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策略

“百分数”是数学知识概念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

十一册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编排,本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其中“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像“百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还有分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此类知识的教学都是某个知识点的起始课,我认为对学生特别重要,要教透彻,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了解了知识的本质,以后才能学得灵活,才能举一反三。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对“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不够重视,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把教材上的例题一教,一节课就完事了。在后续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历届学生都感到困难,我分析了学生的作业错误,发现大部分错误是因为对百分数的意义不明确而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百分数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比率”理解不透彻;二是找不准两个量中哪个是单位“1”。

下面笔者就以《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

如何有效开展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

一、分析数据,认识百分数的必要性

如果只是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在课堂上读一读这些百分数,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恐怕学生并不会认识到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如何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已经学习了分数还要认识百分数,如何让他们在学到一个新知识点时印象深刻,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呢?课始我就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投篮比赛情景。如果你是裁判,你会认为哪个队员获胜呢?

(课件出示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

大多数学生看了表格后认为没有投篮总数,无法比较。为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比较作好了铺垫,然后我又出示了有投篮总数的表格。

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的比较方法有四种:

1.比较三名队员没投中的个数,但学生们很快意识到了这种方法的不科学性。

2.假如三名队员投的总个数都是一样的,比较他们投中的个数。假设都投了50个,或者都投了100个,这样就很容易判断谁获胜了。

3.比较三名队员投中的个数占总个数的几分之几?这

时我追问:你能很快看出哪名队员的命中率高吗?学生说:通分以后就知道了,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百分数,

虽然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分数的意义作为学习的基础,但百分数与分数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要在第一节课中既抓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这个重点,又要突破找到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首先,我想到了“百格图”,目的是将

百分数与分母是100的分数联系起来,以“百格图”作拐杖,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把握百分数的本质。其次,在“百格图”上不断涂色、找百分数,加上对8%、32%、40%、60%、90%、99%、99.5%、100%这些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通过讨论“有颜色部分的面积可以涂成正方形面积的101%吗”让学生理解表示部分与整体的百分数不能超过100%,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百分数有了更深的理解。

2.用喜欢的方式表示百分数的意义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百分数,老师也收集到了两个百分数。

出示: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但人均水资源占

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25%吗?

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想到画正方形,开始很费力地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然后用彩笔涂色。但不到一会儿,我欣慰地看到部分学生改变了方法,有的把正方形平均分成

了4份,有的用圆规画了一个圆,有的索性画了一条线段……我把他们的作品一一贴在了黑板上。

师:哪部分表示25%?

生:阴影部分表示25%。

师:我只看到了■,怎么看不出25%呢?

生:25%就是■。

师:你能来解释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5%就是■,约分以后就是■,分100格太麻烦,这样省事。

这“事”省得多好呀,我心中一阵窃喜。

师:请你来说一说25%的意思。(板书: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

要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并不难,但要让他们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分数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推,在数形结合初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25%的意义”。开始,学生受“百格图”的影响,花了很长时间才把正方形分成了100格,然后给其中的25格涂上了颜色,表示25%。但慢慢地有一小部分学生放弃了这种做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cor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Recognition of Scor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34—35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2个分别装有8枝铅笔的文具盒,1个装有6枝铅笔的文具盒。一把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格子纸,画有16个小圆、8朵花的图纸。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师板书“1/2”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数? 生: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生:二分之一。 师:你能说说这个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生1:我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圆片的1/2。 生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1/2。 生3:我把一堆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拿走1份,拿走的部分是这一堆桃子的1/2。 ………… (师板书:整体部分) 2、师:这些都是三年级学过的知识,现在我们明白了“1/2”的意义吗?刚才这位同学说把一堆桃子平均份成两份,拿出1份就是这堆桃子的“1/2”,说得真好,大家看,我这儿没有桃子,就用我手中的这把铅笔代替桃子,请你上来演示一下拿出“1/2”的过程可以吗? 生上台活动演示。 【评析:直截了当的导入,学生自主举例说分数的意义,通过互相交流启发,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新的知识增长点,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小学数学总复习_数的认识讲义

数的认识 知识点复习 一、整数与小数 1、自然数、0和整数 自然数: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0: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整数: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注意:不能说整数只包括0和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属于亿级和万级的要读出级名。例如,684528563读作:六亿八千四百五十二万八千五百六十三。 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例如,8000406000读作:八十亿零四十万六千。 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4、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比5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把尾数舍去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5、整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位数的多少,位数较多的数较大;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那么首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则左边第二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 6、小数 把整数 “1”平均分成10份、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 几、百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例如,101记作0.1、100 8 记作0.08。 小数的单位是0.1、0.01、0.001、……它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 小数部分的最大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7、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照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8、小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

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梓潼县自强镇小学校梓潼 622150) 实施新课程,探索教学打造有效课堂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笔者作出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情,培养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 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 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 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 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 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 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 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 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 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 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 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 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 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 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 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 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 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内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内,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内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内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_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班级情况: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22人,女24人,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较差,自主学习风气不浓,需要教师指导,探究风气不浓,需要多鼓励,培养。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1/2、1/3、3/4、2/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用分数表示图形中涂色部分。 出示小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对折并涂出它的1/2. 出示大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活动一:拿铅笔 1、拿铅笔: 首先,我们做一个游戏(出示三盒铅笔)老师这里有3盒铅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铅笔,我先采访一下三位同学: 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现场组织活动:好,那就请同学们从你面前的盒子里拿出铅笔总枝数的1/2(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一堆铅笔中拿出。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支) 2、提出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小学数学中烙饼问题”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中烙饼问题”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中烙饼问题”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中烙饼问题”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2015-05-19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中烙饼问题”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中烙饼问题”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柴彦姝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小学) 摘要:“优化”思想就是指在有限或者是无限种可行方案之中,选出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案的教学思想,并且这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研究过程中,常常以对象“最优”为相应研究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经历优化思想运用的有效性,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志力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优化 一、烙饼问题 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不同学生都需要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想要有效达到课程学习标准要求,就需要他们自主进行操作,自己发现

烙饼中蕴含数学优化原理,之后将烙饼转化为烙成多少个面来研究,将最终结果进行调查研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就能够有效得出最优方案,进一步感知数学学习的魅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只需要理解三张烙饼优化的’方式,就能够依照现实状况得出需要的时间,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够通过动手的方式进行,促使其更好地进行学习,经由教师的引导,就能够发现烙饼问题蕴含的数学原理,使用最简单的方案,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烙饼问题”教材解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烙饼问题”是其中新增设内容,教材从现实生活场景着手,在其中提取出新的数学问题,并依照现实状况设置问题情境,比如,“食堂师傅每次能够烙三张饼,一张饼两面都要烙,每一面都要烙两分钟,怎么样才能够最快吃到烙饼?”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优化的方式进行,并且进一步探究还能够怎么烙饼,哪一种方式最有效。运用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优化的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烙饼问题”例题研究 本文在研究烙饼问题的时候,始终以烙饼问题作为主题,并有效围绕优化的思想进行研究,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学习的方式作为主线,对怎样才能够尽快吃上烙饼的思路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方式,进而展开教学。在验证公式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借助相应教学用具进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烙饼的最佳形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数学教学形式,体会到初步发展的形式。 首先,要优化情境,将问题设计成简洁明快的形式,(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896787.html,)这样就能够改变教学环节中从小数据开始探索的步骤,有效发现相应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从数学的思想高度上直接寻找出学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场景。比如,“学校食堂新开张一家烙饼铺子,烙饼师傅每次能够烙饼三张,每一张饼两面都要烙,师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方法研究 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丁粉红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方法,并且这些策略、方法是在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践了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互动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互动教学策略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互动等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下面以二年级“认识方向”一课,说明运用互动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方向,形成空间观念。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多样,可以是提问式对话,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是答问式对话,让学生提问教师来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对话中,教师边指导、边释疑,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在本课中,初次认识东北面时,教师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出上面建筑物的方位,学生发现超市无法用以往学习的东、南、西、北这样的方位词来描述方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你们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生1: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 生2: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北面。 生3: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偏北一些。 师:如果从学校走到超市,你认为可以怎样 走呢? 生1:先向东再向北就可以走到了。 生2:也可以先向北再向东。 教师让学生边说边指出由学校到超市的行走路线。 师:从走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在正北面吗?在正东面吗?(不是)看来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还不能完全确定所有物体的方向。从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偏一些,同时它也在学校的北面偏一些,即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我们给它一个新方向——东北面。 对于东北面这样的方位词,学生生活中听说过,但并不能正确使用,教师并没有因为有学生会就简单教学,也没有因为有学生不会就直接告知,而是通过让学生感性地“走”路线,让学生感受超市所在的方位,之后告诉学生,这样的方位就称为“东北面”。这就不仅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生生互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提高对问题认识的深度。生生互动又可分为个体与个体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全体学生互动等。如本课中,在学生认识东北面后,教师出示西南面的公园让大家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同桌的相互交流,学生模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根据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筛选,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标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进行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领域的变革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最重要是教师要以新型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因为教育改革并不是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切都完全否定,而是根据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筛选,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一、小组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在學校教育中,大多会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方式,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班级整体性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对于学生关注度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从而影响到了班级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一直处于一个相互孤立和知识的被动接收地位,这不仅不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入讲授,还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也就影响到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程度。所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起班级学生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数学课程“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带领班级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充分学习。在知识讲授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讲授清楚具体的数学知识点,也要着重给班级学生强调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做到知识学习的全面性。然后,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让班级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课后练习题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确定本小组知识学习的具体环节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情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各司其职。最后,在班级中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之后,教师要要求每个小组依次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学习成果的发言,让学生具体说出自己小组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与分工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班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和学习指导。 二、游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六年级数学《数的认识》知识点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数的认识》知识点复习 一、整数和小数 1、自然数、0、整数 (1)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 注:但不能说整数只包括0和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 (1)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属于亿级和万级的要读出级名. 684528563读作: 六亿八千四百五十二万八千五百六十三。 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8000406000读作:八十亿零四十万六千。 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4.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比5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把尾数舍去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5.整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位数的多少,位数较多的数较大;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那么首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相同,则左边第二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 6.小数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小数部分的最大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 7.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照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8.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运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在小数末尾添上0.如:3.5=3.50 也可以把小数化简.3.500=3.5 9.小数点数位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张星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解题思路保守,不重视记录 数学教学中,思维模式保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大敌。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却一直占据着主流,比如固定的解题套路、千篇一律的题海战术等,都不利于学生灵活主动地去创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各异,所以要注意保持记录的好习惯,但实际上,学生们往往忽略这些,甚至懒于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及时记录,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不自信现象明显,害怕出错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自信的现象,他们对于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也渴望被老师认可,但是由于怕出错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笑话,所以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导致数学问题研究不深入,创新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影响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中的胆怯情绪,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愉悦的学习之中。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保持好奇心,引导创造性活动

好奇心是人探究未知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趋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解决一些问题,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导小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面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新颖独特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发展想象力,提高发散性思维 数学是一项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在严密的逻辑思维背后,想象力和创新力也不容忽视,且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拓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尽情的去想象,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之逐渐朝着集中性思维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及时排除心理定势及消极性的心理暗示,比如在学习完“米、分米、厘米”以及“直线、线段和射线”等概念后,教师不妨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比较的因素,让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比较认识,可以到操场上实际测量篮球场和跑道的长和宽,也可以用卷尺或步伐进行测量,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知比较测量所得数据的准确性,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捕捉灵感,学会举一反三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报告(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知识点大全 一、整数的分类 1.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2.整数的分类 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 正整数和0就是自然数。 注意:自然数都是整数,但它只是整数的一部分,不能说整数都是自然数。

二、整数的组成 1.计数单位。 个(一)、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数位和位数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同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就不同。

例如:2002中的左起第一个“2“所在的数位是千位,表示2个一千,左起第二个“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最左端也就是最高位不能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或者说一个自然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 例如:1358含有四个数位,则1358就是四位数。 下图是整数数位顺序表 三、整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 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亿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或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读只读一个0,例如,210073210读作:二亿一千零七万三千二百一十。 2.整数的写法。 先分级,再从最高级写起,数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例如:二千二百零三万一千一百写作:22031100。 四、整数的大小比较

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的策略讲课教案

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的策略

小xi ǎo 学xu é低d ī段du àn 数sh ù学xu é图t ú文w én 结ji é合h é题t í教ji ào 学xu é优y ōu 化hu à的de 策c è略lu è 黄hu án ɡ竹zh ú镇zh èn 中zh ōn ɡ心x īn 学xu é校xi ào 符f ú永y ǒn ɡ智zh ì 小xi ǎo 学xu é低d ī段du àn 学xu é生sh ēn ɡ主zh ǔ要y ào 以y ǐ形x ín ɡ象xi àn ɡ思s ī维w éi 为w éi 主zh ǔ,识sh í字z ì量li àn ɡ少sh ǎo 针zh ēn 对du ì这zh è一y ì现 xi àn 象xi àn ɡ,此c ǐ阶ji ē段du àn 的de 应y ìn ɡ用y òn ɡ题t í,主zh ǔ要y ào 以y ǐ图t ú和h é文w én 字z ì相xi ān ɡ结ji é合h é的de 形x ín ɡ式sh ì出ch ū现xi àn 。这zh è样y àn ɡ的de 安ān 排p ái ,适sh ì应y ìn ɡ了le 低d ī段du àn 学xu é生sh ēn ɡ的de 年ni án 龄l ín ɡ特t è点di ǎn 。应y ìn ɡ用y òn ɡ题t í教ji ào 学xu é在z ài 小xi ǎo 学xu é数sh ù学xu é教ji ào 学xu é中zh ōn ɡ占zh àn 很h ěn 大d à比b ǐ例l ì,是sh ì教ji ào 学xu é中zh ōn ɡ的de 难n án 点di ǎn 。因y īn 此c ǐ,新x īn 教ji ào 材c ái 把b ǎ大d à纲ɡān ɡ教ji ào 材c ái 中zh ōn ɡ的de 应y ìn ɡ用y òn ɡ题t í进j ìn 行x ín ɡ了le 扩ku ò展zh ǎn 并b ìn ɡ称ch ēn ɡ为w éi 解ji ě决ju é问w èn 题t í。打d ǎ破p ò了le 大d à纲ɡān ɡ教ji ào 材c ái 的de 格ɡé局j ú ,不b ú再z ài 集j í中zh ōn ɡ编bi ān 排p ái 应y ìn ɡ用y òn ɡ题t í。那n à么me ,在z ài 新x īn 课k è程ch én ɡ理l ǐ念ni àn 下xi à该ɡāi 如r ú何h é进j ìn 行x ín ɡ解ji ě决ju é问w èn 题t í教ji ào 学xu é,特t è别bi é是sh ì低d ī段du àn 的de 图t ú文w én 结ji é合h é的de 情q ín ɡ景j ǐn ɡ应y ìn ɡ用y òn ɡ题t í该ɡāi 怎z ěn 样y àn ɡ实sh í施sh ī有y ǒu 效xi ào 教ji ào 学xu é呢ne ?我w ǒ认r èn 为w éi 小xi ǎo 学xu é低d ī段du àn 数sh ù学xu é图t ú文w én 结ji é合h é题t í在z ài 教ji ào 学xu é时sh í可k ě以y ǐ采c ǎi 取q ǔ下xi à面mi àn 几j ǐ个ɡè教ji ào 学xu é优y ōu 化hu à的de 策c è略lu è : 一y ì、加ji ā强qi án ɡ读d ú题t í训x ùn 练li àn ,培p éi 养y ǎn ɡ审sh ěn 题t í能n én ɡ力l ì 随su í着zhe 学xu é生sh ēn ɡ识sh í字z ì量li àn ɡ的de 增z ēn ɡ大d à,图t ú文w én 结ji é合h é的de 题t í目m ù相xi ān ɡ应y ìn ɡ增z ēn ɡ多du ō,但d àn 大d à多 du ō 数sh ù学xu é生sh ēn ɡ往w ǎn ɡ往w ǎn ɡ只zh ǐ看k àn 图t ú而ér 不b ù去q ù读d ú文w én 字z ì,致zh ì使sh ǐ会hu ì做zu ò的de 题t í出ch ū错cu ò。图t ú文w én 结ji é合h é的de 情q ín ɡ境j ìn ɡ应y ìn ɡ用y òn ɡ题t í是sh ì数sh ù量li àn ɡ与y ǔ情q ín ɡ景j ǐn ɡ的de 结ji é合h é,因y īn 此c ǐ教ji ào 师sh ī必b ì须x ū重zh òn ɡ视sh ì加ji ā强qi án ɡ学xu é生sh ēn ɡ审sh ěn 题t í能n én ɡ力l ì的de 训x ùn 练li àn ,提t í高ɡāo 学xu é生sh ēn ɡ读d ú题t í的de 能n én ɡ力l ì。比b ǐ如r ú苏s ū教ji ào 版b ǎn 一y ì年ni án 级j í数sh ù学xu é教ji ào 材c ái 上sh àn ɡ册c è第d ì106页y è第d ì19题t í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处理时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概念的外显(即定义的描述),而忽略了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与特征),较多的是死记硬背、通过习题的反复操练来巩固概念,学生生厌,而且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致使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了认知上的偏差。 3、孤立地学习数学概念。教师往往执行于教材编排,把一些概念分课时逐一进行教学,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零零碎碎,缺乏一定的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上增加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概念与应用脱节。学习概念后需要通过应用环节来巩固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但发现有时练习的跟进与针对性不强;还发现学生在应用中,往往会忽略概念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去推理辨析,把概念给架空了。 5、重视和优化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学的硬功夫和必备能力。引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在大量的实践中,深刻洞悉、把握规律,勤于反思、创造性驾驭,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向智慧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2、研究述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而相对比较忽视概念建立和概念巩固的作用和实效,在后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理性框架和实践的积累。往往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探索;重计算轻过程等。目前一线教师还缺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深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没有做到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教学实例比较缺乏。这也将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以后有所收获的方面。 1、关于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往往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希望通过一些课堂实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2、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加,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内涵会比较相近,学生容易混淆;由于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常常会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由于概念之间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这一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作者:郭玉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86 更新时间:2010/11/24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郭玉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数学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大多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且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发展.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课题实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便于今后深入、有效地开展后期实验,现就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确定为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方向。为了通过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索出一套适合数学优化教学中遏制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方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度 统一思想后,为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使课题实验真正做到有组织、有落实、人人参与,工作到位。挑选年富力强、熟悉业务、钻研技术、乐于奉献的数学一线教师为教研课题组成员。并对课题实验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对课题组成员明确职责。同时为了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结合实验方案分别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教师制度》、《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实验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课题实验上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严格考勤,定期座谈交流。 三、加强学习,增强研究课题的潜力 为了帮助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联系旧知,理解意义(5分钟) 师:(课件出示1/4)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分数,谁来读一读?1/4表示什么意思? 1/4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分数,有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看成整体“1”进行平均分,也有把多个图形、多个物体看成整体“1”。是的,像同学们所说的(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课件出示: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3/4,你觉得她能做到时吗? 生1:有可能,是一个蛋糕。 生2: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大蛋糕呢。 师:同学们,他们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同样是蛋糕的3/4,结果却不一样呢?(整个蛋糕的大小不一样,一个是小蛋糕的3/4,一个大蛋糕的3/4,看来分数和它所对应的整体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分数的奥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活动,深化理解 活动一: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盒水彩笔,谁能帮我拿出每盒水彩笔中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现在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拿出这盒彩笔1/2是几枝?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吗?(问拿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数错啦?确认?) 师:奇怪啦,为什么都是拿出一盒彩笔的1/2,拿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有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 师:同学都安静下来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向大家你的想法。 生1:(这是这个小组的想法,你们小组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