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建勋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2012届初稿

毕业设计2012届初稿
罗秋陵、姜洋、臧威、王蒙、黄雷峻、王石磊
宋伟、兰利俊、孙武婷、吴勇(大铁制091)、
南京司乘
13
罗伟
动车组应急故障处理实训指导资料的开发
张雁龙、李孟、周雁廷、王超、欧向波、赵彦龙、田旭光、欧亚鹏、薛寿宇、黄露、李毅智、王龙、刘旦、黄星
朱林菲
大铁制091:樊海金、刘世杰、周世准、刘澧、危娟
动车091
14
齐澄宇(大铁制092)
铁运093
铁运092
24
傅宗纯
轨道交通区间闭塞技术研究
马玉、杨冶、宋富强、陈超、杨凡达、徐泽亚、何浩
何竹林、何慧强、、谭李成、邹浩、揭贞澎
刘秋林、周贤东、贺鑫、谭巍、宋芝城、张灵
莫勇华、夏宇
唐翰文(大铁制092)
城轨091、
城轨092
25
陈春棉
提速客车电空制动系统分析
李凯凯、肖进、彭望君、杨潍谦、杨亚斌、行彦钊、李振
修聿军、刘宥成、易亚林、李康胜、屈裕捷
彭俊东、余维珏、张勋、侯越潇、谢艳峰
陈柄松、袁文杰、邓国荣、石绍武
长沙司乘
20
黄俊
XS-ZY-250型注塑机液压系统PLC控制
唐畅、张伊男、王永顺、陈明、杨帅陵、陈喜、田超、
王成文、戴泽鹏、陈小龙、钱坤、徐成、唐广、盛瑾
郝鹏飞、熊标、陈少科、樊志刚
宋德凯(大铁制092)、叶棋凌(大铁制092)
袁建(大铁制091)、李盛星(大铁制091)
南京检修
长沙司乘
17
吴冰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课程资源建设
何宣廷、杨师庭、陈进、李勇、张祖玮、王俊
贺灵芝、刘凯、桂学治、王沛、周攀、李思琪、李科、、黄睿、李昱、、冯净、吴偲、胡振平、易智超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四川建院东区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题目:四川建院东区平面控制网设计报告专业:工程测量技术班级:测量1102组别:一组组员:黄龙邓国浩罗广宇伍玥环黄瑶岳鹏成陈诚指导老师:郭豫宾2012.3.20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要求应专业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应指导老师要求,布设四川建院东区四等控制网。

控制网既要考虑与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四川建院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

按设计要求将四川建院东区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四级,并按主轴线分成四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两个控制点。

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任务范围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本测区为四川建院东区,属于德阳市旌阳区,离108国道不远,测区内建筑及草坪较多,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交通便利,给测量带来方便。

2、气候条件测区气候较好,阳光照射充足,年降水量不多,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

3、交通情况测区的北门外便是嘉陵江西路。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一.任务:⑴初任务:根据已有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技术依据: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坐标系统及图幅分幅1)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采用50*50的1:500的图幅;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的应标注图名。

3)图幅坐标以X,Y之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4)图号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即1、2、3、……5)图幅编辑时;图名、图号、图幅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在图幅上方之正中;。

四.布网方案一、作业方法1 选点:⑴沿路线依次有效地布设控制点,点尽量分布在路中间。

控制网设计技术测量工程设计书

控制网设计技术测量工程设计书

.一、概述控制网设计技术是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起带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控制测量施测前必须篇写既合理又经济的技术设计书,在控制网的技术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精度估算, 使得该设计方案能保证精度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指标。

二、控制测量工作流程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设备检校-->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 GPS-->观测原始记录检查-->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整理成果资料-->编写技术总结报告-->检查验收三、业务来源及围业务来源: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一班指导老师唐保华的委托对学校周围进行测绘。

围:测区 5 公里围北邻石子路口,南邻京珠高速,东邻水渡河,西邻机电学院。

测区以黄土为主,少量的山地农田。

四、作业目的工程测通过控制测量设计能让我们了解到控制测量是研究精确测定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的技术,它在工程建设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控制网,以精确确定控制点的位置。

能让我们对整个的控制网有所了解,使我们对以后的工作不在盲目,有了一定的方向。

五、已有资料利用经过对测区周边高等级控制资料及图纸的收集,有下列成果可供利用。

1、在测区及周围经过踏勘查实有以下国家基准点为 G0007.0008 位于学校后角,成果为 1954 年坐标系点位可靠。

六、布网依据规及方案论证布设控制网,原则上应该满足各种工程建设和测绘不同比例尺地形的需要,各种工程的性质和任务不同,对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的要求也相差很远。

根据控制的精度要求以定合理的布局方案,利用地形地物的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三角网或者边角网对点的要求: 1 图形结够好,边长适中角距角大于 20 度。

2 是制高点三尖上或者建造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

3 视线高出或者旁提障碍物 1.5 米。

水利学院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水利学院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水利学院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要求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本测区为四川水利学院,属于崇州市羊马镇,测区内建筑及草坪较多,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交通便利,给测量带来方便。

2、气候条件测区气候较好,阳光照射充足,年降水量不多,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

3、交通情况测区的北门外便是永和大道。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一.任务:⑴初任务:根据已有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造物的位技术依据: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坐标系统及图幅分幅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采用50某50的1:500的图幅;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的应标注图名。

3)图幅坐标以某,Y之千米数表示,某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5)图幅编辑时;图名、图号、图幅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在图幅上方之正中;。

四.布网方案一、作业方法1选点:⑴沿路线依次有效地布设控制点,点尽量分布在路中间。

⑵必须通视良好,避开死角,不影响测量的有序进行。

⑶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4)可以现场调整,且连线时边长均匀。

2埋石与点标记:3使用仪器;外业观测可使用仪器有: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全站仪等,具体视情况而定。

首先保证仪器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控制网的布设:本次利用东区已知控制点为起点,有序且有效地布设其余控制点。

二.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1)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2.布网原则与设计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布网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之点应有二点以上之点相互通视,有利于常规测量施测时之应用。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之测绘成果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之沿用。

3)遵从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三、外业观测1)外业记簿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控制网优化设计课程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课程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概念和术语;2. 学会分析控制网优化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了解不同优化方法的应用场景;3. 掌握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简单案例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求解器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认识到优化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关注控制网优化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控制网优化设计基本原理- 控制网优化设计概念与分类-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控制网优化设计关键因素分析- 控制网结构分析- 控制网精度分析- 控制网可靠性分析3. 控制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与求解方法- 线性规划模型- 非线性规划模型- 整数规划模型- 智能优化算法4. 控制网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网优化设计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优化目标、约束条件及求解方法- 实践操作: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案例求解5. 控制网优化设计实践与讨论- 小组讨论:针对不同优化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探讨-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控制网优化设计实践- 成果展示:展示优化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与讨论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指导书

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指导书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1、落实的教学实践环节。

2、全面了解编制技术设计的要求,能够独立编写技术设计。

3、保证布设的控制网既满足质量要求又做到经济合理。

4、编制指导布设控制网的技术依据。

(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二、设计任务和要求1、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附合或闭合导线网)2、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附合或闭合水准网)3、遵守《规范》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4、具体的布网方案、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选用标石类型、规格及现有成果的边测利用等规定和方法。

5、统一的坐标系和高程系统。

三、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搜集和分析资料①测区内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地图。

②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

(注意各成果间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是否统一)③有关测区的气象、地质、交通等资料供建标、埋石、安排作业时间等方面的参考。

④现场踏勘、了解现有控制点标志的保存完好情况。

⑤调查测区的行政区划和物资供应情况。

⑥分析确定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图形结构及旧点利用。

⑦选择测区的坐标系统、投影带和投影面。

⑧54北京坐标系统和56黄海高程系统与80国家坐标系统和85国家高程基准之间的起始数据转换。

⑨抵偿面或任意带坐标与国家统一坐标之间的换算。

2、控制网的图上设计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按有关技术的规范,在1/200—1/10000的图上,选择控制点及控制网的形式。

图上设计对点位的基本要求:①技术指标方面:控制网图形结构良好,控制点宜选在土质坚硬、易于排水的高地上,点是要互相通视,点位视野开阔,便于长期保存。

为减少旁折光的影响,要求视线距离障碍物一定的距离。

②经济指标方面:充分利用控制点和建筑物等有利地形、地物,充分利用原有控制点,尽量减少建标埋石的费用。

③安全生产方面:点位离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物及高压电线等应有一定的距离。

图上设计的方法步骤:①展绘已知点。

②按以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丛已知点开始扩展。

③从地形图上判断和检查点间通视。

④按测角与量距的精度匹配原则,选择合适的平均边长:Ms/S=Mβ/ρ MS、Mβ为测距、量角精度,S为测距边长,ρ=206265。

施工控制网工程技术设计书.docx

施工控制网工程技术设计书.docx

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二、三.四标段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兰州四方数字测绘利•技有限公司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二o 一五十二月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二、三、四标段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单位主管总工:测绘项目负责人:审查:校核: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编写: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1、概述 (1)1.1引洸工程概况 (1)I. 2引洗供水二期总干16片〜17并工程概况 (6)2、设计及作业依据 (8)3、可利用资料情况 (9)4、平面及高程系统 (9)5、设计原则 (9)6、控制点选点埋设 (13)6.1选点埋石基本要求 (13)6.2标石类型设定 (14)6.3各工区标石类型选择及命名 (17)6.4控制网点布设 (18)6.5埋石作业 (19)7、平面控制网观测 (21)7.1 GPS接收机 (21)7.2 GPS接收机天线 (22)7.3仪器的检定与维护 (22)7.4基本技术要求 (22)7.5 GPS观测作业要求 (23)7.6连测网 (24)8、高程控制网观测 (26)& 1 一般规定 (26)8.2光学水准仪观测顾序和方法 (26)8.3间歇与检测 (27)8.4观测限差、读数位迓与设逊 (27)8.5具体要求 (28)8.6水准线路布设 (29)8.7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30)9、控制网平差计算 (30)9. 1软件 (30)9.2基线解算 (31)9. 3平面网平差 (32)9. 4高程控制网平差计算 (32)10、施工控制网坐标计算 (32)11、质鱼控制 (33)II. 1检査验收组织及要求 (34)11. 2安全控制蜡施 (34)12、上交资料 (35)12.1平面成果资料 (35)12. 2高程成果资料 (36)引洸供水二期总干16#〜17#隧洞二、三、四标段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1、概述1.1引洗工程概况甘肃中部的定西、会宁等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资源极度匮乏成为限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控制网复测设计书

控制网复测设计书

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技术依据及标准 (1)3.已有成果资料 (1)4.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2)4.1复测内容 (2)4.2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3)5.外业观测的实施 (3)5.1人员设备配置 (3)5.2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4)6.精测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6)6.1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6)7.问题处理与复测评判 (8)7.1 CP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8)8.测量人员资质和测量仪器检验证书 (9)1.工程概况中水建阳江阳东农垦局鸡山风电场工程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鸡山农场,距离阳江市约35km,风电场占地约40km2。

工程区为低山丘陵地区,地表高程 67.4~354.3m,场区内最高山为鹤山岭 354.3m。

凤电场安装24台单机容量为2MW(叶轮直径为104m,轮毂高度为85m)和1台单机容量为1.5MW(叶轮直径为82m,轮毂高度为75m)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9.5MW。

风电场土建工程主要有风电基础、箱式变电站基础、110KV变电站土建、集电线路杆塔基础和新建道路、改扩建道路。

根据交桩情况,原设计院提供G01-G20共20个点,经现场勘察发现,G12、G13已经被破坏,现对其余18个控制点进行复测,以确认本工程范围内D级控制网控制点点位的稳定与坐标成果的可靠。

本次交桩复测包括平面控制网复测和高程复测工作。

2.编制技术依据及标准本测量方案严格遵循下列规范及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已有成果资料阳江市新洲圩镇风电站GPS控制点成果表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2°20′00″。

1956年黄海高程系.根据已有成果资料,本次控制网交桩复测应采用与湖南公路设计院建网时相同的坐标系统。

此次复测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112°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题目工程控制网课程设计
院系湖南科技学院土建系
专业测绘工程
学生姓名兰建勋
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范围
本次主要是针对大三下学期进行的精密水准仪控制网测量实习完成的基础上展开的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本次测量完成建网任务和提交1:500地图。

在测区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密度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

(二)测区概况
1 地理概况
本测区地点位于永州,湖南科技学院位于西山脚下。

测区内主要有教学楼及食堂。

所选测区植被较少,地势平坦。

2 交通情况
测区的交通比较便利。

3 气候条件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在年际、季节之间差异较大,丰枯明显,降雨量分布不均,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2.2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

夏季气温较高,一般在30℃左右,冬季较为寒冷。

4现场踏勘报告
通过图上设计后,选择出最佳方案后,对测区进行了现场踏勘。

包括对原有测量成果的检查和现在所选控制点间通视情况进行了检查。

通过现场的踏勘,发现所选用的已知点标石保存完好,可以用于施测。

且部分控制点之间由于通视不够或其它原因,需要进行架觇标。

同时由于考虑到点的保存问题,控制点的标石建设的情况不同予以记载。

对费用的需求再次进行估算,工作量和人员的需求也做一定的估算。

(三)已有测绘资料成果及利用
1 平面控制
本测区有已知的控制点三个:H102, H153, H108均由湖南科技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实测提供。

造标的情况良好,经勘测标石的情况良好,可以应用。

测区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点号X(m) Y(m) H(m) 备注
H102
H039
H161
H098
H108
H153
2 高程控制
本测区有一个二等的水准点NG02(既是高程水准控制点又是GPS控制点),且标石的情况良好。

均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实测提供。

测绘的精度埋石的情况与质量均符合现行的规范要求。

本次高程控制网采用该水准点。

(四)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以NG02,NXD039,NXD161,NXD098,NXD106,NXD153为起算得点,在测区布设二级导线网,然后再需测1:500地图的该测区,布设用于测图的导线。

1 该方案布网略图
2 导线网精度统计表
等级
点数导线总长度边长




1104.475m






二级 6 4 150.900m 75.146m 110.478m
(五)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以NG02为起始点,布设一条二等水准闭合路线,长1129.259m,作为测区
的高程首级控制网。

1 该方案布网略图
2 精度要求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2mm
环线闭合差:4 4.3
L mm
(六)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
1 技术依据
控制网的布设依据为《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2 平面控制点标志,标石,水准标石的类型和规格
根据本测区地形和地质状况,二级平面控制点标志可采用的普通钢筋制作,具体规格见《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附录B
二级平面控制点标石规格及埋设结构见《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附录B
二等水准点标志可采用磁质或金属等材料制作,具体规格见《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附录D
二等水准点标石规格及埋设结构图见《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附录D
3 仪器选择及检验要求。

二级导线测量采用苏一光602全站仪,二等水准测量采用S1水准仪一台和因瓦钢尺一对。

各类仪器的检验项目均按《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导线长
度(km)
平均边
长(km)
测角中误差
(≤
1/15000″)
测距中
误差
(mm)
测距相
对中误

测回

方位角
闭合差
(″)
相对闭
合差
(″)
J2 J6
四等9 1.5 2.5 18

1/80000
6 一
±
5n

1/35000
一级4 0.5 5 15

1/30000
2 4
±
10n

1/15000
二级2.4 0.25 8 15

1/14000
1 3
±
16n

1/10000
三级1.2 0.1 12 15

1/7000
1 2
±
24n

1/5000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每千米
高差全
中误差
(mm)
路线
长度
(k
m)
水准
仪的
型号
水准

观测次数
往返测段、附和或环
线闭合差
与已
知点
联测
与已
知点
联测
平地
(mm)
山地
(mm)
二等 2 一DS1 铟瓦往返
各一

往返
各一

±4L一
三等 6 ≤50 DS1 铟瓦往返
各一

往返
各一

±12L±4n DS3 双面
四等10 ≤16 DS3 双面往返
各一

往一

±20L±6n
五等15 一DS3 单面往返
各一

往一

±30L一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水准
仪的
型号
视线
长度
(m

前后
视较
差(m)
前后
视累
积差
视线离
地面最
低高度
(m)
基本分划、
辅助分划或
黑面、红面
读数较差
(mm)
基本分划、辅
助分划或黑
面、红面所测
高差较差
(mm)
二等DS1 50 1 3 0.5 0.5 0.7
三等DS1 100
3 6 0.3
1.0 1.5 DS3 75
2.0
3.0
四等DS3 100 5 10 0.2 3.0 5.0
4 观测方法及限差
二级导线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二等水准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测段间的往返观测。

操作要求及限差按《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进行。

5概算内容及平差方法
将地面观测值经过归心改正、方向改正、化算至高斯平面上,并作几何条件闭合差的检查。

按方向坐标平差法在微型机上进行平差计算,独立进行两次。

(七)作业组织
全部控制测量任务由08测绘工程实习小组负责进行
(八)上交资料清单
(1)技术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2)仪器检验资料;(3)外业观测手簿、记簿及点之记;(4)电算资料;(5)最后成果表;(6)工作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