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精品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1《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学生自学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

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5篇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会写“牌、煌、副、仙、宋、仲、忧、诵、犹、君、皇、湘”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岳阳、潇湘、金碧辉煌、水天一色”等词语。

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的语段。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了解为什么人们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从而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说说。

二、再读全文,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讨论,交流:因为岳阳楼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2、这些词语分别是对课文哪些段落进行了内容的概括?3、文中哪部分把全文内容作了精练的概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美读鉴赏,融入文境1、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岳阳楼的什么景点?选择一个景点,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阅读、交流“楼阁”部分。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精选教案五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精选教案五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精选教案五篇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李岩宁夏农业学校被称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能够带来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法学法教法:“情景设置法”、“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点拨法”等。

学法:“圈点标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

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

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过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四、自主探究(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最新上册四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电子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优秀3篇

最新上册四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电子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优秀3篇

最新上册四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电子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优秀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

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以学定教)(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

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课堂教案设计的根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到达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1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目标:1.扫瞄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学问力量目标)2.品析“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学问力量目标)3.激发同学的阅读名著的爱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育把握主要内容的力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爱好。

教学方法:1.通过拟小标题,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小组合作沟通,感悟故事情节、语言的精彩;进而感悟仆人公形象。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老师请来几个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好吗(课件出示:人物图像)打个招呼吧。

还有一个人物(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图像),知道他的名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男孩儿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2、发觉课题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同学明确今日的学习内容是一本书)3、你觉得书名中的关键词是哪个什么意思知道吗4、故事写了汤姆索亚几次历险经受我们可以从哪儿查找答案二、扫瞄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过度:很多名著前面都有梗概局部,假如先了解梗概,就可以一下子就把握住书中的主要内容。

1、现在请大家扫瞄故事梗概,试用小标题来概括汤姆索亚的几次历险经受。

预设:同学假如说不全,老师引领:除了这4次冒险,还有1次冒险,最终汤姆和哈克又到山洞中去寻财宝,这个小标题,我们可以归纳为——挖金币。

试胆识,当“海盗〞,寻财宝,陷绝境,挖金币这就是汤姆.索亚的整个历险图。

2、(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引出问题。

)哪次次历险最吸引你3、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哪些生疏(顽皮顽皮、孩子头儿、无所不能、爱冒险、胆大、憧憬自由……)三、品尝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202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优秀8篇

202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优秀8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苏教版四语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

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9篇】

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9篇】

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9篇】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9篇】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5篇

苏教版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奇妙,能让同学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学问,而且得到艺术的观赏和欢快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苏教版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教案1父亲的菜园学习目标1.生疏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预备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第一课时读题设疑,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想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2.到底谁的推想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1.轻声读课文,留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精确:婴儿、怀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芜、迷人、信念十足、似信非信、怀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精神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缘由。

2.小组内沟通。

3.全班沟通: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制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细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日,这位一般的农夫以同样的精神在荒芜的山坡上制造了一块菜园。

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方法解决,真了不起。

做任何事假如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确定会取得成功。

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宏大的精神,才制造了荒芜中的奇迹)5.父亲虽然是一位一般的农夫,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全部人学习。

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表达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板书
设计
老师,你好!
事业崇高事业美好
↓↓
浸透心血、蕴含辛劳编织理想、培育幼苗
教具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老师,您好!》这首诗歌,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歌。(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1、指导: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点拔: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老师的哪些所作所为令你感动。
2、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
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隐藏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4、指导朗读《水调歌头》这首词,重点是朗读后面几句话。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对“屈、悲、缺”等字进行书写指导。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意思的词语。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在你的几年学校生活中,哪些教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班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美教师的诗歌《老师,您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体会感情
1、师配乐范读。
↓↓
时代飞速前进鲜花幸福开放
(敬爱、赞美、祝福)
教学
后记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课题
但愿人长久
教学时间
教学
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作者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教具
投影、录音
老师,我想对您说,老师,我想对您说,
您是蓝天,您是火红的太阳,
我就是白云,我就是土坡上刚萌芽的小苗,
在您宽阔的胸怀里畅游!在您温暖的怀抱中成长!
老师,我想对您说,老师,您多么伟大,
您是安全的港湾,多么亲切,多么慈祥,
我就是一只扬帆的小船,您用自己的一生,
在您平静的碧波里荡漾!培养了多少国家栋梁!
老师,我想对您说,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生思考后自由作答
练习朗读背诵
2、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四、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五、总结下课
朗读诗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
课题
老师,您好!
教学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伟大和艰辛,培养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具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听录音,感受《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描绘的意境。
了解苏轼生平。
齐读课题。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练习朗读自己课文。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要求
(1)练读课文后生字。
(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引导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4)投影出示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点拔: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自评互评,重在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重点交流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练习描红,书写生字。
3、读一读并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4、教师投影出示学生朗读中存在问题较多的诗句,加以示范和指导。
5、指导讨论:从这首诗歌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对“崇、涌、塑”等字进行书写指导。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自由谈对教师的了解,重点谈对教师工作的认识。
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您是一首动人的乐曲,跃!
教学
后记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
课题
老师,您好!
教学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伟大,激发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教师工作的伟大和艰辛,培养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先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诗句,再想一想一些重点词语的象征义,加以体会
,用"春晖"比喻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朝霞"比喻教师的教导像早晨的霞光,给我们带来光明、美好的新的一天;"春蚕"则让人联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它喻指辛勤劳动的老师;"理想的丝线"是用来比喻教师辛勤劳动的工作成果;"甘露"用来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最后把学生比喻成"茁壮的新苗"和幸福开放的"鲜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