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全二册)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校对:考试时长:150 分钟分值:150 分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憎.恶(zèng)岑.寂(cán)流涎.(yán)锱.铢必较(zhī)B.目眦.(zì)攻讦.(jiān)拉纤.(qiàn)一蹴.而就(cù)C.瞋.目(chēng)绮.丽(yǐ)得逞.(chěng)昙.花一现(tán)D.折腾.(teng)帷.幕(weí)露.穷(lù)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不及不离挥豁无度珍羞美味源源不断B.抱残守却诩诩如生转瞬即逝迫在眉睫C.相形见拙烟熏火燎宠然大物屈指可数D.莫名其妙震耳欲聋猝不及防冠冕堂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待人接物.(物体)自鸣.得意(表示)无动于衷.(内心)B.疾.言厉色(急速)胡作非.为(不对)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C.自顾不暇.(时间)冥思苦.想(用心)一丝不苟.(苟且、马虎)D.小心..谨慎(留心)纵横交错.(叉开) 有史可稽.(考核、核查)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它们存在过,————都是传统文化。
A.不过如果只要便B.不过即使如果就C.但是不管只要便D.但是也许如果就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A.“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很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
”B.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含

河南省郑州市2017 —2018 学年高一放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 此题包含25 小题,每题 2 分,共5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1. 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计的内环境,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当血浆浸透压降低时,机领会发生组织水肿现象B. 内坏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激素、 C O2、血红蛋白等C. 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D.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计环境2. 以下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血浆的成分稳准时,机体达到稳态B. 内环境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转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D. 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神经—体液共同调理的结果3. 以下图甲是缩手反射有关构造,图乙是图甲中某一构造 d 的亚显微构造棋式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是A. 甲图中的 f 构造是效应器B. 喜悦在甲图中的 d 构造上能够双向传达C. 乙图中的 B 能够是细胞体或树突的膜D. 当甲图的 b 处喜悦时,膜内的电流是从未喜悦部位流向喜悦部位4. 以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过程,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某人花粉过敏时 B 的含量将会增加B. 某人一次摄入许多的食醋,不会惹起内环境ph 显然降落,原由是 A 中含有缓冲物质C. 在 A、B、C 三种液体中, A 中 C O2 浓度最髙表示泌尿系统、皮肤等5. 以下图表示神经激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开释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体制,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防止被细胞内其余酶系损坏B. 神经激动惹起神经递质的开释,神经递质的开释需要耗费能量C. 神经递质与受体联合惹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后膜必定产生喜悦6. 以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构造表示图,a、d 两点分別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刺激 c 点,若检测到b、d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喜悦在间一神经元上能够双向传导B. 刺激 c 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C. 喜悦由 c 传导到 e 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换D. 刺激 a 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7. 以下列对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正常状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B. 能听懂他人的讲话,但不可以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C. 语言功能是人脑独有的高级功能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成立有关8. 以下与人体生命活动调理有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胰岛素是独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B. 高位截瘫的患者,膝跳反射不可以达成C. 成年人若缺少甲状腺激素,其神经系统的喜悦性也会降低D. 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的调理,也受体液的调理9. 当人的血压高升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觉器感觉到刺激能够反射性地惹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进而使血压降低,由此判断这一调理属于A. 体液调理,负反应调理B. 神经一体液调理,负反应调理C. 神经调理,正反应调理D. 神经调理,负反应调理10. 正常人处于严寒环境中,会发生的生理反响是A. 肾上腺素分泌量增添,机体散热量增添,产热量增添B. 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机体散热量增添,产热量减少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添,机体散热最减少,产热量增添D.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机体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减少11. 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不起作用,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不起作用B. 体液免疫中有T 细胞参加,细胞免疫中相同有 B 细胞参加C. 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机体依靠体液免疫使之失掉安身之所D. 体液免疫中有二次免疫,细胞免疫中相同有二次免疫12. 对于免疫细胞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淋巴细胞包含 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细胞和 B 细胞的产生部位相同,成熟部位不一样C. 吞噬细胞和 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 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需要耗费能量13.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点病毒(HIV)惹起的,HIV 有高度的变异性。
2018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

下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注意: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本试卷包含一、二两大题。
第一大题为选择题, 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 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的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均无效, 不予计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每题1.5分, 共60分)1.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其核心内容是“性状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 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 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 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且随机结合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 能判断出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4. 只在减数分裂中发生, 而在有丝分裂中不发生的现象是A.DN.的复..B.纺锤体的形..C.同源染色体的分...D.着丝点的分裂5.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 可依次解决①—⑤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⑤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的最简便方法A.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 测交杂交自交自交测交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自交D. 测交测交杂交测交自交6.某种植物的两个开白花的品系AAbb和aaBB杂交, F1自交得F2中有紫花和白花, 且比例为9∶7。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某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测得等位基因A、a的数目分别是120个、80个,则该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A.20% B.50% C.60% D.10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题干中数据进行简单计算。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
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详解】已知某昆虫种群中,等位基因A、a的数目分别是120个、80个,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100%=120/(120+80)×100%=60%。
故选C。
2.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XYY综合症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下列关于XYY 综合症的描述正确的是A.患者为男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B.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C.患者为女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D.患者为女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XYY综合症的形成必定是含X的卵细胞和含YY的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而来的个体.因此,卵细胞正常,精子异常.含YY的精子异常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YY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解:XYY综合症患者含有两条Y染色体,是男性个体;XYY是X卵细胞和YY精子结合形成的,可见XYY 综合症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Y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YY异常精子所致.故选B.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3.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是()A.干扰素B.青霉素C.胰岛素D.乙肝疫苗【答案】B【解析】青霉素是青霉菌分泌的,不属于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B项正确;干扰素、胰岛素和乙肝疫苗都属于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A、C、D三项均错误。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生物试卷含答案

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试卷 生 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7启东中学)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
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 .3∶1 B .5∶1 C .9∶6 D .1∶1 2.(2017舒兰一中)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C .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D .两实验都进行了正反交实验获得F 1并自交获得F 2 3.(2017仲元中学)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A.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A细胞中B.A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叫极体C.A、C细胞中含有同染色体对数依次为2、2D.B细胞属于有丝分裂,A、C细胞属于减数分裂4.(2017中山市级联考)下列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间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B.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C.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相同5.(2017成都外国语)对于一个染色体组成为Y的色觉正常男孩的变异分析,其双亲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①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②色盲的父亲和正常的母亲(不携带色盲基因)。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人体内环境的相对论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定2.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B.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Ⅲ→Ⅱ→ⅠC.在Ⅲ部位处,电信号将转变为化学信号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如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用剪刀剪断传出神经元与骨骼肌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刺激a处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B.图示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脊髓内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骨骼肌出现收缩活动,则该活动是反射活动D.若在d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处将检测不到电位变化4.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5.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是信息分子,在体内含量微小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具有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相应靶器官、靶细胞D.有些神经细胞也可以释放激素6.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缓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D.A激素的名称为促甲状腺激素7.如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其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饲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B.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D.进食﹣﹣胰岛素8.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10.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仅存在于淋巴中B.B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D.B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11.对某肌无力患者治疗时发现,其体内的抗体损伤了神经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而导致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该病属于()A.过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C.免疫缺陷病D.线粒体异常疾病12.如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图中上端和下端指的是形态学上端和下端)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D.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13.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C.经浓度大于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D.若图中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该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且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根尖可以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B.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衰老与脱落D.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15.下列四组实验中,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能直立生长的是()A.用锡箔罩住胚芽鞘的尖端B.切去胚芽鞘的尖端,C.用锡箔罩住胚芽鞘的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不经处理16.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A.增多侧芽部位的营养物质B.增强侧芽部位光的强度C.增大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D.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17.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A.乙烯利B.赤霉素C.2,4﹣D D.脱落酸18.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J形曲线(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阴影表示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量B.为保护鱼类资源,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G点附近C.当种群数量达到H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D.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是S型19.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的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郑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20.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依次是()A.光照、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温度、食物21.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2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遮光,避热性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23.农民在农田里除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整()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反复循环的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5.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 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50分)26.如图是某人体组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_上写名称)(1)试用箭头表示图1中B、C、D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2)图1中A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3)当C中水分减少时,其浓度改变会刺激下丘脑产生较多的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4)若此图3表示胰岛组织,当C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胰岛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变化是,以调节血糖浓度,实现内环境的稳态.CO2不能从细胞外液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27.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②﹣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回答:(1)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为,结构⑤表示效应器,一般由构成.(2)在正常体内,该反射是否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填“是”或“否”)(3)图2中结构c的名称为.如果图2中的b物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它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叫,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③,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d处能否发生电位变化?(填“能”或“不能”).28.用未感染过S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首先给小鼠B注射由S病源体制成的疫苗,一个星期后,在给小鼠A和B同时注射S病原体,结果是小鼠B生活正常,小鼠A 患病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1)注射的S病原体突破第二道防线时,第三道防线就紧急动员起来产生免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称为免疫.大多数S病原体经过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将之传递给细胞,刺激该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这种细胞能够产生.(2)注射S病原体后,由于小鼠B体内具有了,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有由S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死亡.(3)生活中,人们通常需要注射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疫苗属于,它应该具备的特点有.29.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的玉米、大豆、菟丝子和仓鼠.杂草中的菟丝子通过蔓状径扎入大豆茎中吸收营养,而后菟丝子的根退化,叶子黄化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和大豆的关系是.菟丝子与大豆的关系是.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数目的多少被称为.(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苍鼠的种群数量,应采用法.为模拟该调查方法,生物小组同学使用玻璃球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30.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碳循环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1)图1中,B所表示的是,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在C、D之间主要以形式进行的,在D、A之间是以的形式传递的.(2)图2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鹰占有个营养级,蛇和鹰的关系是.(3)图2所示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有的成分是.(4)为评估鼠害程度,科研人员对生态系统中填数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能量kJ•m﹣2•a﹣1动物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田鼠516 15 231 270其中,田鼠同化的能量为kJ•m﹣2•a﹣1.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人体内环境的相对论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定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是:①血浆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A、血浆中蛋白质是血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血浆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重要物质,A正确;B、胰蛋白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属于外环境,B错误;C、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D、人体内环境的相对论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定,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对内环境稳态理解,对内环境稳态概念等,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理解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B.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Ⅲ→Ⅱ→ⅠC.在Ⅲ部位处,电信号将转变为化学信号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解: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所以可以含有Ⅰ部位的结构,A错误;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即Ⅰ→Ⅱ→Ⅲ,B错误;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如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用剪刀剪断传出神经元与骨骼肌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刺激a处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B.图示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脊髓内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骨骼肌出现收缩活动,则该活动是反射活动D.若在d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处将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感受器,b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表示传出神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解答:解:A、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不在脊髓,A错误;B、图示中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外,B错误;C、反射活动必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进行,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骨骼肌收缩活动,该活动不能称为反射活动,C错误;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若在d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处将检测不到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兴奋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4.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分析:脊椎动物核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解答:解: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故选:D.点评:本题以跑步为背景,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判断跑步过程中参与调节的神经结构,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是信息分子,在体内含量微小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具有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相应靶器官、靶细胞D.有些神经细胞也可以释放激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作用时间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解答:解:A、激素是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信息分子,在体内含量微小,作用大,A正确;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具有反应缓慢,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B错误;C、激素能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激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及激素的作用特点,对选择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激素不能参与新陈代谢,只能对新陈代谢活动进行调节.6.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缓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D.A激素的名称为促甲状腺激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据图分析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①②是促进,③④是抑制.垂体分泌的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则B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则A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解答:解: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A正确;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B正确;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C正确;D、A激素的名称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根据调节过程判断图中甲乙丙及字母表示的腺体和激素名称;识记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进行负反馈调节;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7.如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其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饲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B.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D.进食﹣﹣胰岛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据图分析,环境变化后,激素或者种群数量增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解答:解:A、饲喂甲状腺激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A错误.B、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B正确.C、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D、进食后,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素材,考查激素调节和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8.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即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解答:解:A、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A正确;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非条件反射,B正确;C、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可促进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增加人体代谢,使产热增多,C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体温调节为背景考查了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原因和非条件反射概念等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讲解时可补充炎热时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还可要求学生绘制出寒冷和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图解式模型.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解答: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外国语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外国语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反应底物B. 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活性C. 酶通过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发挥催化作用D. 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含有的酶完全不同参考答案: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反应底物,例如,唾液淀粉酶作为催化剂,能够催化淀粉水解成还原糖,唾液淀粉酶也可以作为反应底物,被蛋白酶催化水解,A正确;若条件适宜,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有活性,B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发挥催化作用,C错误;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含有的酶不完全相同,D错误。
2.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吸收母乳中的氨基酸。
这种物质被吸收的方式是A. 主动运输B. 被动运输C. 协助扩散D. 自由扩散参考答案:A3. 人体的胃和迎春叶都属于器官,是因为二者( )A.均由不同细胞构成 B.均由细胞构成C.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 D.功能相同参考答案:C略4. 下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B.a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仍属于真核细胞C.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是相同的参考答案:D5. 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这一事实体现了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C.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D.遗传因素的作用参考答案:C6. 细胞膜本身的作用不包括()A.物质运输B.信息传递C.细胞间的识别D.蛋白质加工参考答案:D7. 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或细胞中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的B.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的数目最多说明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C.人体各器官基因表达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有差异D.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是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的参考答案:B8.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同源染色体是有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参考答案:C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①正确;②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错误;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③正确;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因此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④正确.【考点定位】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名师点睛】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9. 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 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 细胞膜上载体数量C. 细胞中ATP的数量D. 细胞膜上的某载体数量参考答案:答案:A10. 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B.纯合子和纯合子相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C.纯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绿色皱粒豌豆杂交的F2中,将出现l/4的变异性状D.父亲正常,母亲也正常,但有可能生出得白化病的女儿参考答案:C11. 下面是关于细胞中水含量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越冬植物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B.新陈代谢旺盛的植物细胞含自由水量较高C.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老年人细胞中含水量比婴儿要少参考答案:A略12. 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水解产物都有()A. 葡萄糖B. 果糖C. 半乳糖D. 核糖参考答案:A分析:糖类由C、H、O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和主要能源物质。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物理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物理 (含答案)XXX2018-201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18届)物理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需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需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9、10、11、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分。
其余题目为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XX的“XXX说”阐述了宇宙以太阳为中心,其它星体围绕太阳旋转。
B.XXX因为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C.XXX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
D.库仑定律是库仑经过实验得出的,适用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
2.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初速度为3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3.如图所示,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墙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抛出到撞墙,第二次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短。
B.篮球两次撞墙的速度可能相等。
C.篮球两次抛出时速度的竖直分量可能相等。
D.抛出时的动能,第一次一定比第二次大。
4.地球半径为R,在距球心r处(r>R)有一同步卫星。
另有一半径为2R的星球A,在距球心3r处也有一同步卫星,它的周期是48 h。
那么A星球平均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的比值为()A.9∶32B.3∶8C.27∶32D.27∶165.如图,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速度是5 m/s,接触弹簧后小球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x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
已知该小球重为2 N,弹簧在受到撞击至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机体会发生组织水肿现象B.内坏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激素、CO2、血红蛋白等C.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D.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内环境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3.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d的亚显微结构棋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f结构是效应器B.兴奋在甲图中的d结构上可以双向传递C.乙图中的B可以是细胞体或树突的膜D.当甲图的b处兴奋时,膜内的电流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某人花粉过敏时B的含量将会增多B.某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物质C.在A、B、C三种液体中,A中CO2浓度最髙D.E表示泌尿系统、皮肤等5.下图表示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消耗能量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后膜一定产生兴奋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两点分別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间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B.刺激c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C.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刺激a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7.下列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B.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8.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B.高位截瘫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成年人若缺乏甲状腺激素,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会降低D.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的调节,也受体液的调节9.当人的血压升高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由此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一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C.神经调节,正反馈调节D.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10.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会发生的生理反应是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机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机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机体散热最减少,产热量增加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机体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减少1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不起作用,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不起作用B.体液免疫中有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中同样有B细胞参与C.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机体依赖体液免疫使之失去藏身之所D.体液免疫中有二次免疫,细胞免疫中同样有二次免疫12.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T细胞和B细胞的产生部位相同,成熟部位不同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1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有高度的变异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高度的变异性,致使有关疫苗的研发难度加大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容易患上恶性肿瘤D.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1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
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B.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引起自身免疫病C.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个体差异性D.青霉素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15.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的是A.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这是其生理作用两重性的表现C.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D.在植物体内既能极性运输,也能横向运输16.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怍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
甲图中的a点所对应的乙图中生长状况是A.①B.②C.③D.④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可提高芹菜的产量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风梨,能使凤梨提前上市D.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18.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④代表年龄组成B.图中①代表出生率C.图中③是性别比例D.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19.下列有关调查动物或植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査B.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C.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使用标志重捕方法时,由于方法不当造成被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20.下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某一物种迁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短时间内都将会表现出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B.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曲线Ⅱ中的c一d段,可能是营养物质缺乏所导致的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21.下列关于群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片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就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群落B.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的垂直结构要复杂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群落中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22.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森林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乙地后来成为旅游景点。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气候适宜,甲、乙两地都可能重现森林C.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山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人类活动可能影响乙地的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四级消费者2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链是:丙→甲→乙→丁B.丙种群数量增加,甲、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这4种生物中,丙的个体数量一定最多D.若丁的体型最大,则其个体数量应该最少2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图中c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微c/a×100%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不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二、非选择体(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6.(11分)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之一,①一⑩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细胞,甲、乙、丙表示相关物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甲是,物质乙是。
分析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填字母),且产生的抗体数量。
(2)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是上图中 (填字母)。
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填字母)。
(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
HIV主要攻击图中的(填字母)。
(4)正常人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损伤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能够被及时的淸理,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27.(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对迎春枝条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他们首先按照图1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一D溶液,图2是实验结果。
(1)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2)实验步骤:①配制2.4—D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的2,4—D溶液各9ml,具体如图1所示。
据图所知,对⑤号试管中的2,4—D溶液还应进行的操作是吸走1mL溶液,该操作是为了控制变量,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原则。
②分组编号:选择生长状况相同,芽的数量相同的迎春枝条若干,随机均分成组。
③处理枝条:用2,4—D溶液处理枝条的2种简便的方法是和浸泡法。
浸泡时,把迎春枝条的浸泡在配置好的2,4—D溶液适宜时间,深约3厘米。
其中对照组用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
④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组迎春枝条的,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实验结论:由图2可确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体现2,4—D的两重性。
(4)为了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在开展本实验之前,最好先。
28.(15分)下图为某男子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④表示激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溫调节中枢位于,产生冷觉的A是。
(2)图中②代表,B代表。
当激素③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相关激素时,体现了激素的调节机制。
在受到寒冷刺激时,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激素③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这与靶细胞膜上有关。
(3)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图中C 细胞分泌④作用于靶器官D ,通过促进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4)在血糖调节方面与激素④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该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
(5)该男子在寒冷的环境中,尿量增加,原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减少,对原尿中的水分重吸收减少。
29.(12分)下图是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概念图(部分),其中A、B、C、D、E表示某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