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合集下载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

培养学生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预防意识。

1.2 教学内容艾滋病的定义:病毒性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丧失。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危害:影响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下降,社会歧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艾滋病。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回答出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

学生表现出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预防意识。

第二章: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行动。

2.2 教学内容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减少社会歧视。

正确的健康观念:注重个人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思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回答出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学生表现出主动参与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行动。

第三章:安全套的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全套的作用,掌握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意识,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3.2 教学内容安全套的作用:避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安全套,正确安装和佩戴。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提供安全套样品,让学生亲自练习正确使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回答出安全套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表现出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意识,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第四章:拒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的危害,认识到拒绝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拒绝的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的危害: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心理问题,增加艾滋病传播风险。

拒绝的重要性:保护自己的健康,减少社会问题。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艾滋病教案

艾滋病教案

艾滋病教案艾滋病教案1班会主题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主题班会预期目标展艾滋病教育实行主题班会的形式,表达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主题班会意义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关心关爱、不卑视艾滋病患者,并且通过活动关心同学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同学能够学会推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扬与关爱。

主题班会课讲授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行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熟悉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行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主题班会设计一. 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公平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妙乐章二. 同学讲解(一) 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峻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缘由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消失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消失感染者.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埋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渐渐消失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峻消失卡波西式肉瘤,分别介绍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

(四)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提问:刚刚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输血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嬉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急?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你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

防艾教案2

防艾教案2

防艾教案
绮陌中学邹加文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教学重难点】
艾滋病病毒及艾滋病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又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艾滋病病毒很小,在普通显微镜下看不到,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白细胞,而且,病毒变异很快,使研制预防性疫苗显得非常困难。

艾滋病病毒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干扰破坏珍有抗感染能力的免疫细胞,使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二、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证”,“免疫缺陷”是说“免疫功能出了毛病”,正常人体都具备一定的抵抗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侵袭的能力,我们叫它“免疫力”,有了这种免疫力,人才随时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健康地生活。

然而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正上人体的免疫力,因此,艾滋病病人对各种到病微生
物的抵御能力会表现得非常脆弱,一些细菌,病毒会乘虚而入,在他们身上传形成恶疾,难以治愈,所谓“综合征”就是说艾滋病表现出复杂多校的症状。

三、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
自人类了现艾滋病流行至今,短短20多年间,疫情迅速扩散截至2001年12月,全世界已有42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死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和艾滋病的成年人和儿童为310万人,2002年全球新感染的速度继续在全世界流行,每天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进入21世纪,艾滋病传播的势头仍在加速蔓延。

四、小结
五、作业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2.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知识教育 Microsoft Word 文档

艾滋知识教育 Microsoft Word 文档

预防艾滋病知识主题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艾滋病。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导课: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已有3000多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且每天正以1.6万名的速度不断扩大着。

我国感染者估计目前也已超过30万。

自1981年6月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和流行,行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

看看以下几组不算枯燥的数字,当前形势有多严峻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有PLHIV (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估计数超过5万人的省份有5个(广西、云南、四川、广东、新疆),占全国估计全国总数60%2012年1月全国艾滋病法定报告发病人数1232人死亡人数467人;2月艾滋病发病人数2692人死亡人数902人;3月艾滋病发病人数3879人死亡人数961人;4月艾滋病发病人数3392人死亡人数816人。

具体教学要点:一、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艾滋病(AIDS)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

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

(完整word版)艾滋病教案

(完整word版)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专题活动方案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季玉萍一、目标设计:【认知目标】(1)、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2)、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主要途径(3)、知道大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是通过性传播(4)、识别危险行为(5)、反对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

【能力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能知道只有不安全的行为,没有不安全的人。

(2)、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途径,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危险行为。

(3)、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识别危险行为,让学生不需要对艾滋病患者产生恐惧心。

(2)、从意识和行动上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3)、将所学的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唤起全社会一起行动积极投入到“防艾”和“关爱艾滋病病人"的行列中。

二、活动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活动内容:通过了解艾滋病病毒来识别危险行为,从而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内而外的关爱艾滋病患者活动重点:艾滋病传播的三个条件、危险行为的识别、健康生活方式的掌握、关爱艾滋病患者活动难点:正确理解掌握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培养学生的爱心。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交流讨论、小品表演、情景确立、头脑风暴。

活动材料:大白纸、名信片大小的卡片、笔、红丝带、投影仪、A4纸、篮球一只、餐巾纸一包、书包两只、书若干本、垃圾桶一只艾滋病预防的框架和内容要点第一课认识艾滋病活动目标:1、知道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2、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主要途径3、知道大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是通过性传播.4、能够初步判断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5、了解艾滋病在全球.中国流行趋势,提高对顶预防艾滋病工作紧迫感认识。

活动重点:艾滋病和艾滋病毒的概念及其科学内涵.活动要求:1、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活动和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说出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的名词概念2、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简述艾滋病在全球、中国的流行趋势,提高对预防艾滋病工作紧迫感的认识。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为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并预防其传播,制定一份《预防艾滋病》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预防艾滋病的相关内容。

一、认识艾滋病1.1 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3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多个性伴侣的人、注射毒品者、没有使用安全措施的医务人员等。

二、性行为安全措施2.1 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有效措施。

2.2 保持忠诚:与一个未感染HIV的伴侣建立稳定的性关系,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3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早发现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三、注射毒品的预防3.1 戒毒:住手使用毒品是预防艾滋病的最佳方式。

3.2 不共用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注射工具,避免血液传播。

3.3 提供安全注射设施:政府应提供安全注射设施,如针头交换计划,以减少注射毒品者之间的传播。

四、血液传播的防范4.1 安全输血:确保输血源的安全性,采用无菌注射器和无菌输血器材。

4.2 避免血液直接接触:避免与他人的血液直接接触,如避免接触他人的开放性伤口。

4.3 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避免无菌注射器等被他人利用。

五、母婴传播的预防5.1 孕前检测:孕前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早发现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5.2 安全分娩:通过剖腹产等方式,避免母婴传播的风险。

5.3 母乳喂养决策: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母乳传播,感染的母亲应避免母乳喂养。

结论:预防艾滋病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通过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人都应积极参预到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中,共同为构建健康社会而努力。

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了解艾滋病:预防与知识教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艾滋病?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4.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艾滋病的危害,引起学生的重视
2. 授课:讲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艾滋病
3. 讨论:开展关于艾滋病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 游戏: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5. 知识检测: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艾滋病的预防重要性,并提醒学生要加强自我保护,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四、教学手段
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
2. 游戏、小测验等互动形式
3. 讨论、总结等集体合作形式
五、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

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避免歧视和排斥,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接受艾滋病预防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
标题:预防艾滋病教案
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艾滋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预防艾滋病的教案,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

一、认识艾滋病
1.1 艾滋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
1.2 艾滋病的症状和危害
1.3 艾滋病的传染性和潜伏期
二、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1 接受性教育和宣传
2.2 避免高危行为
2.3 使用安全套和无菌注射器
三、艾滋病的检测和治疗
3.1 艾滋病的检测方法
3.2 艾滋病的治疗药物
3.3 艾滋病的治疗和护理
四、艾滋病的心理支持
4.1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4.2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4.3 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五、社会环境下的艾滋病防控
5.1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5.2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
5.3 公众宣传和教育活动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更加重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做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共同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艾滋病》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 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5 关爱他人,共享生命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一、导语: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

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

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

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可重点介绍两方面。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 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

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

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

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

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

(2)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

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

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

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

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

(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6、艾滋病的诊断重点介绍两个概念。

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

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

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

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

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

这段时间称“窗口期”。

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一)教学内容: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锻炼身体要注意的事项;2.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3.提高学生正确锻炼身体的自觉意识,以逐步养成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正确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直观演示导入课题“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电教手段)(板书:一、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2.传授新知(1)教学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之一:全面锻炼,突出重点。

1 直观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全面锻炼身体的必要性。

(电教手段)(板书:全面锻炼)2 直观演示启发学生思考针对不3 同4 季节、各人不5 同6 情况在选择锻炼项目上应有所侧重。

(板书:突出重点)(2)教学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之二: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①直观演示违反这一科学方法出现的情况。

(电教手段)②讨论得出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之二是“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板书:2、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3)教学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之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 听故事思考问题。

(电教手段)2 讨论得出只有坚持经常锻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板书:3、坚持不3 懈,4 持之以恒)(4)教学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之四:注意安全,预防事故。

1 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发现锻炼中的不2 安全现象。

(电教手段)3 学生讨论得出科学锻炼身体要“注意安全,4 预防事故”。

(板书:4、注意安全,5 预防事故)3.巩固运用(1)集体朗诵科学锻炼身体的四种方法。

(板书提示)(2)是非辨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电教手段)三、游戏教学(11´)(一)教学内容:摸“田螺”(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摸“田螺”的游戏方法,学会身背后手递手传递“田螺”的方法。

2.提高反应速度和观察、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三)教学重点:手递手传递“田螺”。

教学难点:不断变换传递路线。

(四)游戏方法:1.大家并肩坐成圆圈,双手置于背后。

选一人做“摸田螺人”站在圆心。

2.用一个乒乓球充作“田螺”,并做假动作迷惑“摸田螺人”。

1分钟后,“渔夫”喊停,猜乒乓球在谁手中。

(五)游戏规则:1.任何人不得有意指示“田螺”在哪儿,否则判犯规,停止游戏一次。

2.“摸田螺人”只准站在圆中观察,不得随便走动。

3.“摸田螺人”没有猜中时,由自己或请他人表演一个节目。

(六)游戏的场地设计(如图)(七)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规则(多媒体演示)。

2.布置场地(多媒体演示)。

3.正式游戏3-4次(电教手段)。

4教师小结。

四、素质练习(9´)(一)练习内容:1.凳面支撑10秒×2-3次2.走上走下20秒×2-3次(二)要求:1.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2.注意安全。

(三)组织队形:八路纵队。

(四)教法:1.韵律准备活动一套(音伴);2.直观演示动作方法并讲解要求(电教手段);3.组织练习(电教手段);4放松小舞蹈(音伴);5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