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第六章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笔记主讲:Hong Yu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013年11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第四章血液第五章血液循环第六章呼吸第七章消化与吸收第八章尿的生成与调节第九章内分泌第一章序论一、课程内容1、生理学概念(机能及其机制)。
2、动物生理学研究层次(整体与环境、器官与系统、细胞与分子)。
3、生理学研究方法(急性、慢性)。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5、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稳态的维持)。
6、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反射),体液(内分泌,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7、调节模式:非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前馈、反馈:负反馈和正反馈)。
8、生理学发展概述(略)。
二、思考题1、重要概念:急性实验、慢性实验、新陈代谢、兴奋性、刺激、生殖、正反馈、负反馈。
2、为什么说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生命特征?(生命特征、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切生命活动都建立在新陈代谢基础上)。
3、生理学机能调节方式有几种?【神经调节(反射与反射弧),体液(内分泌,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局部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转运一、课程内容1、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细胞膜成分;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蛋白质,还有糖类等)。
2、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功能【表面蛋白、内在蛋白;具有结构、物质转运、信号转导、催化(酶)、免疫识别等功能】;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载体介导、通道介导)、转运主要物质(脂溶性物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离子)、机制【扩散、结合与解离、化学门控和电压门控,后两者有特异性、竞争性抑制、饱和性(通道饱和性较差)】。
主动转运(泵):耗能,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转运物质(主动转运重要离子,被动转运营养物质)、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抑制、方向性);生理意义(维持渗透压、维持细胞兴奋性、物质转运和重吸收)。
动物生理学6.ppt

(二)吸收:食物分解后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 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其他功能:呼吸、发音、排泄、内分泌、防御等。
2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较低,舒缩缓慢。 (二)具紧张性收缩。一种微弱的持续性收缩状态,从 而使管腔内保持一定的压力,并与食物接触,同时使胃 肠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态。 (三)具自动节律性。离体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能有 节律地收缩和舒张,这种节律性来源于平滑肌本身—— 肌源性。 (四)富有伸展性。适应机体需要作很大程度的伸展。 (五)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但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 和化学刺激较敏感,对一些生物组织产物的刺激特别敏 感。
5
• 蠕动
• 是消化道的基本运动形式,是由神经介导的, 可使消化道内容物向下推进的反射活动。
其由两部分组成: 食物团块后面→收缩 食物团块前面→舒张
6
(二)胃内消化: 1、胃的运动:意义:一是可贮存食物,通过头区的容受 性舒张完成;二是使食物充分与胃液混合为半流质的食糜 ;三是把食糜间断地排入小肠(尾区完成)。 (1)运动形式 ①容受性舒张:在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使 胃体积作用相应扩大,并保持胃内压相对恒定。胃体积可 由空腹时的500ml增至1500ml。 ②紧张性收缩:指胃持续时间较长的缓慢收缩,可使胃腔 内总保持一定压力,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使消化液渗入食 团;另一方面可协助胃的蠕动将食团送入十二指肠。 ③蠕动:是胃的主要运动方式,从食物入胃5min后即开 始。人每分钟发生3次蠕动。
8
(3) 呕吐
呕吐是将胃及肠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 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具有保护性的防御反射。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
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
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
川农动物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一、填空题(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1.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的比较是以__________条件下每单位__________的能量代谢来表示的。
2.直接测热法是测量机体一定时间内______(摄取/发散)的热量,是较_____(难/易)完成的。
3.机体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运动或使役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1.基础代谢率测定可以反应甲状腺机能。
()2.基础代谢率是指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而言。
()3.就动物的基础代谢而言,个体越小,它的代谢也越低。
()4.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途径。
()5.体温概念是指家畜直肠温度。
()6.机体深部温度是相对稳定而又均匀的,这说明各内脏器官的温度也是一致的。
()7.汗腺持续而少量地分泌汗液,称为不显汗蒸发。
()8.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限选一个字母填入括号中,多填不得分)1.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A.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食物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C.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D. 食物氧热价×食物的卡价×每小时耗氧量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2.糖类的呼吸商为()A.0.71B.0.80C.0.82D.0.95E.1.003.动物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是( )A.太阳能B.机械能C.饲料蕴藏的化学能D.电能E.化学能4.间接测热法测量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A.释放出的能量B.所做的功C.CO2产量、耗O2量及尿氮D.消耗的能量E.总的散热量5.增加辐射散热的因素是()A.皮下脂肪增多B.气温高于皮肤温度C.气温低于皮肤温度D.被毛加厚E.有效辐射面积减小6.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E.生长素7.动物能量代谢水平受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个体大小B.性别年龄C.营养状态D.环境温度E.肌肉活动8.一般情况下,提供机体所需能量60%~70%的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E.无机盐9.给高热动物用酒精擦浴是()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E.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10.影响能量代谢的最主要因素为()A.精神紧张B.环境温度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D.肌肉活动E.性别年龄11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 ( )A.脂肪B.纤维素C.无机盐D.蛋白质E.糖类四、名词解释(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举例)1.能量代谢——2.呼吸商——3.基础代谢——4.体温—5.等热范围——6.冷驯化——7.气候适应——五、问答题1. 简述哺乳动物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机制。
全国研究生考试农学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章节题库(生物化学)-第6~10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A 项,2,4-二硝基苯酚为弱酸性疏水性分子,既可以在膜中自由运动,还可
以解离质子,能破坏线粒体内膜跨膜质子梯度,使氧化磷酸化不能进行,但线粒体电子传递
可照常进行,即解耦联。B 项,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抑制剂。CD 两项,一氧化碳和氰化物
可以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同时导致氧化磷酸化无法进行。
3.下述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
1 / 135
圣才电子书
A.3-磷酸甘油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三磷酸腺苷
D.乙酰 CoA
【答案】A
【解析】A 项,3-磷酸甘油不含高能磷酸键。BCD 三项,均含有高能磷酸键。
4.线粒体( )。 A.电子传递链含有 3 个质子泵 B.电子传递链最终电子受体是 Cytc C.电子传递链中的 Cytc 和末端氧化酶形成稳定复合体 D.电子传递链组分 CoQ 是膜蛋白复合体的一部分 【答案】A 【解析】A 项,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复合物Ⅰ、Ⅲ、IV 为质子泵。B 项,电子传递
9.按照化学渗透学说,驱动 F0F1 ATP 合酶合成 ATP 的驱动力是( )。 A.跨线粒体内膜的膜电势能 B.跨线粒体内膜的化学势能 C.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势能
D. F0F1 ATP 合酶“转子”的转动力
【答案】C 【解析】驱动力源于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而质子梯度除了能形成跨膜 pH 差这种 化学梯度外,还产生外正内负的电势差。故驱动力为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势能。
列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3.下面是关于呼吸链的叙述,除何者外都是正确的? ( ) A.呼吸链各组分在膜结构上都具有特定的定位 B.NADH 脱氢酶是一种铁硫蛋白 C.来自各被氧化的底物上是电子都必须经辅酶 A 传递至氧 D.氰化物不能阻止电子从细胞色素 C 传递到氧 【答案】D 【解析】D 项,氰化物与血红素 a3 的高铁形式作用,阻断电子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传 递。
动物生理学-6-呼吸

(二)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⒈肺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 = 6~9 L/min 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限度潮气量×最快呼吸频 率(次/分) = 70~150 L/min(即最大通气量)
通气贮存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100%
气体的溶解度/分子量的平方根之比为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大,扩散速率快。
——————O—2、——CO—2—扩—散—速——率—(——D—)—的—比——较——————————————— 分子量 血浆溶解度 肺泡气 A血 V血 D
——————————————————————————————————————
①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②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③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
(2)呼吸运动的形式: 根据参与呼吸的呼吸肌的主次、多少和用力
程度,将呼吸运动分为不同的形式: 1)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
静呼吸频率:成人:12~18次/分 2)按动作部位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
交感N→NE+β2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拟交感药物治疗哮喘)
注:体液因素(组织胺、5-HT、缓激肽等)→强烈收缩
肺泡:肺换气的主要场所
呼吸肌:与肺通气的动力有关
胸膜腔:其负压与肺扩张有关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1.呼吸运动动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称为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
胸廓容积缩小, 肺被动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6章消化

*脑—肠肽的概念
▪ 产生于胃肠道的一些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 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种 双重分布的肽统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 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 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血管活性肠肽、内啡肽 等约20余种。
*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
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电位是在慢 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慢波(前电位)是平滑肌的起步电 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胃肠道蠕动的方向、 节律和速度。
2.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与胃肠运动
胃肠运动形式很多,但都依赖于平滑肌的电活动。静息电位 的周期性变化形成慢波的自发基本电节律。慢波影响胃肠平滑 肌的紧张性,但并不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波可以触发动作 电位的发生,在慢波上叠加的动作电位才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峰簇与小肠运动周期相一致。
1.摄食短时调节的外周信号 摄食后开始,来自消化道、肝脏等处的机械、化学感受器的信号,
经四条途径进入中枢(自学)。 短时调节本身不能持久改变能量和体脂状态。
2.摄食长期调节的外周信号 胰岛素和瘦素是调节摄食和能量平衡的两个最重要的长期信号。
二者作用于中枢后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胰岛素可促进瘦素产生, 瘦素则抑制胰岛素分泌。生长素可促进摄食。
肽
液分泌
P物质 刺激肠平滑肌收缩
生长抑素 抑制胃液、胰液分泌,抑制多种胃、肠、胰激素释放
脑啡肽 减慢胃肠和胆囊运动,抑制胃酸、胰液和胆汁分泌,镇痛
蛙皮素 刺激胃液、胰酶、胃泌素分泌,刺激小肠、胆囊、动脉血管平滑肌 收缩,血压上升
神经降压素 抑制胃酸、胰岛素分泌,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血糖升高,血压下 降
动物生理学 第六章 内分泌-激素调节

内分泌激素
来源: 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 随体液流动 体内 传递方式: 流动范围:
外分泌激素
主要是体表分泌腺 借空气、水为媒介 体表或体外
特异性:
化学性质:
无种、属特异性
含氮类、类固醇
具种的特异性
易挥发的醇类 同种的另一个个体
作用对象: 同一个体内的器官
接受方式: 渗透或吸收入组织
以化学感受器接纳
本节主要介绍甲壳动物的内分泌激素
(一)、分泌调节:
1.血化学因素 血糖、氨基酸、脂肪酸↑ 2.激素 胃肠激素、胰高血糖素↑
+
─ →
B ─ → →胰岛素 细 胞 + 3.神经: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
+
二、胰高血糖素
功能:升血糖、促进分解代谢,是 营养物质分解的激素 途径: 1、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元异生 2、促进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
第五节 、 胰岛
A 细胞 → 胰高血糖素 B 细胞 → 胰岛素 D 细胞 → 生长抑素
一、胰岛素
(一)、功能: 促进合成代谢,是储存营养物质的激素 途径: 1、糖代谢 促进全身组织贮存和利用糖 —— 降血糖
2、脂代谢 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 降血脂
3、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合成与贮存,抑制蛋白质 分解 —— 降血中氨基酸
人 人工诱导亲鱼最后成熟、排卵和产卵的机制 工 原有的良性信息不足 感官 环 环境 中枢 下丘脑 外源性激素的补充 境 与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 少 类似物 原 脑垂体 环 境 垂体提取物 促性腺激素 少 有 差 卵巢 推动力不足 补充不足 异 排卵 产卵 成熟卵
附:人工合成的性激素:
性激素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二、激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DA0106A01 specific dynamic effect(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DA0106A02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DA0106A03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食物的热价):1克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DA0106A04energy metabolism(能量代谢):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二、英翻中
0206A01 BMR 基础代谢率0206A02 RQ 呼吸商
三、单项选择题
A01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ody's surrounding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ody itself, the body loses heat through……………( c )
(a) conduction (b) radiation (c) evaporation (d) all of the above
A02 When you touch a piece of cold metal, thermal energy travels into the metal from your skin. This is an example of………( b )
(a) radiation (b) conduction (c) convection (d) evaporation
A03 The center of thermoregulation is located in (c )
(a) cerebrum (b) cerebellum (c) hypothalamus (d) Pons
A0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bstances can NOT be used to supply energy is ……………(c)……(a) carbohydrates (b) proteins
(c) nuclear acids (d) fat
B0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bstance’s physiological thermal equivalent does not equal to physical thermal equivalent?……………………(b) (a) carbohydrates (b) proteins
(c) fat (d) carbohydrates and fat B02 Indirect calorimetry is used to determining the basal metabolism of the animal through
measuring ……………………(b )
(a) 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b) respiratory quotient
(c) 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d) physiological 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C0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affect the energy metabolosim most significantly?……………………( a )
(a) muscle contraction (b) eating
(c) thinking (d) high temperature
C0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is the physiological thermoregulation of the animal?……………………( a )
(a) increase the blood flow of the skin
(b) wear a cloth
(c) increase movement
(d) hide in a hole
四、填空题
A01 There are two methods to measure energy metabolism: (直接测热法) and (间接测热法). A02 Evapora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不感蒸发) and (发汗).
A03 The energy sources of animal are (糖), ( 脂肪), and protein.
B01 Two hormones which affecting energy metabolism significantly are (肾上腺素) and (甲状腺素).
B02 Animal regulating their body temperature by taking in heat from the environmentare called (变温), whereas that maintain their body temperature relative constant are called (恒温).
C01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 is affected by animal age, sex, (身体大小), and (生理状态).
C02 Generally, animal body loss their heat through (传导), (辐射), convection and evaporation.
五、判断题(d是对,c是错)
A01 PO/AH in hypothalamus is thermal regulation center of animal…………(d )
A02 The direct energy supplier of animal body is ATP………………………(d )
A03 Protein is the major substance for energy supply in organisms…………(c )
A04 The constant of body temperature is maintained through the heat production from the animal…………………(c )
B01 Direct calorimetry is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heat relaeased from the animal within unit time…(d )B02 The younger the animal, the lower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c )
B03 Skeletal muscle is the major organ of heat production when the animal is at rest………(c )
C01 Like hormone secretion, individual behavior, the periodical changes of body temperature is a kind of biological rhythm………………………………………(d )
B01 简述机体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答:机体能量的来源有:糖、脂肪和蛋白质;(3分)
能量的去向有:电能,神经冲动的传导;机械能,肌肉收缩;渗透势能,跨膜离子浓度梯度;热能,维持体温;化学能,生物合成。
(3分)
B02 恒温动物体的体温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的?
答:在动物体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存在热敏神经元,在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弓状核中存在冷敏神经元,对局部温度变化敏感,并存在温度调定点,约37度左右。
当体温高于37度或低于37度,对应的热敏神经元或冷敏神经元兴奋,发放冲动,传至中枢,一起相应的散热增加或产热增加,使体温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