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地区跨境就读外籍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云南边境地区的跨国界无序人口流动及其治理

云南边境地区的跨国界无序人口流动及其治理

云南边境地区的跨国界无序人口流动及其治理
鲁刚;赵静
【期刊名称】《思想战线》
【年(卷),期】2017(043)004
【摘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周边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并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孟加拉等国相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及与周边邻国交往联系的不断加强,云南边境地区的跨国界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活跃,在人数上跃居全国各陆地边疆省区榜首的同时,呈现出空前的复杂局面.当前云南边境地区跨国界人口流动表现出五个基本特征,特别是掺杂其间的“三非人员”、边民通婚、历史上外流边民的回归、突发性难民潮等无序流动的情况较为突出,因此,加强边境跨国人口流动的管控和治理,应制定针对性策略.
【总页数】9页(P67-75)
【作者】鲁刚;赵静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云南昆明,6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云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研究述评 [J], 子志月;沈彭
2.云南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毒品犯罪 [J], 李光灿
3.云南边境地区"三非问题"法律困境及综合治理思考 [J], 刘刚
4.云南边境地区外籍流动人口治理的多维度思考 [J], 郭天一
5.云南边境地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和变革路径 [J], 李孝川;李劲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管理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管理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管理探析【摘要】云南省国境线线长、点多、面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边境管理形势严峻,跨境犯罪猖撅。

云南省跨境犯罪主要有走私犯罪、毒品犯罪、拐卖妇女的犯罪。

其犯罪特点表现为组织化、隐蔽化、装备精良化。

要遏制云南省跨境犯罪,必须提高认识;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宣传;严格边境管理;加强境内外合作。

【关键词】云南边境地区;跨境犯罪;境外人员;应对策略一、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的原因第一,边境地形复杂管理难度大。

云南边境两侧无天然屏障,边民非法出入境非常方便。

国界线长4060公里,拥有13个国家一类口岸,7 个二类口岸。

除国家一、二类口岸外,还有无数边民临时入出境通道。

第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差距拉大。

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机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云南边境地区的国家没有抓住机遇,人民生活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在如此大的反差之下,在境外人员眼中中国遍地是黄金,都挤破头往我境内挤。

二、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的种类第一,偷渡。

偷渡又称偷越国(边)境,由于云南边境地区没有天然的屏障,再加上历史习惯因素,双方边民相互往来十分频繁。

缅、老、越边民进入我国境内按照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入境出境管理规定》、《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中方人员出入境管理暂行规定》、《云南省中越、中老边境地区人员出入境管理规定》都要持边民证进入我国境内,但是现实是他们大多是选择小道而不走协商通道、非协商通道、口岸,这种行为就是违反法律的偷渡犯罪行为。

第二,走私。

走私犯罪实际是一种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不同通过商品倒卖而从中谋取差价的行为。

其分为由境外走私入境内和由境内走私出境外两种方式。

其主要以边境线上的边民为其销赃群体。

以历年看,走私入我国境内的主要是电子产品、电脑软件、印刷品、淫秽物品、音像制品等;有我国走私处境的主要有珍贵药材、珍贵文物、黄金、艺术品和动植物制品等。

第三,毒品。

由于云南边境地区临近著名的“金三角”,再加上政治动荡,缅甸地方武装甚至是独立人民种植鸦片,以毒资来养军队。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三非”问题对策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三非”问题对策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三非”问题对策探析【摘要】境外人员“三非”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不管是发达的大城市还是欠发达的边境城市都受到“三非”问题的困扰,而我国云南边境城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也深受其害。

境外“三非”人员破坏我国与邻国的国(边)境管理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成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

我们要充分利用有效的对策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打破管理瓶颈,更好的为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云南边境地区;三非;概念;应对策略一、“三非”问题相关概念界定“三非”外国人引发的社会问题由来已久,过去国人并未对此问题并未很多的关注。

近年来由于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外国人对国人来讲越来越不陌生,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逐渐消失。

在这样的环境下,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受到关注,国人对有些外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容忍度在降低,“三非”外国人问题就是其中的典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外国人把中国当成了机遇,来中国淘金的人络绎不绝。

这对中国的影响是两方面,即带来了人才,劳动力,同时其中的一些人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这些人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多无稳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无生活来源、,有的甚至专门来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

这些人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他们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角—“三非”外国人。

那何为“三非”外国人呢?是指“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外国人“非入境”是指外国人未持有中国主管机关签发的有效入境签证或合法有效的入境证件、或未从我对外开放、指定的口岸入境、或未经边防检查站查验而进入我国国境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非法入境的主要为毗邻国家人员。

“非法就业”是指未取得在华合法就业身份,私自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非法居留”是指在中国居(停)留的外国人,未在签证或居留许可规定的有效停留期内办理签证或居留许可证件的违法行为。

云南边境缅籍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研究

云南边境缅籍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研究

云南边境缅籍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研究付正强;黎尔平【期刊名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2)005【摘要】目前,中国境内的“三非”务工人员的最大的问题是境外务工人员管理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的要求.对它的解决,是正视全球化背景下,必然带来的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资本的逐利性同样使得缅籍务工人员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劳动力市场分工的一部分.作为云南边境外籍劳工的最大集中地——德宏州政府于2014年初实施的《德宏州境外边民入境务工管理暂行办法》,手续简洁,并与一定的社会保障相联系,推动了更多的缅籍务工者愿意配合地方管理部门获取合法身份.德宏州为境外边民务工人员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既体现人道主义精神,规范了劳动力市场,避免企业雇佣境外廉价务工人员而排挤国内工人,同时也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富裕的愿望和责任.【总页数】7页(P21-27)【作者】付正强;黎尔平【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3【相关文献】1.从缅籍学生跨境入学看云南边境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基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调查 [J], 王艳玲;杨菁;杨晓2."一带一路"背景下瑞丽市缅籍务工人员跨文化适应研究 [J], 黄雪茹3.从缅籍学生跨境入学看云南边境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基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调查 [J], 王艳玲;杨菁;杨晓;4.云南边境缅甸籍务工人员管理新形态研究 [J], 王娇;卢冬梅5.边境经济合作区缅籍务工人员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为例[J], 田思敏;田静;丁园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外籍入境边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云南外籍入境边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云南外籍入境边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赵敏
【期刊名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1)1
【摘要】对云南外籍入境边民的有效治理,事关我国西南边疆社会发展与边境安全的长治久安,这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边疆地区治理进程中的实
践要求,也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集中体现。

文章对云南外籍入境边民的
治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云南外籍入境边民治理面临的现有法律法规的局限、
外籍入境边民管控服务机制不完善、非法跨境婚姻存在安全隐患、回流边民管控难度大、民生问题凸显诱发边境安全风险等问题,从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方式、治理依据等方面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外籍入境边民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管边控边联动机制和边民服务体系、加强涉外婚姻人员管理、开展外籍人员违法犯罪综合治理五个方面提出加强云南外籍入境边民治理的对策。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赵敏
【作者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境外边民证》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云南省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入出境证》使用与管理为例
2.入境外籍人员传染病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3.沿边民族地区绿色物流发展中面临的障碍及对策——基于云南瑞丽市的分析
4.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山市为例
5.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山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三非”管理中问题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三非”管理中问题

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三非”管理中的问题探析【摘要】境外人员“三非”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不管是发达的大城市还是欠发达的边境城市都受到“三非”问题的困扰,而我国云南边境城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也深受其害。

境外“三非”人员破坏我国与邻国的国(边)境管理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成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

我们要充分研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打破管理瓶颈,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准备。

【关键词】云南边境地区;三非;法律制度;管理制度一、法律法规存在缺陷(二)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边境管理法律制度混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立法的技术和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正因为如此,现行的边境管理法律法规之间经常会发生抵触冲突的现象。

比如,对于偷越国(边)境行为,《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中方人员出入境管理暂行规定》、《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入境出境管理规定》、《云南省中越、中老边境地区人员出入境管理规定》、《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出入境管理法》、《刑法》、都作出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的决定。

但是对于罚款的金额、拘留的时间规定各不相同,这给公安机关在进行处罚时难以选择该适用的法律,也使公民对执法机关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有损法律的尊严。

(二)法律法规滞后颁布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两法”以及“三个规定”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云南边境地区出入境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使得部分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已经与现实脱节。

与此同时地方性的管理规章是根据地方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修改,但是《出入境管理法》却还是墨守成规,这样一来地方性法规与《出入境管理法》之间出现了相互抵触。

《出入境管理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指导边境地区出入境管理工作。

例如,云南省政府的考虑到当时缅方对边境线的实际控制能力制定《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入境出境管理规定》,我方实行了双边管理和单边管理的模式,但是,《出入境管理实施细则》的修订以及中缅两国政府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明确了双边管理的精神,这种与地方实际不相符的协定对边境地区的管理是没有多大意义。

云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研究述评

云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研究述评
பைடு நூலகம்
血缘、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尤其是共同的民族语 言、民族心理使其相互之间保持着天然的联系和 根深蒂固的相互认同感。[3]民族文化认同使生活 在边界两侧的族群形成了较强的彼此联结的团 结感,边民往 来 频 繁。[4]周 雷 指 出:“边 民 有 明 确 的国家归 属 意 识,但 民 族 属 性 上 的 同 亲 同 源,确 实使大多数边民内心深处存在‘既是国家的又是 民族的’二元身份认同,因而其在边境上的‘跨国 往来’是一种融合了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天然生计 选择。”[5]第二,地缘优势。黄彩文指出:“由于江 河同源,民 族 同 根,中 缅 两 国 历 史 上 形 成 的 边 境 贸易、通婚互市、探亲访友、节日聚会等友好往来 从未间断,边民之间保持着频繁的跨国流动。”[6] 第三,边民 通 婚。 莫 力 认 为 由 于 民 族 同 源、交 往 历史悠久、文 化 相 通,云 南 边 境 普 遍 存 在 的 跨 国 婚姻是中国西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的一个 主要动因。[7]鲁 刚 也 指 出,无 论 在 历 史 上 还 是 现 实中,云南边境地区跨境而居的民族有着根深蒂 固的相互认同感,世代延续着通婚结亲等传统的 交往关系。[3]马健雄也指出由于边境两侧发展差 距和边境性别比例失调而引发的“婚姻挤压”,引 发了跨国婚姻人口流动现象。[8]由此可见历史文 化因素是造成云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的一 个重要动因。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MZ115) 作者简介:子志月(1972—),女(彝族),云南永胜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文化、民族
档案学研究; 沈 彭(1993—),女,山西晋中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
6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跨境民族外籍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云南跨境民族外籍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3,7(1):77-82http://xb ynau edu cn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sk@ynau edu cn 收稿日期:2012-09-18 修回日期:2012-11-06 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10:22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

 作者简介:何青颖(1981-)女,云南腾冲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通信作者:刘寒雁(1970-)女,云南昆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30111.1022.201301.77_018.htmlDOI:10 3969/j issn 1004-390X(s) 2013 01 018云南跨境民族外籍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何青颖,刘寒雁(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3)摘要:跨境民族的教育问题是关乎边境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对跨境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便于相关的教育决策部门了解当前边境地区民族的受教育情况、学生的教育选择以及跨境民族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现实问题。

本文从分析当前云南境内跨境民族的教育现状入手,探讨影响跨境民族学生教育选择的因素,为跨境民族的教育问题提供研究素材。

关键词:跨境民族;教育取向;学校教育中图分类号:G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3)01-0077-06AnalysisontheEducationSituationforForeignStudentsofCross borderEthnicGroupsinYunnanHEQing ying,LIUHan yan(YunnanAcademyofEducationSciences,Kunming650223,China)Abstract:Cross borderethnicgroupseducationproblemsisveryimportantfortheborderstabilityandsocialharmonypriority.Researchonthecross borderethnicgroupseducationiseasyforrelatededuca tiondecisiondepartmentstounderstandthecurrenteducationsituationofnationalborderareas,educa tionchoiceofstudents,culturallifeofcross borderethnicandsoon.Startwiththecurrentdomesticcross borderethniceducationproblems,thispaperanalysestheeffectelementofthecross bordereth nicstudents’educationchoice,andmakesthematerialpreparationforthein depthcross bordereth niceducationresearch.Keywords:gross borderethnicgroups;educationchoice;schooleducation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跨境民族的教育问题对相关各国的国际关系、民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云南积极实施“桥头堡战略”的背景下,云南作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地域优势和亲缘优势,这决定了跨境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西部教育□
云南边境地区跨境就读外籍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曾宇龙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
【摘要】文章在对云南省边境地区外籍学生跨境就读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关于外籍学生“免”与“不免”的 相关问题.指出,中国西南边境周边国家相邻地区适龄儿童跨境进入云南边境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人数逐年增多,反映了我 国对外影响程度的不断深化.但也凸显了一些“难题”和困惑,因此,要加大投入,实现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普惠性政策 全覆盖,满足外籍学生就学愿望;还要立足培育生源国家的精英阶层,创造条件鼓励外籍学生继续升学深造,择优录取,重点 培养,提升我国对外辐射力和中国文化软实力.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14^
2015 年
2016 年
Z017年
图2云南省2014-2017年境外学生统计图
第二,外籍学生以缅甸籍学生最多,其次是老挝籍学生, 越南最少。但同时各毗邻国家变化趋势有所差别。缅甸政府 管理下的地区的外籍学生逐年下降,民族武装管理地区的外 籍学生逐年上升,老挝的外籍学生逐年上升,越南的外籍学
【关键词】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外籍学生;管理;云南省
一、云南省边境地区外籍学生跨境就读现象分析 随着我国开始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国家构 建命运共同体,中国已经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而要想 将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转化为长期的影响力就必须有 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增加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就是大国 践行地区责任和提升政治影响力的基本方式之一。为周边 地区构建完善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体系,将有助于营造良好 的周边环境,带动中国国内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中缅边境 地区的基础教育公共产品的跨境外溢,是自发形成、自下 而上的一个正外部性行为。但目前我国对于外籍学生入境 接受我国基础教育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政策法规,各省、 市对于接收外籍学生入境接受基础教育也没有明确出台相 应的政策文件。
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图2中的数据为在云南省就读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总人数)
5000 :需2000 10°°|1071幼儿园
1364

初中
■879
高中申职
图4 2017年云南省各教育阶段外籍学生人数统计图
第四,外籍学生入境就学主要集中在位于我国边界线 旁的市县,如瑞丽市、沧源县等。边境一些学校在对我国境 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招尽招外,最大限度接受外籍学生就 读,如瑞丽姐告小学、临沧清水河小学等,一些学校拒绝接 收外籍学生;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外籍学生与中国学生倒挂 的情况,如普洱市西盟县就卡镇娜妥坝小学,外籍学生占三 分之二,本国学生占三分之一,临沧耿马县、怒江福贡的部
分边境校点甚至达到90%。
第五,跨境就学的外籍学生主要分为以下五类:一是
边境地区边界线上相邻村寨每天进入境内中小学就读的学
新西部NEW WEST 2019年08月下旬刊| 41 |
□西部教育I
生,此部分人员占60%左右;二是相邻国家进入云南境内
经商、务工人员的子女;三是部分外籍家庭(以华人、华侨 家庭为主)为让子女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在云南境内租住 房屋就读的学生;四是跨境婚姻家庭原有外籍子女,随父亲 或母亲进入中国境内生活,或寄宿至亲戚家庭中,进入中国 境内学校就读的学生;五是到中国境内留学,学习职业技术 以谋取更好的发展的学生。
据统计,2017年,周边三国外籍学生在云南边境地区 幼儿园、小学、初中、职业高中就读学生总数为10357人。 德宏州3988人,临沧市2960人,西双版纳州1227人,普 洱市1158人,保山市219人,文山州170人,怒江州150人, 红河州125人。

A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5J、关于"免”与"不免"问题的研究
]、究竟"免”"不免” 金策目标是一个公共政策的指导方针,是政策方案设
云南省因拥有长达4060公里的边境线,占我国陆上边 境线的五分之一,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20个
国家级口岸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全面对外开放和“一 带一路”倡议建设的背景下,从发展的“末梢” 一跃成为开 发、开放的前沿、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不仅向 周边国家展现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飞速发展,也成 为对外展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最佳窗口,同时吸引了一批 小小留学生跨境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三,学段分布外籍学生以小学为主,初中急剧下降, 高中无法参加高考,只有少数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2017年云•南省各教育阶段外籍学化人数
图1 2017年云南省外籍学生入境就学情况统计图 根据实地调研和4年数据统计,云南省周边外籍学生
在云南就读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近年来外籍学生来我国云南省边境地区就读学
依据是2003年出台的《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由于距离现在时间久远,且我国发展较快,其适用性也受到 很大影响,缺乏对现阶段的外籍学生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云南省接受外籍学生的各州、市、县只能根据陈旧的政 策规定各自自行出台了地方性的政策文件,如《普洱市教育 局关于做好普洱市无国籍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等有关政策 落实的通知》《沧源仮;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外籍学生管 理的通知》《金平县外籍学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那邦小学 缅籍学生出入境管理制度》等。但由于目前全国性的法律规 定在外籍学生进入我国接受基础教育方面尚处于空白状态, 云南省各州、市出台的各项管理文件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 导致各地对外籍学生的管理标准各异,使得在现实的管理过 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混乱现象,无法有效地展现我国大 国形象,同时也为我国承担大国责任、外交事务埋下了不小 蹌串
我国目前对外籍学生的管理主要依据为2017年7月1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 理办法》。其中第一章第二条中指出,“本办法第二至五章 适用于高等学校。实施学前、初等、中等教育的学校,其对 国际学生的招生、教学和校内管理,按照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规定执行。”即此管理办法对于跨境进入我国接受基础 教育的外籍学生并不适用。在云南省,对于外籍学生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