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杀鼠剂
第六章 杀鼠剂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剂复习题

第六章杀鼠剂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剂一、填空题1. 杀鼠剂按照作用速度可分为急性杀鼠剂、慢性杀鼠剂。
2. 杀鼠剂的使用方法有毒饵、毒粉、毒水、毒糊等。
3.杀鼠用毒饵是由基饵、灭鼠剂、添加剂所组成。
4、按防治对象可以将杀线虫剂分成专性杀线虫剂、兼性杀线虫剂两类。
5、除线磷是被公认为第一个有机磷杀线虫剂。
6、按照性质以将杀线虫剂分成熏蒸性杀线虫剂、非熏蒸性杀线虫剂两类。
7、有害软体动物主要是指危害农作物的蜗牛、蛞蝓、田螺、钉螺等农业有害生物。
二、名词解释1.急性杀鼠剂:指毒杀作用快速,潜伏期短,仅1-2天,甚至几小时内,即可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
2.慢性杀鼠剂:指毒杀作用缓慢,潜伏期长,一般3-4天才引起鼠类中毒死亡的药剂。
3、杀软体动物剂:可定义为用于防治农、林、渔业以及病媒有害软体动物的农药。
三、单选题:1、下列属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是[ 4 ]。
(1)安妥;(2)亚砷酸;(3);溴鼠灵;(4)杀鼠灵。
2、下列属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是[ 3 ]。
(1)安妥;(2)亚砷酸;(3)溴鼠灵;(4)杀鼠灵。
3、下列药剂中,被公认为第一个有机磷杀线虫剂的是[ 2 ]。
(1)硫线磷;(2)除线磷;(3)苯线磷;(4)丰索磷。
4、下列药剂中,属氨基甲酸酯类杀线虫剂的是[1]。
(1)呋线威;(2)厚孢轮枝菌;(3)滴滴混剂;(4)苯线磷。
5、下列药剂中,属有机磷类杀线虫剂的是[4]。
(1)呋线威;(2)威百亩;(3)滴滴混剂;(4)苯线磷。
6、下列药剂中,属酚类杀软体动物剂的是[3]。
(1)灭梭威;(2)百螺敌;(3)贝螺杀;(4)蜗螺净。
7、下列药剂中,属氨基甲酸酯类杀软体动物剂的是[1]。
(1)灭梭威;(2)百螺敌;(3)贝螺杀;(4)蜗螺净。
四、多选题:1、下列被禁用的杀鼠剂有[ 1,3,5 ]。
(1)毒鼠强;(2)磷化锌;(3)氟乙酰胺;(4)氟鼠酮;(5)氟乙酸钠。
2、下列属抗凝血杀鼠剂的有[ 1,3 ]。
杀鼠剂

HPLC
–直接检测一般采用氨基柱,但紫外吸收不强。 –可通过衍生化改变毒物极性和增强紫外吸收,提高检 测灵敏度。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抗凝血类杀鼠药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分类 香豆素和茚二酮两类。 特点 属慢性杀鼠药。 因摄入剂量和方式不同(少量多次和大剂量一次), 毒性发作和死亡的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潜伏期较长, 死亡时间再2~10日,也有当日死亡的。潜伏期较 长的易被忽视中毒。 症状以出血为主。 体内鼠药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常与中毒症状的出现 不同步。 摄入鼠药较长时间后死亡的,体内可能查不出鼠药。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的理化性状
氟乙酰胺 FCH2CONH2 白色针状结晶,无臭无味, 可升华,170℃分解。 极性大,溶于水、醇,微 溶于乙醚、氯仿,难溶于 苯、石油醚。 干燥情况下稳定,水中易 水解成氟乙酸,碱水液中 加速水解成氟乙酸钠。 氟乙酸钠 FCH2COONa 白色结晶,稍带醋酸气味, 空气中易吸潮成粘稠液体。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中 溶解度较小,难溶于乙醚、 氯仿等。 毒饵多为碱性红色水液或 麦粒、谷粒。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检材及处理
应注意收集毒饵以与其他急性杀鼠药区别。 一次大剂量造成急性中毒,吃药不久的可 取胃内容物、呕吐物为检材。 小剂量多次或已服入较长时间,应取组织 体液为检材。 两类鼠药均为酸性化合物,一般将检材调 至酸性后用有机溶剂提取。 对分子较小的,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反提净 化。
NH3+ 2(KI)2HgI2 Hg + 3 NaOH → O
色
Hg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氟离子的检测
植物化学保护—第6章杀鼠剂

主要内容
一.发生概况 二.鼠类的危害 三.鼠类的利用
一.发生概况
晋武帝时《论鼠》一书中写道:“头似臼,爪如 钧,拖着尾巴跑宇宙。穿屋顶,钻地沟,掏穿墙 壁倒塌楼。春食苗,夏食黍,晚冬晚仓吃稻谷, 破箱柜,衣烂缕,美装佳服难遮体。传疫病,瘟 疫苦,千家万户尸骨露”。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鼠害发生比较严重, 局部地区鼠患成灾。我国在60年代仅少数省、区 发生鼠害。自70年代以来,农业鼠害逐渐加重。 1987年全国农田鼠害面积高达3933万公顷,部分 地区鼠害造成的损失已超过了病虫灾害的损失。
3.鼠甘伏(gliftor,甘氟)
理化性质: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分 解。暴露在空气中易挥发。
生物活性:是氟乙酸的衍生物,在动物体内代谢 生成剧毒的氟柠檬酸盐,抑制三羧酸循环中的乌 头酸酶从而切断哺乳动物细胞的能量供应,使葡 萄糖的利用受阻,细胞变性导致器官坏死。是一 种植物内吸性药剂,在植物体内能保留20-30天。
主要内容
剂型:80%、90%磷化锌原粉。 使用方法:对家栖鼠和野栖鼠均有较好的杀灭
效果。常用1-3%毒铒。 注意事项:①毒性大,且无特效解毒药剂,注
意安全。属控制使用药剂。②受潮时毒铒放出 H3P气体,逐渐失效,1-2天变质,鼠类拒食 ,最好现配现用。
2.毒鼠磷(phosacetim)
理化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二氯甲烷丙酮和热 的矿物油,在常温和干燥条件稳定。
于彻底消灭,又能减少非靶标动物中毒机会。 ④作用机制。降低血液凝固能力;损害毛细血管,
使管壁渗透能力增加。中毒鼠不断出血,不能凝 血,结果死于大出血。
1.敌鼠(野鼠净)
理化性质:不溶于水,溶于丙酮,洒精等有机 溶剂。遇热碱生成敌鼠钠盐。
第六章 杀鼠剂

第六章杀鼠剂一、关于鼠类1、一般是指:哺乳纲啮齿目(Rodentia)的动物。
(主要有松鼠、仓鼠、家鼠、跳鼠和豪猪五科)有时也指:鼠形动物,啮齿目豪猪科除外和部分兔形目动物。
植物保护上所说的害鼠,泛指啮齿目和兔形目中的所有危害植物健康的该类动物。
啮齿,英文名rodent,这个名词源自拉丁语“咬东西”的意思世界最大的啮齿动物—水豚(南美无尾大水鼠)豪猪世界最小的啮齿动物—侏儒跳鼠,3.2g家鼠美洲草原犬鼠Ø2、鼠类概况Ø全世界现有啮齿目动物1738种,兔形目59种,占哺乳动物的42.5%;Ø我国已知的哺乳动物460多种,其中啮齿目190余种,约占40%;Ø啮齿目动物的数量超过其它所有哺乳类动物数量的总和,据估计,地球上现有鼠一百多亿只,我国约有30~40亿只。
3 鼠类的生物学特性(1)是脊椎动物中身体构造最复杂、最高等的类群(2)大脑皮层高度发达,感觉器官完善,能调节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3)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并且具有完善的调节体温的能力(4)绝大多数是胎生,母体发育、母乳供养,成活率高(5)能够寻找最佳的栖息地和善于挖穴打洞(6)性成熟早、繁殖力强代数对数3月产仔数6月产仔数9月产仔数12月产仔数年产仔数母代1888834子一代432323296子二代16128128256子三代64512合计898+24、鼠类的危害(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Ø害鼠常年危害;Ø盗食种子,啮食根、茎、叶、果实;Ø从贮存的粮食到加工的食品,Ø损失超过蝗、螟、粘虫、小麦条锈病灾害的总和。
(2)对草原的影响Ø鼠类在草原大量取食牧草,破坏草原;Ø啮齿动物为害更大的是因挖掘洞穴而破坏草原;Ø草原上鼠洞道纵横,洞系成片,造成水土流失,泥土覆盖,严重时变为“黑土滩”失去放牧价值。
(3)对林业的影响Ø啃食树皮、树根、林圃的幼树苗;Ø在树根下挖洞破坏根系,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致干枯死亡。
第六章 杀鼠剂及其它有害生物防治剂

作用于线虫的γ-氨基丁酸(GABA)神经系统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三、常用的重要杀线虫剂
1、溴甲烷(溴灭泰) 具有熏蒸作用的杀线虫剂。也具有杀菌、杀虫剂、除草和 杀鼠作用。
毒性:大鼠急性吸入 LC50 (4h) 3.03 mg/L 。对人类高毒, 临界值为0.019 mg/L空气。ADI值1.0 mg/kg。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硫线磷
商品名称:Apache, Rugby, 其他名称:ebufos,克线丹
作用机理与特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触杀性杀线虫剂,无 熏蒸作用,水溶性及土壤移动性较低,在沙壤土和黏土中半衰 期为40-60d.是当前较理想的杀线虫剂这一。 适宜作物:甘蔗、花生、烟草、香蕉、柑桔、马铃薯、菠萝、 咖啡、葫芦科植物和麻类作物等。
动物剂。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四聚乙醛
中文别名:密达、灭旱螺、蜗火星、梅塔、灭蜗灵、蜗牛敌 毒 性:中等毒性杀螺剂,该药对鱼低毒
H3C O O O H3C
CH3
O
CH3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防治对象:水稻福寿螺、蔬菜、棉花和烟草上蜗牛、蛞蝓等 使用方法: 水稻:在插秧后一天内使用,喷洒于稻田,水层宜在3-4厘 米,保持3-7天。 蔬菜、棉花、烟草用量同上,要均匀喷洒,使蛞蝓、蜗牛更 容易接触药剂。 种苗田:在播撒种子后即施药。 移植田:在移植后即施药。 烟草、棉花(用于保苗):在作物移植后,立即在作物根基部 喷洒一些,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解 毒 剂:维生素K1为其效解毒剂。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杀鼠剂(共10张PPT)

杀鼠灵、氯鼠酮、杀鼠迷:抗凝血剂。 灭鼠优:急性杀鼠剂,选择性强,主要 用于防治褐家鼠等。
第8页,共10页。
第三节 常用的重要杀鼠剂
大隆(溴鼠隆、杀鼠隆):效果好, 1978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开发, 捷利康公司登记。
大隆是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力最强的一种,具 急性和慢性两种杀鼠作用,属第二代抗凝 血剂。 剧毒,会引起二次中毒,要把死鼠烧掉或深 埋,中毒后维生素K。 杀它仗:生物活性与大隆相似。
五、蜡块毒饵
第6页,共10页。
第三节 常用的重要杀鼠剂
磷化锌(Zinc phosphide):现已少用,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抗胆碱 酯酶。
毒鼠磷:剧毒、过去用的较多,现已少 用
鼠甘伏(gliftor,甘氟):高毒,现禁用。 主要用于野外杀鼠。抑制三羟酸循环 中的乌头酸酶
第7页,共10页。
第三节 常用的重要杀鼠剂
作用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 酯酶或呼吸系统的三羧酸循环。
品种:毒鼠磷、灭鼠优等
第3页,共10页。
二、杀鼠剂分类:(2)慢性杀鼠剂
慢性杀鼠剂主要是抗凝血杀鼠剂。抗凝血杀 鼠剂是指毒性作用缓慢,潜伏期长,一般 2~3天后才引起鼠类中毒的药剂。
这类杀鼠剂须使鼠类的多次取食累积中毒,一般 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故也称为多剂量灭鼠剂。
毒鼠磷:剧毒、过去用的较多,现已少用
第5页,共10页。
第二节 杀鼠剂的使用
一、毒 饵:毒饵是由基饵、灭鼠剂和添加剂所
组成。配制常采用粘附、浸泡、混合及湿润的方法
二、毒 粉:毒粉由灭鼠剂和填充料(如滑石粉
和硫酸钙粉)混合均匀,制成粉末。
三、毒 水:将药剂配制成毒水,鼠类喝毒 水后中毒死亡。
PPT教学课件杀鼠剂

啮齿动物的药剂。 二、杀鼠剂的分类 (1)、急性杀鼠剂 (2)、慢性(缓效)杀鼠剂
二、杀鼠剂分类:(1)急性杀鼠剂
急性杀鼠剂是指毒杀作用快速,潜伏 期短,仅1~2天,甚至几小时内,即 可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为了与多剂 量的抗凝血杀鼠剂相区别,又可称为 单剂量灭鼠剂。 作用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胆 碱酯酶或呼吸系统的三羧酸循环。 品种:毒鼠磷、灭鼠优等
2、不能,当某种动物的数量增多时,以 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或它的天 敌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 数量。
问题2:如果生物圈中完全没有动物,植物能 否生存至今,或者说这样的生物圈能否存 在至今?理由是什么?
资料一: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比他自己 呼吸作用消耗掉的氧气要多得多。
资料二:植物在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环境中, 光合作用进行的更激烈,生长得更好,没 有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 生存。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总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三个作用: 1、对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
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 2、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3、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
二、动物与人类 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运输 观赏
耕地 食品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草履虫 蚯蚓
净化污水 改良土壤
抗凝血剂
1、第一代抗凝血剂: 20世纪50年代出现,慢性毒力强,急 性毒力低,如杀鼠灵、杀鼠迷、敌鼠 等。 2、第二代抗凝血剂: 20世纪70年代出现,急性毒力也强, 为一 次性投药抗凝血剂,如大隆、 溴敌鼠等。
第二节 杀鼠剂的使用
一、毒 饵:毒饵是由基饵、灭鼠剂和添加剂
5-杀鼠剂

第六章杀鼠剂杀鼠剂(Rodenticides)是用于控制有害啮齿动物的药剂。
鼠类是人类的大敌,其为害方式多样,如传播鼠疫、森林脑炎及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家居中破坏衣物、房屋、咬吃食品;在农业上,鼠类盗食种子、果实,咬折幼苗,破坏草场,盗食饲料,猎袭幼禽幼畜等;鼠类还咬折地下通讯电缆等等。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鼠害发生严重,局部地区鼠患泛滥成灾。
我国自80年代以来,每年鼠害发生面积一般超过2000万公顷。
1987年仅农业鼠害发生面积就高达3900万公顷,损失粮食1500万吨,若再加上畜牧业、林业鼠害等,其损失更为惊人。
因此,消灭鼠害是保障人们健康、促进农林生产、确保丰收等工作的重要措施。
鼠害的防治方法很多,有用机械捕鼠的物理防治方法;用细菌、病毒使鼠类患病后致死的生物灭鼠法;用化学药物将鼠类杀死、驱避或使其失去繁殖能力的化学灭鼠法。
采用化学灭鼠法,应对所用药剂性能、作用机制和不同鼠种的生态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在各种防治方法中,化学灭鼠法具有使用简便,效果显著,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易为群众接受。
一个理想的杀鼠剂应具备下列条件:(1)用有效成分配成的毒饵,在各种条件下都有良好的稳定性,无臭无味,鼠类不拒食;(2)对鼠类毒力强,其他动物吃了死鼠无二次中毒的危险;(3)具有选择性毒力,对非靶标动物的毒性小,在使用浓度下对人畜安全;(4)药效作用时间适当,使鼠在药力发作前吃下足够的致死剂量;(5)中毒症状轻,使其他鼠不致惊觉,且鼠死于容易发现的地方;(6)不易产生抗药性;(7)无累积毒性,并有特效的解毒剂或治疗方法。
全部满足以上条件是较困难的,但作为一个杀鼠剂,至少对鼠具有高的毒力和良好的喜食性,一定程度的安全性,致死量不受气候的影响,也不易引起抗药性的产生。
第一节杀鼠剂的分类杀鼠剂可按其来源、化学成分、灭鼠作用机制等进行分类,按照作用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一) 急性(速效)杀鼠剂急性杀鼠剂是指毒杀作用快速,潜伏期短,仅1~2天,甚至几小时内,即可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杀鼠剂分类:(1)急性杀鼠剂 杀鼠剂分类: 急性杀鼠剂 急性杀鼠剂是指毒杀作用快速,潜伏 期短,仅1~2天,甚至几小时内,即 可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为了与多剂 量的抗凝血杀鼠剂相区别,又可称为 单剂量灭鼠剂。 作用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胆 碱酯酶或呼吸系统的三羧酸循剂和慢性(缓效) 杀鼠剂的概念. 2、第一代抗凝血剂和第二代抗凝 血剂的特点及其代表品种。 3、重要杀鼠剂:大隆、灭鼠优。
三、毒 水:将药剂配制成毒水,鼠类喝 毒水后中毒死亡。 四、毒 糊:毒糊是将水溶性的杀鼠剂配 制成毒水,再加入适量的面粉,搅拌均 匀即成毒糊。 五、蜡块毒饵
第三节
常用的重要杀鼠剂
磷化锌(Zinc phosphide):现已少用,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抗胆 碱酯酶。 毒鼠磷:剧毒、过去用的较多,现已 少用 鼠甘伏(gliftor,甘氟):高毒,现禁 用。主要用于野外杀鼠。抑制三羟 酸循环中的乌头酸酶
抗凝血剂 1、第一代抗凝血剂: 20世纪50年代出现,慢性毒力强,急 性毒力低,如杀鼠灵、杀鼠迷、敌鼠 等。 2、第二代抗凝血剂: 20世纪70年代出现,急性毒力也强, 为一 次性投药抗凝血剂,如大隆、 溴敌鼠等。
第二节
杀鼠剂的使用
一、毒 饵:毒饵是由基饵、灭鼠剂和添加剂
所组成。配制常采用粘附、浸泡、混合及湿 润的方法 二、毒 粉:毒粉由灭鼠剂和填充料(如滑石 粉和硫酸钙粉)混合均匀,制成粉末。
第三节
常用的重要杀鼠剂
敌鼠:抑制维生素K,解毒可注射维 生素K。 杀鼠灵、氯鼠酮、杀鼠迷:抗凝血剂。 灭鼠优:急性杀鼠剂,选择性强,主 要用于防治褐家鼠等。
第三节
常用的重要杀鼠剂
大隆(溴鼠隆、杀鼠隆):效果好, 1978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开发, 捷利康公司登记。 大隆是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力最强的一种, 具急性和慢性两种杀鼠作用,属第二 代抗凝血剂。 剧毒,会引起二次中毒,要把死鼠烧掉 或深埋,中毒后维生素K。 杀它仗:生物活性与大隆相似。
二、杀鼠剂分类:(2)慢性杀鼠剂 杀鼠剂分类: 慢性杀鼠剂
慢性杀鼠剂主要是抗凝血杀鼠剂。抗凝血杀 鼠剂是指毒性作用缓慢,潜伏期长,一般 2~3天后才引起鼠类中毒的药剂。 这类杀鼠剂须使鼠类的多次取食累积中毒, 一般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故也称为多剂 量灭鼠剂。 作用机制:作为抗凝血剂、抑制维生素K、 破坏正常有凝血功能,损害毛细血管、起 引鼠体内外出血。 品种:大隆、杀鼠迷
第六章 杀鼠剂 (Rodenticide)
一、害鼠的种类 室内:小家鼠、褐家鼠 田间:北方田鼠、大仓鼠 二、鼠类的危害 1、农、林业上: 全世界每年损失约 5000万吨粮食,1.5亿人 吃一年的 2、工业上: 通信、交通 3、卫生:传播疾病 4、灾害:火灾、水灾
第一节 杀鼠剂的分类 一、 杀鼠剂的定义 杀鼠剂(Rodenticides)是用于控制有害 啮齿动物的药剂。 二、杀鼠剂的分类 (1)、急性杀鼠剂 (2)、慢性(缓效)杀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