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与细菌病害区别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真菌和细菌

七年级科学真菌和细菌

真菌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真菌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真菌种 类超过10万种,其中绝大多数对 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会引起 人类和动植物病害。
分布
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水 体和动植物体上,尤其在温带和 热带地区,真菌的种类和数量更 为丰富。
真菌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是真菌 的营养器官,负责吸收营养,而孢子 则是繁殖器官,负责繁殖后代。
食物中毒
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污染是导致食物 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等。
对动植物的危害
植物病害
真菌和细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 要生物之一,如锈病、枯萎病等,
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动物疾病
真菌和细菌也可以引起动物疾病, 如禽流感、猪瘟等,对畜牧业造成 威胁。
生态破坏
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 重要角色,一些有害的真菌和细菌 可以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动植物的 生存。
抗菌剂
医疗手段
使用抗菌洗手液、抗菌湿巾等抗菌产品, 杀灭接触物品上的细菌。
对于已经感染真菌和细菌的患者,医生会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种类和病情,采取相 应的医疗手段进行治疗。
防治效果和评价
01
02
03
定期检测
定期对生活环境进行检测, 了解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和 种类。
观察症状
观察感染者的症状,如出 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细菌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细菌种类繁多,根据其形态、染色反应、生化活性等特点, 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支原体、 衣原体等。
分布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等环境中,与人 类生活密切相关。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番茄细菌性与真菌性病害:番茄绵疫病

番茄细菌性与真菌性病害:番茄绵疫病

物理防治
温汤浸种
利用高温热水处理种子,杀死种子表面 的病原菌。
VS
太阳能消毒
利用高温季节的阳光进行土壤消毒,杀死 土壤中的病原菌。
05
CATALOGUE
防治实践
防治方案的设计
抗病品种的选择
选择对番茄绵疫病抗性强的品种 ,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农业防治措施
采取轮作、深耕细作、合理施肥 等农业防治措施,以改善土壤环
境,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措施
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和气候条件, 制定合理的化学防治方案,包括 使用农药的种类、剂量、施用时
间等。
防治方案的实施
及时发现病情
定期观察番茄的生长情况,注意病情的早期发现 。
科学施药
按照防治方案的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注 意施药的次数、剂量和安全间隔期。
做好记录
对防治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施药时间、农药种类 、剂量、天气情况等,以便后续评估效果。
大并转为褐色。
在温度较高、湿度大时,病斑发 展迅速,并逐渐出现白色绵毛状
菌丝体,即病原菌的菌丝体。
识别要点
番茄绵疫病的症状表现与番茄晚疫病相似,但番茄绵疫病的病原菌是真菌,而番茄 晚疫病的病原菌是细菌。
番茄绵疫病的病斑通常比番茄晚疫病的小,且病斑不凹陷,这是与晚疫病的主要区 别。
在湿度较高时,番茄绵疫病的病斑上会出现白色绵毛状物,这是病原菌的菌丝体, 而番茄晚疫病的病斑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使用 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选择对人体和环境低毒、对病害高 效的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
遵循农药使用说明,避免过度使用 和滥用。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

4.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

5.生理小种:指一种寄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6. IPM,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7. 病征: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病原物结构。

8. 系统侵染性病害: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入点向四周各组织器官蔓延,最终引起寄主植物绝大多数部位或全株发病。

9.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或特定的发育阶段才出现症状的侵染现象。

10.活体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植物组织和细胞中吸收营养才能生存的寄生物。

11. 小种专化抗性:指植物只对一种寄生物的单个或少数几个小种抵抗的抗病性。

12.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超过了植物的适应能力,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代谢发生改变,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13. 非偱回型病毒:指被生物介体取食后不需要在体内循回,可立即被传播的病毒。

14. 基因对基因学说:由Flor(1956)提出的一个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致病性的基因。

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鉴定出来。

15. 病害循环:植物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作病害循环,也称作侵染循环。

植物细菌病害与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有何不同在侵染和传播途径上有什么区别

植物细菌病害与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有何不同在侵染和传播途径上有什么区别

植物细菌病害与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有何不同在侵染和传播途径上有什么区别
植物细菌病:1、症状: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①腐烂。

如白菜软腐病。

②坏死。

如青枯病。

④肿瘤。

如癌肿病。

⑤黄化矮缩。

甘蔗矮化病和桃幼果病
2、侵染和传播途径:病原细菌可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病残体、土壤、粪肥、杂草寄主或昆虫体内越冬或越夏,成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侵染源,多数细菌病害都能发生再侵染。

一般高温、多雨、潮湿天气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

细菌通过寄主的伤口或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中侵入;田间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流水、介体昆虫或农事操作等传播。

台风、暴雨等不良条件不但易使植物表面产生伤口,而且利于细菌的传播及削弱寄主植物的抗病性,诱发细菌病害流行。

植物真菌病:
1、症状:常见有霜霉、白粉、白锈、黑粉、锈粉、烟霉、黑痣、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等。

田间主要通过气流、水流传播;此外,风、雨、昆虫也可传播真菌病害。

植物病害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的动物、植物病原体及其他非生物因素(如环境因子)的侵害,导致植物生理功能障碍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植物病害通常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及其他非传染性病害四大类。

真菌病害是指由真菌寄生或侵入植物体内引起的病害。

真菌病害主要通过孢子在空气、土壤、水源等传播,寄生于植物根、茎、叶、果实等部位,造成植物生理代谢异常,病变部位出现斑点、溃烂、褪色等症状。

细菌病害是由细菌侵入植物体内或寄生在植物表面引起的病害。

细菌病害主要通过水源、气溶胶、虫媒等传播,寄生在植物组织内或在植物表面形成病斑,破坏植物组织结构和代谢功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并出现黄化、萎缩、大量死亡等症状。

病毒病害是由病毒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

病毒病害主要通过媒介昆虫、接种工具、种子等途径传播,寄生于植物细胞内,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出现叶片变形、病斑、坏死和严重凋亡等症状。

除以上三类常见病害外,还包括由其他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病害,如物理因素如低温冻害、高温灼伤、光照不足等;化学因素如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机械性因素如刀伤、穿刺伤等。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有严重影响,可导致植物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减少产量和质量。

因此,科学合理的病害预防和防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这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定期清除病残体、保持生态平衡等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及时发现和鉴定病害,采取相应的药剂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的扩散。

百合花常见病害防治和治疗

百合花常见病害防治和治疗

百合花常见病害防治和治疗引言百合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生长过程中,百合花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百合花常见病害的防治和治疗方法,帮助花农或爱好者了解如何有效保护百合花的健康。

一、百合花病害的分类在防治和治疗百合花病害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病害的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百合花病害主要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三类。

1. 真菌病害真菌病害一般通过孢子传播,多发生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常见的百合花真菌病害包括:•轮纹病:病叶上出现黑色或褐色圆形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

•灰霉病:病叶上出现白色霉斑,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变得松软。

•白粉病:病叶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叶片变黄,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

2. 细菌病害细菌病害主要通过伤口传播,一般发生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

常见的百合花细菌病害包括:•软腐病:供水不当或伤口感染会导致叶片软腐和水渍症状。

•红斑病:病叶上出现红色或灰色的斑点,随着病情加重,叶片易断裂。

3. 病毒病害病毒病害主要通过媒介昆虫传播,难以治愈。

常见的百合花病毒病害包括:•黄化病:叶片逐渐变黄,生长受阻,最终植株死亡。

•花纹病:花瓣上出现红色或黄色的花纹,影响花朵品质。

二、百合花病害的防治和治疗方法了解了百合花病害的分类后,接下来我们将介绍针对不同病害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1. 真菌病害的防治和治疗真菌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中的孢子传播,因此防治真菌病害的关键是减少感染源的存在和提高环境卫生。

•清除受感染的病叶:一旦发现感染的叶片,应及时将其剪除并销毁,避免病菌继续传播。

•控制湿度:保持适宜的通风和排水条件,避免环境潮湿,减少真菌病害发生的机会。

•使用杀菌剂:在早期感染的阶段,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2. 细菌病害的防治和治疗细菌病害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因此防治细菌病害的关键是加强植株的健康管理和伤口的防护。

•保持植株健康:确保百合花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同时进行适当的施肥,增强植株的自身免疫力。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叶片枯萎
真菌性病害常常引起植物叶片枯萎,使得植 物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植株死亡
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感染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细菌性病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组织坏死
细菌性病害会导致植物组织坏死,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根系腐烂
细菌性病害常常导致植物根系腐烂,使得植物无法吸收水分和营 养。
植株矮小
细菌性病害感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病症发展
真菌性病害的症状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病斑可能会 扩大、加深,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识别
病症表现
01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组织坏死、溃疡
等。
病症范围
02
细菌性病害主要影响植物的叶片和茎杆,较少出现于果实部位

病症发展
03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扩大,并可能
预防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等,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源;选用抗病品种等。
治疗措施
根据病害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喷洒药剂、田间管理等。
05
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真菌性病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组织受损
真菌性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组织受损,影响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 作等措施来减少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使用抗菌剂、杀虫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需要 注意药剂的选用、使用浓度和时期,避免产生药害 和污染环境。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防治,如 使用微生物农药等。

细菌性和真菌性、病毒性病害的区分

细菌性和真菌性、病毒性病害的区分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彭邦凤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

比较如下: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二、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三、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

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

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详细版)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

比较如下: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一、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

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

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

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

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

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

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就是缺素症。

病毒性病害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侵染的方式侵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

病毒病害的传播、侵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另各种真菌性病害: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

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

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

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

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

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6.芽孢纲病原真菌。

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

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

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

8.球壳菌目的真菌。

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

真菌细菌病毒的区别:这可是针对蔬菜病害的一种做好区别的方法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个庞大的家族,在蔬菜上出现的约有1000种,常见的有800种左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所以看到一种病害首先要考虑其是不是真菌性病害。

真菌病害是目前已知病害中种类最多的病害,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各类病害中以真菌病害的症状类型最多,可以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出现真菌的繁殖器官,真菌在植物上形成的特征称为病症,是诊断病害是否属于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

真菌病害的症状有的十分明显,可以用于诊断病害的种类和真菌的种类,有的可以用病症和植物受害部位特征(病状)相互配合来初步诊断病害种类,的要将病症在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病菌种类,再诊断病害种类。

真菌病害症状的出现时间不一,有的病害初期就出现明显的病症,有的在病害的后期才出现病症,有的病害的初期症状与后期症状相似,有的病害初期和后期症状差别很大。

这些特点在真菌病害鉴定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真菌病害标本采集时真菌必须要有完整的病害症状。

常见症状如下:1、白粉类: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

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是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

如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

2、煤污: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

常称为煤污病。

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病菌大多属于子囊菌中的小煤菌目和煤菌目,半知菌中的多种病菌。

如枸骨煤污病、大叶黄杨煤污1病。

3、锈粉: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是病菌不同阶段的孢子,常称为锈病。

病菌属于担子菌中的锈菌目。

如杨树锈病、梨锈病。

4、霜霉:可为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霜状或稀或密,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病菌属于霜霉属。

如葡萄霜霉病、月季霜霉病。

5、白绢: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干燥时菌丝易消失,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渐变黄变褐,常称为白绢病。

病菌属于半知菌中的小菌核菌。

如马蹄筋白绢病、白三叶草白绢病、结香白绢病。

6、斑点: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

形状有角斑、圆斑、条斑、不规则斑,颜色有灰色、褐色、红色,有的病斑边缘和中间颜色一致,有的不一致,病斑大小不一。

根据病斑形状、颜色、大小名称为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等病名,后期病斑上出现霉层、黑点等各种颜色、形状、病症、霉层类病菌大多属于半知菌的丛梗孢目。

如大叶黄杨叶斑病、西府海棠叶斑病。

小点状类病菌大多属于半知菌的球壳孢目和圆盘孢目,如桂花枯斑病,山茶灰斑病。

7、炭疽:与斑点相似,但颜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生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其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状。

炭疽病也出现在果实,茎干和芽上。

病菌属于半知菌的黑盘孢目刺盘孢属。

如葡萄炭疽病。

8、畸形:植物受害部变大或缩小,生长不匀,失去原来形状。

后期在受部位出现病症。

如外囊菌引起的桃缩叶病,外担子菌引起杜鹃叶肿病。

9、溃疡:发生在枝干皮层,病斑形状有圆形、近圆形、长形,通常病斑周围稍隆起,中部组织死亡,下陷,干裂。

后期常产生小黑点,或盘状物,病菌通常属于半知菌和子囊菌。

如杨树水泡性溃疡病。

10、腐朽:发生在乔灌木的枝干或根部木质部,使木质部变质、变色、腐朽,树干内因木质部腐朽出现空洞,枝干遇强风易折断,受害部位表面后期往往出现大型真菌繁殖体,如木耳、蘑菇或马蹄状等各种形状繁殖体。

病菌大多属高等担子菌的多孔菌、伞菌,如柳树腐朽病,桃树木腐病。

11、腐烂:常分为湿腐、干腐二种。

多汁部位破坏解体后产生湿腐或软腐如梨轮纹病在果实上的症状。

含水量低植物组织软硬部位病死后产生的组织死亡,称为干腐,在枝干上常与溃疡相似,如各种树干的枝枯病。

12、猝倒和立枯:大多出现在播种育苗的苗木上。

小幼苗根颈部发生腐烂使植物猝然倒,由于发生过程迅速,地上部分仍保持正常膨压,维持正常状态,称为猝倒。

若幼苗根颈已木质化,颈部腐烂后不倒伏,地上叶子干枯,称为立枯。

这类病害大多由半知菌中的丝核菌、镰刀菌引起。

真菌性病害必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一定有病斑存在于植株的各个部位。

病斑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轮纹形或不定形。

(2)病斑上一定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颜色有白、黑、红、灰、褐等。

例如黄瓜白粉病,叶上病斑处出现白色粉状物。

再如瓜类与番茄灰霉病,受害叶片、残花及果实上出现灰色霉状物。

细菌性病害在蔬菜上出现的细菌性病害约有300种,常见的有100余种,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左右。

从外部形态来看,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1)叶片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

长不长毛是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的重要区别。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叶片都出现多角形病斑,容易混淆,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的霉,而角斑病则没有。

(2)根茎腐烂出现黏液,并发出臭味。

有臭味为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如大白菜软腐病。

(3)果实溃疡或疮痂,果面有小突起。

例如番茄溃疡病、辣椒疮痂病。

(4)根部青枯,根尖端维管束变成褐色。

例如辣椒青枯病。

病毒性病害蔬菜病毒性病害有200种左右,常见的有50种左右,约占整个蔬菜病害的5%。

其特点有:种类少;危害大,能使蔬菜减产3—5成,重则绝产,为蔬菜的毁灭性病害;分布广,几乎所有植物都有病毒病,甚至一种植物同时有1—4种病毒病;防治难,无特效药。

为害顶部嫩叶的蔬菜病毒性病害,有3种外部表现:(1)花叶表现为叶片皱缩,有黄绿相间的花斑。

黄色的花叶特别鲜艳,绿色的花叶为深绿色。

黄色部位都往下凹,绿色部位往上凸。

(2)厥叶表现为叶片细长,叶脉上冲,重者呈线状。

(3)卷叶表现为叶片扭曲,向内弯卷。

为害果实的蔬菜病毒性病害,主要表现在成熟期果实上有条斑。

例如番茄条斑型病毒病,在果肩部出现青白色,后渐变成铁锈色。

用刀剖开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

再如辣椒条斑型病毒病,从果实的尖端向上变黄色,在变黄的部位上有短的褐色条纹,且向内凹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