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药鉴定学2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性状鉴定:3.中抱月”4. 鹦哥嘴:5. 挂甲:取牛黄粉末少许溶于水中,涂在指甲上,经久不褪(通称"挂甲")。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A.2倍数B.3倍数C.4倍数D.5倍数E.6倍数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 )A.根及根茎类中药B.全草类中药C.果实种子类中药D.皮类中药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 )A. 太子参B. 党参C. 明党参D. 南沙参E. 北沙参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 )A. 石细胞B. 结晶C. 纤维D. 导管E. 油室碎片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 )A.星点B.云锦状花纹C.朱砂点D.车轮纹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A.人参B.甘草C.黄连D.黄芪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 )A.蓝色B.红色C.绿色D.紫色E.黄色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A.油细胞B.油管C.油室D.树脂道E.蜜腺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A. 磁石B. 自然铜C. 朱砂D. 雄黄(二)多选题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中国药典》B.《卫生部药品标准》C.地方药品标准D.中药志E.中药鉴定学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 厚朴B.杜仲C. 延胡索D.丹皮E.人参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A.黄连B.厚朴C.黄柏D.五味子E黄芪4.“四大怀药”是指()A.金银花B.山药C.地黄D. 菊花E.牛膝F.当归5.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是()A.黄芩B.丹参C.泽兰D.佩兰E.茺蔚子6.用水提取后,取提取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可产生持久性泡沫的药材为():A.人参B.三七C.桔梗D.苦参E.柴胡7.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 )A.腺毛B.花粉粒C.非腺毛D.草酸钙方晶E.油细胞8.何首乌具有以下哪些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A.含蒽醌类衍生物B.块根有异常维管束C.根茎有异常维管束D.含卵磷脂E.含生物碱9.马钱子的性状特征有( )A.扁圆形纽扣状或扁长圆形B.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C.外表光滑无毛D.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10.茯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芳香,味苦涩B.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C.多孔菌科真菌干燥菌核D.含草酸钙方晶三、填空题1.绿壳砂连壳晒干,称();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并上白粉,称()。

中药鉴定学考点

中药鉴定学考点

中药鉴定学考点中药鉴定学是指对中药材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等进行研究和评价的学科。

其内容主要包括形态学、显微学、质量分析、鉴别、药性及药效等方面。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中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基础。

中药鉴定学的主要考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形态学中药材的形态学描述了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特征、器官外形和大小、细胞和组织特征等。

掌握中药材的形态学对于正确鉴别、筛选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显微学中药材的显微学是研究中药材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学科。

掌握中药材的显微学特征对于鉴别、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都是十分关键的。

在显微学方面常见的考点有:观察花粉形态、表面特征、花瓣和雄蕊、组织和细胞特征等。

三、质量分析中药材的质量分析是指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了解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对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保障质量和安全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四、鉴别中药鉴别是指在多种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品种以及不同来源或质量的中药材中,通过判断其形态、性质、组成、气味、口感、药用作用等因素来确认其品种、等级、产地和质量等。

鉴别是中药鉴定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中药鉴别常见的方法有:宏观鉴别、显微鉴别、化学鉴别和生物鉴定等。

五、药性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特定药理作用和功效。

掌握中药的药性对于中药的合理应用、药效评价和质量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药的药性主要有:阳性、阴性、温性、凉性、平性、毒性、功力等多种性质。

六、药效中药的药效是指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是衡量中药疗效的主要依据。

中药药效的评价主要依据临床试验和药物动力学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掌握中药的药效对于中药的合理使用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中药鉴定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鉴定学是指依据中药的药材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药效等特性,通过各种化学、生物及物理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别、检验和评价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对中药鉴定学的笔记进行整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中药的基本鉴定原则中药的基本鉴定原则是:形态鉴定、性状鉴定、组织构造鉴定、理化鉴定、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评价、药效学鉴定等。

1.形态鉴定形态鉴定是指对药材的整体外在形态、大小、颜色、气味、质地、断面、纹理、乌黑程度等特征进行观察和鉴别。

形态鉴定主要包括药材的性状、大小、颜色、纹理、乌黑程度等特征。

而颜色和气味的判断对于某些中药种类也是很重要的。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是指药材的各部分组织在现场或剖面切片中的形态特征鉴定。

药材的性状鉴定应该包括特征所包含量最多的部位,药材特征是首选部位,在其他部位无法鉴别时需要取药材中的次要部位。

3.组织构造鉴定组织构造鉴定是指对药材的细胞形态、细胞结构和细胞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鉴别。

目前,组织构造鉴定主要有形态比较与显微图像比较两种方法。

4.理化鉴定理化鉴定是指对药材的干燥程度、水分含量、灰分含量、酸碱度、抽提物含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测试,以鉴别药材的质量。

通常,可以使用烘干法、灰分含量法、滴定法、比色法等方法进行药材理化鉴定。

5.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鉴别和检验中药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通过色谱、质谱等技术,对药材中的有机化合物和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6.药理作用评价药理作用评价是通过实验证明中药药材对动物和人体的机能影响,以判断其药理作用和药效。

通常,药理作用评价主要包括对动物体征和传统常规测量的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

7.药效学鉴定药效学鉴定是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对中药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以证明其药效和安全性。

通常,药效学鉴定主要通过鉴定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确定药性和用量范围。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别、性质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材是指经过采集、加工、干燥等处理后所使用的中草药。

中药材的鉴定是检验药材真伪与质量的基础工作,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药鉴定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药鉴别中药的鉴别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特点、部位特点、质构特点、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

通过外观观察、组织解剖、显微镜观察、色谱鉴定等手段来进行鉴别。

1.形态特征:包括外形、颜色、大小、质地、气味等方面的特征。

2.生长环境特点:包括生长地点、生长环境、栽培特点等。

3.部位特点:不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4.质构特点:包括材质、纤维、器官、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5.化学特征: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色谱特征、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二、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主要涉及到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等方面的鉴定与分析。

1.活性成分鉴定:对于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的鉴定,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

2.化学成分鉴定: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色谱指纹图谱: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得到的草药鉴别指纹图谱,用于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中药杂质检验中药杂质检验主要包括外来杂质检测、微生物检验、重金属检测等方面。

1.外来杂质检测:包括脂肪、淀粉、矿物质、蛋白质等方面的检测。

2.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方面的检测,检验中药材的卫生质量。

3.重金属检测:包括溶出物测定、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以确定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

四、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草药的药效,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应。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材的毒性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1.中药药理学:包括中药的药效、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5*2)1、中药鉴定学:2、中药3、脉岛数4、气孔指数:5、栅表比:6、菊花心:7、云锦花纹:8、蚯蚓头:9、膨胀度:10、性状鉴别:11、显微鉴别:12、理化鉴别:13、过桥:14、珍珠点:15、车论纹:16、狮子头:17、泥鳅头:18、菌丝:19、菌丝体:20、菌核:21、子座:22、过支合把:23、挂甲:24、乌金衣:25、通天眼:26、道地药材:二、简答(6*7)1、牛膝横切面图:2、大黄横切面图:1、薄荷横切面图:2、冬虫夏草横切面图:3、番泻叶横切面图:4、大黄性状鉴别: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前两种称“北大黄”后一种称“南大黄”。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圆柱形、圆锥形。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的网状纹理。

质坚,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可见星点,环列或不规则散在。

根类药材形层层明显,具明显的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清香,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一、根茎横切面①木栓层:残留。

②皮层:窄,有草酸钙簇晶。

③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含棕色物质,韧皮部有粘液腔。

④形成层:呈环状。

⑤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非木华。

⑥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韧在内,木在外)薄壁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二、根横切面无髓部其他同根茎。

三、粉末:①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②导管:多网纹导管,非木化。

③淀粉粒:单粒脐点星状,类圆形。

复粒有2-7分粒组成。

理化鉴别①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与状结晶加碱结晶消失并显红色。

②取少量粉末于履职上加1% NaOH aq 滤纸染成红色③荧光检查:稀醇浸出液于滤纸上,晾干----棕色至红棕色荧光。

如果是亮蓝色或紫色荧光为伪品。

5、黄连的性状鉴别:味连:①多分枝聚集成簇,形如鸡爪,俗称“鸡爪黄连”表面黄褐色粗糙。

②上部具有棕黄色鳞也残基,表面有须根及须根痕。

③质地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呈红色或暗棕色④木质部金黄色,髓部红棕色或成空洞。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皮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七章第二节讲义2

皮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七章第二节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七章第二节讲义2第七章皮类中药第二节皮类常用中药肉桂【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云南、福建等省亦产。

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每年分两期采收,第一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

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度、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质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质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碎块。

【化学成分】①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桂皮醛约85%、乙酸桂皮酯及少量的苯甲醛、桂皮酸等。

②香豆素类化合物。

③鞣质类。

桂皮醛是肉桂的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呈槽状或卷筒状。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纹斑;内表面红棕色,较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特厚,木化。

②皮层散有石细胞和分泌细胞。

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有纤维束存在,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

④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一、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基本任务、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等内容。

其中,重点需要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明确鉴定中药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鉴定基础鉴定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分类、命名规范、药材的形态学特征、植物组织构成等内容。

重点需要了解中药的分类和命名规范,掌握常见中药药材的形态学特征和植物组织构成的基本知识。

三、形态鉴定形态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包括中药药材的外形、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的鉴定要点。

需要掌握中药药材外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和鉴定标准,熟悉常见中药药材的外观特征。

四、解剖鉴定解剖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需要了解中药药材的解剖学特征,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解剖结构的技巧,熟悉常见中药药材的解剖特征。

五、显微鉴定显微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中药药材的细胞特征和组织构成,掌握常用染色技术和显微鉴定方法。

六、化学鉴定化学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化学分析和鉴定中药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了解中药药材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和其特征,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鉴定技术,重点理解色谱和质谱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七、鉴定方法鉴定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所使用的常用鉴定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性状鉴定、组织学鉴定、理化鉴定、色谱鉴定、质谱鉴定等。

需要掌握不同鉴定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进行中药的鉴定工作。

八、鉴定技术与设备鉴定技术与设备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中所使用的常见技术和设备,包括显微镜、染色剂、色谱仪、质谱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7章2,3类)
第七章皮类中药的鉴定
2类
1.桑白皮1
1)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入药部位)。

2)性状鉴别: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偶有残留的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的中药
是桑白皮)。

气微,味微甘。

3)薄层鉴别:桑白皮对照药材
2.香加皮9
1)来源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2)性状鉴别:呈卷筒状或槽状。

体轻,质脆。

有浓厚的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3)理化鉴别:①取粉末浸出液置紫外观察,显黄色荧光。

②取粉末处理后,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78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

4)化学成分:含强心苷成分
5)薄层鉴别:4-甲氧基水杨醛。

6)液相含量:4-甲氧基水杨醛。

3.地骨皮10
1)来源为①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2)性状鉴别:②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

③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易成鳞片状剥落。

④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

⑤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3)理化鉴别:地骨皮对照药材。

4)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类成分
3类
1.合欢皮
1)来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皮的干燥树皮。

2)性状鉴别:常附有地衣斑。

断面呈纤维性片状。

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2.白鲜皮7
1)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2)性状鉴别: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

剥去外层,迎光检视有闪烁小亮点。

有羊膻气,味微苦。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