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仓百人一首》中的数词虚化现象看日语数词使用特点--与《唐
从《小仓百人一首》中的咏“月”和歌看日本人的美意识

( 西华 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日语 系 四川成 都 6 03 ) 109
摘 要:本 文以和歌集 《小仓 百人一首 》为中心,分析 了其 中出现的咏月和歌 ,探 讨得 出不 同主题 的和歌 当 中的月的不同意 象,恋歌 当中的月常暗示恋人 的分别,故 常用月传递 哀伤的情感;季节歌 中常用 月来渲染秋的猿爽 、对 比夏 的炎热、突出冬夜的清冷;写号歌 中常 将 月作为 自然景 物之一加 以描 写,以月的皎洁衬托 清雅 、幽静的 自然环境 ;羁旅歌 中的 月则常被寄 予思 乡之情 。此外,本 文还归纳 了各 个 时代 具 有代 表 性 的 美意 识 是 如 何 通 过 月 及 咏 月 和歌 得 以体 现 的 。 关键 词 :月 ;意 象 ;和 歌 ; 美意 识 中图分类号 :I0 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7 7( 0 0) 6 0 4 — 2 08 6 5 2 1 0 — 0 2 0
一
集 ,也 是一 部和 歌史 。 值得注意的是,在 《 小仓百人一首 》和歌集 中关于 “ 月”的和 歌 出现 了 1首 之多 ,超 过 了收 录和歌 总 数 的 1% ,可 见 , “ ”不 1 0 月 仅是 日 传统美 意识 的象 征 ,更 是 和歌 的重 要 主题 之一 。本 文将分 本 析 《 小仓 百人一 首 》中 的咏月 和歌 ,归 纳 “ ” 的各种 意象 ,从 而 月 进一 步整理 出咏月 和歌所 表现 出 的美意 识 。
一
、
绪论
() 来 5 今
0 Lc 1I 畏月 、 加 ) :
பைடு நூலகம்
有 明 月 老
待 岛出
日本著 名作 家川端 康成 在 16年 诺 贝尔 文学 奖颁 奖仪 式 的演讲 98 为加 君 今 宵至 ,形单 影 只秋 月怜 。素 性法师) () 明 0 扎 <兄 之 L 别扎 土 9 唬 c I j喜屯 6 有 加 ) 中引 用了道 元禅 师的 和歌 “ 春有 花开 夏 鸟鸣 ,秋 日明月冬 雪冷 ” , 土 冷 并且 将 日本文 化 的特 征 定 位 于 “ 月 花 ” 。 可 以说 “ 月 花 ”一 f L ( 月高 悬 ,伊人 漠 漠 ,伤离别 。壬 生 忠岑 ) 雪 雪 词不 仅 指 出 了 日本 四季 的 自然美 ,更 是 概 括 了 日本 人 的 美 意识 。 () 7} I 守 嚼誊, 为方老 眺 札 ) 有明 月 “ ” “ ” “ 雪 月 花”既 是有 机 的整体 ,又各有 特点 ,本 文将 就其 中 残扎 为( 影踪不 得 寻 ,唯见 晓月 明 。后德 大寺实 定) 鹃啼 这三首和歌中 “ 明之月”都贯穿了 日本文学 “ 有 物哀”的特 的 “ ”进行 探讨 。 月 《 小仓百人一首 》编纂于镰仓 时代 ,编者据说是藤原定家 , 质 ,表现出了平安时代特有的优美、纤细的美意识 ,但具体的意象 5中 有 其 所 选 和 歌 均 出 自历 代 有 代 表 性 的 和 歌 集 ,选 取 了较 有 代 表 性 又不 尽相 同。() “ 明之 月 ”的 出现 ,既是 时间 的标志 ,暗 示着 的一 百位 诗 人 ,又 从 每人 的作 品当 中各 选 取 一 首 和 歌 编纂 成 书 , 由此 得名 “ 人一 首 ” 。尽 管 在 选 择 诗人 和其 作 品 时 ,受 到 每 人 百 首的数量限制,未能将各代所有杰出诗人和作品全部选人 ,但 就 纵 向来 看 , 《 仓 百人 一 首 》基 本上 概 括 了各 代最 杰 出的 诗人 小 及 其 最优 秀 的作 品 。因而 可 以说 《 小仓 百 人 一 首 》既是 一 部 和歌
日本古代诗集《小仓百人一首》对唐诗的仿写与革新

日本古代诗集《小仓百人一首》对唐诗的仿写与革新
《小仓百人一首》是由歌人藤原定家应宇都氏之请编撰而成的,其中分别收录了从天智天皇到顺德天皇间100名杰出歌人的一首和歌,因而得名“百人一首”。
《小仓百人一首》在日本的受关注度与影响度极大,但在中国对其的研究较为片面且不够完整深入。
根据历史,《小仓百人一首》收录和歌的创作时期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高潮期——“唐朝”,唐诗对小仓诗的影响就不可避免。
而本论文关注的重点也正是小仓诗对唐诗的仿写与革新之处。
研究发现,《小仓百人一首》的和歌创作充分体现了唐诗的意境。
作为贵族文人代表的100名歌人,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日本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实现对唐诗的充分模仿的同时又传递出了和歌的民族特色。
本论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探讨《小仓百人一首》对唐诗的仿写与革新之处,以及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小仓百人一首》的成书情况和影响,对其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唐朝时期中日文化的交流概况。
第二部分主要讲小仓爱情诗对唐诗的仿写与革新,及其背后蕴含的日本文化,包括“访妻婚文化”、“赠礼文化”、“竹取少女传说”等;第三部分主要讲小仓自然诗对唐诗的仿写与革新,及其背后蕴含的日本文化,包括“物哀美学”、“幽玄美学”、“神道传说”等;第四部分主要讲小仓羁旅诗对唐诗的仿写与革新,及其背后蕴含的日本文化,包括“遣唐使文化”、“季语”等。
本论文更倾向于诗歌背后的文化分析,各个章节之间的文化分析并不是独立开来的,不同类型的小仓诗有受到同一文化的影响或者同一类型的小仓诗受到多
种文化的影响,由此在文化分析上整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小仓诗对唐诗的仿写与革新之处。
《小仓百人一首》和歌赏析

ひさかたの 光のどけき 春の日に しづ心なく 录其作品约 440 首。
花の散るらむ
◎和歌大意
――紀友則 「出典:『古今集』( 巻二 )」 ◎作者简介 纪友则 ( ?-907 年 ),日本平安时代三十六歌仙之一, 《古今和歌集》的编撰者之一,但未编撰完成就去世了。 他是纪贯之的堂兄,早年就活跃于歌坛,年过 40 岁仍无
等多种形式,但最后固定下了 31 个音节的短歌形式,体 花的和歌数量仅排在第八位。到了平安时代,随着日本贵
现了日本复杂的精神文化。
族文化的成熟,樱花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了和歌中最常
关键词:《小仓百人一首》;纪有则;纪贯之;和歌赏析 见的题材。而樱花的早开早谢,也代表着王朝文化的华丽
风格和佛教的无常观。
这首和歌对樱花的早开早谢充满了疼惜之情,具有 的艺术世界里。
唯美风格。歌中的しづ心なく ( 芳心乱 ),是指樱花心慌
参考文献:
意乱地飘落下来。也有人认为,是指作者看见樱花飘零而
[1] 刘德润 . 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 [M]. 外语
心慌意乱。本歌是《古今和歌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名歌之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纸牌 ),开始在民间流传。特别是作为新年的游戏,一直受 风和歌的作者,现存千余首作品中,有半数是应皇族和贵
到大家的欢迎,代代传诵,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对日本民 族之请求而作的屏风歌。《古今和歌集》前有他所作的序
族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言,是和歌史上的重要理论文献,《古今和歌集》等共收
点芳魂,真令人惆怅留恋。( 刘德润 )
主人,便责其疏远。纪贯之立刻到院子里摘下一枝盛开的
春风暖,旭日融,风和日丽意正浓。芳心乱,吾亦 梅花,并附上这首和歌作为回答。此歌充分体现了平安贵
小仓百人一首中日对照诗文解析

小仓百人一首中日对照诗文解析指南车轻;
(比喻指引事物的客观的方法)
人迹稀。
(指在这片土地上几乎看不到人的踪影)
牆头草色新;
(墙头的青草看上去特别新鲜)
红杏垂丝尘。
(红杏枝头那细长的枝条上有着充斥空气中落叶细尘)
萧萧黄莺催;
(清晨寂寥寥寒风中有着黄莺报岁的声音)
静听杜鹃啼。
(可以用耳静静地聆听着杜鹃欢快的鸣叫声)
三十六祁里;
(这里面一共有三十六个祁令)
九泉当中垂。
(九泉在里面,这里是最低处)
野苑迟日暮;
(野苑里的夕阳正在西斜)
独把闲愁分。
(独自静享闲愁,把心中的难受把握在自己的心里)
江边石块上;
(在江边的石头上)
何计出江湖。
(想着该如何能出走江湖之间的梦乡?)
日暮西山空;
(夕阳已落,但西山间仍是寂静)
天心觉月昏。
(因为月也依旧是朦胧的,所以整个天地显得晦暗)。
《2024年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与翻译研究》范文

《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中,数量词作为重要的语法元素之一,其作用和表达方式在不同语言中呈现出显著差异。
尤其在中国和日本这两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语言系统的国家,数量词的运用更显独特之处。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日数量词的异同,并就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二、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一)相同之处1. 均用于表示数量:无论是中文还是日语,数量词都是用来表示事物数量的词汇。
2. 修饰名词:在两种语言中,数量词通常用于修饰名词,表达数量关系。
(二)不同之处1. 分类方式:中文数量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等,而日语则有数词、量词和助数词等。
此外,中文的数量词较为灵活,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词汇组合使用,而日语的数量词则相对固定。
2. 用法差异:在表达数量时,中文常使用“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如“三个苹果”;而日语则常用“数词+名词”的结构,如“三つのリンゴ”。
此外,日语中还常使用助数词来表达复数概念,如“カルシウムの箇数(Ca的复数)”。
3. 文化内涵:在文化内涵方面,中文的数量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八路军”、“八宝茶”等。
而日语中的数量词则更多地与日常生活相关,如“一緒に食事をする(一起吃饭)”等。
三、中日数量词的翻译策略(一)直译法直译法是保持原句结构、语法关系和表达方式的一种翻译方法。
在翻译中日数量词时,若直接翻译能保持原意且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可采取直译法。
例如,“三个苹果”可直译为“三个苹果”。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文的含义进行翻译的方法。
当直译法无法准确传达原意时,可采用意译法。
例如,在翻译“八路军”时,可将其译为“the Eighth Route Army”,以更准确地传达其含义。
(三)转换法转换法是在翻译过程中调整语序、改变句式等方法。
由于中日数量词的用法存在差异,有时需采用转换法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例如,在将“三个苹果”译为日语时,可调整为“リンゴは三つあります”,以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
从《小仓百人一首》恋歌看日本古代“访妻婚”

从《小仓百人一首》恋歌看日本古代“访妻婚”米丽萍;米丽英【摘要】日本古代盛行“访妻婚”习俗,贵族男子可以一夫多妻,女性们在婚姻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于是便将种种不幸咏唱为一首首悲情恋歌.《小仓百人一首》中的恋歌隐含“悲愁”,飘忽着“物哀”的感伤情绪,映现出当时女性的悲哀和痛楚.【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11【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小仓百人一首》;访妻婚;和歌;恋歌;物哀【作者】米丽萍;米丽英【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6和歌是日本独特的诗歌形式,充分表达了日本人的内心活动与精神世界,其中诸如“物哀”、“幽玄”、“余情”等美学理念对日本各个时代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居宣长提出“物哀”是一种带有优美、纤细、沉静、伤感色彩的文学理念[1],他强调以物语与和歌俳句为代表的日本文学的创作宗旨就是“物哀”[2]。
日本学者九松潜一认为“物哀”中最突出的特质是哀愁[3]。
进入中世时代后,日本文人努力继承和模仿王朝贵族文化,崇尚优美、含蓄、朦胧、幽雅、缥缈、“余情面影”等审美趣味和美学理念[4]。
藤原俊成首次将“幽玄”作为优秀和歌的评语多次使用,藤原定家将其父藤原俊成的“幽玄”美学理念进一步发展为“有心”的美意识[5],认为和歌应该以优美情调为基础,强调“余情”美,追求余情余韵的象征性表达。
诸多和歌集中最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是藤原定家编撰的《小仓百人一首》,其中“恋歌”占了43首。
43首恋歌,43段爱情故事,其中无不流淌着悲愁哀切的古典美的旋律,字里行间,飘逸着平安王朝的优雅与纤细,蕴含着深深的物哀情绪[6]46。
从中我们不但可以从艺术上欣赏“恋歌”缠绵悱恻和凄艳哀婉的情调,也可以窥探日本古代妇女在婚姻上的被动无奈和情感上的痛楚哀伤,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古代的婚姻制度和妇女的社会地位。
论汉译本《小仓百人一首》的中国古典诗风

论汉译本《小仓百人一首》的中国古典诗风王米娜【摘要】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和歌占据着重要地位.日本和歌诗风清新,意境简隽优美.若将日本和歌与中国唐诗宋词相比较的话,可以看出日本和歌既有唐诗的意境,也有宋词清丽的文风.《小仓百人一首》是和歌的精粹,善于用具有简洁意象的平淡语言表现出细微的视觉、听觉等微观空间.刘德润先生的译文巧妙使用了中国古诗中的常见词汇,将其翻译为五言四句的古体诗形式,给具体的客观物象赋予了浓浓的诗意,并将日本和歌与中国诗歌之美有效融合在了一起.译文赋予其中国古典诗风,更易使读者达到符合原作的审美体验.【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4)005【总页数】4页(P145-148)【关键词】日本古典文学;和歌;小仓百人一首;诗歌翻译【作者】王米娜【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313《小仓百人一首》是日本广为流传的和歌诗集,汇集了100位和歌作家的作品,从7世纪到13世纪,时间跨度600余年。
日本民族极少经历内乱,因此,文学作品也极少描写战争,和歌中所咏唱的大多是男女相思之情、四季交替之美,与中国古诗题材有一定不同。
然而,就诗歌技巧与风格而言,日本和歌与汉诗有诸多相通之处,如和歌与汉诗相同,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善于借助自然风物来表达个人情绪。
《小仓百人一首》中恋歌居多,共43首,其次为描写四季景色的作品。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往来密切,汉唐诗风对日本和歌也有深远影响。
刘德润先生将《小仓百人一首》以五言四句的唐诗形式译出,使日本和歌与中国古典诗风融为一体。
本文选取了部分译诗,通过分析译文中的意象词语探讨译文所蕴含的中国古典诗风。
诗歌将作者的所见所思所闻以生动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丰富的艺术美感。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概念。
关于意象的定义,古今中外都有相应的阐述。
黑格尔认为:“诗人必须把他的意象(腹稿)体现于文字而且用语言表达出来。
闽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数词的异同比较

第2期闽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数词的异同比较李瑾(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摘要〕闽南语是汉语方言之一,相当完整的保留了汉语量词的词性与语法特点。
日语量词称助数词,是随汉语文字传到日本的,迄今大多数仍沿用汉语字(词);它虽基本保留了汉语量词的词性和某些语法特征,但构词方式和用法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对闽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数词的异同比较,不仅有助于了解汉语作为母语或母语之一,其量词在闽南语和日语中的不同表现型态及其变化,也可从中窥见闽南语的地域特征与日语植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辨识掌握闽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数词的异同及其用法。
〔关键词〕闽南语量词;日语助数词;异同比较中图分类号:H177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8X (2010)02-93-06〔收稿日期〕2010—01—26〔作者简介〕李瑾(1964~),女,广东省饶平县人,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闽南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都以汉语量词为母语词类。
汉语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的词”。
[1](P20)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与名词或动词连用,数词后头几乎必须有个量词,这是汉藏系语言的特点之一。
在欧洲语言中却是很少见的,虽然英语里间或也有a piece of chalk (一枝粉笔),或a cup of tea (一杯茶)的说法,但它毕竟不是一般的格式,况且piece 、cup 也只能看作名词。
汉语的量词有两种。
一种是计算实体事物的物量词,包括表示度量衡单位的词,如:里、丈、尺、寸、石、斗、升、吨、斤、磅、两等;表示计体单位的词,如:个、只、块、条、座等。
某些名词或动词也常被借用表示物量,如一杯水、一瓶酒、一封信、一捧花生等。
另一种是计算行为动作的动量词,包括次、趟、回、顿等,表示时间段落和器具的名词也常被借用表示动量,如玩了一天,住了三年,砍了一刀,咬了一口等。
量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属于实词之一,它的语法特点是普遍使用,能使表意明确,给人形象化感觉;单音量词几乎皆可重复,表示“每个都包括在内”;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总是与数词或指示代词连用;量词与事物的配合有其民族习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意思 :因罪 奔赴 流放 的地 方 ,乘舟 绕过 海 原上众 多 的 岛屿时 ,只 能请求 渔夫 帮我 转达 给 都城 的爱人 。 第2 3首 :月 札l f 千千 【 二 物 二圣 悲 L c 于 托 扣 身 ? 秋 汇f 耋面 岛把 E
本文基于对小仓百人一首中所收录和歌的考察采用与唐诗三百首进行对比继而分析总结的方法就和歌中数词的使用尤其是数词的虚化现象进行研究
比 较文 学
* ■
从《 小 仓 百 人 一 首 》 中 的 数 词 虚 化 现 象 看日 语 数 词 使 用 特 点
— —
与 《 唐诗三百首》 的对 比考察
吴 艳 景德镇 陶瓷学院科 技艺术学院
摘 要 :本 文基 于对 《 小 仓 百人 一 首 中所 收 录和 歌 的考察 ,采用 与 《 唐诗 三百首 》进 行对 比,继 而分 析、 总结 的方法 ,就 和歌 中数词 的使 用 ,尤其 是数词 的 虚化现 象进 行研 究。 旨在对 日语 中数词 的使 用规律 有所 把握 。
关键 词 :和歌 ;唐 诗 ;数词 ;虚化
引 言 和 歌 是 日本 传 统 的 韵 文 ,通 过 5 音和 7 音 构 成 , 与 汉 诗相 同 ,有着严 格 的音数 限 制 ,是一种 与汉 诗相 对 的 日 本 文学 形式 。作 为一种 可 以与 中 国的古 诗相对 应 的诗歌 形 式 ,和歌 在 日本有 着特 殊 的文 学地位 及研 究价 值 。而 《 小 仓 百人 一首 》是 由藤 原定 家选 撰 的和歌 集 ,收录 了从 飞鸟 时 代到 镰仓 时代 1 0 0首有名 和 歌 。因其跨 越 时 间之长 ,收 录 和歌 水平 之高 ,为 世人 所喜 爱 ,对后 世影 响 巨大 。作 为
意 思: 看着 秋夜 美丽 的月 亮 , 不 由 让人 感 到 各 种 悲 伤 。 虽然并 不是 只有我 一个 人 感受 到秋天 。 第2 7首:小 合 山 峰 屯 藁 心 面 鸟? ‘ 去一度
善 主允 0
意思 :小仓 山的美 丽红 叶啊 ,如果 你通 人 心的话 ,应 当为 了主上 的行 幸而不 要散 落 的等着 我们 。 第4 7首 :八 重 < 鸟L c 札 为宿 占 b 誊c =人
一长 期 历史 的演 变 与文 化 的发 展 , 数 词 的虚 指现 象逐渐 产生 。数词 的虚 化是 指数词 不表达 实 际数量 的 多少 ,而根 据不 同的语 境产 生不 同的含 义 ,发 挥
不 同的作 用 。 首先 :从数 词是 否存在 虚化 的角 度来 分析 《 小仓 百人 首 》 中的数 词,可 以发 现表示 实指 的有 :“ 三笠 山 八 重桉 三 室 山 才 ) 身一, 0 去一度 ” 。表 示虚 指的 有 :“ 八十 岛 千 千 c : 八 重 < 鸟 九重 汇 千岛 百 敷 ” 。
奄 田川 力 鸟缸 【 二 水 < <为 中的 “ 干早振 弓”则是 枕词 ,在这 里既 不表 达实 指 ,也不属 于数 词的虚 化用法 。 其 次,从 表示 虚化 含义 的数词 来看 ,《 小仓 百人 一首 》 中 表示 虚 化 的数 字 为主 要 为 “ 八 、 九、 百、千 ” ,且这 几 个 数 词 在 和 歌 中 皆表 示数 量 之 多 ,程 度 之 深 。“ 百 、千 、 万 ”表 示数 字 虚化 的现 象在 唐诗 中也较 为 多见 。如 :“ 瀚 海 阑 干 百 丈冰 , 愁 云惨 淡 万 里 凝 ” ( 岑参 ・ 白雪 歌送 武 判 官 归京 ) “ 欲 穷千 里 目,更上 一层 楼 ” ( 王之 涣 ・ 登 鹤 雀楼 ) “ 秦 时 明月 汉时 关 ,万里长 征人 未还 ” ( 王 昌龄 ・ 出塞 ) 。 但是与 《 小仓百人一首》中使用 “ 八 、 九 ”表 示 虚 指 相 对 应 的 是 , 中 国清 代 的汪 中在 他 所 著 的 《 述学 ・ 内 篇・ 释三 九 》 中说 :“ 古人 措 辞 ,凡 一 二不 能尽 者 , 均约 之 以三 , 以见 其多 ;三不 能尽 者 ,均约之 以九 , 以见 其极 多。 ”《 唐 诗三 百首 》 中所 录 “ 后宫 佳丽三 千人 ,三千 宠爱 在 一身 ”以及 “ 九 重城 阙烟 尘 生,千 乘万 骑西 南行 。 ” ( 白 居易 ・ 长 恨歌 )中的 “ 三千 ”“ 九 重 ” 皆表 示虚化 的含义 , 正 如 同汪 中所 释表 示极 多 ,都的意 思 。虚 指 的三指 多 ,在 汉 语运用 历史 中有 着较 长 的历 史 。清汪 中 《 释 三九 》中说 “ 二 乘 一则 为 三 ,故 三者 数 之成 也 。 ” 、“ 一 二 所不 能 尽者 , 则 以三 为 之 节 。 ”《 论语》 :“ 趋往 而 不 三 黜 。 ”《 春 秋传 》 : “ 三 折肱 为 良医 ” ,这里 所讲 的三 ,并非 是实指 三次 。因此 三 的虚 指 用 法得 到 了解 释 ,在 《 小仓 百 人一 首 》 中 “ 三” 的虚指用 法并 没有 得到 体现 。而 《 小仓 百人 一首 》中表示 数 量多 的数词 “ 八 ”的虚化现 象在 《 唐 诗三 百首 》中却没 有 出现 ,唯 二与 “ 八 ”相关 的诗句 为 “ 蝉鸣 空桑林 ,八 月 萧 关道 。 ” ( 王 昌龄 ・ 塞 下 曲其 一 ) :“ 八 月蝴 蝶忙 ,双 飞栖 草园。 ” ( 李白 ・ 长干 行 ) ,而这两 首诗 中的 “ 八 ”均 为实指 的季节 八月 。
一
和歌 的对应文学形式,唐诗中流传 最广 ,影响最大 的为 另 外第 1 7首 :千早振 为 神代 屯 善加
《 唐 诗三 百首 》 。
二 、《 小仓百 人一 首》及 《 唐诗三百首》 中数 词使 用情况考察
纵观 《 小仓 百 人 ~ 首 》 ,可 以发 现 在 1 0 0首 和 歌 中, 出现数 词 的仅有 九首 。如 下 : 第 7 首 :天 原 、 , j 、 哆吉c , - 兄 扎 、春 日智 为、三笠 山c :、 出 L月 力 屯 意 思 :眺望 天 空,东 方 映着 一轮 。那是 故 乡奈 良春 日 三 笠 山上 的月亮 啊 。 第 l 1 首 :和 田 原 、八十 岛 力 c - C、 二 出 妇 、
二干兄 克招 秋 来 { :c
意思 :杂草 丛 生的寂 静 的官 邸 ,荒 芜 的如今 没有 任何 人 来访 ,但 是秋 天仍然 来 到这 里 。 第 6 1 首:L 1 7 . L , 一 \ 奈 良 都 八 重桉 c , 、 九重
“ 二旬 妇 否力 、 奄
意 思 : 以往 绽放 在奈 良的八重 樱啊 ,如 今 却绽放 在 九 重 的宫 阙里 。 参考文献 : 【 1 1顾 ] 青编 著 . 《 唐 诗 三 百 首 》l M】 . 北 京 : 中华 书 局 , 与此 相 对 ,《 唐 诗三 百 首 》 中一 至 十 的基 数数 字 全 都 0 0 9年 . 出现 的同时 ,二 位数 、三 位数 、千 、及 万都 有 不 同频 率 的 2 出现 。通 过 统 计 ,《 唐 诗三 百 首 》 所收 录 的 共计 3 1 0首 诗 f 2 ] 刘德润 . 《 小仓 百 人 一首 》 . 北 京 :外 语教 学与 歌 中, 由 于 同 ~ 首乃 可 能 出现 两个 至三 个 数 字 , 使得 出 研 究 出版社 , 2 0 0 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