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 合成

合集下载

分子筛合成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试题

分子筛合成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
A.原料的纯度和组成(正确答案:影响关键因素之一,但不是此题答案)
B.合成温度
C.搅拌速度(正确答案)
D.晶化时间
2.选择合适的模板剂在分子筛合成中主要影响以下哪个方面?
A.产品的比表面积
B.产品的孔道结构(正确答案)
C.产品的机械强度
D.产品的化学稳定性
3.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为了获得高结晶度的产品,以下哪个操作是不必要的?
A.严格控制合成体系的pH值
B.延长晶化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但非绝对必要,相比其他选项更不直接)
C.优化原料的配比(正确答案)
D.选择合适的溶剂
4.关于分子筛合成的晶化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晶化过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防止污染
B.晶化温度和时间对产品的结晶度有重要影响
C.搅拌速度对晶化过程无显著影响(正确答案)
D.晶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控制体系的压力
5.在分子筛合成后处理过程中,以下哪个步骤不是必需的?
A.洗涤以去除模板剂和未反应的原料
B.干燥以去除水分
C.煅烧以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正确答案,因为并非所有分子筛都需要煅烧)
D.筛分以获得均匀粒径的产品
6.为了提高分子筛合成的重复性,以下哪个措施不是有效的?
A.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和来源
B.使用精密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合成操作
C.随意更改合成条件和步骤(正确答案)
D.对合成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数据分析。

分子筛的合成

分子筛的合成

分子漱猛翳姓名好班级:好学号:好2014年01月11日2、了解水热法得主要特点与一些基本实验操作;3、掌握X射线衍射表征方法得原理及实验操作;4、掌握氮气吸附法测多孔材料孔结构参数得原理及操作;5、掌握沸石分子筛化学组成得测定方法:6、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分子筛在离子交换、吸附性能上得差异.三、实验原理分子筛材料,广义上指结构中有规整而均匀得孔道,孔径为分子大小得数量级,它只允许直径比孔径小得分子进入,因此能将混合物中得分子按大小加以筛分:狭义上分子筛就是结晶态得硅酸盐或硅铝酸盐,由硅氧四面体或铝氧四而体通过氧桥键相连而形成。

分子筛按件架元素组成可分为硅铝类分子筛、磷铝类分子筛与计架杂原子分子筛•按孔道大小划分,小于2 nm称为微孔分子筛,2〜50 n m称为介孔分子筛,大于5 0 nm称为大孔分子筛。

按照分子筛中硅铝比得不同,可以分为A型(1、5〜2、0), X型(2、1〜3、0), Y型(3、广6、0),丝光沸石(9〜1 1),高硅型沸石(如ZSM-5)等,其通式为:MO、A1203、xSiO2、yH20,H中M代表K、Na、Ca等。

商品分子筛常用前缀数码将晶体结构不同得分子筛加以分类,如3A型、4A型、5A型分子筛等.4A型即孔径约为4A:含Na+得A型分子筛记作Na—A,若其中被K+置换,孔径约为3 A ,即为3 A型分子筛;^Na-A中有1 /3以上得Na+被Ca2 +宜换,孔径约为5A,即为5 A型分子筛.X型分子筛称为13X(又称Na-X型)分子筛;用Ca2+交换13X分子筛中得Na+,形成孔径为9 A得分子筛晶体,称为10X(又称Ca-X型)分子筛。

A型分子筛结构,类似于NaCl得立方晶系结构,如将NaCl晶格中得W+与C 1 - 全部换成P笼,并将相邻得P笼用丫笼联结起来,就会得到A型分子筛得晶体结构;X型与Y 型分子筛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得密堆立方晶系结构,如以B笼这种结构单元取代金刚石得碳原子结点,且用六方柱笼将相邻得两个B笼联结,就得到了X与Y型分子筛结构;丝光沸石型分子筛结构,没有笼,就是层状结构,结构中含有大量得五元环,且成对地连在一起,每对五元环通过氧桥再与另一对联结,联结处形成四元环,这种结构单元得进一步联结,就形成了层状结构;高硅沸石ZSH型分子筛结构,与丝光沸石结构相似,由成对得五元环组成,无笼状腔,只有通道,如ZSM-5有两组交叉得通道,一种为直通得,另一种为“之”字形相互垂直,通逍呈椭圆形。

分子筛工业制备过程

分子筛工业制备过程

分子筛工业制备过程分子筛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尺寸选择性的固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各个领域。

分子筛工业制备过程是指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最终制得高质量的分子筛产品的过程。

本文将从原料准备、合成方法、晶体生长、分离纯化等方面来介绍分子筛工业制备过程。

分子筛的制备过程始于原料的准备。

常用的原料包括硅源、铝源、模板剂等。

硅源通常选择硅酸盐类物质,如硅酸钠、硅酸铝钠等。

铝源可以选用铝酸盐类物质,如硝酸铝、氯化铝等。

模板剂是指在合成过程中引入的有机化合物,其在晶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结构模板的作用。

常用的模板剂有季铵盐、有机胺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和混合,形成配合物或混合物,为后续的合成提供基础。

分子筛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水热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原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加热至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

常见的溶剂有水、乙醇等。

水热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分子筛的制备过程中。

在合成过程中,原料溶液会经历晶体生长的过程。

晶体生长是指分子筛晶体从溶液中逐渐生长和形成的过程。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因素都会对晶体的生长速率和晶体的形貌产生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十分重要。

常见的晶体生长方法有溶液晶体生长法、气相扩散法等。

分子筛的制备过程还包括分离纯化等步骤。

在合成反应结束后,得到的产物中通常会存在其他杂质物质,需要通过分离纯化的方法去除。

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洗涤、过滤、结晶、干燥等。

这些步骤能够使得分子筛的纯度得到提高,从而得到高质量的产品。

分子筛工业制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原料准备、合成方法选择、晶体生长和分离纯化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控制,以确保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分子筛产品。

分子筛的工业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催化剂、吸附剂、分离剂等领域,对于推动化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分子筛工业制备过程的了解,推动分子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分子筛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分子筛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分子筛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分子筛材料(molecular sieve)是一种具有高孔隙度和特定孔径大小的微孔材料,能够选择性地吸附不同分子和离子,具有广泛的催化应用。

分子筛材料的制备过程和性能调控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分子筛材料合成的基本原理分子筛材料合成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控制某种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聚合反应,在分子聚合过程中形成孔道和晶胞结构,合成出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度的分子筛材料;另一种是利用化学合成方法,通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形成孔道结构和晶胞结构,并在其表面上修饰功能基团,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分子筛材料。

合成分子筛材料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反应条件。

原料通常是硅源、氧源和负载物等,硅源和氧源是分子筛结构主体的形成原材料,而负载物则是用于调节孔径和孔隙的尺寸,以及控制形成的分子筛材料的拓普学结构等。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和添加的辅助剂等,这些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分子筛材料孔径和孔隙形态、晶体形态以及表面酸碱性等性质。

二、分子筛材料的催化应用分子筛材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石化、有机合成和化学分离等领域。

(一)分子筛催化炼油过程炼油过程中,分子筛材料作为催化剂可在高温下催化裂化烃类大分子链,使其分解为轻质烃类。

商业上常用的催化剂包括ZSM-5分子筛和超稳分子筛USY等,它们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并能够控制产物组成。

(二)分子筛催化有机合成过程分子筛材料作为催化剂可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加氢、裂解、烷基化、异构化等反应中,并能够选择性地催化不同产物形成。

例如,ZSM-5分子筛可用于醛、酮、羧酸等化合物的裂解反应,制备乙烯和二甲苯等有用产物。

(三)分子筛在化学分离中的应用分子筛材料还可以作为分子分离和催化分解的载体。

它们可以对不同分子表现出选择性吸附和分离,分离出特定分子,同时保持其他分子的原始状态。

三、分子筛材料合成与应用的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更高效、更环保的催化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分子筛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也将不断深入发展。

分子筛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分子筛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分子筛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应用研究分子筛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可控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分子筛材料的概念和结构、可控合成方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分子筛材料的概念和结构分子筛材料是指具有内部空间具有安排有序、固定大小和形状的孔道结构和活性位点的多孔材料。

这种结构可用于选择性分离、吸附和/或催化等应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分子筛材料的结构可以类比为建筑中的砖石结构。

砖石之间的空隙就类似于分子筛材料中的孔道结构,而孔道的大小和形状则决定了分子筛材料的分子选择性。

这种结构设计的精度高,功能性强大。

二、分子筛材料的可控合成方法可控合成是指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实验参数、选择合适的原料来得到所需的产物。

对于分子筛材料的合成,其结构复杂,而且分子结构和孔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非常复杂,因此必须进行精细的操控和控制才能得到所需的产物。

一般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反应溶液pH值、反应溶剂和碱度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地调节这些条件,可以得到所需的产物。

在分子筛材料的合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模板法。

这种方法是以有机分子或金属离子为模板,在其周围进行分子组装和组合。

随着反应的进行,模板被移除,从而得到具有特定孔道大小和形状的分子筛材料。

除了模板法,还有其他一些可控合成方法,如流化床合成、胶体合成、溶胶-凝胶法、层状制备法等。

三、分子筛材料的应用研究分子筛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化工、催化和环保领域,分子筛材料的应用尤其重要。

以下列举一些分子筛材料的具体应用:1.分离:分子筛材料可以通过孔道的大小和形状的选择性,实现对不同分子间的选择性分离。

2.催化:分子筛材料与催化剂相结合,可以形成高效的催化系统,主要用于化工生产中的催化反应。

3.吸附:分子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废气处理、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4.药物/生物应用:分子筛材料在医药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正在探索中。

分子筛合成方法范文

分子筛合成方法范文

分子筛合成方法范文分子筛是一种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无机材料,可以用于催化、吸附和分离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多样,可以通过氧化物凝胶法、水热法、酸碱法、模板法等多种途径进行。

以下将在1200字以上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氧化物凝胶法:氧化物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合成分子筛的方法之一、其步骤包括溶液制备、凝胶形成、干燥和煅烧等。

首先,将硅源和铝源与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混合,加入硅烷或硅酸酯作为硅源;然后,同时搅拌混合溶液并加热至适当温度,这样可以加快凝胶形成的速度;接着,将凝胶移至加热器中,以高温干燥,使其形成固体;最后,通过煅烧过程将凝胶转化成分子筛晶体。

2.水热法:水热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合成分子筛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高压容器中进行加热反应。

首先,将硅源和铝源与碱性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转移到高温高压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加热反应;接着,将反应产物通过过滤和洗涤等步骤进行分离和纯化;最后,将产物进行干燥和煅烧,形成分子筛晶体。

3.酸碱法:酸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筛合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生成沉淀物,通过后续步骤得到分子筛晶体。

首先,将硅源和铝源与酸性溶液混合反应,形成硅酸盐和铝酸盐;然后,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沉淀物;接着,通过离心、过滤、洗涤等步骤对沉淀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最后,将产物进行干燥和煅烧,得到分子筛晶体。

4.模板法:模板法是一种利用有机分子作为模板生成孔道结构的分子筛的方法。

首先,在硅源和铝源的溶液中加入有机分子模板,模板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在晶体生长中起到模板的作用;然后,通过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将溶液进行固化,形成凝胶;接着,将凝胶进行干燥和煅烧,使有机分子模板被移除,留下具有孔道结构的分子筛晶体。

以上介绍了分子筛的四种常用合成方法:氧化物凝胶法、水热法、酸碱法和模板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可以得到所需的分子筛材料。

分子筛的生产工艺

分子筛的生产工艺

分子筛的生产工艺
分子筛是一种高效固体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学、石化、环保等领域。

分子筛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原料处理、合成反应和固体分离。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子筛的生产工艺。

1. 原料处理:
分子筛的主要原料包括硅酸钠、铝酸钠、硅酸氢钠等。

首先,将这些原料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形成浆状物,然后进行搅拌和混合,以确保各种原料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2. 合成反应:
原料处理后的混合物被送入合成反应器中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种氢氧化物或酸性催化剂,以促进分子筛的合成。

反应温度和时间取决于所需的分子筛型号和性能。

通常,温度在80-200摄氏度之间,反应时间在数小时到数十小时之间。

3. 固体分离:
分子筛合成反应完成后,需要将产物与无用的杂质分离。

先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出液相,然后将剩余的固体产物进行洗涤和干燥处理。

洗涤可以去除一些残留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以提高分子筛的纯度和性能。

最后,通过干燥将湿糊状产物转化为干燥的颗粒状分子筛。

在分子筛的生产工艺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参数需要控制。

首先是原料的比例和浓度,这直接影响到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能。

其次是合成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反应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
致产物结构破坏或过度烧结。

另外,洗涤过程中的水质和洗涤次数也会对分子筛的性能产生影响,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总的来说,分子筛的生产工艺涉及原料处理、合成反应和固体分离三个主要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各个步骤的工艺参数,可以生产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分子筛产品。

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应用探究

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应用探究

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应用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子筛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用到。

分子筛最初是作为催化剂用于石油加工等工业领域,但随着人们对其性质与特点的深入研究,分子筛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探究。

一、分子筛的合成为了获得高质量分子筛,在对分子筛进行合成时,材料的纯度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很多种合成分子筛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热合成法、水熔合成法、气体扩散方法等。

1.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分子筛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合成方法。

其步骤为:首先将硅酸酯和铝酸铵等物质放入一个透明的反应釜中,在加入适量的碱后,将其密封,然后将反应釜放置在高压锅中加热,等待一段时间后,可得到高纯度的分子筛产品。

水热合成法的优势在于反应时间短,反应产物的纯度较高。

2. 水熔合成法水熔合成法是较为新颖的分子筛合成方法,其步骤为:将化合物放入一个高温的石英管中,并以较高的压力、较高的温度加强反应作用,而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分子筛产物。

3. 气体扩散法气体扩散法则是利用高能的离子源,将它们聚焦攻击在样品之上,而使粒子间发生反应合成出分子筛。

这种合成方法的优势在于分离效果显著,在某些粒子线空间狭小清洁环境较佳的场合可获得更纯的材料。

以上三种方法都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筛材料的合成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子筛的合成方法也在不断拓展,未来分子筛的合成方法仍将不断创新与完善。

二、分子筛的应用分子筛在各大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化学、制药、环保、食品加工等。

1. 化学领域分子筛在化学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化学反应、反应性分离等方面。

分子筛的微细孔结构与化学反应性质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催化剂。

其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可以引入历程中的各种反应中间体,以此提高反应效率,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在分子筛的作用下实现。

此外,分子筛还可应用于气体分离、固体分离等领域。

2. 制药领域分子筛在制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交换前后溶液浓度差( m ol L - 1 ) ; V : 交换原液体积( L ) ; W : 分子筛质量( g ) ; M : 分子筛式 量 ; N : 单胞中钠离子数; S : 阳离子电荷数 ( 1) 交换原液浓度 : 固定微波加热时间为 12min, 功率为 585W , 改变交换原液中金属阳离 子浓度 , 测得不同浓度金属氯化物溶液与沸石分子筛交换反应的交换度 , 结果如图 1所示: 由图 1可以看出 , 对于相同的加热时间和功 率, 各离子在 NaX 沸石中的交换度先随交 换原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浓度达到一 定值后, 交换度趋于恒定 , 即交换反应接近 平衡。 在本实验条件下, 达到交换平衡所需 的最 低 离 子浓 度 对 于 L a
由表1可求出各因素极差( R = K max - K m in) 分别为: 浓度因素 R 1= 4. 5; 时间因素 R 2 = 4. 1; 功率因素 R 3= 1. 6 。 正交实验直观分析趋势如图 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 交换原液浓度0. 20mo l L - 1、 交换时间 6min 、 交换功率 520W 最好。 并在此 条件下做了验证, 结果得交换度最高为 83. 2% , 由正交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来看, 三个因素对交
* 辽宁省博士科研起动基金资助课题。 本文于 1996年 10月 30日收到
第4 期 田一光等: L a 、 Co 、 Cu 、 Z n 与 X 沸石的微波加热离子交换
3+
2+
2+
2+
361
液混合均匀后, 于微波炉中定时回流。 然后过滤、 洗涤、 干燥, 于 550℃焙烧 2h, 再进行二次交 换。 用 EDT A 滴定法和 X 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阳离子交换度。 用 X 射线粉末衍射法 ( XRD) 进 行晶体结构检验。
- 1 3+
为 0. 18mol
- 1
L , 其余 3种离子为 0. 14mol L 。 从节省 原料角度考虑, 适宜的交换原液浓度应分 别 为 0. 14 ( La 3+ ) , 0. 10 ( Cu2+ ) , 0. 12 ( Zn ) , 0. 12( Co ) mol L 。 从 图 1 中还 可看出, 二价离子的浓度曲线较为相似。 而 L a 离子的明显不同,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达到平衡所需浓度较高, 交换度对浓度的 依赖关系较为显著 , 达到平衡时的交换度 图 1 交换度 - 浓度曲线 最大。 同时, 从 4条曲线比较可以看出 4种离子在 NaX 沸石交换选择性为 : La 3+ > Cu 2+ > Z n2+ >
二. 结果与讨论
1. 各因素对交换度的影响 离子交换度( 简称交换度 ) 是衡量离子交换反应结果的一种物 理量 , 它定义为交换下来的钠离子量占沸石中原有钠离子量的百分数 ( w t % ) [ 9] 。 本文用 EDT A 滴定法测定交换前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 , 按下式计算交换度( 用 mol % 表示 ) , 并结合 X 射线荧光法定量分析交换后沸石中相关离子含量作为对比。 交换度定义: = C ×V ×S × 100% W × N M
第4 期 田一光等: L a 、 Co 、 Cu 、 Z n 与 X 沸石的微波加热离子交换 换度影响的主次关系依次为 : 交换原液的浓度→交3;
2+
363
图 4 Z n 与 NaX 型沸石交换度和浓度、 时间、 功率的正交关系 3. 对比实验及 X 射线粉末衍射 ( 1) 对比实验 : 为了与传统加热方式的离子交换相比较, 采用电热套加热 , 在工艺条件完全 相同条件下做了对比实验, 结果如表 2所示 :
2+ 2+ 2+
图 2 交换度 - 时间曲线
- 1
图3 交换度 - 功率曲线
( 4) 二次交换: 为了提高交换度, 进行了 Zn 2+ 与 NaX 沸石的“ 二交二焙” 交换研究。 第2 次 离子交换条件为原液浓度为0. 12m ol L , 加热时间为 8min, 微波功率为 260W 。 结果表明, 二 次交换后交换度由原来的73. 1% 提高到96. 3% 二次交换反应共用了16m in 加热时间。 2. 正交实验 为比较各因素对交换反应影响的程度并寻求最佳条件 , 选用三因素三水平 的正交实验表 L 9 ( 34 ) , 做了 Zn 2+ 与 NaX 离子交换的正交实验。 结果表明, 交换原液浓度、 加热 时间和微波功率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直观分析显示 , 三者之间无交互作用。
表 2 传统加热与微波加热方式 对比 传统加热方式 L a3+ Co2+ Cu2+ Zn
2+
2+
微波加热方式 /% 83. 0 55. 8 83. 5 75. 0 t / min 6 5 12 6 /% 78. 0 60. 4 96. 3 79. 2
t/ h 8 8 8 8
由表2可以看出, 当达到相似的交换度时, 微波加热比传统加热方式快至少60 倍, 既缩短了 交换时间又提高了交换度。 ( 2) X 射线粉末衍射: 交换后的分子筛经洗涤干燥后 , 用 X 射线粉末衍射法进行分子筛物 相检验 , 结果表明 , 分子筛没有发生相转变 , 主要衍射峰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 这进一步说明 微波加热技术用于分子筛离子交换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由于其快速、 节能、 易于操 作等特点, 尤其适合于实验室规模的离子交换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制备。 4. 反应机理初探 金属阳离子与沸石的水热离子交换反应是自由扩散过程。 扩散速度制约着交换反应速 + 度 。 传统加热方式只能使交换离子进入八面沸石笼中与 S Ⅱ、 S Ⅲ 位置上的 Na 发生交换, 却难 交换六方柱笼中的 Na + 离子 [ 11] 。 这是因为八面沸石笼的窗口直径约为8 ~ 9 , 水合阳离子可 自由通过, 而 笼窗口为6 元环 , 直径仅有 2. 6 左右 , 远小于一般离子的直径, 水合阳离子不能 通过。 这也是常规加热方式一次交换不能得到很大交换度的原因。 为了提高交换度, 人们往往 采用二交二焙法或温度高于 100 ℃的热压交换法 , 使八面沸石笼中的水合阳离子先脱去部分水 分子再进入 笼中与 SⅠ 位置的 Na + 离子发生交换[ 11] 。 从本文实验结果来看, 一部分阳离子经 一次交换反应即可进入 笼和六方柱笼 , 得到较高的交换度, 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
表 1 Zn 2+ 与 N aX 沸石交换正交实验表 No 1 2 3 4 5 6 7 8 9 C/ mo l L - 1 0. 10 0. 10 0. 10 0. 15 0. 15 0. 15 0. 20 0. 20 0. 20 t / min 2 4 6 2 4 6 2 4 6 P/ W 260 390 520 390 520 260 520 260 390 /% 70. 6 73. 1 75. 5 73. 2 78. 0 78. 1 76. 8 76. 8 79. 2
[ 9] [ 10]
364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第 9卷
[ 12]
在微波辐射作用下 , 水分子直接吸收微波能而处于高速旋转和振动中 。 我们认为在此环境中的阳离子, 其水合数应比传统加热溶液中阳离子的水合数少 , 即动力 学半径较小 , 易于进入一般情况下可交换位置, 加快了交换反应速度, 缩短了达到交换平衡时 间。 可以设想, 当一部分水合数很少的交换离子运动到 笼窗口附近时 , 其中水合半径与 笼 窗口直径相近时, 就会进入 笼与 S Ⅰ 位置的 N a+ 离子发生交换。 使一次交换度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 , 微波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离子的水合分子在这种交变磁场作用下不会再保持传 统加热方式下的球形均匀分布。 可以设想在微波场的极化作用下呈某种定向分布 , 如果水合分 子在离子两侧呈“ 条形分布” , 就会使水合离子的动力学半径在垂直方向上大为缩小, 使之更易 于进入沸石, 加快了离子交换进程。 还可以设想 , 由于微波辐射作用 , 使某种方式运动的水合离子比例增加, 其它方式运动的 水合离子比例减少 , 而分子总动能不变, 体系的温度并不高于传统加热方式下的温度。 如果体 系中平动水合离子数呈多数时, 或者说平动动能大于转动动能也会使离子交换反应加快。 以上这些只是我们的简单推测, 尚有待于先进的科学研究手段的证实。
田一光 李广钧 孙剑飞 刘东斌 邹瑾
( 沈阳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 沈阳 110021) 摘要 用微波加 热法研究了 水溶液中金 属阳离子 La 3+ 、 Co 2+ 、 Cu 2+ 、 Zn 2+ 与沸石分 子筛 考察了溶液 浓度、 加热时间、 功率等 因素对交 换度的 影响并 运用 N aX 之间 的离子交换 反应。 正交实验做 了直观分 析优化。 对比实验及 X 射线粉末 衍射结果表 明 , 在 相同的工艺 条件下 , 微波加热法比传统加热法快约 60 倍 , 微波加热对分子筛晶体 结构没有破坏作用。 关键词 沸石 微波加热 离子交换 分子筛 催化剂 制备 中图分类号 T Q 425. 69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1997年第 9 卷第 4期 Chemical Resear ch and Applicatio n Vo l. 9 N o . 4 1997
L a 3+ 、 Co 2+ 、 Cu2+ 、 Zn2+ 与 X 沸石的微波加热离子交换*
近几年来 , 化学家把微波加热技术引入化 学合成, 取得 了许多令人关 注的结果。 例 如, [ 1- 4] Gour denne 等人 成功地用微波加热法进行高分子材料合成。 他们发现在微波加热过程中 反应速率常数已不仅是温度的函数, 而且还是微波频率的函数。 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大大加快 [ 5] [ 6] 反应速度和提高选择性。 M ing os 、 Buf f ler 应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了 RuCl2 ( PP h 3) 2 、 ReOCl3 ( P Ph) 2 。 产品收率比传统的加热方式提高了几十倍。 反应时间仅用了16s, 而传统的加热方式则 [ 7] 需 3h 。 Vart uli 在 A 型分子筛合成中 , 利用微波技术使晶化时间由原来的 36h 缩短到5m in, 且 [ 8] 提高了晶化度。 我们曾研究了 Ni2+ 与丝光沸石、 NaX 的离子交换 , 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加热只 需 12分钟交换即可达到平衡 , 而传统的加热方式则需 8h 。 2+ 2+ 2+ 本文选择金属阳离子 L a 3+ 、 Co 、 Cu 、 Zn 与沸石分子筛 NaX 之间的离子交换反应, 进 一步考察了微波加热法进行沸石分子筛阳离子交换反应的诸影响因素, 得到了有关沸石分子 筛与阳离子交换反应的最佳条件。 证实了微波加热离子交换确实是一种迅速、 简便、 节能、 高效 的向沸石分子筛中引入阳离子的新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