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探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探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探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天然药物是指从天然界中提取的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来自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天然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民间传统药物和现代药物研究中。

天然药物中的成分复杂多样,本文将探究其中一些常见的化学成分。

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碱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中。

目前已经发现约有10000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碱,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如镇痛、杀菌、抗癌等。

生物碱是一种天然产物,可以在化学合成中合成,但是天然源的生物碱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中。

2. 多糖多糖是指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多聚体化合物,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微生物等自然来源进行提取。

多糖具有调节免疫、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理活性。

多糖分子具有多种化学结构,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是中药和民间传统药物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3. 苷苷是一种糖类分子,含有氧原子和核苷酸类似的结构,如腺苷、鸟苷、肌苷等。

苷存在于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很多生理作用,如增强记忆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等。

苷可以作为天然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或辅助成分应用于现代药物研究中。

4.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柑橘、白藜芦醇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炎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化学多样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用应用选择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

5. 生物活性多肽生物活性多肽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蛋白质,存在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中。

生物活性多肽具有生物活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可以作为肿瘤治疗、免疫调节、止痛等方面的药物。

综上所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不同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和药物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化合物。

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天然药物具有来源广泛、成分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分离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
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似性质进行溶解和分离。
酸碱反应
利用酸碱反应的性质进行分离。
分子间作用力
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 键等实现分离。
离子交换
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 从而实现分离。
分离流程
提取
将天然药物原料破碎、 浸泡、回流提取,得 到提取液。
浓缩
将提取液进行浓缩, 减少体积,便于后续 处理。
超声波提取法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空化作用,加速 目标成分的溶解和扩散,提高提取效 率。
微波提取法
利用微波的能量使目标成分与溶剂分 子相互作用,促进其溶解和扩散。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具有高 渗透能力和良好的溶解性能,适用于 提取脂溶性和热敏性成分。
提取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
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似相溶原理 ,选择与目标成分极性相近的
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将目标成分从一种溶剂转移 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沉淀法
通过加入沉淀剂使目标成分 或杂质沉淀,从而实现分离 的方法。
结晶法
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使溶液 达到饱和状态,然后缓慢降 温使目标成分结晶析出的方 法。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目 标成分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 方法。
05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的
挑战与展望
技术挑战
提取分离难度大
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含量低,提取分离难度较大。
鉴定技术要求高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定需要高精度的分析仪器和专业的鉴定技术, 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要求较高。
杂质干扰
天然药物中常含有大量杂质,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造成干 扰,影响实验结果。

天然药物化学名解

天然药物化学名解

1、一次代谢定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一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2、二次代谢定义: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

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

3、物理吸附定义:物理吸附也叫表面吸附,是因构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及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

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的吸附特点:无选择性、吸附解析可逆、可快速进行,故用的最广(2)化学吸附定义: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吸附,或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因为具有选择性、吸附十分牢固、有时甚至不可逆、故用的较少。

4、苷类定义: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5、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称为还原糖。

6、非还原糖:如果两个单糖都以半缩醛或半缩酮上的羟基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聚糖就没有还原性,称为非还原糖。

7、醇苷:通过苷元上醇羟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醇苷。

8、酯苷:通过苷元上的羧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酯苷或酰苷。

9、硫苷:通过苷元上的巯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硫苷。

10、氮苷:通过苷元上的胺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氮苷。

11、碳苷:通过苷元碳上的氢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碳苷。

12、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13、环烯醚萜: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天然药物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药物来源,这些物质通常被提取自天然资源如植物、菌类、海洋生物和动物等。

这篇文章将介绍天然药物的相关知识,从它的来源、化学、治疗疾病的方式到安全性等方面深入探讨。

天然药物的来源天然药物源于自然界的有机物,通常是由植物、菌类、动物或海洋生物等生物制造的化合物。

最早的药物来源于植物,因此植物提取物是天然药物的最主要来源。

其中,中药是以草药为主的,而西药则使用较多的是作为草药基础的植物部位如根、叶、花和种子等。

菌类是另一个重要的天然药物来源。

很多药物,如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等,是从真菌中提取的。

动物提取物在治疗某些病例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许多动物(如蛇、海藻、蜥蜴和昆虫)自身就具有治疗特性,适当提取这些成分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疾病。

例如,从蚕丝中提取的“蚕丝胶”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口服或局部外用)治疗疾病如骨伤、肺病和皮肤炎症等。

再比如,从蝎子中提取的毒液可以用于治疗癫痫、狂犬病和脑动脉瘤、肿瘤等。

海洋生物也能成为天然药物的来源,赤根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具体使用方法包括:草叶水提取后可以口服或者外用,或者直接将新鲜赤根草研成泥面制备软膏,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炎症。

化学成分天然药物提取物中包含大量化学成分。

虽然它们通常被称为“天然”药物,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的化学成分和浓度多不相同。

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不同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及其浓度都不尽相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中草药不同提取方法不能共用,以及为什么同植物生产的提取物也有很大的差异。

菌类、海洋生物和动物中的化学成分也类似,包括抗生素、抗病毒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方式天然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抗菌药物、抗癌药物、保健品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

因为它们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在机体内发挥治疗效果。

例如,许多植物精油具有抗菌或抗真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类1. 有效成分: 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单体化合物。

2. 有效部位: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种单体化合物的混合物。

如人参总皂苷、银杏总黄酮、灵芝多糖等。

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香豆素、黄酮、醌类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且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产生。

由一次代谢产物产生,常为有效成分。

一、提取法:1. 溶剂提取法(solvent extraction)原理:相似相溶理想溶剂(ideal solvents ):(1)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2)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3)与有效成分不起化学反应;(4)安全,成本低,易得。

二分离方法1. 根据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1 结晶法(纯化时常用)条件:合适的溶剂;浓度;温度1.2 沉淀法:a 溶剂沉淀法:改变极性,如水提醇沉法b 酸碱沉淀法:改变pH ,处理酸、碱、两性成分;c 沉淀试剂:如铅盐沉淀法,酸性、酚性成分加中性PbAc2 ,形成沉淀。

2.2酸碱性成分的分离一pH-梯度萃取法按酸碱性强弱不同分离酸性、碱性、中性物质,改变pH 值使酸碱成分呈不同状态。

3.2 硅胶、氧化铝:①被分离物质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被分离物质极性大,吸附力强,Rf 值小,洗脱难,后被洗脱下来。

官能团极性大小排列顺序:-COOH > Ar-OH > R-OH > R-NH2, RNHR ', RNR ' R " > R-CO-NR'R"> RCHO > RCOR ' > RCOOR ' > ROR ' >RH②溶剂(洗脱剂)的极性与洗脱力的关系洗脱剂极性越大, 洗脱力越强.3.3 聚酰胺①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a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b. 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吸附力减少;c•芳香化程度越高或共轭键越多,吸附力越强;d.芳香苷苷元> 苷,单糖苷> 双糖苷> 叁糖苷②溶剂的洗脱能力水<含水醇<醇<丙酮<NaOH/H2O<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H203.4 大孔吸附树脂(macro-reticular resin)①组成:苯乙烯,二乙烯苯和致孔剂②分离原理:吸附(范德华力和氢键)和分子筛作用(多孔性结构)③树脂类型:非极性、中极性和极性三种。

天然药物学

天然药物学

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学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天然药物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视。

天然药物有许多优点,如经济实用、疗效显著、无毒无害等,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天然药物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来源、结构、成分、作用机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一、天然药物的来源天然药物指的是从天然界中提取的药用物质,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

其中,植物是人类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天然药物来源之一。

世界上已发现的药用植物约有2万多种,其中有些植物几乎被所有文化认可为具有药用价值。

动物来源的药物主要来自于动物的组织器官、分泌物、蜂毒、蝎毒、蛇毒等。

它们具有广谱抗菌、免疫调节、促进代谢等作用,是中医中药中常用的药材。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发现的动物药物已有近千种。

矿物来源的药物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如黄磷、硫磺、石灰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具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等作用,是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肠胃病的良好特效药物。

二、天然药物的结构和成分天然药物的结构和成分是天然药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各种天然药物的结构和成分广泛而复杂,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碱、酚类、酸类等多种物质。

有机物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成分。

例如植物中的生物碱、酚类、酸类等,常常具有极强的药理作用。

同时,植物的营养成分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

无机物是天然药物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如硫磺、铁、钾等,这些成分在天然药物中往往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

三、天然药物的作用机制天然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综合作用、调节作用。

直接作用指的是药物直接作用于原始治疗对象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常常通过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相应机制影响人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间接作用指的是药物通过间接机制影响机体,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

综合作用指的是药物具有多种不同的作用,不单单局限于某一方面。

调节作用指的是药物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包括缓解症状、促进健康等。

四、天然药物的应用天然药物在人类的医疗领域中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化学性质、活性成分以及其药理学作用的学科。

天然药物是指从动植物中提取、纯化或合成的药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学效应。

这些药物多数是经过长期的人类实践证明其疗效的,而且具有较少的副作用。

因此,研究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对于开发新药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是指在天然药物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是单一的天然产物,也可以是多种天然产物的混合物。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包括对它们的独特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分析,以及对它们的药理学作用和药效学效应的研究。

通过对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其治疗效果和机制,从而为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以及生物学活性的筛选和评价。

这些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技术来获得纯净的活性成分,然后通过各种显微技术和光谱分析方法来鉴定其结构。

同时,还需要对其药理学作用和药效学效应进行评价,包括体外和体内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以及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和指标的选择。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首先,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种类繁多,每个成分都可能具有不同的活性和机制。

因此,需要对大量的化合物进行研究和评价。

其次,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通常存在于微量,难以大规模提取和纯化。

此外,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往往是复杂的混合物,使得其分离和纯化过程更加困难。

然而,通过对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新药候选物。

例如,阿司匹林是通过对柳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水杨酸进行研究,最终开发出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药物,如紫杉醇、阿尔兹海默症治疗药物等,都是通过对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获得的。

总的来说,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对于开发新药和改进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

2.一次代谢: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二次代谢: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3.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1.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合成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2.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主要生成萜类、甾体类化合物3.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DXP):4.桂皮酸途径:主要产物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黄酮类5.莽草酸途径:芳香氨基酸类、苯甲酸类(C6-C1)和苯乙烯酸类(C6-C2)化合物由莽草酸途径合成,并且通过此途径进一步修饰可以合成得到木脂素类、苯丙素类和香豆素类等C6-C3单位的化合物。

6.氨基酸途径:合成生物碱7.复合途径:(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 (2) 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3) 氨基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4) 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 (5) 氨基酸--莽草酸途径4.氧化苦参碱的提取分离(生物碱)1)总碱的提取方法:以酸水提取采用浸渍法和渗漉法,离子交换法2)总碱洗脱: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沙氏提取器)3)分离:Al2O3柱层分离法(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4)鉴定:Al2O3薄层鉴定法大黄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提取(蒽醌类)1)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沙氏提取器)得乙醚提取液2)乙醚提取液经薄层层析检查:四个斑点,Rf≈0.9的黄色斑点为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混合物,在此条件下分不开,其余三个斑点,依Rf值由大到小分别为大黄素(橙色斑点)芦荟大黄素(黄色斑点)大黄酸(黄色斑点)芦丁的提取及鉴定(黄酮苷、苷元和糖)1)提取方法:碱提酸沉,原理:酚羟基与碱成盐,溶于水;加酸后析出2)糖的检出:圆形滤纸层析(对照品:葡萄糖、鼠李糖)5.提取分离方法:(1)浸渍法:以水或稀醇反复提取,优点: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含淀粉或黏液质多的成分适用;缺点: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生物碱类生药 麻黄、益母草、山豆根、苦参、龙胆、秦艽、槟榔、白鲜皮、黄 连、防己、延胡索、黄柏、勾藤、吴茱萸、马钱子、洋金花、颠 茄草、川贝、浙贝、川乌、附子、百部
含鞣质、多元酚 绵马贯众、柯子、山茱萸、五倍子、儿茶 含有机酸类生药 升麻、关木通、金银花、山楂、马兜铃、木瓜、地龙、蜂蜜
一、糖类 单糖、低聚糖、多聚糖
植物多糖
• 淀粉(starch) • 纤维素(cellulose) • 果聚糖(fmctans) •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 • 树胶(gum) • 粘液质(mucilage)和粘胶质(pecticsubstance)
• 鉴别方法:
• 1、Fehling试验: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 乙,临用时等量混合);产生砖红色沉淀;检测化合 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 反应。
• 2、Molish试验:a-萘酚试液,沿管壁滴加浓硫酸;二 液层交界处成紫色环;检测化合物类型:所有糖类、 苷类。
• (二) 二次代谢及其代谢产物
• 1. 二次代谢

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
),经不同途径进一步合成的过程叫二次代谢。
• 2. 二次代谢产物 (secondary metabolites)

3. 二次代谢产物的作用

1)维持植物的特性与特征

2)重要的药物资源
植 物
一次代谢产物
与农、 工、 林、牧有关 (国计民生)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植物代谢及其代谢产物
• (一) 一次代谢及其代谢产物
1. 一次代谢
维持植物机体生命活动的代谢过程叫一次代谢。
2. 一次代谢产物 (primary metabolites)
糖类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3. 一次代谢产物的作用
1)植物的营养物质
2)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植物代谢及其代谢产物
含香豆素类生药 白芷、防风、南沙参、北沙参、菊花、秦皮、青蒿、茵陈、蛇床子
含环烯醚萜类生药 龙胆、地黄、玄参、秦皮、栀子
含木质素类生药 厚朴、杜仲、五味子、连翘
含挥发油类生药
当归、川芎、苍术、石菖蒲、莪术、郁金、姜黄、木香、白术、香附、沉香、肉桂、 丁香、辛夷、陈皮、小茴香、砂仁、枳壳、豆蔻、薄荷、细辛、紫苏、广藿香、藿 香、荆芥、海金沙
CH2OSO3H
O OH
OO COOH OH
O OSO3H
O NHSO3H
A
CH2OSO3H
COOH
O OH
OO OH
O NHSO3H
O OH
COOH
O OH
O OH
CH2OS O3H
OH O
OO
NHCOH3
B
硫酸
(chond
• (2)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硫酸软骨素是保持 动物组织水分和弹性的一类酸性粘多糖,是鱼类和哺乳动 物软骨的主要成分,主要有软骨素A、B、C等数种。硫酸 软骨素C是由D-葡萄糖醛酸1b→3和D-半乳糖1b→4相间连 接而成的直链分子,在半乳糖羟基的C6-羟基上有硫酸酯 化。一般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成粘多糖-蛋白复合体(p roteoglycan)而存在。硫酸软骨素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痛、 风湿痛,并具有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作用 。
• (3)甲壳素 (chitin) 甲壳素主要存在于昆虫、甲壳类动物 的外壳和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由N-乙酰葡萄糖胺以1b →4反向连接的直链结构多糖。甲壳素对酸、碱稳定。甲 壳素的水解产物葡萄糖胺是重要的合成原料。
• (4)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为一类存在于动物结合组 织、眼球和皮肤的酸性粘多糖,具有润滑剂和防止微生物 侵害作用。由D-葡萄糖醛酸1b→3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 形成的重复二糖单位,每一个重复二糖单位彼此以1b→4 键结合而成。现在作为化妆品的基质使用。
常见的低聚糖
类型
名称
单糖组成
双糖 蔗糖(sucrose)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maltose) 2分子葡萄糖
乳糖(lactose)
葡萄糖,半乳糖
海藻糖(trehalose) 2分子葡萄糖
三糖 龙胆三糖(gentianose)果糖,2分子葡萄糖
棉子糖(raffinose) 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manneotriose)
• 3、色谱法:纸色谱、薄层色谱;展开剂:正丁醇-醋 酸-水(4:1:5 上层);多种显色剂黑色斑点。
• 4、GC、GC-MS分析:糖类化合物可以制成甲醚、乙酰 化、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采用 GC、GC-MS方法,进 行定性、定量分析。
• 低聚糖类
• 由2~9个单糖基通过苷键键合而成的直糖链或 支糖链的聚糖称为低聚糖(oligosaccharide)。
鼠李三糖(rhamninos乳糖,2分子鼠李糖
e)
主要分布
甜菜、甘蔗 淀粉经酶水解 补乳动物乳汁 麦角、酵母等真菌 龙胆属某些植物 棉籽
鼠李属某些植物
四糖 水苏糖(stachyose) 果糖,葡萄糖,2分子半乳糖 水苏属某些植物
• 多聚糖类 • 动物多糖
• (1)肝素(heparin) 肝素是分子量约5000~15000的高度硫酸酯化的右 旋酸性粘多糖。由A、B两种二糖单元组成。此外肝素的糖链上常接有 丝氨酸或小分子肽。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临床用于预防和治 疗血栓的形成。
植物生物化学


成 分
二次代谢产物
与医药有关 (生物活性成分)
中草药成分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植物药品化学
生药的化学成份分类表
化学成分类型 含蒽苷类生药 含黄酮类生药
药物举例
大黄、虎杖、紫草、丹参、何首乌、番泻叶、决明子、芦荟
葛根、黄芩、槲寄生、桑白皮、银杏叶、槐米、红花、石苇、淫 羊藿、蒲黄
含强心苷类生药 洋地黄叶、黄花夹竹桃、香加皮
O
CH3
OH () OH OH
L-鼠李糖
CH3 O OH
OH OH
D-洋地黄毒糖
CH2OH
O OH
COOH
O OH
OH ()
CH2OH
OH
OH
CH2OH
CH2OH
OH OH OH CH2OH
OH
OH
OH ()
OH
OH
OH OH NH2
OH
2-氨基-2-去氧-D葡萄糖
D-葡萄糖醛酸
D-山梨醇
D-甘露醇
HO HO
O
OH () HOH2C
HO
OH
HO
OH ()
HOH2C OH
O
OH () HO
O
HO OH
OH ()
OH ()Biblioteka OH ()D-木糖
D-葡萄糖
D-甘露糖
OH CH2OH O
HO OH
OH ()
OH ()
D-半乳糖
OH
OH
OH
CH2O
OH O
D-果糖
OH O
OH
OH OH
CH2OH
OH
O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