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观察与护理分析
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姚力;周海艳【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4【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24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包括便秘2例,低血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并发症7例,包括便秘3例,低血压2例,心律失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207-208)【作者】姚力;周海艳【作者单位】545007 广西省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545007 广西省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循证护理在120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护理疗效评价 [J], 钱英丹;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N 末端脑钠肽原检测临床研究 [J], 王凤群;王慧峰;王鲲;张永红;田晓燕3.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在120例肱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疗效观察 [J], 胡雪娥;姚海云;李钰婷4.浅析危险因素管控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作用——以G市G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为例 [J], 梅玉兰[1]5.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 [J], 李伟玲;佘海茹;刘品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紧急处理。本演示将介绍该 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护理措施,以及后续护理和康复。
急性冠脉综合征简介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 梗死。它是心血管病中的一种紧急情况。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
胸痛
剧烈的胸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呼吸困难
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工具。特定的心电图变化可以提示心肌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紧急护理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2
保持患者安静
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和焦虑,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3
给予吸氧
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注意事项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心理支持。
后续护理和康复
1 康复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改变。
2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和疗效评估,以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复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吸氧可以增加氧供,减轻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 • 抗凝药物 • 疼痛缓解药物
介入治疗
包括冠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等手术治疗。
心肺复苏的急救流程
1
检查患者响应
揉搓患者的胸骨,观察是否有反应。
2
叫喊求救
大声呼喊以寻求周围人员的帮助。
3
开始心肺复苏
进行心肺复苏,包括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救治与护理干预

I sr c 】 j ci eT u yteaue oo ayS n rme( S) ains e re c et e t n us gm to sM e h d Ab t a t Ob e tv os d c t c rn r y do t h AC p t t’ meg n yt am n dn ri eh d . t o s e r a n
2 1 年 l 月 第 4 卷 第 2 期 0 1 0 9 9
・
临 理干 护 预
王幼糯 许一平 杨科金 ( 宁波大学 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宁波 3 5 2 ) 浙 1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 急性冠脉 综合征患者 的急诊救 治和护理方 法 。方 法 回顾性分析 我院急性冠 脉综合征患者 在急诊救治 过程 中的护理经验 。结果 全部 A S患者大多数 由于及时 的救 治与护理而得 以顺利治疗 和痊愈 出院 , C 避免 了重大 医疗 差 错 的发 生 , 挽救 了患者 的生命 。结 论 心 内科救 治 AC S患者 的治疗 和护理 质量决 定 了患 者的预后 , 良好 的护理 能够保证 医疗安 全和救治 的顺利进 行 , 握 AC 掌 S的诊 治规程 以及 正确熟 练 的心 电图的操作 , 此同时 注意心理护理 , 与 是促 进患者
Re r s e tv n l s s i a i n s wih a u e c r n r y d o me g n y te t n r c s f n r i g e p re c .Res t l to p c i e a a y i n p te t t c t o o a y s n r me e r e c r a me tp o e s o u sn x e i n e ul s Al
痊愈 的重要 护理方法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护理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护理分析摘要: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以及缺血性的心脏性猝死都是由于硬化斑块破溃后导致血栓形成,使冠脉闭塞而产生,因此统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粥样肿块和血栓。
在临床上多用冠状动脉造影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虽然对评价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很有意义,但对冠脉内的形态、病变性质的评价意义有限。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护理分析一、引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严重心肌缺血所致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临时综合征。
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病案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与护理进行分析,正确的认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理论基础,并且认真的对待急救与护理,对于病人的生存起到重要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三大类。
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与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护理、抢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科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二、护理分析2.1入院前护理院前急救在现场进行,要因地制宜,迅速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即应尽快将患者转院接受专科治疗,搬运和运输中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患者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
2.2正常护理2.2.1需要配合医生迅速识别胸痛,尽可能在病人入院的最短时间内,对其完成心电图及简单的体检,从而方便后面的心肌缺血诊断的成功进行。
对非心脏病因素导致的病因进行排查,以免发生误诊等。
2.2.2如果发现病人有心绞痛等症状,就应当让其以每分钟3升左右的速度吸入氧气,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2.2.3静滴硝酸甘油,并时刻注意血压的变化,并且要按照医生的吩咐进行扩冠、抗凝。
2.2.4护士必须具备能够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能力,为除颤提供信息,预防心脏骤停以及心力衰竭等。
2.2.5积极的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同时要与相对应的过去的心电图进行比较,从而掌握心梗变化的过程。
2.2.6大多数的病人都会比较紧张焦虑,从而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

心电、血压的监测。密切观察心电 血压变化是A S C 的护理重点之一。
护 士应正确识别各种 心律失常 的心 电图图形表现 , 于恶性心律 失常 对 患者应及时报告 医生并随时准备 应用抗心律失常 药物 ,一旦患者 出现 室性心动过速 或者 心室颤动 ,立 即 电除颤或者行 徒手心肺复苏 ;为及
急性冠状动 脉综 合征 ( C )发生的原因是 由于 冠状动 脉 内斑块 A S
不稳定、破裂或者血栓形成导致的不稳定心绞痛 ,是危及患者生命的
一
种 内科急症 ,如果治疗 或护理不 当常会演变 为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
如何观 察和护理急性 冠状 动脉综合征患者 ,是 我们护理工作者 急需解 决 的问题 。我们根据A S CI  ̄床的特点 ,对 患者 实施周到细致 的护理 , 取得 了 良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 与方 法
溶栓药物 期间应随时监测 1h ̄ 小 时内描 记心 电图一 次 , 续心 电 2 I每2 持 监测 可及时发现室性心动 过速或传导 阻滞 等。所有A S C 患者 ,即给予 氧气 吸人 ,因为吸氧可提 高血氧分压 ,改善心肌氧合有 助于梗死周 围 缺血 心肌 的氧供 ,缩小梗 死范 围,从而减轻心 肌缺氧性 损伤 。严密
36 ・ 临 床 护 理 ・ 0
虑 重重 。医务 人员 应理解 孕妇 及家属 的 心情 ,给予 关心 、安慰 和 同 情 ,用通俗的语言告知 及时手术的重要 意义 ,使之理解 、配合 ,使手 术顺 利进 行 , 确保 抢救 的成功。
2 . 后护理 3术
Ma U Z V I U NO 1 y2 1 , O. , .4 1 3结 果
得 到及 时救 治 ,护理 人 员必 需熟练 掌握各 项护理 技 术 ,关注 患者 的心理 问题 ,给 予患者 全 面精 心护 理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救治护理分析

应激原可使病人产生较明显的疼痛刺激;大多数开始接受透析的病人都存在焦虑等负性心理[!]。
血液透析又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进行,陌生的环境和治疗机器也可以引起病人的应激反应,这些心理、生理、环境的改变引起病人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通过中枢神经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
舒适的程度逐步下降,直到最后舒适被不舒适所替代[#]。
!$"#护理干预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通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可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本干预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以理解、同情、尊重的态度帮助病人,使病人清楚了解疾病产生原因,认识透析过程及预后,治疗过程中如何配合。
同时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让家属陪伴治疗并教会病人透析中及透析后的放松方法,缓解病人焦虑情绪,以正性情绪对待治疗,而正性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疼痛程度,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认识以及正确认识指导下所采取的应付策略,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
焦虑情绪和疼痛的减轻以及放松技术的实施,可以使病人达到身心放松,平静安宁状态,从而病人获得良好的休息。
表&结果表明观察组病人的焦虑情绪、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正确的护理干预,使病人对疾病有充分的认知,通过积极的自身学习和调节,能缓解负性不良情绪,减轻疼痛,降低对首次透析的应激反应。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在透析过程中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次明显少于对照组。
主要认为是由于病人接受护理干预后,对血液透析的认知、不良情绪的缓解以及透析过程中的配合都处于一个正性的应激阶段,积极的情绪和放松技术减轻了直接动脉穿刺引起的疼痛,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又可减轻其对情绪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减少了负性情绪对体内交感神经的刺激,减少了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的释放,最终减少了由此导致的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引发的胸痛;而透析中的低血压除与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有关,直接动脉穿刺产生强烈的疼痛作为一种应激原也可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过度兴奋,引起明显的能量消耗和组织分解,甚至血管痉挛,回心血量减少,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要点

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要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且最危急的情况之一。
它包括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和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
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早期急救、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治疗、心电图监测和心理支持等。
1. 早期急救:在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时,应立即进行急救。
急救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维持氧饱和度;-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呼吸状况;-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提供心肺复苏和除颤等紧急治疗措施。
2. 生命体征监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需要持续监测其生命体征,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包括但不限于:- 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监测;- 体温的测量;-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疼痛评估。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的常规措施。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 争分子披衣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该类药物常用于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血压;- 阿司匹林和肝素:这两种药物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有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 镇痛药物: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
4. 心电图监测: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有助于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护理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密切关注可能存在的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5. 心理支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需要给予恰当的心理支持。
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护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由心内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中国急诊护理实践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指南解读

中国急诊护理实践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指南解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中国急诊护理实践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提供了对该病的解读和处理方案。
首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指南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对于疑似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护士应及早对其进行评估和监测。
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中,及时的血栓溶解治疗和介入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心率等。
对于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溶栓药物的给药过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状况是否有改善或恶化。
同时,护士还需注意并监测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如出血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南还涉及到了稳定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对于已经进行了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重点在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伤口及引流的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教育。
此外,中国急诊护理实践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指南还提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问题。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士应及时为其实施急救措施,包括按时给予抗栓治疗、监测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监护等。
同时,护士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
最后,护士在实施中国急诊护理实践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时,需与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紧密协作,形成合力,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特别是在急需采取介入治疗的情况下,护士要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合适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观察与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优化护理流程的临床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治疗组60 15.3±7.6 28.6±10.3 58对照组60
20.2±9.7 35.5±15.6 51治疗组患者进入抢救、开始再灌注时间早、治疗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成绩比较
组别例数>90分 80~89 70~79 <70
治疗组 60 51 5 4 0
对照组 60 42 7 9 2
治疗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也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因为粥样斑块破裂或者内皮损伤形成冠脉血栓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者极度降低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损伤等一系列综合征。
护士应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5]。
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执行医嘱,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预案进行预见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考核成绩。
有计划做好协调工作,缩短辅助检查的时间,使抢救节奏加快,规范化、程序化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室颤[6],室颤抢救要争分夺秒,进行除颤,恢复自主循环,行有效心肺复苏。
急性心梗发生在6h 内,未出现病理性Q波时开始溶栓,遵医嘱,按照大剂量、短疗程治疗,注意观察患者过敏反应,如低血压、发热、监护24~48h,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穿刺部位,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
目前冠心病治疗技术发展较快,心血管治疗护理范围日益扩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理论知识,满足日益复杂的护理要求。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优化护理流程,能缩短进入有效抢救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萍,马小艳,戴庆妍,等.以病因分型定义对41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27—229.
[2] 周晓彬,纪新强,徐莉.PPSM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青岛
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1):91—93.
[3] 陈蓓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3A):573-575.
[4] 何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研究,2009,23(21):404—406.
[5] Atwater BD,Roe MT,Mahafey KW ,et a1.Pletelet glycoproteinIIb/IIIa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tue coro—nary syndromes[J].a review and guide to patient selection.Drugs,2007;65(3):313—324
[6] 李华,李灯凯,吕桂荣.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 7(12):l099~l10O.
[7] 吕树铮.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实践与指南的差距[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3):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