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一、前言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

实训课程作为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我国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研究与实践,为提高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二、理论基础1. 实训课程标准的概念实训课程标准是指为了达到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制定的具有一定准则和规范的具体要求。

实训课程标准既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的统一规范。

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实训课程标准的内容实训课程标准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等内容。

教学目标是实训课程的核心,它是实训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内容是实训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教材选用、课程设置等。

教学方法是实训课程的具体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要求是对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

三、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机械类专业的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立足于满足社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

2. 教学内容的确定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选用适合实践教学的教材,设计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课程内容。

我校应用型本科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我校应用型本科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我校应用型本科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制图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传统的制图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制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院对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开设的制图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机械制图为主,主要讲授机械零部件、机械装配图和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和图纸绘制为主,但教学效果有限。

2.意义改革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意义重大。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制图技能,培养学生制图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制图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1.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内容2.1 强化实践在制图课程中加强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机械零部件,掌握机械装配图的制作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进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图纸编辑和排版能力。

2.2 提高课堂互动性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协作等多种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尤其是在展示设备、图纸制作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3 引入多种教学资源通过网上资源、网络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行业前沿技术和研究进展。

与此同时,通过图书、期刊、学术论文等各种文献资料,加强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与启示1. 效果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制图技能和实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也成倍增长。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了大力培养和发展。

2. 启示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应用型课程。

在制图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训练,注重课堂互动,在教学资源方面引入多种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

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

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一、引言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等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探究式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重要性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1.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机械零件,提出相应的制图问题。

通过观察某个零件的结构和形状,学生可以提出如何进行三维制图、如何标注尺寸等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实际制图操作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实际的机械制图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制图。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制图知识,且能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图的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1. 实践案例一: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探究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探究式教学。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机械制图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制图知识。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和部分工科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制图的能力[1-2]。

该课程是一门对实践和理论同时要求较高的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一个基础和铺垫,因此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是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3]。

传统的本科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主要考虑到本科教学中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但此类教学方式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实践1 课程内容体系重构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课程内容上没有进行创新,教学模块还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体系。

为方便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笔者尝试对机械制图学时少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设计出新的课程结构,如表1 所示。

重构的课程内容将课程体系划分为9 个学习任务,以任务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

任务之间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逻辑性强,最后通过所有学习任务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在新构建的学习任务中淡化了画法几何方面的知识内容,重点突出了机械制图中制图能力与读图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任务中均设有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两部分内容,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部分又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为目标,在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通过两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图样识读和表达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和设备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这样既能保证机械制图本科教学中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2 教学形式组织机械制图课程知识点较多,内容复杂。

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

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

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一、引言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教学环节。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常常是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难获得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探究式教学就成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成果。

二、探究式教学概述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知识。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通过主动思考和实践,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借鉴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三、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1.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地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做题。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些问题可以是实际制图中遇到的难题,也可以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程实践问题,如设备设计、产品制造等。

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课程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 实践项目与课程融合机械制图课程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将实践项目融入探究式教学中,来提升学习的实际效果。

可以设计一些与机械制图相关的实践项目,如零件制图、总装图等,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3. 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研究了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通过分析实训课程标准的定义、重要性、现状、制定方法和步骤以及具体内容,提出了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成果和意义。

本文认为,制定实训课程标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同时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挖掘实训课程标准与行业需求的联系,以及不断完善和更新实训课程标准,从而为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教育培养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对提升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定义、重要性、国内外现状、方法、步骤、具体内容、研究成果、意义、应用前景、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高校提供更科学、更规范、更具针对性的实训课程标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对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问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实训课程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探讨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意义。

2. 探究国内外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标准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相关院校的实训课程标准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探讨制定实训课程标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相关标准的制定机制、参与方及标准内容等方面,为实践中的标准制定提供指导。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

2016年第10期第32卷(总第43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No.10,2016Vol.32Total No.430《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刘建英,王新莉(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从河南工程学院的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工程实际素质为核心,构建了立足煤炭行业、服务煤炭企业,贯穿工程理念、贴近生产实际,突出三维手段、构筑教辅平台为特色的教学新体系。

新教学体系突破了《机械制图》的课程界限,把工程实际设计的理念渗透到“机械制图”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体系;研究;教学质量doi:10.16083/ki.1671—1580.2016.10.034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10—0123—03收稿日期:2015—12—25作者简介:刘建英(1973—),女,山西大同人,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工程图学教育。

王新莉(1964—),女,北京人,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工程图学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SJGLX070)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机械制图》(教高〔2013〕1051号)”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从河南工程学院的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工程实际素质为核心,构建了立足煤炭行业、服务煤炭企业,贯穿工程理念、贴近生产实际,突出三维手段、构筑教辅平台为特色的教学新体系。

明确并实践创新教育的新理念。

一、《机械制图》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河南工程学院的《机械制图》课程从80年代初开始服务于煤炭、地质系统的钻探机电、矿山机电专科专业,发展到今天服务于更宽领域的煤矿采矿技术、矿井通风、安全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

应用型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作者:黄兰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12期摘要基于工程师培养目标,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对机械制图课程从课程入门引导、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验、竞赛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改革尝试,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工程实践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实践教学应用型大学工程能力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63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of MechanicalDrawing of Applied UniversityHUANG Lan(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31)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propo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mechanical drawing with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ability oriented. Some reformatory attempts were carried out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experiment,competi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he ability of solving some problems in production practice.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practice teaching; applied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bility根据应用型大学定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邬建斌
来源:《卷宗》2014年第08期
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

如何根据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通过教学工作中的总结和摸索出的一套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类课程是理工科大学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近年来,由于学时压缩等原因,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学起来难度大,作业费事且效率不高。

如何根据机械制图的特点并结合新时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来提籀教学质量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此摸索了一套教学经验和方法,实践表明,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造型的接触
新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困难主要是空间想象能力的欠缺,所以几乎每一个制图教研室都准备了不少的实体模型,以供学生们观摩和参考。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教研室不可能制造出所有的实体模型,常使学生感到理解困难的并不是是教研室准备的那些比较常规的实体模型,而是一些比较奇特的、难以想象清楚的实体,比如说3个等直径圆柱体两两正交所形成的公共部分是什么样的?这个实体的三视图是不是也是3个等直径的圆?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现在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提供了一个解决新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好方法——让学生学会软件自己造出实体模型。

这样,就等于教会了学生“捕鱼”的方法,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提供“鱼”。

实践证明,经过一到两次的上机指导,在学生们完成一到两个造型练习之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具备了实体造型能力。

这样,当学生再遇到想不出的实体时,学生就会利用软件造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毫无疑问,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两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应该较早安排学生上机并教会他们独立造型。

2 课堂练习的必要
现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优点是极大地降低了授课教师的劳动强度。

另外,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还能够大大增加传递给学生们的信息量。

但鉴于学生在课堂上接收强的信息量大增,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尤其是在目前学时普遍压缩的情况下,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压力较大,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填鸭”现象。

专业知识的传递始终无法与晚会和电影相比,精神长时间的集中对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

所以不要在45分钟的时阚里总是不停地讲解,应该有意地让学生停下来想一想。

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安排课堂练习,这样做至少有以下2个明显的好处:(1)放慢一下节奏,让学生保持适当的张力。

对于注意力集中了半个小时的学生来说,授课教师能够停下一会儿,学生肯定会觉得非常轻松。

哪怕只有2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在下课前的最后的13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达到一个高峰。

(2)让学生尝试着应用一下用学到的新知识让学生记住所讲授的知识点不是教学的目的,关键是让学生会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反映教师的授课质量,给授课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最重要的还是给了学生们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

3 让学生学会思考
教是为了不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是现代教育的宗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重中之重,就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就有必要提出一些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自学。

比如说教材中介绍了第三角投影法,由于该部分内容不是重点,所以可以安排学生自学,但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学,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题。

再比如教材中介绍了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在布置自学任务的时候可向学生提出思考题: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与四心椭圆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如果学生在自学后能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掌握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就不成问题了。

4 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工艺知识的补充
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结合实验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但对于机械制图课程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可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实际上不是这样,比如在讲授轴测图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测正连斜”,但是单纯的强调和说教就不如让学生拿出尺子亲手测量一下,这样学生就会对“测正连斜”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画工程图和读工程图,所以就有必要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加工工艺知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规定和画法,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眼界。

比如大一新生不容易理解“尺寸标注中不能出现封闭尺寸链”的规定,这时如果能够结合公差的知识,给学生讲解一下如果工程图中出现封闭尺寸链将会带来什么后果的话,相信学生们会非常乐意接受该规定。

再比如学生一般不太理解退刀槽的作用,这时如果能够结合一段螺纹加工的录像,给学生讲解一下退刀槽的用处的话,相信学生对退刀槽的作用也会印象非常深刻。

参考文献
[1]胡宜鸣.孟淑华.王丹虹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3,24(1)
[2]龙芋宏.杨军平.LONG Yu-hong.YANG Jun-ping 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z1)
[3]胡青泥.戴恒震.高菲.崔长德面向三维CAD/CAM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02,23(1)
作者简介
邬建斌(1961-),江西南昌人,本科,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