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摭

合集下载

第38篇 《琵琶行》(并序) (解析版)

第38篇   《琵琶行》(并序)    (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38篇《琵琶行》(并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慢()抹复挑,初为《()裳》后《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语花底滑,()咽泉流()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破水浆(),铁骑()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悄无言,()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插弦中,整顿衣裳起()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头,一曲红()不知数。

()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买茶去。

去()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泪红()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明。

莫辞更()弹一曲,为君翻()《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重闻皆掩泣。

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及翻译译文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原文: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九岁谙识声韵。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之域耳。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

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

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

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

其余即足下。

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

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②,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节选自《白居易集笺校》)【注】①元九:唐代诗人元稹,友人。

②缌麻之亲:关系疏远的亲族。

掎摭利病成语解释

掎摭利病成语解释

掎摭利病成语解释掎摭利病成语解释发音:jǐ zhí lì bìng简拼:jzlb类型:中性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解释: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坏。

形容品评优劣好坏示例:他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喜欢掎摭利病。

《与杨德祖书》译文几天不见,非常想念你,估计你也是吧。

我从小喜欢文章,到今天为止,二十五年了。

如今世上文章写得好的人,大致可以数得上来。

从前王粲(字仲宣)在汉南首屈一指,陈琳(字孔璋)在河朔独占鳌头,徐干(字伟长)在青土名列前茅,刘桢(字公干)在海边最是出色,应玚(字德琏)在此地发迹,而你在上京极负盛名,这个时候,他们都觉得掌握了学问的本质,文章的真谛。

我们大王(曹操)于是设置天网来网罗他们,用绳子来聚集他们,如今全都聚集到魏国了。

但是这几个人,却不能再写出绝妙的文章,一篇文章震惊千里。

以徐干的才能,不擅长辞赋,却经常说能达到和司马相如(字长卿)一样的风格,就像画虎不成,反像狗了。

我从前写文章嘲讽他,他反而大肆宣言说我那是称赞他的文章。

钟子期不会听错音律,到现在还都称赞他。

我也不能不感叹,害怕后人耻笑我。

世人的著述,不能没有一点毛病。

我也喜欢被人指点批评自己的文章,有不好的地方,立即就改正。

从前丁廙(字敬礼)经常写些小文章,让我来润色,我自认为才能比不上他,就推辞了。

丁廙对我说:你担心什么呢,文章的好坏,我一个人承担,后世的人谁知道给我润色的人是哪个?我经常感叹这句很富哲理的话,认为这是美谈。

从前孔子的文辞,人们可以和他交流,至于他编纂《春秋》的时候,连子游子夏这样的人都不能改动一句话。

除了这些文章没有毛病的,我还没有见过。

可能只有拥有像南威那样的'美貌,才可以谈论什么是淑媛;具备龙泉剑那样的锋利,才可以谈论如何割断东西。

刘修(字季绪,刘表之子)的才能比不上文章的作者,但是喜欢挑剔人家的文章,指摘人家的缺点。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

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

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

敬宗哀请得不死,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

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

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

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

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敬宗侮笑自如,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

十九年,太宗亲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敬宗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

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太宗大破辽贼于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

高宗即位,代李义府为中书令,任遇之重,当朝莫比。

册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依旧监修国史。

乾封初,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每朝日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

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

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踣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子,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

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宗所修者,颇多详直。

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威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俸禄如旧。

三年薨,年八十一。

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陪葬昭陵。

文集八十卷。

谥曰“恭”。

(节选自《旧唐书·许敬宗传》)译文:许敬宗,杭州新城人,是隋代礼部侍郎许善心的儿子。

他的先祖从高阳南渡,世代在江左为官。

敬宗年幼时擅长写文章,被荐举为秀才,朝廷授任敬宗为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在谒台值班,奏通事舍人事。

敬宗的父亲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敬宗哀求不止,才免一死。

鲜于枢《石鼓歌》释文

鲜于枢《石鼓歌》释文

鲜于枢《石鼓歌》释文一、原文呈现。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知君好古勤采掇,感君意气为君歌。

君莫笑我歌苦拙,瓦釜雷鸣空聒聒。

陋巷箪瓢亦乐哉,君如有意来相过。

寒食清明只旬日,紫苞红甲绽莓苔。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二、字词注释与释文。

1.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 字词注释。

- “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 “少陵”:指杜甫,杜甫号少陵野老。

- “谪仙”:指李白,李白被称为谪仙人。

- 释文。

- 张先生拿着石鼓文的拓本,劝我试着写一首石鼓歌。

杜甫已经不在了,李白也去世了,我才学浅薄,面对石鼓文又能怎样呢?这里诗人先自谦才学不及李杜,难以写好关于石鼓文这样珍贵的事物的诗歌。

2.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 字词注释。

- “周纲凌迟”:周朝的政治统治衰败。

“凌迟”有衰败、衰落之意。

- “宣王”:周宣王,西周的中兴之主。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 释文。

- 周朝的纲纪衰败,天下大乱,周宣王奋发而起,拿起武器进行征伐。

他取得胜利后大开明堂接受诸侯的朝贺,诸侯们身上的佩剑相互碰撞发出声响。

这几句描述了周宣王时期的政治军事情况,说明石鼓文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在宣王中兴之时。

3.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旧唐书 白居易传》白居易《与元九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旧唐书 白居易传》白居易《与元九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

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以进士就试。

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

元和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

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

十三年冬,召还京师。

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

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

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材料二: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凡朝廷A文字之职B无不首居C其选D然多E为排F摈G不得H用其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袖,用袖子笼着,“函梁君臣之首”的“函”指用匣子装,两者用法相同。

B.禁中,也作“禁内”。

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

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素,指平时,向来。

与现在所说的“我行我素”中的“素”词义不相同。

《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

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

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

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

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

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

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

然礼成于三献①,亚终合于一处。

”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

”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

”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②子弟喧诉盈庭。

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

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

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

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

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

上许之,仍拜其子典。

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

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

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贺知章传》)解释①三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

解释②门荫:又可称为恩荫、荫补等,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旧唐书·崔知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崔知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崔知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旧唐书·崔知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崔知温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①崔知温,许州鄢陵人。

祖父崔枢,司农卿。

父义真,陕州刺史。

知温初为左千牛。

麟德中,累转灵州都督府司马。

州界有斛薛部落万余帐数侵掠居人百姓咸废农业习骑射以备之。

知温表请徙于河北,斛薛不愿迁移。

时将军契苾何力为之言于高宗,遂寝其奏。

知温前后十五上诏,竟从之,于是百姓始就耕获。

后斛薛入朝,因过州谢曰:“前蒙奏徙河北,实有怨心。

然牧地膏腴,水草不乏,部落日富,始荷公恩。

”拜伏而去。

②知温四迁兰州刺史。

会有党项三万余众来寇州城,城内胜兵既少,众大惧,不知所为。

知温使开城门延贼,贼恐有伏,不敢进。

俄而将军权善才率兵来救,大破党项之众。

善才因其降,欲尽坑之,以绝后患,知温曰:“弗逆克奔,古人之善战。

诛无噍类,祸及后昆。

又溪谷峥嵘,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善才然其计。

又欲分降口五百人以与知温。

知温曰:“向论安危之策,乃公事也,岂图私利哉!”固辞不受。

党项余众由是悉来降附。

③知温累迁尚书左丞,转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

永隆二年七月,迁中书令。

永淳三年三月卒,年五十七,赠荆州大都督。

译文:崔知温,许州鄢陵人。

祖父崔枢,司农卿。

父亲崔义真,为陕州刺史。

崔知温开始为官任左千牛。

麟德年间(664~665),转任灵州都督府司马。

州界上有吐谷浑、斛薛部落一万多帐幕的人马,屡次侵扰掳掠当地的居民,百姓们都只好废弃农业,练习骑马射箭的本领以防备侵犯。

知温上书请求把这些人迁徙到黄河以北去,斛薛人不愿意迁移,当时有个将军契绊何力替他们向高宗讲情,于是知温的奏请被搁置起来。

他前后共上书十五次,皇上终于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当地百姓才能安心从事耕种收获。

后来斛薛人进京朝拜,还趁路过灵州之便来拜谢他说:“从前承蒙您上奏章让我们迁往黄河以北,当时确有怨恨之心;然而迁移后的牧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部落一天比一天富裕,这是当初蒙受您的恩泽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