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人大视察“气化农村”项目建设
河南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

河南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施行日期】2024.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河南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4年5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5月31日河南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中原农谷创新发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原农谷的发展促进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中原农谷,包括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域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新乡县、获嘉县、延津县、原阳县部分地区以及扩展区域。
第三条中原农谷应当聚焦种业、聚集资源、聚力创新、聚合带动,建设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智慧(数字)农业示范区。
第四条中原农谷的发展促进工作应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创新驱动、市场引领、多方参与、开放合作、绿色低碳的原则。
第二章体制机制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级主导、市级主责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设置建设体系架构,形成上下共同推进合力,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解决中原农谷发展促进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中原农谷实行管理委员会加公司的建设运营模式。
中原农谷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原农谷管委会)作为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实施中原农谷发展规划、具体计划;(二)负责中原农谷资源统筹、种业聚集、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招才引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等管理工作;(三)经依法授权或者委托,行使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四)探索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对外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五)省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8.13•【字号】濮政办〔2020〕40号•【施行日期】2020.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濮政办〔2020〕4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濮阳市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8月13日濮阳市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总目标总方针,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发挥典型引路、样板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推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切实加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激活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建设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业旺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带动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二)基本原则1.规划先行,特色发展。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产业、村庄、土地等“多规合一”要求,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编制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逐村明确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整治改善类等村庄类型,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示范村编制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引导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美丽村庄。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封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分解落实意见的通知

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封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分解落实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22•【字号】汴政办〔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封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分解落实意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开封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分解落实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高度重视。
各责任单位要把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常抓常议,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工作台账。
各责任单位要主动作为,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分解到县区或相关单位,建立系统性工作台账,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顺利实施、按期完成。
三、实行季报制度。
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已列入市政府2024年重点督查工作。
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梳理和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并分别于3月28日、6月28日、9月28日、12月28日前将承担的工作任务进展情况报市政府督查局(市直机关集中办公区7号楼629房间)。
四、强化督导检查。
市政府督查局将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对思想站位不高、工作推进缓慢,年底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批评。
联系人及电话:刘华阳23859529 151****0816邮箱:********************附件: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分解落实意见2024年2月22日附件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分解落实意见一、主要预期目标1.经济增长6.5%。
责任领导:常务副市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051号建议的答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051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1.07.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7.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051号建议的答复陈亮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农牧民安居节能改造工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我部高度重视农牧民住房的安全性、节能性和舒适度的改造提升工作,持续推进建筑节能示范和农房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农房建设设计和服务管理水平,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乡村风貌。
一、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一)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改造。
自2009年起,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支持“三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开展建筑节能示范。
中央对建筑节能示范每户增加2000元补助(2012年起提高到2500元),主要用于支持农户在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围护结构中采用节能措施。
2009—2015年,中央财政在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中单列建筑节能示范任务117.58万户。
2016—2017年,中央累计安排533.8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全国504.6万户贫困农户改造危房。
2018—2020年,我部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并指导地方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
2021年4月,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合财政部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继续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同步实施农房节能改造。
(二)加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指导。
我部组织编制发布《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村镇宜居型住宅技术推广目录》《农村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图集(试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农房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推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在农房建设和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山西拜奥埃森纳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西拜奥埃森纳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氧化碳重整利用工业废气生物发酵法生产20万吨/年燃料乙醇(一期2万吨/年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551号二〇一九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建设单位情况 (1)1.2项目背景 (1)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3)1.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5)1.5项目特点 (6)1.6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8)1.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第二章总则 (10)2.1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0)2.2编制依据 (11)2.3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 (14)2.4 评价标准 (15)2.5评价等级 (18)2.6评价内容和重点 (21)2.7评价范围 (22)2.8相关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 (23)2.9环境保护目标 (27)第三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8)3.1 工程概况 (28)3.2公用工程 (35)3.3工程分析 (40)3.4产污环节 (43)3.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45)3.6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49)3.7总量控制 (58)3.8污染源源强核算 (59)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4.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63)4.2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4)4.3自然生物(态)环境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西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28•【字号】濮政办〔2020〕46号•【施行日期】2020.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濮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9月28日濮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0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大力发展中医药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为加快濮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推进健康濮阳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7〕34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形势近年来,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2019年底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205家(其中:中医类医院16家,中医诊所189个),注册中医医师2642名,中医类医院开放床位2253张,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103.85万。
2019年中医药种植5500亩,中药生产企业4家,中药工业总产值1.45亿元。
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另一方面,我市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中医药人才缺乏,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材资源不足,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有待健全,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迫切需要加强对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