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合集下载

首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首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肇东市地籍首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指导书一、任务概述(一)测图目的为了满足肇东市城镇发展的需要,受肇东市政府委托,博宇测绘有限公司,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任务要求根据测量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

(三)任务范围本测区范围:本测区位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2′至126°22′,北纬45°10′至46°20′。

南距"冰城"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

(四)地理概况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2′至126°22′,北纬45°10′至46°20′。

南距"冰城"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

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轴位置,扩展延伸可覆盖东北三省、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

现已成为哈尔滨都市圈经济的核心区。

(五)气候条件肇东市属寒温带,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部。

冬季(11月至次年3月)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侵入,气候严寒、干燥。

夏季(6月至8月)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润。

春(4月至5月)、秋(9月至1O月)两季,因处冬夏季风交替之际,气候多变。

春季,大风次数多,雨量很少,秋季则降温急剧,常有霜冻。

二、作业依据(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H 5002-94《地籍测绘规范》(6)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三、投影带及坐标系的选择在控制测量当中,平面控制测量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择,主要是解决长度变形的原因,这种投影变形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种因素引起的:(1)、实量边长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变形影响,其值为⊿s1,有⊿s1 = -s*Hm/R------------------------式中:Hm :归算边高出参考椭球面的平均高程s:归算边的长度,R :归算边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2)、将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归算到高斯投影面上的变形影响,其值为⊿s2, 有⊿s2 = y m 2*s /2R m 2----------------------------------② 总变形量△S=△S1+△S2------------------------------------③ 式中:S0:投影边归算边长ym :归算点两边长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RM:参考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根据已有GPS 坐标及公式①②③,可得:=++++=5514.54454.88274.57269.78471.313h m 118.4018m =*-=∆R h S m m s /1-1.8584cm =++++=5257.10935398.1898458.5929044.2343761.3258y m 4872.9836m =∆s 2=R y m m s 222/*0.0293cm =∆+∆s s 21-1.8584+0.0293=-1.8291cm<2.5cm由以上的公式说明可知,归算边离中央子午线距离影响到归算精度,测区地理位置为位于北纬29°29′-29°39′,东经113°45′-114°06′,由于归算边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控制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3)掌握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2)激发学生对控制测量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2.测量仪器及其使用:介绍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测量数据处理: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方法,包括误差理论和数据平差。

4.控制测量技术应用:介绍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施工、道路工程、地形测绘等。

5.实践操作:安排实地测量实习,使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和实际测量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实践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实地测量实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控制测量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12)。

控制测量设计书一、概述本次控制测量任务是为了满足某市城市测量项目的需求,目的是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后续的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

本设计书详细阐述了控制测量的方案、方法、技术要求和实施计划。

二、任务与目标1.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覆盖整个市区及周边区域。

2.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密度,以满足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求。

3.确定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4.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设备准备和数据处理等。

三、测量方案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建立全市的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每隔2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对于重点区域和建筑物密集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密度。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全市的高程控制网。

水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地方,避免被破坏或移动。

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应适当增加水准点密度。

3.测量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数据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技术要求1.GPS测量技术要求: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测量,观测时段长度不小于1小时,观测时选择无遮挡物的开阔地方,以保证卫星信号接收质量。

数据处理时应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并检查点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观测时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时间段。

对于不同等级的水准路线,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和计算,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和质量。

3.数据处理技术要求: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数据处理时应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并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五、实施计划1.准备阶段:制定控制测量方案,准备测量设备和技术资料。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示例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示例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示例马寨镇及周边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审批单位:编写单位:审核单位:审批者:编写者:审核者: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目录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要求2,任务要求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2,气候条件3,交通情况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1,实习目的和任务2,工程资料四、布网方案1,作业方法2,一级导线测量五、高程控制测量1,仪器检校2,观测顺序3,观测记录4,外业验算5,平差计算六、检查验收七、提交资料马寨镇及周边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要求依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

应学院要求,布设校区——工业路——曙光路——同兴街——明辉街——工业路——校区闭合的控制网。

按设计要求将从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心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

另外,还要依据布设好的控制网实地埋设钢钉,并做好标记。

2,任务范围本测区范围:北至工业路,南至同兴街,东至曙光路,西至明辉街。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本测区大部分都有建筑物,地势较为平坦,由于建筑物及树木及商贩摊位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一定困难。

该地区人口流动多,车辆密集,而且有风给外业测量工作带来不便。

2,气候条件测区全年气候主要特征为:气候温暖,年均气温14.3度,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年降雨量640毫米左右,它四季各具特色,一年中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7.3度,一月最冷,平均气温0.2度。

3,交通情况测区四面环道,公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1, 实习目的和任务:根据测量资料进行一级导线测量,然后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从而进一步熟掌握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工程资料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四、布网方案1, 作业方法根据测区环境,布设20个点,平均边长300米,每个导线点均以钢钉标记,并用油漆做好点之记。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陕铁院图根测量技术设计书一、项目综述1.测图目的为了满足陕铁院百年规划发展的需要,受临渭区陕铁院委托,铁院测绘第七队承担控制网任务,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2、任务范围陕铁院主校区处于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东段,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测绘实训基地相距1公里。

为将陕铁院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与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连为一体,以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条件,同时也为了满足临渭区经济发展的规划需要,为此,陕铁院测绘工程系,决定应用全站仪对全校进行图根控制网。

3、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一.实习目的和任务: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确立该区域详细宏观平面图,为该校规划发展提供二.工程资料(一)、资料的收集利用:1.渭南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二)、技术依据: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工作流程及标准约定2.1 工作流程本次测图工作工期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因此好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

跟就本次项目的要求,制定入附图3-1所示的大致的工作流程。

根据该工作流程图,可以归纳出如下六项主要任务:资料分析、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成图、质量检查和成果资料整理、上交。

2.2标准约定在本项目中,对设计的各种要素进行标准化约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

因此,就一下要素进行标准约定:1.坐标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2)高程坐标系统高程坐标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0.5m2.地形图规格测土比例尺为1:500图幅分幅40cm*50cm标准分幅图号采用图幅西南角纵、横坐标公里数表示(保留两位整数和两位小数),中间用“。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学生姓名:黄伟专业:测绘工程班级:12测绘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指导老师:张高兴一. 基本技术要求(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

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平控制⽹布设⽅案阐述,其中包括:(1)⾸级⽹的等级和布⽹⽅式,以及本次控制⽹在精度和密度⽅⾯对⽇后布设加密⽹的保证。

(2)控制⽹(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案进⾏对⽐论证,从中确定⼀个最优⽅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法。

内容主要包括:(1)⼯程执⾏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法(绘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要求。

(4)观测⽅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法。

7.⼯作量综合计算及⼯作进程计划表(⾃⾏估计)。

8.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程项⽬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录⼀.测区情况1.1测区位置及⾯积1.2地理状况⼆.作业依据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3.1平⾯控制资料3.2⾼程控制资料3.3其他资料四.平⾯控制测量4.1E级GPS测量4.2三级导线测量五.⾼程控制测量5.1四等⽔准测量5.2光电测距三⾓⾼程测量六.⼀级导线、⽔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6.2平差计算七.提交成果资料7.1技术总结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7.3控制⽹图的制作要求⼋.图根控制测量8.1图根导线8.2图根⾼程测量8.3平差计算8.4提交资料九.附图、附表、附件本次实习的⽬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理论⽔平与外业操作能⼒。

⼀.测区情况1.1测区位置及⾯积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积约14km2。

全境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全境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县域D级GNS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测绘公司二〇二〇年十一月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县域D级GNS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委托单位:编制单位:测绘公司负责人:总工程师:编制人员:目录一、目的和任务 (1)1、目的 (1)2、任务 (1)二、测区概况 (1)1、测区简介 (1)2、测区GNSS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3)三、测量依据 (3)1、技术标准 (3)2、已有资料 (4)3、控制网起算数据 (4)四、测量要求 (4)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4)2、GNSS网的布设 (5)3、GNSS网点的选点、埋设 (5)五、GNS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 (7)1、GNSS外业观测 (7)2、外业作业操作流程: (8)3、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核 (9)4、GNS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10)六、GNSS控制点高程测量 (11)七、项目进度计划 (13)7.1项目进度计划 (13)7.2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14)八、最终提交成果资料 (15)九、D级GNSS控制点的管理与维护 (15)1、控制点管理 (15)2、控制点维护 (16)十、仪器鉴定证书 (17)附件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测绘资质(副本复印件)一、目的和任务1、目的为满足A县全境测绘坐标系的统一,顺应国家推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提高A县城区和周边乡镇D级GNSS控制点管理与应用,加强土地管理和满足城镇规划建设的需要,统一全县境内批后管理坐标系,确保测区的成图质量,也为用图单位在征地、放桩等工程测量中的提高精度,做到平面控制点坐标反算的边长与矢量边长尽可能相符,为此而建立一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D级GNSS控制网系统,计划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2、任务受“”委托,测绘公司负责承担其A县全境的D级GNSS控制网测量任务,现将本次测绘工作依据与作业流程做详细介绍。

二、测区概况1、测区简介1.1位置境域A县县域范围位于东经115°7′12.35″~115°98′8.33″、北纬40°14′21.20″~40°65′7.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生姓名:黄伟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2测绘
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
指导老师:张高兴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
23°45′-24°14′,东经?117°07′-117°33′。

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云霄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度。

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全县现有人口万,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万亩,山地103万亩,海岸线长87公里,浅海滩涂和淡水面积万亩。

县境依山面海,属低山丘陵地带。

三.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
(1)平面坐标系统:测区内(附近)原已布设的D级GPS控制点,见表1。

经现场踏勘点位标石完好,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

该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350投影”。

(2)高程控制资料:测区内(附近)已有的二、三等水准高程点,经现场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测区高程起算点。

见表1。

该成果高程系统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

可利用C级GPS控制点成果表
表(1)
2)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各等级GPS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

四.控制网的布设,施测方案及技术要求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我院配备了经检定或检验的仪器设备和生产所
需的各类软件。

所配备的软硬件详细情况见下表:
仪器设备
选点的基本要求
选点埋石:
⑴点位应选在地势开阔且能长期保存的、可靠的地方,不允许埋设在单线田埂上及水田中。

(2)GPS待定点预先在1∶1万图上圈定,应保证两个以上相邻点通视,以满足以后日常测量使用方便的要求。

(3)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的人员承担。

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设计书的要求;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4)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5)位于测图范围外的E级GPS点,需要绘制点之记。

GPS点的埋设要求:
1.房顶上的灌注点不允许设在隔热层上,必须在房顶上打麻并按正规规格灌注
水泥。

山上牢固的大岩石上灌标必须先打麻岩石表面且去掉风化层,表面基本
水平时再按正规规格灌注水泥。

灌标的中心标志可用有十字刻划的铆钉。

在牢
固的水泥大道上刻石必须正规刻上20cm×20cm的正方形外框,且在中心均应打出10cm×10cm的空洞,安上特制铁标志,并用混凝土浇灌牢固,在各种标志的控制点应写上点名、作业年月,且字头朝北。

2、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25cm×25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

3、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标石面与岩石表面高度保持一致。

4. 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5cm×25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 cm,宽 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
五.外业观测及平差计算
网络RTK外业观测
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的
要求,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故本
次测量拟采用网络RTK技术施测。

A.仪器选择及精度
外业观测选用1台中海达GNSS接收机实时动态定位测定。

中海达GNSS接收机仪器标称精度为:
平面精度:±5mm+×d
高程精度:±10mm+1ppm×d
实时动态观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GPS实时动态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2.网络RTK的流动站应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3.网络RTK的流动站应在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
数据通讯;
4.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讯;
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6.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
定解时,宜断开通讯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7.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8.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9.每次作业开始前,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
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
10.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
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
数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5S,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4cm;
12.每次观测前应按要求量取天线高两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
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并及时输入到手簿里,再进行观测。

六.外业观测要求
每时段采集数据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记录此时段的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故障情况;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接收机初始化(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集间隔、改变天线位置;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仪器、以免遮挡卫星信号;观测时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手机和对讲机,避免干扰卫星信号;在观测过程中应保证接收机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正确,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输出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会丢失。

七. 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的质量检验: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择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W≤2*?*SQR(3*n) ,W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为标称精度;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 ds≤2*?*SQR
2)复测与重测: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联结,则在该点上必须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的独立基线。

3)GPS网平差处理: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x、V?y、V?z)绝对值应满足V?x≤3*? V?y≤3*? V?z≤3*?,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基线值,直至符合要求; 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x、dV?y、dV?z)应符合dV?x≤2*? dV?y≤2*? dV?z≤2*?,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距离、已知方位与GPS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要求。

六:观测质量要求
所做E级GPS控制网应符合以下要求:
边长:~5km 每对点之间>200m
相邻两对点<5km 相对中误差1/45000
E级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七:上交资料
1.测区踏勘状况;
2.已有控制点的资料;
3.布设的GPS网略图,每个控制点点之记;
4.星历预报的详细资料;
5.内业计算成果:基线解算、网平差成果;
6.技术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