⽤的最多的只有九个⽬的昆⾍:直翅⽬、鳞翅⽬、同翅⽬、膜翅⽬、鞘翅⽬、双翅⽬、半翅⽬、脉翅⽬、缨翅⽬。
⼀、直翅⽬昆⾍(直翅⽬Orthoptera )(Ortho-直,ptera-翅)直翅⽬的昆⾍都是渐变态,在它们的整个⽣命周期中都在危害着植物,蝗⾍主要取⾷叶⽚,蝼蛄则以危害植物的根系为主.直翅⽬昆⾍为⾸的是蝗⾍1 形态特征:体中型⾄⼤型。
⼝器咀嚼式;触⾓多为丝状;前翅覆翅,后翅膜翅;后⾜是跳跃⾜或前⾜开掘⾜;雌⾍多有发达的产卵器;雄⾍常会发⾳。
1.1 头部多为下⼝式,少数⽳居种类为前⼝式;头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蜕裂线明显;⼝器为典型的咀嚼式,上颚强⼤⽽坚硬;触⾓丝状、剑状或槌状;复眼⼤且突出;单眼2~3个,但⼀些螽斯科种类缺单眼。
1.2 胸部前胸特别发达,背板常向后和两侧扩展呈马鞍形,盖住前胸侧板;前胸腹板在两前⾜基节之间平坦或隆起,或呈圆柱形突起,称前胸腹板突;中胸与后胸愈合;前翅覆翅;后翅膜翅,臀区宽⼤,平时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前⾜和中⾜为步⾏⾜,后⾜为跳跃⾜;但蝼蛄类昆⾍的前⾜特化成开掘⾜。
在蝗⾍类中,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状,形似蝗⾍的若⾍(俗称蝻、蝗蝻或跳蝻)。
但是,它们的前翅覆盖后翅,且翅上除纵脉外还有横脉;⽽蝗蝻的后翅翻转盖住前翅,且翅芽上仅有纵脉⽽⽆横脉。
在螽斯和蟋蟀中,其雄⾍前翅上有发⾳器(stridulating organ)。
在蝗⾍中,其雄⾍的前翅和后⾜腿节外侧上有发⾳器,但癞蝗科Pamphagidae的发⾳器在腹部第2背板和后⾜腿节内侧。
在螽斯和蟋蟀中,在其前⾜胫节基部上有听器(auditory organ)。
1.3 腹部⼀般11节;雌⾍第8节或雄⾍第9节发达,形成下⽣殖板。
蝗⾍、螽斯和蟋蟀的雌⾍产卵器发达,呈锥状、剑状、⼑状或⽭状;蝼蛄⽆特化的产卵器。
尾须1对,不分节。
在蝗⾍类昆⾍中,听器位于第1腹节背板的两侧。
2 ⽣物学特性渐变态。
多为植栖性,少数⼟栖性和洞栖性。
林木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磷乳油1 000倍液;也可用50%锌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浇苗间及根际附近的土壤
蛴螬(金龟甲幼虫)
【为害情况】
金龟甲幼虫(蛴 螬)取食植物根茎,成 虫食叶
【形态特征】 图
示
(三)生活习性
1年1代,以成、幼虫在土中越冬。1、 2 龄幼虫多出现在7、8月份,9月份后大部 分为3龄幼虫,幼虫一般在清晨和黄昏爬到 表层为害。5-6月上旬化蛹。
地老虎类(地蚕)
(一)为害情况 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咬断苗部,
并把苗拖入穴中取食,造成缺苗断垄。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23mm,前翅有肾形、
锲形、形纹,后翅灰白色,无斑纹。 幼虫:圆筒形,体长30-40mm ,黑褐
色,每体节上有2对毛片,前小后大,腹末有 一对深褐色纹
蛹:深褐色,尾棘2根 卵:扁圆形,暗色
食性:(特殊) (四)土栖白蚁主巢寻找方法(4-6月) 1、分飞孔突。 2、鸡丛菌。 3、蚁路。 (五)控制技术 1、消灭蚁巢 人工挖巢(目的:擒捉蚁王、蚁后,消灭蚁患);熏 烟灭蚁(主道);灌泥浆灭蚁(水泥)。
2、灭蚁灵喷杀 (1)对于找到其活动场所。 (2)找不到其活动场所: 挖诱杀坑(40×30cm),桉树皮+洗米水+盖松土 (一星期后检查)主巢长炭棒菌、鹿角菌即可。 3、灯光诱杀有翅蚁(4-6月) 4、苗期受害可用药剂淋根或土壤处理
地下(根部及苗圃)害虫防治
• 地下害虫的常见类群及危害发生特点:
• 地下害虫的危害发生特点:
• 1、潜入地下,营隐蔽生活。 • 2、多夜间活动危害,咬食根茎或叶、梢。 • 3、受土壤特性影响较大,在土层中的分布
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地下害虫主要类群及其控制技术类害虫以成 虫、若虫咬食根部及地面幼苗茎,也常食播下 的种子,在土中做虫道,使幼苗根与土分离, 造成苗枯死。我国南北方均可发生,南方种类 为东方(非洲)蝼蛄,北方种类为华北蝼蛄。 • 主要形态识别特征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林木病虫害是指在林业生产中,由于环境、病原菌或昆虫等因素引起的林木植株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它们对林木的健康生长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我们有必要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林木病虫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林木病害的种类1.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最常见的一种林木病害类型。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根腐病等。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面上,病叶上会出现白色粉状物;炭疽病则主要侵袭果实表面,使其表面出现黑色圆形斑点;根腐病主要侵袭树木的根部,导致根部腐烂。
2.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由细菌引起,如溃疡病、叶斑病等。
溃疡病主要是受伤口感染,会在树干或枝条上形成溃疡;叶斑病则主要出现在叶片上,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的斑点。
3. 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林木病害,如花叶病毒、花叶病毒等。
与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不同,病毒性病害在林木上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会导致林木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4. 其他病害除上述三种病害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病害类型。
例如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主要侵袭树木的根系;冠干病则是因为林木受到病原菌感染而导致树冠和树干出现异常症状。
二、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清理病害源在发生病害的地方,及时清理病害源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
将受感染的枯萎部分及时剪除,以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2. 改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的改善对于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植树造林布局合理、适量的施肥等措施,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3. 使用化学药剂化学药剂是防治林木病虫害的常用方法之一。
但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慎重,遵循农药使用的规定,防止药物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通过引进天敌或病原菌的天敌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某些昆虫害虫的数量。
5. 选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品种,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度并增加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园林植物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威胁,给城市绿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于促进城市绿化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虫害种类及其特点1. 病害(1)叶斑病:叶斑病是园林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主要有细菌、真菌等。
受害植物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2)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树枝和果实上出现黑色病斑,严重时造成植物凋谢。
(3)霉病: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叶片上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2. 害虫(1)蚜虫:蚜虫是园林植物的一种常见害虫,会在叶片和茎部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卷曲、干枯甚至死亡。
(2)蛾类:蛾类幼虫以植物叶片为食,严重时会造成植物叶片被啃食,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
(3)螨类:螨类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等现象,严重时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 季节性规律(1)春季:春季气温回暖,适宜病菌和虫类的生长繁殖,易发生霉病、蚜虫等害虫。
(2)夏季:夏季高温多雨,适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
(3)秋季:秋季气温适宜,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叶斑病、蚜虫等害虫易发生。
(4)冬季:冬季气温低,病菌和虫类活动减缓,害虫发生相对较少。
2. 空间分布规律(1)外来携带:部分病害和害虫通过外来携带的方式进入城市,如运输、贸易等活动带来的病原菌和虫类。
(2)密集分布:园林植物密集分布的地区更容易引发病虫害,因为病害和害虫能够在植物之间迅速传播。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蚜虫数量。
(2)利用微生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控制植物真菌病害。
林业重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林业重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林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林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给林木生长发育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林木的健康生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林业重要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北方松树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其主要症状为松树树皮表面出现裂纹,树干内部出现褐色或黑色腐烂区域。
松材线虫以松树的树脂为食,破坏了木材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松树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防治隔离措施:及时发现染病松树,将其隔离并进行彻底清除,防止病害的扩散。
2. 咨询专业机构:向林业专业机构咨询相关信息,了解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开展常规检测:定期对林地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利用寄生蜂等捕食松材线虫,控制其种群数量。
二、云南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是我国南方松树上一种常见的毛虫类害虫。
其幼虫在松树叶片上大量吞食,导致松树的光合能力降低,叶片枯黄甚至脱落,严重影响了松树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云南松毛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线虫病菌防治:利用线虫病菌对松毛虫进行防治,例如使用巴氏松毛虫核杆菌嗜冷株,定向喷洒在松毛虫活动的林地上。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利用捕食性昆虫等加以控制。
3. 化学防治:在虫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合理用药,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优化林地管理:加强松树的栽植管理,保持林地的整洁,及时清理杂草和落叶,减少虫害的滋生地。
三、栗心叶螨栗心叶螨是栗树上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幼虫在栗树叶片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变黄,枝梢干燥,严重的可导致栗树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栗心叶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检查虫情:及时巡视栗树,发现虫情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虫害扩散。
北方常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1)

青 杨 天 牛
鳞翅目透翅 蛾科。分布 于山东、河 北、河南、 北京、内蒙 古、山西、 陕西、江苏、 浙江等省区。 为害杨、柳 树。以银白 杨、毛白杨 被害为重。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33mm,圆筒形,黄 白色。臀节略骨化,背面有2个深褐色刺,略 向背前方翘起。
蛹 提倡12~23mm,纺锤形,褐色。腹部第 2~7节背面各有横列刺2排,第9、10节背面 各有横列刺1排。腹末具臀刺。
扁刺蛾
绿刺蛾
另外还有中国绿刺蛾、双齿绿刺蛾、梨娜刺 蛾、枣奕刺蛾、等
美国白蛾
卵 幼虫
蛹 成虫
卵:圆球形,直径约 0.5mm,卵块紧密排列, 有密毛粘连,卵绿色, 孵化前变褐色。
卵:颜色由绿-黄-黑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 头黑色,有光泽, 体长28-35mm,体 色黄绿至灰黑色, 背毛瘤黑色,毛瘤
杨扇舟蛾
杨扇舟蛾卵
杨扇舟蛾幼虫
杨扇舟蛾蛹
杨扇舟蛾为害状
杨二尾舟蛾
成虫:体长28毫 米左右,翅展可 达78毫米左右。 头和胸部灰白色, 胸部背部有2列 黑点,腹部背面 黑色第1~6节中央 有灰白纵带,其 两侧各有一黑点, 前翅灰白微带紫 色,翅面有10条 波状黑纹线。
杨二尾舟蛾幼虫
林业有害生物识别
一、杨、柳等食叶害虫 二、杨、柳枝干害虫 三、榆树害虫 四、其它害虫
杨小舟蛾
分布:冀、 豫、鲁、 苏、浙、 赣、川、 湘、鄂、 皖、辽、 吉、黑等 地。
杨小舟蛾成虫ຫໍສະໝຸດ 杨小舟蛾卵 杨小舟蛾幼虫
杨小舟蛾蛹
杨小舟蛾为害状
杨小舟蛾为害状
杨扇舟蛾
分布于辽、吉、 黑、晋、冀、 豫、鲁、苏、 赣、湘、鄂、 闽、浙、陕、 甘、宁、川、 粤、琼等省 (区)。主要 危害杨、柳、 母生等树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水纸、标本纸、调查表、记录 本、望远镜、数码相机、数码摄 像机以及地形图、 GPS。 标本制作鉴定工具:显微 镜、解剖镜等、展翅板毒瓶、架盘
2.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内容
普查对象
(3)国家林业局2013年第4号公告公布的《全国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 生物名单》,以及国家林业局2014年第6号公告新增 列的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椰子织蛾和松树蜂); 2003年以来全国有发生、危害记录的506种林业有害 生物种类,2003年以来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 入的林业有害生物新纪录种类。
害虫危害的主要表现(为害类型) 枝干类害虫:如青杨天牛、松梢螟、核桃
吉丁虫等。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害虫危害的主要表现(为害类型) 枝干类害虫:如天牛、透翅蛾等。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害虫危害的主要表现(为害类型) 种实害虫:如枣食心虫、
枣粘虫、举肢蛾等。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种以上,约占动物界3/4。而植物(包括细菌在内) 的已知种类为33.5万种左右,只有昆虫种类的1/3。
人们常把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称为益虫,如蜜蜂、紫
胶虫、螳螂、姬蜂等;而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称为害 虫,如天牛、松毛虫、松叶蜂等。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昆虫发育
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4)除上述外,各省(区、市)自行确定的林业 有害生物种类。
2.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内容
普查内容
(1)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2)寄主植物
(3)危害部位(寄主植物的干部、枝梢部、叶部、根 部、种实等) (4)分布范围和发生范围 分布范围指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区域。 发生范围指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区域。 对于14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及2003年以来发 现的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 物,分布范围和发生范围均以乡级行政区为单位。
2.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内容
普查内容
(5)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 发生面积指林业有害生物达到轻度及以上统计标准的面 积。发生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具体参照《林 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2006;成灾面 积指林业有害生物达到成灾标准的面积。成灾标准参照《主 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号)。 (6)传入地和发现时间 对于14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及2003年以来发 现的从国(境)外或本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 调查其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 态、社会影响虫纲易混淆的节肢动物门中的纲
有爪纲 蛛形纲 甲壳纲 唇足纲 重足纲 结合纲
蚰 蜒 马 陆
蜈 蚣
蝎 子
蜘 蛛
蜱 螨 类
昆虫的发育
孵化
产 卵
化 蛹
羽化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害虫的危害性 在人类栽培的植物中,没有一种不受昆虫为害。有的害 虫取食树木的嫩芽、树叶、花冠,有的刺吸树木汁液、有的 取食根茎、有的钻蛀树木枝干和果实,使树木缺叶、失叶, 根系遭到破坏,树干被蛀食,影响树木正常生长,造成材质 下降、经济林减产,严重时造成树木枯死。目前,全国昆虫 种类约8万种,林业昆虫种类约8000余种,山西省昆虫种类
2.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内容
普查范围 全省范围内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 林、特种用途林,观赏(名木古树)和四 旁绿化树木以及花卉、苗木、种实、果品 、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重点调查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区
2.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内容 普查对象
可对林木、种苗等林业植物及其产品造 成危害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 物以及鼠、兔、螨类等。普查对象包括: (1)在本地区新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2)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 生物以及林业鼠(兔)害、有害植物。
害虫危害的主要表现(为害类型) 根部害虫(取食根茎):如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1.意义
本次普查是全国性的
省林业厅下发了普查工作通知,成立了普 查工作领导机构。 制定了普查技术方案,
开展了普查技术培训
2.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内容
普查的概念
普遍的、全面的调查。 普查是在某一地区或 某一区域范围内采取统一组织领导、统一部署 实施,按照统一的方法、步骤和时间,有组织 开展的大规模的调查。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在尚不了解或不清楚 其种类、区系结构、分布、发生和危害等的情 况下,为满足防治、科学研究、制定宏观决策 等需要而开展的一项基础性调查工作。
3.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方法
前期准备工作
成立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 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小组 落实普查经费和物资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开展普查培训
3.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方法
普查工具和仪器设备
野外调查工具:毒瓶、各种 试管、捕虫网、酒精、采集袋或 采集箱、手锯、剪枝剪、刮树挠、折
叠手据、三角纸袋、医用剪子(弯直 )、放大镜、昆虫植物标签、签字笔 、军用锨、多用瑞士刀、测树围尺、 LED充电手筒、镊子弯直、标本夹、
(1)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1对触角,常还有复眼 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
肢,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5)有变态。
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山西省常见林业害虫 调查与识别
苗振旺
二〇一五年三月
主要内容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三.山西常见林业害虫种类及调查识别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昆虫的地位
昆虫(六足动物)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下的 一个纲。是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一个类群。
全世界已知动物已超过150万种, 昆虫就占有100万
3793种。其中林业昆虫种类为432种(80年代第一次普查鉴
定出的),涉及9目85科。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害虫危害的主要表现(为害类型)
食叶类害虫:如槐尺蠖、杨毒蛾等。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
害虫危害的主要表现(为害类型) 食叶类害虫(刺吸汁叶):如蚜虫、叶蝉等。
一、昆虫(害虫)与树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