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第4课时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涛涛多瑙河 第4课时 苏少版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听《水上音乐》[教材分析]:《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是一部管弦乐组曲,由亨德尔作于1717年。
据说是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
全部组曲由20首小曲组成,现在我们演奏和听到的《水上音乐》已经不是亨德尔的原作,是改编后的6个乐章版本快板、布莱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曲(一种古代的三拍子舞曲)、快板、坚决的快板。
由于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而流传后世。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静心聆听两首乐曲;2.通过欣赏这二首乐曲,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铜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及表现特点,并能听辩主要乐器的音色,能用简单的乐器和着《水上音乐》的伴奏;3.大致了解作曲家门德而松生平及代表作理解音乐所传授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难点]: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配套CD、图片资料、打击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介绍作曲家门德乐乐尔松德国作曲家,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梦夜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19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
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
三、听赏《水上音乐》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2.指导学生分析乐谱逐段听赏3.听赏A乐段.(1)说一说:听了之后你想到了什么?(2)节奏练习3/4 0 0 0 | 0 X X X X | X 0 0 | 0 0 0 :||4.听赏B1段(1)交流自己听后的想法和感受。
(2)听师用竖笛吹奏段旋律。
5.听赏B2乐段(1)交流感受(2)跟着音乐踏步X X 0 |X X 0 |X X 0 |X X 0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 - -|| 6.再次听赏歌曲7.试着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响板 0 0 0 | 0 XX XX | X 0 0 | 0 0 0 :||三角铁 0 0 0 | 0 0 0 | 0 0 0 | X - - :||小鼓 X X X | X X X | X XX XX| X - - :||响板 XX X 0 | XX X 0 | XX X 0 | XX X 0 :||三角铁 0 0 X | 0 0 X | 0 0 X | 0 0 X :||小鼓 X X 0 | X X 0 | X X 0 | X X 0 :||四、为图片配音乐1.分别出示P27上的图片2.生讨论用记忆库中的音乐为配第一幅画:表示欢庆的中国传统音乐;第二幅画:象征宁静、和平、安详的音乐;第三幅画:宏伟、气势磅礴的乐曲;第四幅画:适合用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如蒙古音乐。
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程教学过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
德国: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
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
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 1.欣赏《瑞士山歌》:听一听什么感觉? 2.介绍约德尔唱法:这是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歌曲的特殊唱法。
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的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而且用这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一会儿真声,一会儿假声,形成奇特的效果。
3.再听一遍:你听到了歌声中的“咿、噢、来”等各种衬腔吗?这种源于山里牧羊人呼喊的声音有什么特征? 4.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这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作品,听一听,歌曲的演唱与《瑞士山歌》有哪些相似之处? 5.复听:请在“来咿噢都”处轻轻地和着拍子拍手。
6.模仿一下大跳的唱法。
三、拓展:原生态唱法 1.介绍原生态唱法: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
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
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我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教学过程 6. 分析结构 二部曲式,快板,这个主题音乐具有明显的快速舞曲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一、单元概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以“音乐与生活”为主题,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歌曲、乐曲和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创造力。
本单元共包含5课时,分别是《彼得与狼》、《赛马》、《摇篮曲》、《月亮月光》和《对唱》。
二、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旋律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创造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感受交响乐的魅力,了解交响乐与生活的联系。
- 学会《彼得与狼》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介绍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如乐器、乐队编制等。
- 《彼得与狼》主题旋律,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 通过听、唱、奏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交响乐的魅力。
2. 第二课时:《赛马》教学目标:- 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民族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 学会《赛马》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 介绍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民歌、民间舞蹈等。
- 《赛马》这首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 通过唱、奏、舞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3. 第三课时:《摇篮曲》教学目标:- 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了解古典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 学会《摇篮曲》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介绍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如古典时期、作曲家等。
- 《摇篮曲》这首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 通过听、唱、奏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古典音乐的魅力。
4. 第四课时:《月亮月光》教学目标:- 感受爵士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爵士乐与生活的联系。
- 学会《月亮月光》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 介绍爵士乐的基本知识,如爵士乐的发展、爵士乐器等。
- 《月亮月光》这首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六年级上册第四课《劳动的歌》教案

第四课劳动的歌歌曲《军民大生产》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了解速度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3、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的效果。
4、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重点:速度和演唱形式不同,演唱效果的不同。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视唱法学习曲谱和歌词,歌曲中的难点节奏,采用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解决,在能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体验感受不同速度,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用具:录音机大歌篇教学过程:一、学习曲谱1聆听:歌曲《军民大生产》2学习曲谱(1)学生自己初步视唱曲谱(2)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十六分音符节奏和切分音解决方法:a 自己划拍解决B 由会唱的同学教唱(3)完整演唱曲谱二、学习歌词1视唱第一段歌词。
如有唱不准确的乐句,同学之间相互解决2提示›(重音记号)提问:›叫什么记号?怎么演唱?有什么作用呢?3自学第二三四五段歌词。
4齐唱歌曲《军民大生产》提问:这首歌是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演唱的?5你都知道哪些演唱形式?你觉得这首歌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6我们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唱一唱,感受一下。
独唱齐唱对唱领唱齐唱7 那种演唱形式更适合表现这首歌曲?三、介绍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劳动中产生;直接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的一种汉族民歌体裁。
具有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的作用。
第四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一、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二、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三、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四、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连绵的白桦林 第4课时 苏少版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蓝色的雅德朗》[教材分析]: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音乐形象鲜明而集中。
八六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为二段体,每一段都包含两个重复的乐句。
歌曲以起伏委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了主人公真切的思乡之情。
故乡的海“雅德朗”、故乡的山“马里扬”、故乡的城“斯普利特”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情节。
歌曲中多用装饰音——波音,使曲调委婉细腻、绮丽华美,起到润饰、美化曲调的作用,也使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
第二乐段是以三度音程为主体的二声部合唱,这种表现形式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推动了歌曲情感的深化与升华。
歌曲高声部结束在主音上方的三度音上,给人以余音袅袅、情意深长之感。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蓝色的雅德朗》的学习,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2.能把握好86拍节奏的旋律感,能唱好波音;3.学生能以真挚的情感唱好这首歌,创造一种歌曲的意境和气氛。
[教学重点]:能把握好86拍节奏的旋律感[教学难点]:长拍的演唱[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CD[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导题1.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首六八拍的外国歌曲,请大家仔细聆听,听完之后请你告诉我,这首歌给你的感觉怎么样?速度是怎么样的?2.播放《蓝色的雅德朗》CD三、听赏这首歌1、用心聆听(第一遍播放)师:现在听完了这遍之后谁来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它是几段体的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生:旋律起伏婉转,富有歌唱性、忧郁的、优美的、流畅的、朴实无华的等等。
结构:两段体演唱形式:童声合唱师:好,大家说的都很对,那你们是怎么来分辨两段体的呢?那这首歌的速度又是怎样的?生:第一段用的是童声齐唱,第二段用的是童声合唱速度:中速师:好的,你是从它的演唱形式来分的,很好,那现在我们来听第二遍(这遍中要求同学们注意一下这是首表达什么情绪的歌?在其中又是描写到了那些景色?)2.再次聆听(播放第二次录音)师:是表达了什么情绪啊?生:思乡之情,想家的感觉,想回家的情绪等等。
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全)第一单元:节拍与拍子1. 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中的节拍和拍子的概念与区别;- 能够正确演奏和判断节拍与拍子;-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 教学重点:- 掌握节拍和拍子的概念;- 正确演奏和判断节拍与拍子。
3. 教学内容:- 介绍节拍和拍子的概念;- 演示不同音乐节拍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拍子感。
4.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多种节拍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节拍;- 观察:指导学生观察不同节拍的特点和拍子的规律;- 练:与学生一起演奏不同节拍的音乐,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拍子感;- 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节拍和拍子。
第二单元:音高与音名1. 教学目标:- 了解音高和音名的概念与关系;- 能够正确演奏和辨别不同音高和音名。
2. 教学重点:- 掌握音高和音名的概念;- 正确演奏和辨别不同音高和音名。
3. 教学内容:- 介绍音高和音名的概念和关系;- 演示不同音高的音符和音名;- 锻炼学生辨别不同音高和音名的能力。
4.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不同音高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知音高;- 观察:指导学生观察不同音高的音符和音名;- 练:与学生一起演奏不同音高的音符,锻炼学生辨别能力;- 巩固:进行音高和音名相关的小游戏。
......(后续单元内容继续,以此类推)以上是《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全)》的大致内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内容和过程都有详细安排。
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研究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3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XXX:敲起我的小木鼓XXX: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XXX——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XXX”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XXX:〈〈滚核桃〉〉。
XXX: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XXX: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的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复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b.唱歌谱两边。
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2024年秋季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篇)

2024年秋季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歌唱和演奏技能,发展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长期良好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周)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动态、速度;3. 音符和记谱法的基本知识;4. 音阶和音程的基本知识。
2. 第二单元:音乐欣赏(3周)1. 不同类型音乐的辨别和欣赏;2. 名曲赏析,如《友谊地久天长》、《茉莉花》等;3. 了解音乐家和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4. 学会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
3. 第三单元:歌唱和演奏技能(6周)1. 歌唱技巧:发声、呼吸和发音的正确操作;2. 歌曲的学习和演唱;3. 使用简单乐器演奏歌曲,如口琴、小型打击乐器等;4. 小组合奏演出。
4. 第四单元:音乐创作与表演(3周)1. 学习基本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小组合作完成一段简单的音乐创作;3. 准备小组舞台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4. 学习舞台表演技巧,包括姿势、表情和动作的协调。
5. 第五单元:音乐实践(2周)1. 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厅,体验真实的音乐表演;2. 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和演出;3. 开展音乐社团或小组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
三、教学步骤:1. 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教学活动:进行音乐概念的引导和讲解,学生自由选择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要素;作业:学生练习音符的书写和音阶的演奏。
2. 第二单元: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播放不同类型音乐,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作业:评价某首音乐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竖笛演奏《茉莉花》
总课时数 4 一单元第4教时备课日期8.29
教学目标
1、通过竖笛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音乐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表达及世界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
2、学习用竖竖笛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和同学一起合奏。
重点
竖笛的吹奏
难点
高音的演奏
课前准备
钢琴、录音机、竖笛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学案复备第四课时
(一)、熟悉乐曲《茉莉花》
1、介绍江苏民歌《茉莉花》
2、轻声模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3、唱歌谱
(二)、竖笛吹奏
1、如何开闭高音孔:用左手拇指开闭,开放高音孔时,将拇指屈曲,用指尖的左半部分,靠近指甲边缘处,轻轻掐入0孔,保持原有手形不变,1、学生活动设计:向学生讲述乐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轻哼后,自主感受音乐,交流
感受
请学生说说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2、活动设计:
集体教学、
学生自学、交流
教师个别指导
使高音孔露出两毫米的漏气间隙,便可以毫不费
力地吹奏出高音来。
2、学生练习开闭高音孔(无声到有声)
3、提出演奏要求:这首乐曲应以“连音”演奏为主,乐曲中多处出现四个音连奏的情况,演奏时要注意奏得均匀、流畅。
4、学生练习(无声到有声)
5、重点练习第三、第四乐句
6、提出合奏要求:每个声部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准、音色和谐统一。
7、学生分声部练习
8、竖笛合奏《茉莉花》学生学习听辨开闭空音器材,学会吹奏方法和技巧。
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启发学生想象思维。
学生活动:
分不同演奏形式表演该乐曲。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