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论文 (43)

合集下载

浅析温针灸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病43例临床疗效

浅析温针灸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病43例临床疗效

[ Ke y wo r d s ] Wa r m a c u p nc u t u r e ; K n e e j o i n t ; T r e a t me n t d o i : 1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2 1 . 0 1 8
c a s e s o f s e n i l e ne k e o s t e o a r t h r o p a t h y e a c h 4 3 c a s e s we r e r nd a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r e a t e d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h e t r e a t e d ro g u p wi t h wa r m a c u p u n c ur t e t r e a t me n t ,c o n r t o l ro g u p t r e a t e d b y a c u p u n c ur t e me t h o d .Re s u l t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e c t o f wa r m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r e a t m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 wa s s i g n i i f c nt a l y h i g h e r t h n a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Co n c l u s i o n : Wa r m a c u p u n c t u r e h a s s i ni g i f c a n t c ra u t i v e e fe c t o n t r e a t i n g s e n i l e n e k e o s t e o a r t h r o p a t h y , wo r t h y o f c l i n i c a l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nd a a p p l i c a t i o n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3例欧阳景明【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给予研究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对照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西医治疗.结果对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经过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随访观察.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86.40%,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高,疗程确切,能改善患者软骨细胞功能,同时克服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4【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者】欧阳景明【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中医院骨科,万载336100【正文语种】中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膝关节软骨变性和骨质增生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疾患,又被称之为增生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的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关节有轻度的积液和肿胀、经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边缘唇样改变[1]。

本次研究对我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告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膝关节型关节炎患者86例。

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0~71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3年。

其中双膝关节发病33例,左膝关节发病24例,右膝关节29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43例。

研究组4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4.32±5.64)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4.56±1.8)年。

骨关节炎护理论文

骨关节炎护理论文

骨关节炎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96-02骨关节炎(osteoaithritis,oa)是一种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主要侵害关节软骨、骨和滑膜组织,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在东方,膝关节oa的发病率最高[1],由于oa病情反复发作,加之关节畸形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在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上对患者造成影响,常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而专科的治疗和护理,不仅对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等有很大的改善,而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1 临床资料(1)本组为2009-2011年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均符合198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64例,男女之比1∶2,平均年龄54.8岁,病程1-16年,平均5.9年,所有患者均存在膝关节疼痛,其中膝关节积液25例,27占%;膝关节畸形需手术者8例,占8.1%。

2 治疗缓解疼痛、维持良好姿势、防止关节继续破坏、变形及手术方法进行关节置换。

方法有:(1)快作用缓解症状药,此类药物主要是止痛和改善症状,有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剂和局部激素注射;(2)慢作用缓解症状药:口服硫酸软骨素、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等,可缓解疼痛、改善病情,此类药物见效较慢;(3)手术进行关节置换。

3 护理3.1 疼痛的护理:急性发作时,给予受累关节充分休息,以减轻疼痛,过度活动或承受压力,可加重膝关节软骨磨损,应观察关节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等,是否影响到活动方式、体位、睡眠、使用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等,关节腔内有积液时可行关节穿刺,抽取积液,注射透明质酸钠以润滑关节,减少磨损。

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影响活动或关节功能,可手术进行关节置换。

如疼痛影响睡眠,应适当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以达到有效止痛的目的,必要时服用一些镇静催眠的药物,以帮助患者入睡。

骨关节炎护理论文

骨关节炎护理论文

骨关节炎的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的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骨关节炎的护理措施。

结果均达到了快速控制感染、消除症状、恢复功能的目的,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加强oa术后护理以及功能锻炼,尤其是康复护理,能有效的提高oa护理质量。

[关键词] 骨关节炎护理[中图分类号] r24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85-02骨关节炎(oa)多发于中老年人,是骨科常见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1]。

近年来,由于对老年骨关节疾病的护理缺乏重视,因此老年患者骨与关节急慢性损伤后所采取的各种治疗往往因医护不当、贻误病机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褥疮等。

如果仅靠药物、理疗、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关节镜手术后不进行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预防,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功能锻炼和规范护理是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关节炎的护理经历,以作总结。

1 研究对象本组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53岁,平均61岁。

本组病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放射学分级采用kellgren和lawrence的分级标准。

2 护理对策2.1 入院宣教入院后热情接待病人,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师、护士,安排满意的房间,尽量满足合理需要,尽快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2.2 基础护理按常规测量生命征;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镇痛剂;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反应;协助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营养的饮食(如:瘦肉、鱼、糙米、全麦食品、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感。

2.3 手术治疗的护理①术前护理:协助医生做好术前检查。

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预防术后尿潴留和便秘。

教会患者床上肢体关节活动,对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前全面了解病史,配合医生进行调整治疗[1]。

骨科论文(一)

骨科论文(一)

骨科论文(一)骨库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何玉翔摘要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和骨软骨在修补大块骨缺损及骨关节移植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异体骨供体的选择和取材应遵守美国组织库协会制定的基本标准。

异体骨的保存方法有深低温冷冻法、冻干法和辐照灭菌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

临床使用异体骨时,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骨库的记录资料合理选择,并注意有关据体操组规程。

最后总结了同种异体骨和骨软骨移植手术210例,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关键词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软骨随着现代矫形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块骨缺损以及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问题已成为较普遍和棘手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虽然自体骨软骨具有免疫反应,能快速结合等优点,但来源有限,常需另做切口,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失血,且造成自体另一部分的骨软骨缺损;各种人工合成假体使用简便,能即刻修复损伤部位,恢复一定的关节活动,但因其缺乏生物活性,不能与受体部位发生生物接合,容易产生松动、磨损和疲劳断裂等问题,尤其不适合年轻病人[1,2],而同种异体骨软骨来源广泛,大小形状不受限制,且具有生物活性与受体部位能发生生物结合,同时可保留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等附着点,为重建关节和植提供能提供了方便和保证。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异体骨软骨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及近代冷藏技术的提高,阐明了冷冻保存能够降低异体骨软骨的抗原性并加快愈合速度,从而为同种异体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我所自1993年起建立了同种异体骨库,并与上海市瑞金医院骨科合作,用于临床大块骨和骨软骨缺损病例的移植手术,截至1995年5月共做210例,疗效满意。

一、供体的选择和取骨方法Anti—H同种异体骨来源于新鲜尸体。

为了保证异体骨的安全使用,选择捐献者应遵守美国组织库协会(AATB)制定的基本标准[3]:(1)无感染性疾病。

(2)无静脉用药史。

(3)无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史。

(6)无72小时以上人工呼吸或支持呼吸应用史。

骨科医学论文范文大全

骨科医学论文范文大全

骨科医学论文范文大全骨科医学又称矫形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专业或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骨科医学论文范文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骨科医学论文范文大全篇1浅谈骨科护理工作【摘要】为了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进一步凸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我院骨科病房特开设了以人性化为护理主题的相关工作,并在工作中扎实推进,对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显示了在骨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也为我院更好的占领市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骨科护理人性化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和重要性也在改变,近年来,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护理的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正深深地渗入治疗和护理工作者的心中。

1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推进与教育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什么是人性化护理及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正确地开展人性化护理。

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培训,让每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先进的护理发展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同时,还注重在实际工作的护理实效点品工作,加强人性化护理行为和语言培训,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和推广。

2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体现2.1 入院时人性化护理骨伤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数有骨折,严重时伴有生命危险。

初入院时,患者常承受着剧烈疼痛的折磨,加之对治疗工作的陌生,(家属)患者时常担心是否有生命危险以及后遗症等等。

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严重时会直接进入手术室,这些治疗行为会增加患者(家属)的恐惧感。

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家属),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用亲切、热情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工作,做好住院期间的生活安排工作,并让患者(家属)了解到主管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一定能帮助其解除病痛,减轻思想负担,产生并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疗。

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

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

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推拿治疗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 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关节肿胀、畸形及关节活动受限等。

我科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本病96例,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6例患者, 均为门诊病例, 男38例, 女58例;年龄最小44岁, 最大75岁, 平均52岁;单膝患病89例, 双膝患病7例;病程0.5~1年。

90%以上的患者均间断口服中西药治疗, 症状一度缓解, 但因内外因素影响而复发。

1.2诊断依据出处: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而定。

①好发于中老年及重体力劳动者;②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 甚至僵硬, 可有摩擦音, 局部压痛, 关节畸形等;③x线检查:组成膝关节诸骨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2治疗方法2.1温针灸方法取穴:第一组穴(仰卧位), 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血海、梁丘;第二组穴(俯卧位), 足三里、委中、委阳、曲泉、阴谷。

患者仰卧位, 胭窝处用圆垫垫起, 使膝关节成半屈曲位;患者俯卧位, 脚踝处用圆垫或枕头垫起, 让患者患侧肢体自然放松。

第一组穴(仰卧位)与第二组穴(俯卧位)隔日1次交替进行治疗。

局部穴位消毒后, 应用40mml次性针灸针针刺以上穴位, 针刺得气后, 在针柄上穿置一段约 1.0cm的艾卷施灸, 点燃施灸, 并在施灸穴位的下方垫一厚纸片, 以防艾火掉落烫伤皮肤, 艾卷燃尽后, 除去灰烬, 再将针取出。

2.2推拿方法(1)患者仰卧位。

患肢伸直, 先揉拿膝关节, 并点压风市、梁丘、血海、犊鼻、足三里等穴, 然后术者轻压髌骨, 并嘱患者主动的收缩股四头肌, 从而带动髌骨上下滑动, 进行磨研。

接着术者握住患者的足踝部, 用适当的力量牵引膝关节约1分钟, 再在牵引状态下, 进行患膝内收、外展和旋转膝关节的被动活动, 重复3~5次, 活动幅度逐渐加大至最大幅度;(2)患者俯卧位, 先用滚法按摩足太阳膀胱经, 来回往返4次, 再重点按摩委中、委阳两穴。

缝隙连接蛋白43在骨关节炎软骨及细胞中表达及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缝隙连接蛋白43在骨关节炎软骨及细胞中表达及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摘要 背景:缝隙连接蛋白 43 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缝隙连接蛋白 43 在骨关节炎软骨和细胞中的表达,验证骨关节炎软骨及软 骨细胞(SW1353)中缝隙连接蛋白在连接蛋白家族的主导地位;构建缝隙连接蛋白基因的 shRNA 慢病毒载 体,建立 SW1353 细胞的稳定转染细胞株。 方法:C57BL/6 小鼠 6 只,通过前交叉韧带横切术建立小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 测骨关节炎与正常关节中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 RT-PCR 技术检测 SW1353 细胞中缝隙连接 蛋白 43 mRNA 的表达,同时检测 SW1353 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 37、40、45 和 46 基因的表达水平作为对 照。将缝隙连接蛋白 43 mRNA 连接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中,重组获得慢病毒质 粒,将其与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 293T 细胞。所获慢病毒载体感染 SW1353 细胞后,检测缝隙连接蛋白 43 的表达。实验方案经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 SKLODLL2013A172)。 结果与结论:①缝隙连接蛋白 43 在小鼠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的表达较健康关节明显增加;②缝隙连接蛋白 43 mRNA 在 SW1353 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缝隙连接蛋白 37、40、45 和 46 的基因表达,SW1353 细胞 中的缝隙连接蛋白 43 在连接蛋白家族中具有主导地位;③缝隙连接蛋白 43 shRNA 慢病毒载体可抑制 SW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 43 mRNA 的表达;④实验筛选出稳定转染的 SW1353 细胞株,为验证缝隙 连接蛋白 43 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骨关节炎;缝隙连接蛋白 43;软骨细胞;慢病毒 中图分类号:R446;R496;R318 基金资助: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一般项目(16JL32),项目负责人:薛俊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 腔医院学科建设基金基础专项面上项目(16-09-10),项目负责人:薛俊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VEGF防治肢体严重创伤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作者:杨钦泰,宋琳作者单位: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骨科,广东深圳518101;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101【摘要】目的研究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outor,VEGF)防治肢体严重创伤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参照Allen氏垂直重量打击法(weight dropping,WD法)制作新西兰家兔桡骨远端严重损伤动物模型。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pHVEGF165质粒)与对照组(局部应用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5只。

实验组于伤后即刻局部(桡骨远端周围)注射pHVEGF165质粒50 ug,对照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

于给药后2、4、6、8周观察桡骨远端血流量及骨密度变化。

治疗后8周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实验组伤后2、4、6、8周血流量优于对照组,桡骨远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病理学检查见骨小梁增多、增粗。

结论局部注射pHVEGF165质粒可以改善肢体严重创伤后局部血流量,预防局部骨质疏松的发生。

【关键词】肢体严重创伤;血流量;骨密度;骨质疏松Experimental Study on Applying VEGF for Preventing and Curing Bone Rarefaction after Serious Limbs Crush Injury Y ANG Qin tai1,SONG Lin2 (1.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Affiliated Shenzhen Baoan Hospital of The South Medical University,Shenzhen 518101;2.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Beij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Shenzhen 5181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effect of local application of VEGF for curing bone rarefaction after serious limbs crush injury,and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Animal model of New Zealand rabbit′s limbs(distal radius) crush injury were produced with reference to Allen′s vertical combat weight (weight-dropping,WD metho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local injection with pHVEGF plasmid) and the control group (local injecting with normal sodium),and each group have 15 New Zealand rabbits.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jected instantly with 50 ug pHVEGF plasmid after limbs crush injury,and control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normal sodium.The diversity of regional blood flow and bone density of distal radius were detected after 2,4,6 and 8 weeks after local injection.Then,after 8 weeks,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to make pathologic detection.Results Regional blood flow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fter 2,4,6 and 8 weeks,and bone density of distal radius was so,and P<0.0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athologic detection showed that bone trabecula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increased and thickened more.Conclusion Local injection of pHVEGF plasmid can improve regional blood flow of crush injury limbs and prevent regional bone rarefaction.Key words serious limbs crush injury;blood flow;bone density;bone rarefaction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严重手外伤后,患者局部骨质(桡骨远端、腕骨、指骨等)出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这种局部骨质疏松对患者疾病(如骨折,神经、肌腱损伤)的进一步治疗非常不利,常常导致治疗周期的延长及手功能康复不佳。

我们既往研究表明,局部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局部血流量下降有关,皮质骨内微循环血流量下降是导致局部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经查文献,有关局部骨质疏松治疗的研究未见报道。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生成丝裂原,可以促进血管重建,改善局部血流量[1]。

本实验旨在探讨局部注射pH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局部骨密度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基因疗法预防局部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制作及给药方法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30只,清洁级,体重(2.6±0.2) kg,月龄4.5~5个月(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由进食和饮水,12 h昼夜节律喂养。

参照Allen氏垂直重量打击法(weight dropping,WD法)制作肢体创伤模型,用自制改良式Allen氏WD装置,以右上肢腕关节为中心,采用100 g冲击棒自10 cm长玻璃管垂直自由下落击于桡腕关节背侧圆形薄铜垫片(直径1.0 cm,重0.5 g)上,打击面积0.35 cm2,致伤量为1 kg/cm2。

下落撞击后,见兔尾痉挛性摆动、患肢拖动,显示撞击成功。

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pHVEGF165质粒)与对照组(局部应用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5只。

实验组于伤后即刻局部(桡骨远端周围)注射pHVEGF165质粒50ug。

对照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5 mL。

1.2 pHVEGF165质粒的制备将pHVEGF165转化为E.coli DHα,经挑单克隆,酶切鉴定正确后,保存菌种,并大量培养,提取质粒备用。

使用时用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7.2)溶解稀释。

1.3 观察指标a)桡骨远端血流量:采用东芝GCA 90B超大型数字式γ照相机检查,将探头对准桡骨远端。

在肘正中静脉注入99mTc MDP 0.25 mL,荧屏显示放射性核素到达桡骨远端时开始照相,每秒钟一幅,共60幅。

该系列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提供出时间—活动曲线。

取活动最高峰出现的时间为动脉相。

再自第2 min起每分钟照片一幅,共9幅。

经计算机将9幅图像的桡骨远端活度制成斜线,称为静脉相。

放射性核素在桡骨远端滞留越多,所画出的斜线向上抬高得越高。

经计算机将两组桡骨远端静脉相计算出斜率用于比较其差异。

b)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采用法国DMS公司的CHALLENGER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桡骨远端骨密度。

c)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各组动物治疗后8周处死。

取右侧桡骨骨松质于4%多聚甲醛固定48 h,再用10%EDTA在4℃中脱钙3~4周,每周更换1次脱钙液(直到组织变软为止),最后取标本作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及甲苯胺兰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

1.4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桡骨远端血液循环变化实验组给药后2、4、6、8周桡骨远端行ECT检查,动脉相高峰出现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静脉相斜率明显下降(P<0.05)。

具体比较见表1。

2.2 桡骨远端骨密度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2、4、6、8周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

具体比较见表2。

表1 桡骨远端动脉相高峰出现时间及静脉相斜率比较表2 各组桡骨远端骨密度情况2.3 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形态学观察实验组骨小梁增多密集,骨形成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状,骨小梁吸收陷窝显著减少(见图1);对照组骨小梁细小、稀疏断裂而不连接,可见有小梁吸收陷窝,骨形成表面的成骨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变扁平或立方不规则(见图2)。

3 讨论Perren等[1]在接骨板诱发局部骨质疏松的研究中认为,接骨板固定后引起局部血供障碍是导致接骨板下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Gunst等[2]对兔完整胫骨接骨板固定后的局部血液循环进行观察,术后即发现板下皮质骨及邻近区域无血流灌注,认为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质疏松的原因。

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动脉血流量下降、静脉瘀滞使皮质骨内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减少及循环障碍是导致严重肢体创伤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骨质疏松时骨组织中存在血流下降和窦状微血管损伤。

VEGF对骨质疏松骨折有非常重要作用。

血管生成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骨折部位良好的血液供应对骨折修复具有重要意义[3]。

研究证实VEGF在骨形成和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血管生成参与骨发育形式来进行[4]。

在血管的正向调控中,目前己知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血管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众多的血管生成因子中,VEGF是最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通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具有强大的促内皮增殖,促血管生成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肢体严重创伤后即刻局部注射pHVEGF165质粒后2、4、6、8周桡骨远端局部血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