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一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教案名称】: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小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艾滋病防护的正确知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教案内容】:一、艾滋病基础知识的介绍1.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2. 艾滋病的症状:感染艾滋病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受到伤害,浮现多种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3. 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可以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来避免感染,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拒绝性行为等。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 血液传播:分享注射器、血液直接接触等方式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未使用安全套或者多次性伴侣会增加感染风险。

3.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者婴儿,但通过药物干预和合理喂养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三、预防艾滋病的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

2. 使用安全套:性行为时要使用安全套,避免性伴侣间的艾滋病传播。

3. 拒绝共用针具:不与他人共用针具,避免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四、艾滋病的误区与辨析1. 不要歧视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也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们,避免歧视和排斥。

2. 不要相信谣言: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要听从专业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不要轻信谣言。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错误行为和正确的预防措施,促使学生思量和讨论。

【教案实施】:1.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培养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篇1教材分析:“艾滋病知识读本”是小学《健康与安全》课程中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了解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通过学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为,预防艾滋病的侵袭,并能够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身边的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够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为社会预防艾滋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的主脉络是:复习第一课时艾滋病的相关概念——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能够用来指导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关注并投入全社会的预防艾滋病工作。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艾滋病病毒图片引出课题——艾滋病2.复习复习艾滋病名称来历、艾滋病毒、潜伏期窗口期等相关概念。

3.内容深化通过有关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照片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结合相关图表、事例以说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紧迫性。

4.重点内容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通过分析日常行为具体事例进一步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落实。

5.学习延伸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防治艾滋的实际行动中,以国际艾滋病日和“红丝带”为引线,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参与防治艾滋的社会公益活动。

6.学习拓展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预防艾滋病》教案(一)

《预防艾滋病》教案(一)

《预防艾滋病》教案(一)预防艾滋病教案(一)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很高的感染率。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教案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一、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1.1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了解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如发热、乏力、咳嗽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体重下降、反复发作的严重感染等症状。

二、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2.1 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有效措施。

确保选择合适的尺寸和储存方式,并正确使用。

2.2 减少性伴侣数量:性伴侣数量的增加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减少性伴侣数量可以降低感染的概率。

2.3 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感染,避免传播给他人。

三、避免与艾滋病病毒暴露风险的行为3.1 避免使用共用的注射器:共用注射器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确保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与他人共用。

3.2 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避免与他人的血液直接接触,如避免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或血液。

3.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四、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4.1 参加相关教育活动:参加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了解最新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4.2 关注权威媒体和信息渠道:关注权威媒体和信息渠道,获取准确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避免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

4.3 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五、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5.1 推广艾滋病相关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5.2 支持艾滋病患者的权益: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精选2篇)

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精选2篇)

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精选2篇)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篇1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4、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什么叫斗士?2、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3、师: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

那么,小斗士呢?就更伟大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艾滋病小斗士》),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5、学生自由回答。

6、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生词,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并思考:根据所给的词语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恩科西”、“艾滋病”、“不是……而是……”,“一边……一边……”)2、学生自由发言。

(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1、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组有关艾滋病儿童的图片。

这些患病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简要地描绘一下。

2、师:你们了解艾滋病吗?谁来说一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3、所以说,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

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

那么,他遭遇到怎样的不幸呢?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

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不歧视、不孤立他们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全称、症状和影响。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3. 艾滋病的危害:阐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预防艾滋病: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及时就医等。

5.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育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孤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孤立。

4. 情景模拟法:模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关爱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艾滋病。

2. 讲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介绍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3. 分析艾滋病的影响: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教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讲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等。

5. 讨论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具体做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行动和态度。

教学资源:1. 艾滋病相关资料:书籍、文章、视频等。

2. 安全套演示道具。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建议:1.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艾滋病知识。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预防艾滋病。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六、教学内容1. 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针对青少年特点,讲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避免高风险行为等。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一、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
1、内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习惯,性传播和血液传染三方面;
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知道通过正确的传播方式,勤洗手及避免不明液体的接触,正确的性行为,预防艾滋病传播。

二、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简述艾滋病的病情及传播路径
2、分析学生容易接触到艾滋病的场所及风险
二、讨论(20分钟)
1、小组讨论艾滋病的传播渠道,性传播、血液传染及其他传播方式
2、鼓励学生分组交流,了解性传播和血液传染的预防措施
3、学生当中性传播预防的主要内容
4、血液传染预防的注意事项
三、总结(5分钟)
1、总结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总结艾滋病的传播渠道及预防措施
2、强调性传播和血液传染的信息及其预防措施
3、引导学生尤其注意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
四、实践(20分钟)
1、让学生体验一次性针管的自制,及其使用方法
2、使学生现场体验一次性针管和防艾滋病的直接效果
3、学生完成一次性针管的使用及销毁
4、引导学生学会洗手,避免不洁针的使用,及其正确的性行为。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小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提高小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小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全称、症状、危害等。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3.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传授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措施,如洁身自好、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等。

4.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育小学生如何与艾滋病患者相处,消除歧视和偏见,给予关爱和支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小学生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现状,引发同理心。

3. 利用互动讨论法,让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防范意识。

4. 设计情景剧,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学会与艾滋病患者友好相处。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艾滋病相关资料,如PPT、案例、视频等。

2. 准备情景剧道具和表演用品。

3. 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以便针对性教学。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艾滋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艾滋病知识:详细介绍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案例分析:分享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情景剧表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学会与艾滋病患者友好相处。

6. 总结课程:强调防范艾滋病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行动起来,关爱艾滋病患者。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艾滋病的资料,增强防范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情景剧表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艾滋病专家或患者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艾滋病。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捐款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预防艾滋病教案一、教案背景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制定了本教案。

二、教学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培养艾滋病的正确态度,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3.掌握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正确使用避孕套、拒绝共用针具等。

三、教学内容1.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损,使人易感染各种疾病。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血液传播:通过共用针具、输血、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

(2)性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男女性交、同性性行为等。

(3)母婴传播:感染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3.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使用避孕套: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2)拒绝共用针具:共用针具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拒绝共用针具。

(3)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4)拒绝性早熟:性早熟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远离性行为。

(5)关爱艾滋病患者:我们要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艾滋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图片或实物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艾滋病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并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代表汇报。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宣传海报或口号,宣传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并展示给全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一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

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

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

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 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

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二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继续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

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

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

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

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

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2、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3、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三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2、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继续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它有哪些传播方式呢?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症状
(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

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

(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2、艾滋病的诊断
第一,因为不同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

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

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

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

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

这段时间称“窗口期”。

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3、预防措施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4、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5、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6、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四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

(二)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小组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三) 艾滋病预防措施
1、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2、小组讨论总结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1、小组讨论: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危害?
2、小组代表发言
三、课外延伸
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 )
(3)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4)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 )
(5)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 )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