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

计书

1、概述

本次gps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位于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为配合本次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任务,需在江心岛开发区约4.2平方公里的测区围建立E级GPS平面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省市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为河漫滩湿地。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

测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米,位于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测区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度37分—126度40分北纬:45度48分

实测围呈不规则形状,围面积约4.2平方公里。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此外,测区有校区控制三角点2个,其数据如下:

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CJJ -8-99《城市测量规》

4、使用仪器

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南方北极星GPS 9600,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

码。其平面精度:5mm+1ppm ,高程精度:10mm+2ppm 。

5、布网方案

5.1、布网要求

GPS 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GPS-E 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1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当边长小于200m 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

5.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

(1)各级GPS 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各级GPS 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综合因素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3)各级GPS 网最简单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 级别

A B C D E 闭合环或附和环

路线的边数 5 6 6 8 10

(4)各级GPS 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最大不宜超过该网点平均点间距的2倍。

(5)新布设的GPS 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GPS 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

(6)GPS 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7)为了求得GPS 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 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8)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 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5.3、GPS 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GPS 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导线网连接、星形连接等几种基本方式。本次主要采用边连接式,每次用至少三台接收机,组成GPS 网,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

GPS 网的图形布设如下图,布设点1、2、A、B、C、D、E、F,采用边点混合连接式。

6、选点与标石埋设

6.1、选点

级 别

平均距离(km) (mm) (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E 级 0.2~5 ≤10 ≤20 1/45000

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

(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

(5)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6)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

(7)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8)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此外,有时还需考虑测区的通讯设施、电力供应等情况,以便于各点之间的联络和设备用电或充电。

综上所述,结合测区的实际情况, GPS控制点宜布设在较高的永久性建筑物、山顶及其它符合要求的地方,或已成型的较宽的城市主干道、路口或其它较开阔而又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6.2、标石埋设

(1)E级GPS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参见附录D,标石的中心标志用铜材料制作,标志中心应刻有清晰、精细的十字丝;本测区采用下图所示的埋石方式:

(2)地面E级GPS点标石可用混凝土预先制作,然后运往各点埋设,埋设时坑底填以沙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楼顶E级GPS点标石应现场浇灌,浇灌前应将楼面磨出新层、打毛,钉上3~4颗钢钉,再套模浇灌;

(3)埋石结束后应填写GPS点之记;

(4)待标石埋设稳定,没有下沉,或现场浇灌的标石凝固后2~3天方可观测。

7、作业要求

7.1、基本技术要求

为保证GPS测量精度,采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级别卫星截止高

度角(°)

有效观

测卫星

平均重

复设站

时段长度

(min)

数据采样

间隔(s)

PDOP

E级≥15≥4≥1.6≥4015 <10

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7.2、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

(1)保证GPS作业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观测成果达到预定的精度,提高作业工效,在进行GPS外业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强度因子等容。

(2)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

(3)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台数、网形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以及接收机号等项容。

7.3、观测准备

(1)每天出发工作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是否携带齐全。

(2)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存是否充足。

(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然后再安置天线;

②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铅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应小于3mm。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所泡应居中;

③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

7.4、观测作业要求

(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3)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

天线高是指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指相位中心至天线底面的高度,这是常数hc,由厂家给出;下段是从天线底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由观测员在现场采用倾斜测量方法直接量取。具体方法是:

从三脚架三个空档(互成120°)测量天线底盘下表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距离,互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为L,天线底盘半径为R,再利用厂家提供的

hc,按天线高求出。

(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15mi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容。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9)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7.5、外业观测记录

(1)录项目应包括下列容:

①测站名、测站号;

②观测月、日/年积日、天气状况、时段号;

③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填写至时、分;

④接收机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及,天线;

⑤近似位置应包括测站的近似经、纬度和近似高程,经、纬度应取至1′,高程应取至0.1m;

⑥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均取至0.001m;

⑦观测状况应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号及其信噪比(SNR)、故障情况等。

(2)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

②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硬、软盘;

③接收机存数据文件在下载到存贮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与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8、数据处理方案

8.1、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检验

(1)基线解算以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双差固定解的可靠性由以下两项指标来判别,即固定解的单位权中误差(Rms)和整周模糊度检验倍率(Ratio),其检验值见表4。根据表4判别时,Rms必须首先符合要求,而Ratio值越大表示固定值越可靠。

基线长度(km)≤55~10 >10 Rms(m) ≤0.≤0.012≤0.015

Ratio ≥2.5≥2.1≥2.0

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表5的规定。

对于采用不同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按独立环闭合差要求检核。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

-6

等级

E 级

限差类型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6.0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0.0

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式中:为E级GPS控制网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GPS控制网技术设 计方案 1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鞍山市及周边E级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学院、系: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测绘工程 -2 学生姓名: 张贺 指导教师: 宁殿民杨凤芸 成绩: 12 月 31 日 - 1 -

目录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测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依据、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技术设计内容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高程控制的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1:500测区地形图测绘....................................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工作进程、时间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检查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上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经费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 2 -

GPS技术设计说明书

GPS技术设计说明书——章贡区E级GPS网观测技术设计 1.项目概要 委托单位名称:章贡区人民政府委托 测绘任务要求:为了满足章贡区第二次土地资源详查工作的需要,章贡区人民政府委 托我校在中心城区进行测量,测制1:500数字化地籍图近5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由章贡区 土管局圈定;双方于2011年4月8日签订了测绘合同,要求在2011年12月底完成。为完 成本次测图任务需要布设一控制网,要求1个月内完成。 2、测区概况简述; 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偏西北部,北纬25°40′16″~25°58′56″、东经114°46′44″~115°3′40″间。东、南、北与赣县接壤,西与南康市、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邻,总面积 375.52平方千米。2009年底,辖水东、水南、水西、沙石、沙河5个镇和赣江、解放、南外、东外4个街道办事处,共 57个行政村,48个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和 10个镇辖居民委员会。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依资料编写); 1、有等级控制点:①测区附近有国家二等三角点:3个,经检测精度符合要求后可做为四 等平面控制的起算点使用。②测区附近有国家Ⅱ等水准点2个,经检测精度符合要求后可做 为四等水准的起算点使用。 2、2010年卫星遥感图可作为测区的设计、工作计划用图。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数量和处理; GPS单点定位的坐标以及相对中解算的基线向量属于WGS-84大地坐标,而章贡区选择的 是北京54坐标系统。GPS测量结果要通过坐标转换,利用测区原有的资料:“测区附近的 国家二等三角点3个(经检测精度符合要求后可做为四等平面控制的起算点使用),测区附 近有国家Ⅱ等水准点2个(经检测精度符合要求后可做为四等水准的起算点使用)”。通过 控制网的联测这3个平面控制点和2个高程水准点。在利用已知重合点的三维直角坐标将 GPS点的WGS-84坐标转换为国家坐标系(北京1954)中的坐标。 5、GPS网点的图形及基本连接方法;GPS网结构特征的测算,点位布设图的绘制; 一、GPS基线向量网的图形设计 1、图形设计的原则 网的图形设计主要是取决于工程的具体要求,但是同时必须考虑经费、时间和人力的 消耗以及接收机数量和后勤保障条件等,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将消耗减至最低。 具体而言,通常要遵循下列原则: (1)GPS网应尽量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这 样来增加检核条件以提高网的可靠性。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知识讲解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

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4 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5 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整理)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16091C 董威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1.04

目录一、作业目的任务 二、测区概况 三、测量依据原则 四、已有资料情况分析 五、实测方案 六、观测质量要求 七、上交资料

一、作业目的任务 目的: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能使用GPS进行静态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 任务:测区内GPS控制网布设。 二、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附近的湖南工程职院,学校占地430余亩。西至万家丽路。以北为蟠龙路为界,蟠龙路向东至捞刀河附近。通视条件良好。 校园建筑群周围,测区交通方便,道路交综复杂,并且有众多的建筑物,并且有大片的水域,因此在布设控制网时应避开建筑物和水域,并且有可能影响GPS的信号,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 本测区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25℃。九月平均气温26-28℃。地势平坦,便于测量作业 三、测量依据原则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9); 3、《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4、《数字产品质量要求》(GB17491.1); 四、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

1、学校老校沿107国道往北菜地里;(G0007) 2、潘龙路与老107国道交汇的路边;(G0008) 3、世景华庭附近交通信号灯下花圃边; 4、捞刀河河岸边防洪提附近; 5、长沙县国土局提供的HG1167号点 这些点点位可靠,保存完好,可作设计,选点,埋石之用。 五、施测方案 1、选点与标石埋设 1) 选点前应收集与工程相关的各项资料: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的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2)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各等级GPS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 2、外业观测 观测作业要求:每时段采集数据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记录此时段的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故障情况;一

城市D级GPS网布设技术设计书

城市D级GPS网布设 技术设计书 1.项目概要 1)任务由来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管委会,计划在燕郊管辖区范围内开发建设,需要测绘1:1000地形图,根据建设规划要求,首先需要在燕郊约20km2的测区范围内建立GPS导线网的测量方式。开发区提供1:43500的地形图1份,已有控制点成果一套,请你从满足测图工作需要(密度、精度、经费等多方面)角度出发,完成一份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图和技术设计书,有关资料参阅指导书及相关图纸。 2)设计内容 燕郊开发区GPS导线网布设按照城市D级GPS导线网要求,即全开发区GPS控制网。项目要求就GPS控制网的点位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经费预算等有关内容做出技术设计。 3)设计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GPS规范),2001-3 (2)《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财政部、国家测绘局,2002-11 4)测区原有GPS控制点概况

中央子午线经度XXX°,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2.5cm/km,的要求,同时还要尽可能满足: 1)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成面; 3)小测区可采用简易方法定向,建立独立坐标系统; 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2.测区概况 1)测区地理及行政信息概要 燕郊镇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距天安门直线距离30公里。燕郊西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南距天津港180公里,东距秦皇岛港260公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燕郊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古为京东重地,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今北京)城郊而得名。唐宋以来,借助潮白河码头和京榆古道而兴起,商贾云集,文化兴盛。清康熙年间,又在燕郊修建行宫,供帝后出巡拜谒祖先休息之所,素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之美称。 1992年8月,燕郊被正式批准为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9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01年成为全省首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产品出口基地,同年批准设立海外留学人员廊坊燕郊创业园。 燕郊开发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万。在交通上规划建有6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同时地铁八通线在通州八里桥处留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vvv.

房产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项目技术设计书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7日

目录 1概述2 1.1 项目来源及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工作内容及工作量错误!未定义书签。1.3 作业区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工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 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 2.2 已有资料情况 2 2.2.1 平面控制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2.2.2 高程控制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地形图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技术规范 2 4 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 4.1 测绘基准 4 4.2测量精度指标 4 5 设计方案 5 5.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软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仪器人员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5.2 技术路线和作业流程12

5.3.2 点位布设 14 5.3.3 控制点的命名、编号15 5.3.4 观测15 5.3.5 数据处理 18 5.3.6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20 5.5 提交成果资料(根据合同要求修改)22 5.6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22 5.6.1 人力资源 22 5.6.2 仪器设备 23 5.6.3质量控制措施23 5.6.4进度安排24 附图1:××区控制测量GPS控制点布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GPS外业观测手簿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2 作业区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作业区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2.2 已有资料情况 1本测区已有控制成果资料;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青海大学后山GP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 (第四组) 一、概述 1、任务来源 受青海大学08测绘工程班张乐春老师的指导,对学校后山进行控制测量。 2、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3、测量依据、原则 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二、测区情况 1、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01°44′、北纬36°43′附近,位于青海大学校本部西边的山上,测区北临西宁市宋家沟,南至西宁市刘家沟,东至青海大学校内,测区内为主要为山区,树木较多,通视条件较差。 本组在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6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如下图所示) 2、已有资料 本测区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采用测区独立坐标系。 3、控制网起算数据 本次实习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则采用测区中任意两点的独立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独立坐标系可选用已已建成的地方独立坐标系,也可以在实习是自己建立。 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西安1980坐标系

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并转换为测区相应的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或UTC时间系统。 5、控制网图设计如下: 三、设计方案 1、GPS网的布设 本组将控制网布设为两个大地四边形,采用三台GPS接收机,按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控制网,例如先在G38、801、803安置GPS接收机,观测一定时间后,将801的GPS移至802继续观测,再过一段时间,将G38的GPS移至804观测,以此类推,直到完成观测,等级为D级。 2、GPS网的选点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GPS技术设计书1

GPS技术实训计划书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职务: 年月日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二.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一)、实习已有成果 (二)、技术依据: 三、控制测量 (一)、作业方法 (二)、外业观测 四、布网方案 五.提交成果资料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1、目的要求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2 测区情况 本测区位于南阳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南阳市北部独山脚下0.35平方公里,新校区建筑物宏伟高大,植被较少,通视条件良好。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10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 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 二.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一).实习已有成果 1.已有资料 测区如有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可考虑联测国家高等级点,将GPS网点的坐标转换到国家坐标系中。如测区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采用测区独立坐标系。 2.控制网起算数据 本次实习GPS控制网可考虑利用国家等级点2个,国家等级点必须有西安—80坐标系坐标或北京—54坐标系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网的起算数据。如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则采用测区中任意两点的独立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独立坐标系可选用已知建成的地方独立坐标系,也可以在实习是自己建立。 3.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西安——80坐标系坐标或北京——54坐标系坐标,并转换为测区相应的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1956黄海高程系统。 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或UTC时间系统。 (二)、技术依据: 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测区已有的大地控制成果:在南阳市交通驾校附近、南阳市师院附近、南阳市解放广场附近有已知的国家D级GPS控制网点3个,点号、点之记、坐标、高程建下表。本次实习GPS控制网可考虑利用国家等级点2个(据实际情况而定) D 级网控制点坐标表 点号坐标地点80坐标系(3°带)高程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技术】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关键字】技术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情况 本次GPS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配合开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需要在燕郊约20km2的测区范围内建立D级GPS网。 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西距天安门35公里、东距唐山144公里、距秦皇岛260公里、南距天津120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是北京、天津、唐山“金三角”经济区域的腹地,市场广阔,腹地深远。 测区面积约为42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18.7米,燕郊开发区位于海河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1.5℃-11.7℃,常年平均降水量650.9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183天,最大冻土深度77cm,最大降雪厚度26cm。 3.测区范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61°51′,北纬39°53′—39°57′。 测区位置及面积 X:718.0km—724.0km;Y: .600—62.5km。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22.0km2。 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5.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1996年12月1:43500燕郊开发区总体规划图1幅,该资料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数。该测区的中央子午线经度117°。图中包括地形、地物点。由于该图测绘时间久,同时图中无控制点、导线点,因此改图仅供参考。 测区有国家三角点数个,其数据如下表: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建筑工程设计院 二0一四年二月

目录 1、作业技术流程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2.2技术设计 2.4选点埋石 2.5野外观测 2.6数据处理 2.7平差计算 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 2.9技术报告 3.0成果整理与提交 3、范例 1、作业技术流程 E级GPS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E级GPS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 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E级GPS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 选点埋石 2.2.1 选点 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臵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臵。 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离公路不小于50m。 5.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6.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7.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

D级GPS控制网技术方案设计书

D级GPS控制网技术方案 设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1.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结合“GPS”技术完成一项“GPS”D级网的技术设计,为下一步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提供基础控制。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2.任务概述:本次GPS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在辽阳市境内吉洞峪,对吉洞峪地区进行村庄的地籍测量。则需要在吉洞峪的测区范围内建立D级GPS网。 二、测区概况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吉洞峪在辽阳市最南端,介于北纬40o40′至40o50′,东经123o00′至123o15′之间。东与河栏镇,南与岫岩县三家镇、牧牛镇,西与海城市接文镇马风镇,北与隆昌镇、八会镇接壤。乡政府驻地吉洞峪村距县政府(直线距离)45公里。乡域境内山地占总面积的80%,属长白山系千山山脉。该地区地势陡峭,山脉较多,北部和西南部比较平坦。 2.2民族种类 境内居民主要有满族、汉族,另有少量蒙古族、回族等。其中满族人口占大多数。2.3已有资料情况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A1、A2、A3、A4、A5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根据设计提供的1:5万地形图,1:5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所根据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1977年9月航摄地形图) 2.4测区的范围:

1)测区的位置:测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0 o40′至40 o50′,东经123 o00′至123 o15′之间 2)测区的面积:施测范围呈规则矩形,范围面积约18*21=378平方千米 三、设计的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GB-T2009》 (2)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GB CH 1001-91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1993.6 )国土局制定,以下简称《规程》 (7)《吉洞峪地籍调查协议书》参考技术标准 (8) 2.ZGB ——96《地形图图式》 (9)《地勘测绘规范》地矿部 1985 年 (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11)本工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B-T2009》和辽阳市吉洞峪地形的具体情况,确定该测区可建立D 级GPS 网,GPS 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满足下表要求: 4.1GPS 测量 (1)根据规程规范,D 级GPS 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 各等级GPS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 δ=22)*(d b a

GPS技术设计书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专业:工程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二O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量 二、测区概况 三、测量依据原则 四、已有资料情况分析 五、基础控制网布设方案 六、施测方案 七、数据处理 八、高程控制的观测与计算 九、上交资料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量 1、来源:本次控制网布设是由老师安排的为期四周的实训,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根据GPS定位的特点来测定工程控制 网的过程,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 2、目的: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能使用GPS进行静态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 3、任务:测区内GPS控制网布设。 4、GPS测量点的数量:新定点9个、约束点2个、水准点2个、检查点2个。 5、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差成果为西安1980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并转换为测区独立坐标系坐标——长沙独立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系统。 二、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管辖区域,测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8°11′49〃,东经112 °58′42〃。测区首级平面基础控制网设计为E 级GPS网,布设9个点,控制范围10km2,这些点的布设一定要考虑长久保存和使用,埋设标石要稳固。位于长沙县附近的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周围,东至西霞路(武广高铁),西至万家丽北路,南至

开元西路为界,以蟠龙路向北至捞刀河附近。通视条件良好。校园建筑群周围,测区交通方便,道路交综复杂,并且有众多的建筑物,并且有大片的水域,因此在布设控制网时应避开建筑物和水域,并且有可能影响GPS的信号,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本测区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25℃。12月平均气温10-15℃。地势平坦,便于测量作业 三、测量依据原则 1、《工程测量规范》(GB20026—9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9);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1995); 8、《数字产品质量要求》(GB17491.1) 四、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 1、梦苑小区前面十字路口菜地边;(G0007) 2、特立路跨京珠高速桥中北侧;(G1021) 3、新久发超市前面交通信号灯下花圃边;(HG1167) 这些点点位可靠,保存完好,可作设计,选点,埋石之用。 五、基础控制网布设方案 GPS网点的图形采用点连式与边连式相结合的形式布设GPS控

E级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章贡区E级GPS控制网 设计书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16年6月23日

一、任务概述 为了满足章贡区第二次土地资源详查工作的需要,章贡区人民政府委托我校在中心城区进行测量,测制1:500数字化地籍图近5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由章贡区土管局圈定;双方于2016年6月20日签订了测绘合同,要求在2016年8月底完成。为完成本次测图任务需要布设一控制网,要求2个月内完成。 二、测区概况 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偏西北部,北纬25°40′16″~25°58′56″、东经114°46′44″~115°3′40″间。东、南、北与赣县接壤,西与南康市、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邻,总面积 375.52平方千米。2009年底,辖水东、水南、水西、沙石、沙河5个镇和赣江、解放、南外、东外4个街道办事处,共 57个行政村,48个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和 10个镇辖居民委员会。 章贡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略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为丘陵山地,中部平缓,为河谷平原。最高点为峰山,海拔1016.4米;最低点在水西镇白田村西部田塅,海拔93米。境内河流有章江、贡江,交汇合流为赣江而北去。美丽的赣州古城正处于低山、丘陵的环抱,章、贡、赣江的环绕之中,构成“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靓丽风光,有“千里赣江第一城”誉称。境内山脉被章、贡、赣三江截为东、东南、西北三部分,分属武夷山脉、九连山脉、罗霄山脉余脉。全境有群山作屏障,中部有三江滋润土地,尽夺山川之灵气。

章贡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9.4℃,无霜期286日,年均降水量1494.8毫米,年均日照1888.5小时;冬盛行偏北风,夏盛行偏南风,年均风速1.9米/秒,适宜各种生物繁衍生长。 三、测量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9); 3、《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4、《数字产品质量要求》(GB17491.1); 四、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有等级控制点:①测区附近有国家二等三角点:3个,经检测精度符合要求后可做为四等平面控制的起算点使用。②测区附近有国家Ⅱ等水准点2个,经检测精度符合要求后可做为四等水准的起算点使用。 2、2010年卫星遥感图可作为测区的设计、工作计划用图。 五、布网方案 1、GPS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1)平均边长 表1 GPS网中各点平均边长 A A A B C D E 级 别项目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情况 本次GPS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配合开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需要在燕郊约20km2的测区范围内建立D级GPS网。 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西距天安门35公里、东距唐山144公里、距秦皇岛260公里、南距天津120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是北京、天津、唐山“金三角”经济区域的腹地,市场广阔,腹地深远。 测区面积约为42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18.7米,燕郊开发区位于海河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1.5℃-11.7℃,常年平均降水量650.9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183天,最大冻土深度77cm,最大降雪厚度26cm。 3.测区范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61°51′,北纬39°53′—39°57′。 测区位置及面积 X:718.0km—724.0km;Y: 20483995.600—62.5km。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22.0km2。 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5.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1996年12月1:43500燕郊开发区总体规划图1幅,该资料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数。该测区的中央子午线经度117°。图中包括地形、地物点。由于该图测绘时间久,同时图中无控制点、导线点,因此改图仅供参考。 测区有国家三角点数个,其数据如下表: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与gps控制网技术总结合集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与gps控制网技术总结合集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专业:工程测量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年三月目录一、任务及工作量二、测区概况三、测量依据原则四、已有资料情况分析五、基础控制网布设方案六、施测方案七、数据处理八、高程控制的观测与计算九、上交资料一、任务及工作量1、:本次控制网布设是由老师安排的为期四周的实训,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根据GPS定位的特点来测定工程控制网的过程,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 2、目的: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能使用GPS进行静态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 3、任务:测区内GPS控制网布设GPS测量点的数量:新定点9个、约束点2个、水准点2个、检查点2个。 5、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差成果为西安1980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并转换为测区独立坐标系坐标——长沙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系统。 二、测区概况测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管辖区域,测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 28°11′49〃,东经112°58′42〃。测区首级平面基础控制网设计为E级GPS网,布设9个点,控制范围10km2,这些点的布设一定要考虑长久保存和使用,埋设标石要稳固。位于长沙县附近的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周围,东至西霞路(武广高铁),西至万家丽北路,南至开元西路为界,以蟠龙路向北至捞刀河附近。通视条件良好。校园建筑群周围,测区交通方便,道路交综复杂,并且有众多的建筑物,并且有大片的水域,因此在布设控制网时应避开建筑物和水域,并且有可能影响GPS的信号,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本测区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25℃。12月平均气温10-

最新GPS技术设计书

G P S技术设计书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 院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九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 GPS测量实训与实习须知 (1) 一、实训与实习一般要求 (1) 二、仪器使用规则 (1) 1.仪器的携带 (1) 2.仪器的安装 (2) 3.仪器的使用 (2) 4.仪器的搬迁 (2) 5.仪器的装箱 (2) 三﹑外业记录规则 (2) 第二部分 GPS测量实习项目 (3) 实训一静态GPS接收机的认识 (3) (三)设置模式 (12) 3.4数据采集 (14) 实训二静态GPS接收机野外数据采集 (16) 实训三南方北极星9600型单频GPS接收机数据下载 (24) 实训四基线解算 (34) 实训五GPS网平差 (42) 实训六南方GPS数据处理软件4.4软件的功能 (46) 第三部分 GPS测量教学综合实训 (53) 一、实习目的 (53) 三、测区概况 (55) 五、实习要求 (55) 二、GPS网的基准设计 (58) 四、技术设计书编写 (59) 五、GPS测量的外业实施 (60) 六、观测工作 (61) 七、内业数据处理 (64) 附录1 GPS实习报告 (65)

第一部分 GPS测量实训与实习须知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的理论教学、实训和实习教学是本课程的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基本原则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仪器操作、软件使用,在实践中真正掌握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在学习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课的练习。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环节掌握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GPS接收机的基本操作知识,能够利用GPS接收机进行实际作业,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随机软件和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GPS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要求同学们必须按照实验要求做实验,并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或完成相应的实验考试考核。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控制测量实习或以后毕业设计的实习,自己设计将综合型实训内容,如“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及其数据处理与分析”和“GPS实时动态测量(RTK)及其数据处理”,以便全面巩固课堂学习和课间实训的效果。 一、实训与实习一般要求 1.实训或实习课前,应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和预习《GPS测量实训与实习指导》中相应环节,了解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训或实习时分小组进行,班级学习委员向任课教师提供分组的名单,并确定小组负责人。 3.实训和实习是集体学习行动,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应在指定场地进行,不得随便改变地点。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GPS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情况 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本次GPS术开发区,为配合开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需要在燕郊网。级GPS的测区范围内建立D约20km2 2.测区概况 公里、南距天津260公里、东距唐山144公里、距秦皇岛测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西距天安门35 经济区域的腹地,市场广阔,腹地”“金三角25公里,是北京、天津、唐山120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深远。米,燕郊开发区位于海河下游,属暖温带18.742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测区面积约为 -11.5℃2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无霜期 。26cm77cm,最大降雪厚度最大冻土深度183天,650.911.7℃,常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 3.测区范围 。39°53′—39°57′161°51′,北纬测区地理坐标为东径 测区位置及面积 。—62.5km20483995.600;Y:X:718.0km—724.0km。22.0km2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 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测量规范》GPS2001-92《全球定位系统((1)CH《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73-972()CJJ《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1002-95)CH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1003-954()CH《城市测量规范》8-85CJJ5()

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5.

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GPS根据规程规范,D级技术要求项目 10平均边长(km)~5 ≤10a(mm)固定误差 ≤10比例误差b(m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000 在实际布网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GPSⅠ 提高网的可靠性。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ⅡGPS,且在网个(不足时应联测)3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GPSⅢ 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GPS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