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精度、高效率的平面控制网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计划设计一个全面、可靠的平面控制网技术方案。
该控制网将服务于城市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类工程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确保工程的质量与效率。
项目内容:本项目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实地勘察和数据收集:收集现有的控制点信息和地形数据,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测区范围内的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
2.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专业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转换和建模等。
3.控制网设计: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设计出符合测区需求的平面控制网。
4.实施与监测:在控制网的设计方案实施后,对其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稳定性和精度。
目标受众:本项目的目标受众包括城市规划部门、建筑公司、道路工程公司、公共设施管理部门等。
项目步骤:1.组建项目团队,进行培训和分工。
2.收集并分析现有的控制点数据和地形数据。
3.实地勘察,记录和整理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初步的平面控制网设计方案。
5.根据实地勘察的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6.与相关部门沟通,获取反馈并调整方案。
7.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开始实施。
8.对实施的控制网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
技术方案:我们将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对于数据处理部分,我们将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和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操作。
对于控制网的设计部分,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项目安排:•时间表:项目总计划时间为12个月。
•负责人:XXX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和管理。
•关键里程碑:第4个月完成实地勘察并收集数据;第8个月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第12个月完成控制网设计和实施。
•资源需求:需要专业的GPS设备和GIS软件,以及具有相关经验的测量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1、概述本次gps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位于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为配合本次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任务,需在江心岛开发区约4.2平方公里的测区围建立E级GPS平面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位于省市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为河漫滩湿地。
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
测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米,位于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测区围: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度37分—126度40分北纬:45度48分实测围呈不规则形状,围面积约4.2平方公里。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测区有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
此外,测区有校区控制三角点2个,其数据如下: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5)CJJ -8-99《城市测量规》4、使用仪器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南方北极星GPS 9600,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码。
其平面精度:5mm+1ppm ,高程精度:10mm+2ppm 。
5、布网方案5.1、布网要求GPS 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 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四川建院东区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题目:四川建院东区平面控制网设计报告专业:工程测量技术班级:测量1102组别:一组组员:黄龙邓国浩罗广宇伍玥环黄瑶岳鹏成陈诚指导老师:郭豫宾2012.3.20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要求应专业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应指导老师要求,布设四川建院东区四等控制网。
控制网既要考虑与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四川建院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
按设计要求将四川建院东区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四级,并按主轴线分成四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两个控制点。
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任务范围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本测区为四川建院东区,属于德阳市旌阳区,离108国道不远,测区内建筑及草坪较多,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交通便利,给测量带来方便。
2、气候条件测区气候较好,阳光照射充足,年降水量不多,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
3、交通情况测区的北门外便是嘉陵江西路。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一.任务:⑴初任务:根据已有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技术依据: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坐标系统及图幅分幅1)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采用50*50的1:500的图幅;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的应标注图名。
3)图幅坐标以X,Y之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4)图号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即1、2、3、……5)图幅编辑时;图名、图号、图幅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在图幅上方之正中;。
四.布网方案一、作业方法1 选点:⑴沿路线依次有效地布设控制点,点尽量分布在路中间。
控制网设计技术测量工程设计书

.一、概述控制网设计技术是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起带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控制测量施测前必须篇写既合理又经济的技术设计书,在控制网的技术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精度估算, 使得该设计方案能保证精度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指标。
二、控制测量工作流程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设备检校-->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 GPS-->观测原始记录检查-->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整理成果资料-->编写技术总结报告-->检查验收三、业务来源及围业务来源: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一班指导老师唐保华的委托对学校周围进行测绘。
围:测区 5 公里围北邻石子路口,南邻京珠高速,东邻水渡河,西邻机电学院。
测区以黄土为主,少量的山地农田。
四、作业目的工程测通过控制测量设计能让我们了解到控制测量是研究精确测定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的技术,它在工程建设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控制网,以精确确定控制点的位置。
能让我们对整个的控制网有所了解,使我们对以后的工作不在盲目,有了一定的方向。
五、已有资料利用经过对测区周边高等级控制资料及图纸的收集,有下列成果可供利用。
1、在测区及周围经过踏勘查实有以下国家基准点为 G0007.0008 位于学校后角,成果为 1954 年坐标系点位可靠。
六、布网依据规及方案论证布设控制网,原则上应该满足各种工程建设和测绘不同比例尺地形的需要,各种工程的性质和任务不同,对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的要求也相差很远。
根据控制的精度要求以定合理的布局方案,利用地形地物的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三角网或者边角网对点的要求: 1 图形结够好,边长适中角距角大于 20 度。
2 是制高点三尖上或者建造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
3 视线高出或者旁提障碍物 1.5 米。
控制网设计书

鞍钢新轧—蒂森克虏伯TAGAL2#主厂房工程建筑施工控制网设计书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8月7日一、工程概况鞍钢新轧—蒂森克虏伯TAGAL2#线主厂房工程位于大连市金州区振鹏工业城,毗邻大连市开发区,工程依1#线相临而建,占地约4万平方米。
场地已整平,作业面有限,施工控制网点的埋设选择有一定难度。
二、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场地平面布置图3、工程相关规定三、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建立能满足所有施工区域范围内工程施工测量需要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四、仪器设备概述NIKON全站仪及精密水准仪及其附属设备和施工需要的其他设备和工具五、资料依据厂区平面布置图,开发区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及1#线设备安装控制点。
六、工作基本程序及难点1、布网的形式的设计2、控制点位置的选择3、施测路线的选择和观测实施4、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七、施测方案⑴平面控制网根据工程特点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初步拟订两种方案:方案1:以开发区勘察院提供的控制点为起算点,在施工区域布设二级附和导线做为首级控制网,根据施工条件对首级导线进行加密,布设建筑施工方格网,以满足施工要求。
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方案2:以1#线原有的设备安装控制点为起算依据,布设建筑方格网,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具体控制网方案选择根据设计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对厂房的建筑要求确定。
⑵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以TAGAL1#线设备基础高程控制点为基准点,布设水准网,做为2#线的高程控制网。
八、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1、控制网布设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精密导线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19912、中心标石、水准标石的类型施工区域表面2米为回填土,下部为风化岩,为了形成稳定坚固的的永久测量控制点,必须采用钻空钢管柱,管内灌浆,每个标桩设三个钢管桩,在桩上埋石。
陕铁院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陕铁院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一、项目综述为了满足陕铁院百年规划发展的需要,受临渭区陕铁院委托,铁院测绘第七队承担控制网任务,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陕铁院主校区处于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东段,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测绘实训基地相距1公里。
为将陕铁院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与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连为一体,以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条件,同时也为了满足临渭区经济发展的规划需要,为此,陕铁院测绘工程系,决定应用全站仪对全校进行图根控制网。
该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选点已由测绘第七队先期完成,全网待测点共计5点,联测已知大地点2,共计7点,控制网联测按附图实施.该联测已知点为:已知点坐标点号X Y HB3 3817842.416 200031.275 381.811A5 3817921.840 200035.637 381.005其中B3位于该校医务室台阶3米处,A5点位于A楼与家属院之间道路中,距离A楼西北角24米处。
二.技术依据及精度指标该网设计联测图采用闭合导线布控,全网共6个测站,以已知边A5-B3为起始边1.技术依据:《控制测量规范》2.精度指标:一.实习目的和任务: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确立该区域详细宏观平面图,为该校规划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二.工程资料(一)、资料的收集利用:1.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3.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二)、技术依据: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四.布网方案一、作业方法1 选点:⑴沿路线中心线由南向北约每8公里左右布设一对GPS点,分布在中心线两侧,对点距离在1千米左右。
⑵、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⑶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⑷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D级控制网

我院顺利完成D级GPS控制网的布设更新日期:2009-2-18为满足漳州市城镇地籍调查1:500地形图数字化测图工程的需求,我院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原有C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在市区35平方公里范围内布设了由32个点组成的D级GPS控制网。
该点位采取水泥桩明标埋设和不锈钢金属灌标两种方式布设,平均点位间距约2公里。
外业观测采用GPS静态观测方法,按点边混连方式观测,共获取基线195条。
同时为满足高程精度,按四等水准要求共观测水准线路长14公里。
经过严格的检查、测算,最终成果各项指标均优于规范要求,完全满足地籍测图首级控制的需求,也为今后市区控制网改造和信息化测绘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一、项目概述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熟练大比例尺1:500地形图的测绘,提高操作绘图软件的能力,从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二、测量依据1、GPS静态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城市测量规范》(CJJ 8-85)2、数字测图《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本技术设计书三、测区概况(一)、测区范围1、GPS静态测量测区为桂林市七星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漓江东畔,东经109°45''-104°40'、北纬24°18''-25°41''。
南起于漓江路,北止于环城北二路,西起于小东江,东止于普陀路;2、数字测图:测区为桂林理工大学整个屏风校区。
京沪高铁精密工程控制网复测设计书

京沪高速铁路DK781+000-DK833+000段精测网复测技术设计书一、测量项目概况我单位负责京沪高速铁路DK781+000~DK833+000段的土建施工任务,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我单位负责对该施工区段内的精测网进行复测。
本测区处于淮河中游腹地,属于江淮丘陵地区,地势比较平坦、交通便利。
测区大致南北走向呈带状分布,自蚌埠市固镇县仲兴乡开始,至曹老集镇结束,全长约52公里。
我单位应接收设计单位布设的平面、高程控制桩共计60个,分布在线路DK781+000~DK833+000范围内,其中58个完好,2个被破坏。
CPI级控制桩14个,全部完好。
CPII级控制桩46个,其中44个完好,2个被破坏,被破坏的CPII控制桩为:CPII117和CPII156。
二等水准点28个,全部完好(与CPI和CPII控制桩共用)。
深埋水准点2个,分别是BS005和BS006。
对于被破坏的控制桩CPII117和CPII156,我单位于2008年1月23日,完成补桩的埋设工作,桩名分别为CPII117J(代替CPII117)和CPII156J (代替CPII156)。
二、作业依据复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范及规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京沪客运专线控测技术设计书》京沪高速铁路TJ-Ⅳ标段精测网交桩报告三、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组织情况1、瑞士Leica1230型GPS接收机10台套,仪器标称精度3+0.5ppm。
德国蔡司DiNi12型精密电子水准仪4台套,标称精度为每公里高差中误差0.3mm,分2组进行施测。
2、计划组织35名专业测量人员参加复测,共分3组。
其中第一组为GPS组,安排11名测量人员;第二组为精密水准组,安排12名测量人员;第三组为精密水准组,安排12名测量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与已知点联测
平地(mm)
山地(mm)
二等
2
-
DS1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三等
6
≤50
DS1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
4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七、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四等及以上
1″级仪器
6
9
6
2″级仪器
8
13
9
一级及以下
1″级仪器
12
18
12
6″级仪器
18
-
24
l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直超过l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直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
校园控制测量
技
术
设
计
书
第十组
一、作业目的、任务概述
本次任务拟定为现有校园为新建校园,要求根据已有控制点,进行校园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提交成果资料。
二、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市区繁华路段,紧邻新华西道,交通便利,校园建筑较多,通视有一定影响,校园内有现有的平面控制点,且保存完好,可用与此次工程。
三、测量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四、已有资料及成果
两个四等控制点为已知数据,做为各项工作的基础。
图书馆X=4387662.836,Y=470305.822,H=
地震遗址X=4387642.375,Y=470534.881,H=
现有校园1:500地形图
五、平面控制网布设
平面控制网分两级布设,首先布设首级控制网。
由于校园内建筑较多,通视易受影响,本方案采用导线网,线路沿校园内主干道布设二级导线,绕校园一周,联测两个已知控制点,纳入导线环中。控制点的选择采用校园内已有的标志作为未知控制点。
二级控制网为首级控制网加密得到,采用附合导线,尽量利用现有控制点。
六、高程控制网布设
高程控制网与平面控制网为整体布设,将平面控制点联测高程作为高程控制点。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20
6
五等
15
-
DS3
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30
八、上交资料
1、校园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2、教师审批意见表;
3、外业观测记录表;
4、平差报告(包括平面和高程);
5、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
6、校园控制网技术总结。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网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
单程各测回较差
往返测距较差
往
返
三等
5mm级仪器
3
3
≤5
≤7
≤2(a十b×D)
10mm级仪器
4
4
≤10
≤15
四等
5mm级仪器
2
2
≤5
≤7
10mm级仪器
3
3
≤10
≤15
一级
1≤15
-
二、三级
10mm级仪器
1
-
≤10
3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