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病因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 亚健康的概念与诊 断标准
阳性 体征 , 各种实验室检查 多为阴性 , 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 因此 , 需要进行综合量化分 析 , 将检查 分为一级 检查和二级 检查 。一级检查就 是一般体格检查 , 如果症状 明显而一级检
查 不 能 查 出病 因 时 , 进 行 二 级 检 查 , 运 动 实验 、K 2 再 如 E G、4
亚健康又称慢性 疲劳综合征 , 是指无器质性 病变 的一些 功能改 变, 是人体处于健康 和病症之 间的过渡 阶段 , 身心 在
上无任何疾病 , 主观 上有许多不适症状 和心理体 验 , 但 已存
h动态血压监测、 超倍生物显微 系统检测等 。
3 亚 健 康 的分 型
在潜在病理信息 。亚健康状态 既可向健康状态 也可 向疾病
次 为亚 健 康 。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有生物学 、 精神心理、 社会 、 环境 等多方面 的因素。因此其 防治应从 多方面进行 。① 生物学 因素 : 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 , 针对不同年龄 、 别进行定期体 性 包括运动实验 、K 2 E G、4h动态 血压监
2 亚健康的诊断方法 2 1 客观检查手段 .
状态转化 , 取决于外界干预及 自身免疫力水平 。 19 9 4年美国 C C修订 的亚健康 的诊 断标 准为 :. 床 D a临 不能解 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 , 经休息不能明显缓 解, 导致工作 、 个人活动水 平等较前有 明显 下降 。b 下述症 . 状中出现 4项或 以上且持续或反复发作 6个月或更长 时间 ,
但不早于疲 劳 : 短期记 忆力或集 中注意力 明显 下降 ; 咽喉肿
痛;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 、 触痛 ; 肉痛 ; 肌 没有红肿 的多关 节疼痛 ; 一种类型 、 程度重 的头痛 ; 复失眠 ; 反 运动后 疲劳 持 续超过 2 。以 a 4h 项为前提 , b项症状 同时 出现 4项或 4项 以上者可确诊。 国内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的症状 为 : 、 头晕 紧张性头痛 、 偏 头痛 、 背痛 、 颈项部疼痛 、 疲倦 、 磨牙 、 关节 痛 、 胃痛 、 酸 、 反 恶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评估与调理方法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评估与调理方法
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缺乏 运动等。
生理功能减退
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异常、心 血管功能下降等。
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与危害
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干预,可能 发展成为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
病、糖尿病等。
亚健康状态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 影响,如工作能力下降、家庭关
系紧张等。
亚健康状态给社会带来负担,如 医疗资源浪费、生产效率降低等

02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评估 方法
望诊
望神
观察眼神、面色、体态等来判断 身体状况。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的颜色、形状、润 燥等,判断体内气血、津液的状况 。
望皮肤
观察皮肤的颜色、光泽、弹性等, 了解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状况。
闻诊
听声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判断其脏腑 功能和血状况。
嗅气味
通过嗅患者呼出的气息、汗味等 ,了解其体内状况。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亚健康状态 的人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以调和气血、舒缓压力。运动 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药物调理
总结词
通过中药调理,改善亚健康状态。
详细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药物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以根据具 体症状,选用具有调理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以补益气血、调节 阴阳。药物调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亚健康状态通常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心理压力等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亚健康状态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未病”范畴,即疾病未发,但已有潜在 的危险因素存在。
亚健康状态的症状与表现

中医养生对亚健康症状的预防和改善

中医养生对亚健康症状的预防和改善

中医养生对亚健康症状的预防和改善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03
亚健康的症状及成因
04
中医养生对亚健康的预防和改善方法
05
不同体质的亚健康调理方案
06
亚健康调理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整体观念
五行相生相克: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05
不同体质的亚健康调理方案
气虚体质
症状:容易疲劳、气短、自汗、头晕等
运动建议: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瑜伽等,以增强体质
饮食建议:多吃补气食物,如小米、山药、红枣等
调理方法:补气养血,如黄芪、党参、当归等
血虚体质
症状: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推荐运动:散步、慢跑、瑜伽、太极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气郁体质
症状: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
调理方法:疏肝解郁、理气健脾
饮食建议:多吃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陈皮、玫瑰花、菊花等
运动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瑜伽、太极等,以促进气血循环
血淤体质
推荐运动:散步、慢跑、瑜伽
推荐食物:山楂、黑木耳、生姜
天人合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主张通过调节饮食、运动、情绪等生活方式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强调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注重日常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运用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运用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运用亚健康(sub鈥攈eath)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一般又把亚健康状态称为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及潜病期等。

(3个月)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减退和适应能力下降的种种表现,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对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和现代四位一体的健康理念,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和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古代虽然没有亚健康的概念,但治未病的思想里包含了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内容。

不治已病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1 亚健康状态表现和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一10%,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0%一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刘保延等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采用问卷量表方法进行了调查,共获得3 724份问卷,其中亚健康者有1 828份,显示北京地区亚健康发生率为49.1%。

2003年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女性亚健康多于男性,主要症状是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不好、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J。

亚健康在年青人和老年人也很常见。

王英等于2005年进行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睡眠不足占81.O%,眼睛疲劳占80.5%,容易疲劳占74.3%,思想涣散占67.4%,视力下降占65.3%,头脑不清爽占64.1%,心烦意乱占62.6%,浑身无力占57.6%,胃部不适占55.0%,头痛占53.O%,鼻塞眩晕占52.7%,还有症状表现依次为,坐立不安占45.7%,便秘占43.2%,咽喉异物占43.1%,心悸气短占40.4%,颈肩僵硬占38.6%,容易晕车占38.1%,手足发凉占37.1%,耳鸣占33.O%,手掌发黏占32.1%,手足麻木占26.0%,面部疼痛占15.2%。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亚健康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身体状态,表现为身体功能处于亚健康水平,人体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持续存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而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首先,该指南对亚健康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定义。

指南指出,亚健康是人体机能出现失调,但又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的一种健康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如疲劳、失眠、头晕等。

因此,亚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体内气、血、津液等不和谐造成的,通过调整中气、调理气血、调畅津液等方法来恢复体内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亚健康的目的。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患病之前进行调理,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此外,该指南还提出了中医药物调理亚健康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物治疗亚健康主要通过调理脏腑、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等方法来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达到缓解亚健康症状、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中药材中有许多能够调理气血、养血安神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总的来说,《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发布对中医治疗亚健康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为广大中医师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参考,使中医在亚健康治疗方面更加有章可循。

同时,指南的发布也提高了人们对亚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倡导人们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预防亚健康问题的发生。

然而,也需注意到,中医治疗亚健康问题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是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不高,许多人对中医的疗效和方法持怀疑态度,导致中医在亚健康治疗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其次是中医药物的疗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长期调理才能显现,这对患者的耐心和信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需要加强对中医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亚健康中医学研究进展

亚健康中医学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21世纪的重大课题,同时亚健康也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学科。

目前西医对亚健康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学从治未病的角度,对亚健康的诊疗独具优势,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将近年中医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郑荣华[1]将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其他因素包括遗传、人体的自然衰老、生物钟的低潮、情感生活质量的下降等。

杨红杰[2]将亚健康发生机制归结为1)逆时而作,起居失调。

2)七情过极,情志所伤。

3)饮食不节,脾胃乃伤。

4)劳逸过度,阴阳失衡。

周罗晶[3]认为亚健康状态病因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七情内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均可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出现心脾气血两亏、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肝肾阴亏等;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进而出现热、毒、瘀、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奚清等[4]认为人体受自我因素和自然因素多种影响,因此正气的强弱也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亚健康多属虚证,以内因为主,因此受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影响较多。

李爱萍等[5]认为亚健康与痰和湿密切相关,常见有脾虚湿盛、痰湿阻滞、痰热上扰三型。

分别以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连温胆汤加减,均取得满意疗效。

大部分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责之于肝,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精神舒畅。

肝主疏泄功能失常,一方面可表现为肝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而引起情志抑郁,见情绪低落,忧郁等症。

另一方面可因肝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引起情志亢奋,可见心情烦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

另外肝血不足,不能满足身体之需,故可见疲乏无力。

肝藏血,血摄魂,肝血不足则可见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失眠、焦虑等症;而肝藏血,肾主精,精血同源,肝肾同源,故肝病常累及肾脏,肝血虚可导致肾精不足,故肝肾两虚而见头晕,双目干涩,经不调,性欲减退,腰膝酸软等见症。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存在于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是目前全球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其防治的内容和指导思想有正切合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故运用中医防治亚健康状态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是当今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理认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判定、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干预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605-011 流行病学调查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最早指出[1],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而“亚健康”则是国内医学专家提出的概念[2]。

有研究表明[3],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点:女性较男性高发,中年人为高发人群,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等。

据调查[4],北京cbd地区白领人士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5.8%。

邝燕兰等[5]调查了广州市1420名大学生,其中亚健康率为67.54%。

研究亚健康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形成亚健康诊断、评价标准体系,有利于细化亚健康分类,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意义深远。

2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理认识现状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消长平衡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是人身阴阳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最佳状态,其外在表现即为身心健康。

当人体受到七情内伤,或劳倦,或饮食,生活不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就被打破,一时又不能自行恢复,出现阴阳失和的状态是,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外在表现:阳虚无以固外则体虚困乏,抵抗力差,易疲劳;阴虚阳盛,阴阳不交,则易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阴阳失和导致气机不畅,则可见情绪不稳定,或急躁易怒,或忧郁不舒。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汇报人: 202X-12-30
目录
• 中医养生基本理念 • 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 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表现 •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法 • 中医养生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01
中医养生基本理念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平衡
保持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 原则,通过调和阴阳,使身体达 到健康状态。
引发慢性病
长期亚健康状态容易引发 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
增加死亡率
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人 群的死亡率高于健康人群 ,尤其是中年人群。
04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 理方法
饮食调理
总结词
饮食多样化
避免过度油腻和辛 辣
适量增加药食同源 食材
控制饮食量
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亚 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 饮食习惯的调整,可以 改善身体状况,缓解亚 健康症状。
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中医养生符合市场需求,对健康产业 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 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融合传统与现代医学
中医养生融合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的理论与实践,为现代人提供了更加 全面、科学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多元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多 样化,中医养生将呈现多 元化发展趋势,涵盖更多 领域和人群。
持之以恒
保持运动习惯,长期坚持才能更 好地调理亚健康状态。
药物调理
膏方调理
根据个体情况,开具合适的膏方进行调理 。
总结词
中医认为药物是调理亚健康的重要手段之 一,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和使用,可以改 善身体状况,缓解亚健康症状。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亚健康状态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医生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 昏痛 、 闷 , 热 , 沉 低 目涩 , 闷气 短 , 过分 偏嗜某种食物 容易 导致机 体 的阴 结 , 胸 舌淡 红或 黯 , 白或腻 , 弦 细或 苔 脉 心 悸 , 力 , 气 懒 言 , 腹 胁 肋 胀 满 , 阳失 衡。 《 问 ・ 论 》日 : 饮 食 自 弦缓 。王 晓 红 等 应 用 桂枝 四逆 散 乏 少 脘 素 痹 “ 食 欲减退 , 膝 疫软 , 欲 减退 , 部 倍 , 胃乃 伤 。 过食 肥 甘 厚 味 , 生 痰 治疗 4 6例 亚健 康 , 腰 性 面 肠 ” 则 2 对照 组 口服谷 维 色 素沉着 , 容颜苍 老 , 毛枯发 落等 。③ 生 湿 , 热 中 阻 , 滞 气 机 , 热 闷 郁 素 , 湿 阻 致 在提高睡 眠质 量 、 改善疲 劳状 况上
叠 蔓 置零。 ※羞薯
亚 健 康 病 因及 中 医药 治 疗 进 展 ※
睢 丛璐 薛晓琳 王 天芳
( 京 中 医药 大 学基 础 医学 院 中医学 20 北 0 3级 七年 制科 研 班 , 京 102 ) 北 00 9
【 关键词 】 健康状 况 ; 辨证论 治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 2;-698 1 【 28R4. . / 0 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2 21(0 ) 一13 ( 0 — 6 21 0 (9 一1 0 9 0g 2 3
可北 中医 2 1 0 0年 2月 第 3 2卷 第 2期
誊 巷× :薯 。 ≥ 毒 : . ※ - 一羞.
பைடு நூலகம்
H b i C F bur 2 1 , o 3 N . e e JT M,eray 0 0 V l 2, o2
23 9
_0 ≥ 0 l l 缔誓一 _ _ _ l 述 …
状态”, 是非器质性 改变或 未确诊 为某 范畴 , 中医体 质学认 为 , 体质 强弱 及心 品 , 剂 多 以 柴 胡 疏 肝 散 加 减 变 化 。 方
种 疾 病 , 身 体 出 现 功 能 上 的 改 变 的 理素质等机体反 应性 与亚健 康 的发生 陈 厚 忠 采 用 四 物 汤 加 减 治 疗 肝 郁 但 状态 … 。世 界卫 生 组 织 ( WHO) 项 有明显关 系 。衰老是一种 自然规律 , 兼 有 阴 亏 冲 损 型 。 李 自 召 对 于 肝 一 全球性调查 表 明 , 目前 大 约 7 % 的 人 具体表现 为脏腑功能 的衰减 , 5 因而年老 气 郁结型用逍遥散加 减治疗。 都 处 于 亚 健 康 状 态 J 。 是亚健康状态形成 的重要因素 j 。 2 2 肝 郁脾 虚 肝 气 郁 结会 横 逆犯 . 亚 健 康 的 临 床 表 现 主 要 有 : 心 ’ 2 外 因 外 邪 致 病 , 自 然 界 的 脾 , ① 1 即 脾气 虚 弱 , 运化 失 常 , 血 生 化乏 气

理 症 状 : 神 不 振 , 绪 低 落 , 郁 寡 风 、 、 、 、 、 谓 之 六 气 太 过 或 源 , 由 于 长 期 精 神 刺 激 或 情 志 不 节 精 情 抑 寒 暑 湿 燥 火 多 欢 或 急 躁 易 怒 , 虑 紧 张 , 忌 嫉 妒 , 不及 , 焦 猜 而致 六淫 , 会导 致病前 状态 的 所 致 , 床表 现 除 以上肝 气郁 结 表现 就 临 睡 眠 不 佳 , 忆 力 减 退 , 意 力 不 集 产 生 。 记 注 之外 , 有脘 腹 胀满 , 身 倦 怠 , 疲 还 周 神 中, 兴趣 及精 力减退 等。②躯 体症状 : 饮食不 节 , 即饮 食 过饥 过 饱 以及 乏 力 , 欲不 振 , 溏 不 爽 , 大便 秘 食 便 或
亚健康 状态 是 2 0世 纪 后 国 际 医 习性 , 形成健康 的生活 习惯 , 持机体 不适 , 保 时发 时止 , 绪 低 落 和急 躁 易 情 学 界 的 医学 新 视 角 , 人 们 在 身 心 、 是 情 的 阴 阳平 衡 。 怒 , 喉部异 物感 , 经不 调 , 经 , 咽 月 痛 舌
感方面处 于健康与疾病 之 间 的状 态与 1 1 内 因 .
先 天 不 足 , 赋 赢 弱 就 会 苔薄 白, 禀 脉弦 。郭 文 娟 认 为 临 床应
体 验 , 称 “ 健 康 ” “ 前 状 态 ” 对某些疾 病具 有易感性 , 又 次 、病 、 容易处于亚健 以疏肝解郁为 治疗原则 , 药多用柴 胡 、 “ 临 床 状 态 ”、 第 三 状 态 ” “ 色 康状态。体质 因素也 属于 先天 因素 的 木 香 、 壳 、 皮 、 附 等 疏 肝 理 气 之 亚 “ 或 灰 枳 陈 香
社 会 表 现 : 能 较 好 地 承 担 相 应 社 会 不
烦; 嗜食生 冷 , 湿 内停 , 胃失 其 健 二 者 差 异 。 董 开 全 ” 临 床 选 用 用 逍 寒 脾 角 色 , 作 、 习 困难 , 际 关 系 紧 张 , 运 , 运 失 常则 气 血 生 化 不 足 , 致 亚 遥 散 化 裁 治 疗 亚 健 康 。 刘 晓 琳 等 ” 工 学 人 脾 导 家 庭 关 系 不 和 谐 , 以 进 行 正 常 的 社 健 康 状 态 的 发 生 。 难 临床应 用柴胡桂枝 干姜汤治 疗肝郁 脾 会交 往 。④ 理化检 查 : 常无 阳性 结果 , 2 分 型 及 辨 证 治疗 虚兼寒凝 型亚健康 。 但 部 分 个 体 有 高 血 脂 、 血 压 、 血 高 高 2 3 心 脾 两 虚 是 亚 健 康 状 态最 常见 . 刘保 延 等 在 对 北 京 地 区 亚 健 康 糖, 或某些免疫指标下 降等 。 人 群 中医基 本 证候 流 行病 研 究后 , 总 的类型 。心 主血脉 , 统血 , 脾 心脾 两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