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化版检疫性真菌病害
第7章 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15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7) 传播途径
– 风力传播:子囊孢子,分生孢子 – 带病苗木、原木和栗实的调运 ,美洲栗疫病害流 行时采收的坚果平均果壳带菌率为14%
树皮干缩纵裂 被害局部隆起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16
(二)检疫性病原原核生物
包括的种类: 细菌,植原体(类菌原体,无细 胞壁) 传播:植物细菌病害数目较真菌、病毒病害 少,但种苗传比例大,约占细菌病害总数的47 %,种苗传细菌一旦传入很难防治 检疫:种苗传细菌病害的检疫比真菌病害困难 得多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与安全
2、南美按实蝇(Anastreha fraterculus (Wiedemann ) ,South American fruit fly)
– 分布:主要分布在美洲国家(地区) – 寄主植物:多种水果、蔬菜 – 危害:幼虫孵出后通常取食果肉 – 传播途径:以卵和幼虫随被害果传播
11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12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3、烟草霜霉病(Peronospora tabacina Adam),Tobacco blue mold
– 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近65个国家。中国 尚未发现 – 寄主植物:烟草属的植物 – 危害情况:引起植株大量枯死、严重降低烟叶的 产量和品质
蜗牛其他寄生型有毒型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农业部双边或多边协定双边植物检疫协议协定及合同等规定的其他有害生物3全国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农业部4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林业部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农业部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二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一检疫性病原真菌概述传播
植物病害检疫检验技术真菌

N=n1×n2×n3/m 式中: N--每克种子的孢子负荷量 n1--每视野平均孢子数 n2--盖玻片面积上的视野数 n3--1ml水的滴数 m--供试样品的重量(g)
精选可编辑ppt
11
如果镜检洗涤液时,没有检查到病菌孢子,则对同一 样品要重复几次取样洗涤,对每一洗涤液至少要镜检5张 玻片。当一个样品两次取样,洗涤检验的结果相差很大时, 则需要重复一次。
(九)接种方法
从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上获得的病菌,有时还 需接种到植株上,使其表现典型症状后,再检查鉴别。
精选可编辑ppt
31
由于病原种类与传播方式不同,其接种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常用接种方法有下列几种:
(1)拌种接种:用病菌孢子拌种,是接种黑粉病(如矮腥黑穗病) 最常用的方法。
(2)浸种接种:用病原真菌孢子悬浮液浸种,也是常用的接种方法。 (3)花期接种法:主要用于从花期侵入的病菌。如:大麦、小麦散 黑穗病菌的接种。在抽穗后1-2天,用冬孢子悬浮液注射到花内。 (4)整株喷雾接种:孢子悬浮液喷在叶片或茎部 (5)土壤接种法:针对一些土传病菌,如棉花枯、黄萎菌。
27
保湿萌芽检验的缺点:
1、在对寄主生长发育不良,而适宜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条 件下,则某些腐生菌可能变成萌芽阶段的寄生菌,造成幼 芽发生部分病斑。
2、由于主要还是依靠肉眼检查,多种病害可以产生类似的病症, 就是同一种病害也可发生不同的症状等,这些情况都足以影响检验 结果的准确性。
精选可编辑ppt
28
第四章 植物病害检疫检验技术
精选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植物检疫性真菌常见检疫检验技术
直接检验 比重检验 染色检验 洗涤检验 保湿萌芽检验 分离培养检验
精选可编辑ppt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具有多样性,可引起叶斑 、腐烂、坏死等症状,且通常具有传 染性,可在植物间传播。
真菌性病害的分类
根据症状分类
可分为叶斑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等。
根据病原分类
可分为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 门等。
根据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气传、土传和种传等。
真菌性病害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部分真菌性病害可通过空气传 播,如气传病害。
抗药性机制
研究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机制,包括基因 突变、代谢酶活性增强等。
抗药性水平评估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真菌种类的抗药性水平,为防 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抗药性监测
建立抗药性监测网络,定期对农田中的真菌进行 抗药性检测,及时发现抗药性增强的情况。
新型防治技术的研发
生物防治
01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真菌病害,具有环保、可持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注意药剂的 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施药方法
根据不同病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 如喷雾、拌种、土壤处理等。
施药时期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施药,控制病害的扩散 和蔓延。
安全用药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避免对人畜和 环境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害,如 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详细描述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在植物的叶片和果实上产生黑色的斑点或 条纹。这些病状物通常会扩大并融合,导致叶片或果实枯萎和脱落。炭疽病可以 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并且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灰霉病
总结词
由真菌中的灰霉病菌引起,通常在植物的花、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灰色的霉层。
植物检疫法规

植物检疫法规:是指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和国内传播蔓延,保护农业和环境,维护对内,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的法令对进出口和国家地区间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验与监督处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植物检疫学: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植物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使它在官方控制下的一切活动有害生物:对植物或产品有害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系、或生物型. 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或环境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且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危险性有害生物: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限定有害生物:是指在一个国家和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分布未广,且官方正在积极控制中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植物检疫所关注的有害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是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有些是日常生物中常见的,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危险性有害生物:包括已经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和可能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多种有害生物,相当于“限定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对于进口国而言,那些存在于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铲除: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以从一个地区消除某种有害生物.除害处理: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中的有害生物的过程.主要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热处理、冷处理及气调处理等. 熏蒸除害:密闭场合采用熏蒸剂杀死害虫、病菌或其他有害生物的技术措施.疫区: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非疫区: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 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对一个危险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最小区域.检疫区: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于危害,并由官方防治地区.缓冲区: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或发生率低并防治且已采取检疫措施地区. 有害生物低度发生区: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非疫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发生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非疫生产点:指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 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经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和根除措施的地区.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的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控制区:专指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为防止特定有害生物从疫区扩散所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保护区:是指国家植物保护组织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确定的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有害生物风险管理:评价和选择方案以减少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风险.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评估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的可能性以及潜在后果SPS协定: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定,是WTO针对动植物安全与检疫问题而专门制订和实施的一个国际准则.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种子、卵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种: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外来种. 检疫许可: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须向当地植物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批做出是否批准引进的法定程序.检疫申报:有关检疫物进出境或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现场检验: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应检物进行检查、抽样,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检疫出证:检疫机关根据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检疫和除害处理结果,签发相关单证并决定是否准予调运的法定程序.检疫处理: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中有害生物的法定程序.检疫处理方法:除害处理(熏蒸/消毒/冷/热处理);退回或销毁处理 ;禁止出口处理植检基本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与出证、检疫监管检疫监管:是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产地检疫: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或调运前,输出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其调运检疫:充分发挥检疫检查站、木材检查站的作用,严格查验检疫单证和调运货物,发现检疫对象,要严格进行除害处理.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预检: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或加工包装场所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隔离检疫:主要针对风险极高的进境繁殖材料,是将拟引进的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于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种,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和处理的检疫过程.疫情监测:ISPM 6号标准为“监测准则”,要求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建立一个信息收集系统来收集、证实或汇编需要注意的有害生物的有关信息.中国植检发展史:孕育/初建/发展/停滞/昌盛时期1878年,欧洲6国签《防治葡萄根瘤蚜国际公约》1880法国波尔多爆发葡萄霜霉病.植物检疫基本属性强制性、预防性.根据分布区域分为内检、外检.植物检疫目的意义:促进国际、国内种质资源贸易及交流基础上,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保障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植物检疫学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新兴学科.植保基本原理:预防或杜绝、免疫、保护、铲除、治疗.植检对象: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第一部口岸动植物检疫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商品/动植物/卫生检疫三个机构合并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国家技术质量标准监督局合并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我国对外植物检疫的部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颁布-植物检疫条例.新侵入和定殖的病原物与其它有害生物,利用一切防治手段,尽快扑灭.产地检疫是国际和国内检疫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一项措施.风险分析包括:危险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起点/评估/管理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入和定殖.针对商品中是否带:有害生物、能否传播与危害,及对商品、预定用途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一类是不必限制的无风险商品;二类是仍有风险的商品;三类是可作繁殖材料且风险极大的商品.WTO和SPS协定对科学证据充分性的要求定量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定性分析具有较强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难于处理贸易冲突双方存在的分歧.农业项目风险种类:、自然/经济/政治/行为/技术/评估/其他风险农产品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除非彻底除害并绝对安全,否则不允许进口.贸易客观存在传播植物有害生物的危险,可以通过检疫措施来进行管理.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利用重组DNA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把重组DNA分子导入植物体并在其中整合、表达和稳定遗传.植物病原物:真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等.植检主要措施:禁止进境;限制进境;调运检疫;国外引种检疫;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紧急防治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Wheat dwarf bunt,小麦印度腥黑穗病-Wheat karnal bunt,烟草霜霉病-Tobacco blue mold 马铃薯癌肿病-Potato wart ,榆树枯萎病-Dutch elm disease检疫性细菌病害:梨火疫病-Fire Blight,玉米细菌性枯萎病-Stewart’s bacterial wilt of corn,柑橘黄龙病-Citrus Yellow shoot,椰子致死黄化病-Coconut Lethal Yellowing植检性真菌常见检疫检验技术:直接/染色/洗涤/保湿萌芽/分离培养检验植物病原细菌检疫检验技术:直接检测:直观/生长检验;间接检测:活菌/血清学/非活菌检测、免疫吸附分离法、噬菌体检验、植物病毒检验方法: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植物病毒鉴别寄主谱:系统/局部/不受侵染的寄主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马铃薯孢囊/香蕉穿孔/松材线虫菌丝可潜伏种苗组织中远距离传播.菌核常混于植物种子中作远距离传播.真菌的鉴定方法:形态鉴定、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技术特点: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检测材料要求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共计检疫性有害生物435,检疫性害虫146,检疫性病害(真菌125、原核生物58、病毒及类病毒39、线虫20种),检疫性杂草41,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6.植检除害处理方法:除害处理、退回、销毁处理、禁止出口处理.植检除害处理常用熏蒸剂:磷化铝、硫酰氟、溴甲烷、环氧乙烷等.植物检疫方式:产地/现场/实验室/隔离/国际邮包检疫.现场检验方法:X光机/检疫犬/肉眼/过筛检查实验室检疫方法:比重/染色/软X光透视/洗涤/保湿萌芽/分离培养/鉴别寄主/血清学/显微镜检测植物检疫处理基本类型:除害处理、退回或销毁处理、禁止出口处理禁止进境物包括:动植物病原体、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动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动物尸体;土壤报检员办理检疫申报手续时应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危害性、经济重要性,有害生物分:限定性有害生物、非限定性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分: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检疫效益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施检疫方法:全面/针对性检疫.植物检疫的法规按照制定权力机构和法规所起作用的地理范围,分国际性/国家级/地方性法规,内容从形式上分为综合性/单项法规 .FAO颁布-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SPS: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动植物检疫《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我国外检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是1991年颁布的.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症状弱系统斑驳.其病毒粒体为对称球体蚕豆染色病毒只侵染豆科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通过种子传播.松材线虫通过天牛传播.柑橘黄龙病通过柑橘木虱传播.香蕉穿孔线虫危害芭蕉属,造成植物减产/死亡.危害寄主的根部位.梨火疫病最初在美国发现.植物有害生物包括:害虫、病原真菌、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杂草、病原线虫、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动物等.植物害虫检疫工作的特点:预见/全局长远/管理综合/法制/国际性植检特点:法律法规与技术、管理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铲除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植检任务和目的:阻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封锁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不使其向没有发生的地区传播;对已传入新区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消灭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关系不同:工作对象不同:危险性的检疫对象;在农业生产中发生的有害生物;工作方法不同;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分析研究危险性有害生物情报资料,拟定防止策略和措施,论证和立法;研究农业生产上发生的有害生物,提出防治方法;要求不同:防止蔓延传播,铲除有害生物;把防治对象危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植物检疫的意义: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部分,是保护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重要措施;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关系关系:预防或杜绝、长处、免疫、保护、治疗等五个方面.植检是植保领域中重要部分,包括植保中的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最有效、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法,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止计划中的唯一具体措施.确定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依据:危险性大的病害、害虫、杂草;局部地区发生;人为传播;经过风险分析评估确认.疫情铲除原则是:铲除对象是新发现重大植物有害生物,面积不大,有扑灭可能的;铲除应及早、及时;铲除措施应科学有效,管理措施应依法从严;铲除后应跟踪监测,确保彻底铲除.有害生物在原产地危害性一般,进入新区猖獗危害:新区气候条件比原产地优越;新区有比原产地更适合的寄主、传播媒介等;新区寄主对有害生物的抗(耐)性差;4.有害生物在新区的生态选择压下发生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变异;5.新区缺乏有效天敌的控制.《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协议》基本原则:协调一致原则;等同对待原则;透明度原则;科学依据原则.产地检疫预检的意义: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简化现场检疫的手续,加快商品流通;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检疫许可意义:通过检疫许可能够向出口国家或地区提出相关的检疫要求,从而有效地预防有害生物,特别是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通过检疫许可能够避免盲目进口,并且有助于进行合理索赔.检疫申报意义:防止出现在货物运抵口岸后、实施检疫前,从提货单中发现原报检内容与实际货物不相符; 出境货物已报检,但原申报的输出货物品种、数量或输出国家需做改动;出境货物已报检,并经检疫或出具了检疫证书,货主又需做改动.隔离检疫基本步骤: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加快商品流通;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小麦矮腥黑穗病:症状:系统侵染性,表现:病株特矮,分孽特多,病穗特密,病粒特硬,有鱼腥臭味.形态特征: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发病规律:侵染期长,长时间3~8 ℃低温利于侵染.流行因素:大面积感病品种、足够菌源.适生区域:西北高原冬麦区和新疆、青藏高原晚播冬麦区极为适宜病害的发生,属高度危险区;江淮流域及华北、东北冬麦区基本适合病害发生,属危险区;西南高海拔地区有时也具备病菌入侵条件,也可能受害;春麦区不发病.检疫检验方法:直接检查、洗涤检查、冬孢子鉴定、冬孢子自发荧光实验、冬孢子萌发试验、PCR技术梨火疫病:分布:北美洲于西北欧,中欧、地中海、东南欧及大洋州和亚洲.症状:花:侵染后枯萎.叶片:先呈水浸状,后黑褐色.嫩稍:向下弯曲鱼钩状.果实:病部褐色凹陷,后红褐色.病枝:叶片凋萎,幼果僵化,但病叶病果不脱落,远望似火烧状,故称火疫病.危害:严重时,病害从嫩稍很快扩展到枝条、主干,直至根部,全株死亡.检验方法:产地检验,症状观察,分离培养,致病性实验,血清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疫和防治:,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引入蔷薇科仁果类果树树苗;剪除病梢病枝;药剂防治;种植抗病品种;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定植.马铃薯金线虫:分布: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亚洲少数国家,是我国外检对象. 症状: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植株生长不良,矮小,茎细弱,叶上生斑点或黄化,后萎蔫或死亡,扒开病根,可见金黄色的马铃薯胞囊线虫雌线虫死后形成的胞囊.侵染规律:完成1代约需40天,一年生1~2代,以胞囊在病薯块、病根及病土中越冬,孵化成熟的适温为16~22℃检验方法:漂浮法和过筛法.刷掉或震掉块茎表面的泥土,将泥土放在10%的硫酸镁溶液中搅动,使飘拂物迅速上浮,静置后过滤,最后将滤纸晾干,镜检有无胞囊.胞囊的检验以形态学为主.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风险: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分析: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识别、衡量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PRA: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预与管制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定性PRA: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采用风险高、中、低等级指标来描述风险大小.定量PRA: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定量描述风险,结果用概率值衡量风险大小PRA重要性: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风险分析的起点:可能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本身;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随其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开始分析,通常指进口某种商品;因为检疫政策修订而重新开始做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阶段:传入可能性:主要取决于从出口国到目的地的传播途径及与之相关的有害生物发生频率和数量;定殖可能性将原发生地情况与PRA地区情况进行比较.扩散可能性:包括有害生物的自然扩散能力,与人为环境的适宜性,商品和运输工具的移动,有害生物潜在媒介和天敌等.经济重要性:如损害类型、作物损失、出口市场损失、相应的防治费用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所需的信息:有害生物及其实际或潜在环境事实型信息;解释其分布、行为、潜在损失的信息分析系统及辅助诊断系统;评估其扩散、定殖、经济影响信息预测系统.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设计和评估.风险分析国际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准则》《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准则》》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在其中进行表达,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主要内容: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毒素,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过敏源,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第二章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
共4学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 第三节 检疫性动物疫病名录
第一节 概述
❖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 ❖ 检疫性有害生物类别 ❖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基本概念
一、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
❖ 检疫性有害生物确定的依据 ❖ 检疫性有害生物确定的原则
境外多肉植物可能攜帶有害生物
——干烟叶及烟制品检验 症状检查 检查包囊梗和孢子 检查卵孢子
第二节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 一 检疫性病原真菌 ❖ 真菌是不含光合色素(叶绿素),形态多样,
分布广泛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微生物。
1 真菌的分类系统
❖ 1) 马丁(Martin)系统 ❖ 马丁系统根据菌系有无隔和有性繁殖产生
的孢子,把真菌分为三纲一类,隶属于植 物界下的菌藻植物门中的真菌亚门:藻状 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
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 植物有害生物— ❖ 害虫、病原真菌、病原原核生物(细菌、植原体、
螺原体)、植物病毒(病毒和类病毒)、杂草、病 原线虫、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动物等。
2. 检疫性有害生物(QP)及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 物(RNQP)及区别
❖ 检疫性有害生物(QP) ❖ 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
二、检疫性有害生物类别
❖ 1.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 2.处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 3.双边检疫协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 4.外贸合同中约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 5.国内植物检疫有害生物 ❖ 6.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 ❖ 7.人畜共患病
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基本概念
❖ 1.有害生物(Pest) ❖ 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构成伤害或破坏的任何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合理施肥与灌溉
要点一
总结词
合理施肥与灌溉是预防真菌性病害的关键措施之一,能够 调节植物的营养状况和水分平衡,提高其抗病能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根据植物的需求,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 过量施肥导致植物营养失衡和抗病能力下降。同时,适时 灌溉和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 长和发育,提高其抗病能力。在干旱或雨季时,更应注意 合理灌溉和排水,避免过度干旱或涝害导致植物抵抗力下 降,增加病害的发生率。
详细描述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片、茎和果实上。炭疽菌在感染部位产生黑色 或棕色的斑点或斑块,这些斑点或斑块是由菌丝和孢子组成的。炭疽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外观,严 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灰霉病
总结词
由真菌中的灰霉病菌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通常导致植物叶 片、茎和果实出现灰色或褐色的腐烂。
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控制病害传播
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真菌性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减少损失。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及时防治真菌性病害可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 产量和质量。
维护生态平衡
防治真菌性病害可以降低病菌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 维护生态平衡。
01
常见真菌性病害类 型
锈病
总结词
由真菌中的锈菌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通常导致植物叶片、茎和果实出现黄色 或橙色的锈状物。
加强田间管理
总结词
良好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抗病能力,有效减少真菌性病害的发生。
详细描述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及时清理病残体、避免过度密植和荫蔽等措施,有利于降低田间的湿度和病原菌 的积累,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此外,合理轮作和休耕也能够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积累,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初步了解概要

“2828”条目。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序号
2828
品名
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 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
别名
CAS号
•
条目2828,闪点高于35℃,但不超过60℃的液体如果在持续燃烧性试验中得 到否定结果,则可将其视为非易燃液体,不作为易燃液体管理。
•
(2)将部分相同CAS号的条目合并1个条目。
12 瓜类果斑病菌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Schaad et al.) Willems et al. 13 柑桔黄龙病菌 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m Jagoueix et al. 14 番茄溃疡病菌 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 (Smith) Davis et al. 15 十字花科黑斑病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aculicola (McCulloch) Young et al. 16 柑桔溃疡病菌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 (Hasse) Vauterin et al. 1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Fang et al.) Swings et al. 真菌: 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 (Smith) Davis et al 18 黄瓜黑星病菌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is & Arthur 19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菌4号小种 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 (Smith) Snyder & Hansen Race 4 20 玉蜀黍霜指霉菌 Peronosclerospora maydis (Racib.) C.G. Shaw 21 大豆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 22 内生集壶菌 Synchytrium endobioticum (Schilb.) Percival 23 苜蓿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 Berthold 病毒: 24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ilarvirus 25 烟草环斑病毒 Tobacco ringspot nepovirus 26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杂草: 27 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L. 28 列当属 Orobanche spp. 29 假高粱 Sorghum halepense (L.) Pers. 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 一、稻、麦、玉米、高粱、豆类、薯类等作物的种子、块根、块茎及其他繁殖材料和 来源于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的上述植物产品; 二、棉、麻、烟、茶、桑、花生、向日葵、芝麻、油菜、甘蔗、甜菜等作物的种子、 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和来源于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的上述植物产品; 三、西瓜、甜瓜、香瓜、哈密瓜、葡萄、苹果、梨、桃、李、杏、梅、沙果、山楂、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一)侵染性病害
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
• 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 •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 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
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1、寄生性植物 2、线虫病害: 3、真菌病害: 4.细菌病害: 5.菌原体病害 6.病毒病害 7.复合侵染的诊断:
IPM的生态观点是设计防治措施要考虑特定 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平衡。
IPM的环保概念是使用环境安全的生物农药 和低毒化学农药。
利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指导有害生物 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不要求彻底消灭有 害生物,而是控制在EIL以下。
特点:
不会造成防治上的浪费,也不会使有害生物危 害造成大量的损失。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 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一致症状, 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 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3.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不足(保护地 植物徒长)。
苜 蓿 霜 害
草坪草旱害
草坪草缺氮
除草剂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 4-D
菜 豆 ,
药 害
菜豆阿特拉津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 综合治理或称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 IPC)
• 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9~20
网脊高度(um) 0.8~1.43~1.77 1.4~4.9 网脊形态 尖而长 瘤状突起
胶鞘厚度(um) 1.2~1.7~2.2
成熟后消失 0.22~0.6~0.97
萌发温度 担孢子数
H型结合
3~8,<10 约50个
常见
15~22, <25 15~20, <30 60~180
小麦矮腥黑穗病 Dwarf bunt of wheat
病害分布:日本、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 利亚、土耳其、前苏联、丹麦、瑞典、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 士、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前南斯 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 腊、阿尔及时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阿根廷、乌拉圭。
病株矮化、丛生 • 病穗肥大 • 菌瘿黑褐色,坚硬 • 有鱼腥臭味 • Tilletia controversa (TCK)
矮腥黑粉病菌冬孢子形态:圆球形,黄褐色,具网纹、网脊、胶鞘
冬孢子萌发:无色线形担孢子,担孢子间形成H形结合。
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冬孢子 返回
印度腥黑粉病菌冬孢子 • 冬孢子胶鞘薄 • 孢壁外部有瘤状突起的 饰纹 • 不孕细胞圆形或泪珠状 返回
马铃薯黄萎病V. albo-atrum V. dahliae
辣椒黄萎病V. albo-atrum V. dahliae
• Verticillium dahliae,V. albo-atrum •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
病原菌鉴定
• 保湿培养 • 组织分离法得到病菌,根据病菌形态鉴定 • 区分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
极少
4~8
常见 返回
返回
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的差异
特 征 大丽轮枝菌 产生 透明 黑白轮枝菌 不产生 老熟后褐色
菌核 分生孢子梗基部
分生孢子梗
温度的适应性 pH的适应性
短
长
30 °C生长良好 30°C不能生长 3.6生长良好 3.6勉强生长
返回
Karnal bunt of wheat (Tilletia indica)
有关检疫规定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中规定的一类危险性病害,并且是中南、中匈、 中俄(中方)、中罗、中蒙植检植保双边协定 规定的检疫性病害,应严格检疫,加强入境口 岸检查,禁止由任何途径引进带菌种子。来自 疫区的贸易性原粮,不得在我国大陆各港口卸 运。来自非疫区或产地不明的进口原粮,需经 进境口岸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准进境。
有关检疫规定
苜蓿黄萎病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 的一类危险性病害,应严格限制引进来自疫区
的苜蓿种子,限制输入来自疫区的苜蓿饲草和
草制品。由疫区引进苜蓿切叶蜂(巢)时,应
严格限制引进数量,并经入境口岸检查,发现
带菌者,指定使用地点,进行检疫监督。
矮腥、印腥、网腥冬孢子形态差异 特 孢子大小 网目(um) 征 矮 3~4.5 腥 印 腥 3 0.14~0.52~0.94 钝而短 网 腥
草莓黄萎病V.dahliae,V. albo-atrum
枫树黄萎病 V. albo-atrum
枝条的维管束变色
黑白轮枝菌侵染枫树,半边枯死
向日葵黄萎病V. albo-atrum
茄科植物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蛇麻草(hop garden) 黄萎病V. albo-atrum
黄萎病 Verticillium wilt
• 病菌种类: V. dahliae,
V. albo-atrum
苜蓿黄萎病菌六月适生区
苜蓿黄萎病菌九月适生区
苜蓿黄萎病V. albo-atrum
棉花黄萎病
• 病叶边缘和主脉间叶 肉出现不规则淡黄色 斑块,后呈掌状斑驳 • 叶缘向下卷曲,叶肉 变厚发脆 • 夏季雨后病叶下垂萎 蔫 • 病株茎杆维管束变褐 色
左:散黑穗,菌 瘿破裂,黑 粉飞散 中:坚黑穗,麦 芒残留,菌 瘿坚硬 右:矮腥黑穗, 病穗肥大, 有芒,畸形
小麦普通腥黑穗病(Common bunt of wheat)
小麦普通腥黑穗病病粒
• • •
小 麦 印 度 腥 黑 穗 病
受 害 麦 粒 顶 端 有 黑 斑
籽 粒 局 部 被 侵 染
病 粒 表 面 有 疱 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