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客运专线沉降评估细则

合集下载

宁杭客运专线二标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

宁杭客运专线二标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

新建南京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二标段(DK075+213.16~DK148+00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水四局宁杭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测量控制中心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适用范围 (1)二、工作依据 (1)一、职责分工 (3)(一) 项目指挥部测控中心职责 (3)(二) 分部、梁场职责 (3)二、沉降观测任务段落划分表 (4)三、工作程序 (5)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6)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6)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8)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9)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9)第四章专业要求 (12)一、路基工程 (12)(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12)(二)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20)(三)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22)(四)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23)二、桥涵工程 (24)(一)一般规定 (24)(二)桥涵变形控制标准 (24)(三)变形观测方案 (25)(四)观测资料要求 (28)1.桥梁梁体和墩台 (28)(五)观测频次 (29)(六)沉降评估 (31)三、隧道工程 (33)(一)隧道基础沉降观测 (33)1.一般要求 (33)2.观测断面的布设 (33)四、其他 (34)五、综合评估 (34)附件三:各单位责任人名单 (39)附件四:附表 (41)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41)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42)附表3 路基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43)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44)附表5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5)附表6 (46)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46)附表7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47)附表8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48)附表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49)附表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50)附表11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52)附表12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53)附表13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54)附表14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55)附表15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56)附表16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57)附表17 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58)附表18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59)第一章总则为指导宁杭客运专线铁路工程二标段各分部路基(含过渡段)、桥梁、隧洞、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以及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方案。

[教学]宁杭客运专线沉落评价细则(09.8)资料

[教学]宁杭客运专线沉落评价细则(09.8)资料

宁杭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二〇〇九年八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组织管理及工作程序 (3)2.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3)2.2单位职责 (4)2.3工作程序 (6)第三章变形观测通用要求 (19)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9)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9)3.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2)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2)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23)3.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24)3.7沉降观测路线的规范 (25)第四章变形观测专业要求 (29)4.1路基工程 (29)4.2桥涵工程 (37)4.3隧道工程 (46)第五章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43)5.1传输流程 (43)5.2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45)5.3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提交的文件种类 (55)5.4梁场沉降观测提交的文件种类 (60)5.5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提交文件的命名组织方式 (61)5.6梁场沉降观测提交文件的命名组织方式 (64)5.7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65)第六章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69)6.1线下工程沉降评估通用技术要求 (69)6.2路基工程的沉降评估 (69)6.3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70)6.4隧道工程评估 (72)6.5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72)6.6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72)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74)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74)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75)附件二:附表 (76)附表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76)附表2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77)附表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78)附表4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79)附表5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80)附表6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81)附表7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82)附表8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83)附表9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84)附表10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5)附表11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6)附表12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87)附表13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88)附表14桥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9)附表15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91)附表16沉降设计值表 (92)附表17断链表 (93)附表18断高表 (94)附表19观测点台帐 (95)附表20工作基点台帐 (96)附表21外业情况记录表 (9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宁杭客运专线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轨时机,确保铺轨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宁杭客运专线沉降观测方案

宁杭客运专线沉降观测方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新建南京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NHZQ-1标段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DK11+649.810~DK13+072.910)(DK18+440.910~DK20+384.775)(DK20+384.775~DK24+540.000)编号:版本号:受控号:修改状态:编制: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铁四局宁杭客运专线第四分项目部2009年7月目录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宁杭客运专线Ⅰ标中铁四局第四分项目部管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线路大致平行于宁杭高速公路,管段全长7.5Km,分为站场、路基和桥、涵,站场经过一个开发区,路基和桥梁经过一个镇两个社区七个自然村,其中(1)上坊站场位于江宁区科学园大学城,全长1.05km,里程为:DK11+649.81~DK12+700;(2)区间路基分为两段,全长2.31km,里程分别为:DK12+700~DK13+072.91和DK18+440.91~DK20+384.775,(3)句容河特大桥全长 4.155Km,里程为:DK20+384.775~DK24+540.00,全桥共有2台、123墩,三处连续梁施工,分别为跨越规划沪宁二通道(40+72+40)、跨越s337省道(32+48+32)和跨越句容河(40+64+40)连续梁,其他为预制简支箱梁,其中32m预制箱梁111孔,24m预制箱梁4孔。

线路等级客运专线,双线、间距5.0m,速度目标值350km/h.本管段地处二级阶地,岗地与坳谷相间,地势起伏,最大高差约10m,岗地较为平缓开阔,多种植茶叶、油菜、松树等,坳谷较为狭长,多僻为水田,水塘、鱼塘零星分布,村庄多较为集中,房屋密集,线路多次穿越高压线走廊,小路交错,交通便利。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约1~7m。

二、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4、《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7、宁杭客运专线《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等设计文件。

论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评估标准与合理控制

论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评估标准与合理控制

论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评估标准与合理控制汤晓光;陈善雄;许锡昌;秦尚林【摘要】沉降变形观测分析评估是确保铁路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探讨沉降变形评估标准与合理控制具有意义.针对沉降变形评估指标分类及其控制标准、观测期合理控制、曲线回归相关系数的控制标准和沉降量<1 mm观测断面的评估等进行深入讨论.总结提出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评估指标体系,并将10个评估指标细分为核心指标、基本指标和一般指标3个等级.核心指标应严格满足相关要求,任何一个指标不满足要求,不能通过评估;基本指标应整体满足相关要求,个别指标超过限值不大时,可以基本通过评估,同时提出完善意见;一般指标应基本满足相关要求.根据沉降变形的发展趋势,将沉降一时间曲线分为3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观测期控制标准.建议曲线回归相关系数的最低标准可以由0.92放宽至0.85.建议对于观测期满足<评估技术指南>的要求,实测沉降量小于1 mm的观测断面,在整体沉降趋于稳定的条件下,直接判定其满足评估要求.【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4页(P1-3,14)【关键词】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沉降评估;评估指标;标准;曲线回归;相关系数【作者】汤晓光;陈善雄;许锡昌;秦尚林【作者单位】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60;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8;U213.1+571 概述高速铁路作为当代铁路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给铁路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代表着铁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我国铁路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铁路客运专线的生命力体现在其高速度、高密度、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方面,而要实现快速、舒适和安全,则需要平顺且稳定的线路,这就要求严格控制线下结构的沉降变形。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及预应力混凝土梁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而影响沉降变形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变形计算的精度不能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以保证设计预测沉降与实际沉降更为接近,使线下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为统一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保证其质量,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等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铁路的变形观测可参照本细则实施。

一、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1、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不同的地基条件及地面横坡,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4)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

2、桥涵: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洞沉降观测。

3、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

4、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分析、评估(一)路基1、一般规定1)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2)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可进行必要的检查。

2、计算和实测沉降的比较1)比较计算的总沉降量与实测总沉降主要目的是:(1)审核设计阶段的沉降计算模型和参数是否符合实际。

1 关于发布《中铁十七局宁杭客运专线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1 关于发布《中铁十七局宁杭客运专线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安字[2009]119号关于发布《中铁十七局宁杭客运专线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各项目经理部:现将《中铁十七局宁杭客运专线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实施细则(暂行)》印发各单位,请严格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主题词:发布安全质量细则抄送:指挥部领导、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中心试验室,存档。

中铁十七局集团宁杭工程指挥部综合部 2009年10月20日印发中铁十七局宁杭客运专线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实施细则(暂行)为切实推进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捍卫质量、保卫安全”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按照“11.7”路局现场推进会要求,依据《关于开展建设工程施工作业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工作的通知》(建工函[2009]251号)以及宁杭公司《宁杭客运专线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实施细则(暂行)》要求,工程指挥部特制定本细则,在管段范围内实施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是针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现状进行的安全质量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质量对策措施及建议,使建筑施工活动在运行期间的安全质量风险控制在质量可靠、安全保障的程度内。

第二条本细则仅适用于宁杭客运专线NHZQ-3标段。

第二章机构与管理职责第三条工程指挥部成立宁杭客专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工作组(以下简称为工作组),人员构成如下:组长:卢朋副组长:单联香洪应和徐春光辛文军谢少平王向东毕永清组员:李建伟郝猛王晓英于旭林沈江华任长辉王雷苗永平郭建龙贾振忠赵刚王栋第四条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部,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工作组负责制定、修改、完善宁杭客专施工安全质量评估评价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基本规定第六条各单位必须根据铁道部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标准管理规定、路局“捍卫质量、保卫安全”现场推进会以及宁杭公司落实推进会有关要求,按照本细则有关规定,在工作组的领导下,认真开展评估评价具体工作。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
➢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术 50m, 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 图1 路基地段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
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
(单位:mm)
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 平行观测
➢平行观测是确保沉降评估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平行观测以路基工程为主,同时对重点工程结构物、或观测变化较 大的工程地段进行平行观测。一般地段的工程可采用抽检方式进行平 行观测。
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的必要性
无砟轨道铁路对线下工程变形有严格的限制要求,在无 砟轨道铺设前需要对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和评 估,确认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后方能进行无砟轨道的 铺设。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 术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可进行必 要的检查。
(4)观测精度:线下工程沉降(包括梁体徐变变形)水准的测量 精度为±1mm,读数取位客至运0专.线1无m砟m轨,道剖铁路面工后沉沉降降评的估技测量精度为8mm/30m。

(5)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 的保护措施。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
图2 典型路堤沉降观测断术面布置设计图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铁路公司工程部)快速铁路轨道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和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及施工技术指南均规定:路基的工后沉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

向莆铁路路基施工期间必须按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要求及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通过现场的沉降观测、分析、评估,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及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4.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5.路堑高边坡变形观测6.过渡段沉降观测(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A.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B.观测点应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也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C.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D.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E.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定期复核校正。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成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路基沉降及侧向位移的趋势。

用以指导现场施工。

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杭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二〇〇九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组织管理及工作程序 (2)2.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2)2.2单位职责 (3)2.3工作程序 (5)第三章变形观测通用要求 (17)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7)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7)3.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9)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0)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21)3.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22)3.7沉降观测路线的规范 (23)第四章变形观测专业要求 (27)4.1路基工程 (27)4.2桥涵工程 (34)4.3隧道工程 (42)第五章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46)5.1传输流程 (46)5.2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48)5.3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提交的文件种类 (56)5.4梁场沉降观测提交的文件种类 (61)5.5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提交文件的命名组织方式 (62)5.6梁场沉降观测提交文件的命名组织方式 (65)5.7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65)第六章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69)6.1线下工程沉降评估通用技术要求 (69)6.2路基工程的沉降评估 (69)6.3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70)6.4隧道工程评估 (71)6.5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72)6.6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72)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1)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1)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2)附件二:附表 (3)附表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3)附表2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4)附表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5)附表4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6)附表5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7)附表6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8)附表7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9)附表8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10)附表9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11)附表10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12)附表11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13)附表12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14)附表13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15)附表14桥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16)附表15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17)附表16沉降设计值表 (18)附表17断链表 (19)附表18断高表 (20)附表19观测点台帐 (21)附表20工作基点台帐 (22)附表21外业情况记录表 (23)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宁杭客运专线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轨时机,确保铺轨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宁杭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本细则未尽事宜,应按照相关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第三条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监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线下工程的实际变形特征。

第四条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方法应根据线下工程的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以及实际预测效果等综合确定,以准确预测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为目标;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第五条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观测”(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第六条沉降变形观测是获取现场数据的基本手段,评估工作是确定无砟轨道铺轨时机的重要途径,确保工程质量是根本目的;相关各方应紧密配合和协调,及时发现和处理监测数据的异常情况。

第七条本细则由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八条本细则的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 宁杭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11 铁道部有关规定。

1宁杭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第二章组织管理及工作程序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2.1.1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领导小组,宁杭公司、评估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成立工作小组。

如图2.1.1所示:图2.1.1工作组分工示意图2.1.2 人员要求1 宁杭公司领导小组:由宁杭公司总经理任组长,主管生产、安质的副总经理任副组长;2 宁杭公司工作小组:由宁杭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任组长,由工程管理部、安质部相关人员任组员;3 设计单位工作小组:由设计总体任组长,路基、桥梁、隧道、测量设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专业技术人员任组员;4 施工单位工作小组:标段指挥部负责统一管理,由总工任组长,指挥部设置测量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分项目部总工任副组长,分项目部成立各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5 监理单位工作小组:由监理单位副总监任组长,监理项目部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分别负责平行观测和施工观测的监督;6 评估单位工作小组:由评估单位总工任组长,技术专家任总评估师,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如图2.1.2所示。

2第二章组织管理及工作程序2.2 单位职责2.2.1 宁杭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2.2.2 各方职责如下:1 建设单位(1)宁杭公司负责全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组织国内外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 施工单位(1)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建设单位要求如期完成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并及时提交合格的测量成果,并对所提交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2)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3)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4)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观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3宁杭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 监理单位(1)监理单位要加强对变形观测过程的监督,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并做好有关的记录和签认工作。

(2)派专业测量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3)派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5)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4 设计单位(1)设计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指导。

(2)在设计图、施工图集(桥涵路过渡段)中明确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等设计资料,并提供各专业布点原则。

(3)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4)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5)参与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的指导工作。

(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5 评估单位(1)制订《宁杭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2)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与数据管理的培训与指导;(3)结合变形观测网复测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4)对线下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进行分析、预测,进行动态评估;(5)抽检施工单位测量方法是否满足要求和测量数据是否真实可靠;(6)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7)完成评估报告。

4第二章组织管理及工作程序2.3 工作程序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

2.3.1 准备阶段2.3.1.1工作流程如图2.3.1所示。

5宁杭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6准备阶段图2.3.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2.3.2.2 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1 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二章组织管理及工作程序(1)评估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法主要为授课和答疑;(2)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身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2 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给建设单位,主要包括以下资料。

(1)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档);(2)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3)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值。

3 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技术要求:(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2)观测设备埋设要求;(3)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4)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4 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员、设备情况;(2)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3)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4)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5)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5 监理、评估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监理单位主要核查:(1)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细则》要求;(3)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细则》要求;(4)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

评估单位主要核查:(1)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细则》要求;(2)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细则》要求;(3)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6 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1)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2.3.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