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物理 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2 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物理之赏析【一】、试卷内容、内容分布,分值、难度及答案【二】、试题解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应用及其图像表示方法。

【解析】: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F−f=ma解得F=ma+f可见C正确。

【要点】:要认真理解图像的坐标轴和单位,面积、斜率、截距,趋势、最值、转折点、拐点等的物理意义。

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摩擦力的不定问题,解共点力的平衡方程组。

【解析】: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 m。

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有:垂直斜面方向上有N=mgcosθ;沿斜面方向上有:当F最大为F1时有:F1=mgsinθ+f m;当F最大为F2时有:F2+f m=mgsinθ。

后两,可见C正确。

其余选项被排除。

式相减有F1−F2=2f m,解得f m =F1−F22【要点】:①摩擦力与弹力等大小和方向都存在不定问题,要由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其它力的状态决定;②计算当中往往以某几个物理量的整体作为一个(未知)量来求解;③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趋势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功和能.pdf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功和能.pdf

(A)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
(B)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C)经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答案:BC
19【2013广东高考】.如图7,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
A打到下极扳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 D在距上极扳2d/5处返回
答案:D
解析:带电粒子从P点由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在下极板处返回,根据动能定理知,①.将下极板向
上平移,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到达下极板处重力做功为,小于克服电场力做的功Uq,所以A、B选项错误。设距上
C.机械能损失了mgH
D.机械能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 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可
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A) 30%
(B)50%
(C) 70%
(D)90%
答案:A
极板x处返回,根据动能定理有②,由①②联立解得。所以C项错误,D选项正确。
2(2013天津卷)..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今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m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
甲提前站在“交捧”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
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A·甲竖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
B.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 D.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 答案:B 21(2013全国新课标I)、 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 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 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 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 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 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问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 在0.4~0.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答案:AC 解析:设着舰时舰载机的速度为v,无阻拦索时舰载机加速度大小为a,所以=,速度一时间图线面积表示位移,从着 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 ,A选项正确; 0.4s~2.5s时间内舰载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阻拦索的张力的合力一定,阻拉索之间的夹角变小 ,阻拉索的张力变小,B选项错误;0.4s~2.5s时间内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C选项正确;0.4s~2.5s时间内,由 P=Fv知,阻拦索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减小,D选项错误。 22(2013安徽高考).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求: (1)0~8s时间内拉力的冲量; (2)0~6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3)0~10s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答案】(1) (2)6m (3)30J 【解析】(1)由图2知, (2)由图3知物体的位移为 (3)由图2知,在6~8s时间内,物体作匀速运动,于是有f=2N 由图3知在0~10s时间内物体的总位移为 ,所以 16(2013山东理综).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 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 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 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 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 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CD 23(2013北京高考).(18分) 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 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 力大小 (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质量m=50kg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 员所做的总功W全部用于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 均为=2.0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⑴求常量k,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随x变化的示意图; 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m; 借助F-x 图像可以确定弹性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 和W的值 解析: 床面下沉时,运动员受力平衡,有:解得常量 由弹力大小可得图像如右图所示 (2)运动员从处离开床面,开始腾空,做竖直上抛运动, 其上升、下落时间相等,有

2013高考物理真题专业解析(新课标ii卷)(出版原稿)汇总

2013高考物理真题专业解析(新课标ii卷)(出版原稿)汇总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卷(物理部分)(新课标II 卷)解析一、选择题1.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答案:C 思路分析:考点解剖:考查了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 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同时考查考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解题思路:根据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各选项.解答过程:始增加,F 乞」mg 时物块静止不动,加速度为 0 ;在F ■」mg 之后,加速度与F 成线性关 系,C 项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 C.规律总结:在判断此类问题时,要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力学问题 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大多用物理量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再进行分析. 2.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F i 和F 2( F 2 > 0).由 此可求出()D.解:由于物块与水平桌面间有摩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当拉力F 从0开A.物块的质量•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答案:C 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力学中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受力分析分别写出F i 和F 2的表达式分析选项.解答过程:解:物块在斜面上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当作整体则可求得最大静摩擦力f, C 项正确;由于 m g 、V 均未知,物块对斜面的压力f m不可求,D 错.所以本题答案为C.规律总结:在判断此类问题时,要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明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掌握应用表达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3. 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 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 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 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 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其中斜面静摩擦力可沿斜面向下或向上, 由平衡条件得F^ mg sif m 'F 2 =mgsin J - f m ,其中为物块与斜个未知数,显然不能计算物块的质量m 当地重力加速度 g 和斜面倾角 二,但可将mg sin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答案:D 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综合考查了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加速度及图像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解题思路:根据导线框进入和出磁场过程中感应电动势、 加速度的表达式结合 v-t 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分析选项.解答过程:解:导线框进入和出磁场过程中, 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导线框受到安培力而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F B 2L 2v 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AB 错;由于d>L ,导线框有一段 a Am Rm时间全部在磁场中运动,没有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加速度为0, C 错D 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规律总结:在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力与运动问题时,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 找出物体的运动过程,判断物体速度的变化;此类问题要注意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 4.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 磁场方向垂直于横截面.一质量为 m 电荷量为q ( q >0)的粒子以速率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V o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 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3mv 0B. mv o C ' 3mv 0 D ' 3mv °3qRqRqR qR答案:A感应电动势、安培力、 安培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写出 VI-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根据粒子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作出轨迹图,确定出粒子运动轨迹的圆心, 构成三角形,由几何关系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出.解答过程:所以本题答案为A.规律总结: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问题,首先要正确的画出离子的运动轨迹图,找出几何关系,或临界条件,结合半径公式,就能解答此类问题.若粒子沿径向射 入圆形磁场必沿径向射出.5.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 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I 的正三角形 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 q , c 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 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 k .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A•匚 3kq B EQ'E 沖 C '3kq D . 2、,3kqET〒答案:B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静电场中电场强度、 电场力及物体的平衡的有关知识,冋时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解题思路:根据a 、b 带正电分析a 、b 对c 的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 由此判断匀强电场 场强方向,然后再对 A 或B 受力分析,得出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解答过程:解: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 q , c 带负电,因此a 、b 对c 的库仑力的合力 F 垂直于 ab 连线指向d ,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匀强电场场强的方向沿cd 方向.对小球a (或b ),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轨道半径洛伦兹力等于向心力,有 2,解得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V 0Bqv o = mr,A 正确.3qR所以本题答案为B.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如根据 力分析场强的方向;要注意物理研究对象的选取与转移.6•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 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答案:ABD 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高中阶段重要的物理学史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分析 A 选项;根据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分析B 选项;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分析C 选项;根据楞次定律分析D 选项.解答过程:解:正是奥斯特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人们才认识到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 A 正确;B 项是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正确;C 项叙述的是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众多实验中失败的一例,C 错;楞次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发现了感应电流的方向特点,D 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ABD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物理学史问题时,要重视并弄清高中物理中的规律、思想、与相qE£a tan60,其中小球b 对a 的库仑力2,解得F ba = k3kq ,B 项正确.qEa 、b 对c 的库仑力的合d 耳■ *-H QIrF关的物理学史的伟人.7.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答案:B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万有引力、功和能有关知识.解题思路:根据轨道半径减小,结合2,分析A选项;根据卫星的高度降v=m —r低,弓I力做正功,弓I力势能减小分析B选项;根据气体阻力做负功分析C选项;根据动能定理分析D选项.解答过程:解:由于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卫星的机械能缓慢减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做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但在一小段轨道上,仍可认为地球引力等于向心力,即2,所―Mm vG —2 mr r以随轨道半径的减小,卫星的速度和动能会增大, A C错误;由于卫星的高度降低,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减小,B项正确;由功能关系可知,* 二 E W,所以W;E,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BD.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正确理解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半径的变化是问题的切入点;要记忆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一系列的公式.&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B.车速只要低于V 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C.车速虽然高于V 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的值变小答案:A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圆周运动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根据向心力的来源分析A、D选项;根据提供的向心力与需要的向心力分析B C选项.解答过程:解:车辆在经过急转弯处可看作是圆周运动,需要受到指向弯道内侧的向心力,当路面外侧高内侧低时,车辆经过时重力沿路面有指向内侧的水平分力,如图所示,当此分力恰好等于汽车所受向心力即 2 ,汽车就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Avmg tan - m项正确;若车速小于、/, 2,汽车有向内侧滑动的趋势,车轮受到向外的摩c mg tan 日 > m 詈擦力,只要此摩擦力小于车轮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车辆就不会向内滑动,B错;同理,当车速高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外侧,只要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车辆便不会向V c外滑动,C项正确;是车轮刚好不受地面侧向摩擦力时的速度,因此与路面是否结冰无关,cD错.所以本题答案为AC.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正确找出向心力的来源;掌握物体做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条件.二、非选择题9 •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a)回答下列问题:的斜率会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丘丘的表达式可知,匚与厶x的____________ 次方成正比.E P答案:(1)ABC; (2) 2 ;(3)减小;增大;2mgs4h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实验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及平抛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根据小球平抛运动的初动能来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分析需要测定小球的质量及借助平抛运动测定初速度,即测定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 据得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及平抛运动分析(3).解答过程:解:(1)本题以测定小球平抛运动的初动能来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因此需要测定小球 的质量m 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 s 和竖直位移(桌面高度)h,选ABC度会减小,相同 ^x 时s 会减小,因此图线斜率 会减小;k =旦■ x如果m 不变,h 增大,则相同 x 时s 会增大,斜率会增大;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正确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会对实验进行分析比对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10. 某同学用量程为 1 mA 、内阻为120Q 的表头按图(a )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 1V 和1A 的多用电表.图中 R 和F 2为定值电阻,S 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a )所示的电路,在图(b )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 开关S 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______________ (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开关S 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_______________ (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3) 表笔A 应为_色(填“红”或“黑”).(4) 定值电阻的阻值 R i = _____________ Q , R 2 = ______________ Q .(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s 和竖直位移(桌面高度)h ;根由平抛运动S = v 0t1可求得h *222gS V2h则小球初动能2 mvo2 .mgs 4hS 二 V t1 可知,h 9h 不变,则sc 。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物理之赏析【一】、试卷内容、内容分布,分值、难度及答案【二】、试题解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应用及其图像表示方法。

【解析】: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F−f=ma解得F=ma+f可见C正确。

【要点】:要认真理解图像的坐标轴和单位,面积、斜率、截距,趋势、最值、转折点、拐点等的物理意义。

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摩擦力的不定问题,解共点力的平衡方程组。

【解析】: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 m。

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有:垂直斜面方向上有N=mgcosθ;沿斜面方向上有:当F最大为F1时有:F1=mgsinθ+f m;当F最大为F2时有:F2+f m=mgsinθ。

后两,可见C正确。

其余选项被排除。

式相减有F1−F2=2f m,解得f m=F1−F22【要点】:①摩擦力与弹力等大小和方向都存在不定问题,要由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其它力的状态决定;②计算当中往往以某几个物理量的整体作为一个(未知)量来求解;③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趋势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2013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2_相互作用

2013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2_相互作用

专题二、相互作用1.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 第15题)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 2(F 2>0)。

由此可求出CA.物块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物块对斜面的压力【解题思路】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

平行于斜面的外力F 取最大值F 1时,最大静摩擦力f 方向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可得:F 1=f+mgsin θ;平行于斜面的外力F 取最小值F 2时,最大静摩擦力f 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可得:f+F 2= mgsin θ;联立解得物块与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F 2-F 1)/2.选项C 正确。

不能得出物块质量m ,不能得出斜面倾角θ,不能得出物块对斜面压力,选项ABD 错误。

2.(2013高考重庆理综第1题)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 ,则椅子各个部分对他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AA .GB .G sin θC .G cos θD .G tan θ解析:人静躺在椅子上,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椅子各个部分对他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G,,选项A 正确。

3.(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8题)如图,质量m A >m B 的两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

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 的受力示意图是A解析:两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由于物块与竖直墙面之间没有压力,没有摩擦力,二者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AB 之间没有弹力作用,物体B 的受力示意图是图A 。

AD4.(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18题)两个共点力F l 、F 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 ,则(A)F 1、F 2同时增大一倍,F 也增大一倍 (B)F 1、F 2同时增加10N ,F 也增加10N(C)F 1增加10N ,F 2减少10N ,F 一定不变 (D)若F 1、F 2中的一个增大,F 不一定增大解析:F 1、F 2同时增大一倍,F 也增大一倍,选项A 正确。

2013年—2023年高考物理相互作用部分真题汇编+答案详解

2013年—2023年高考物理相互作用部分真题汇编+答案详解

2013年—2023年高考物理相互作用部分真题汇编+答案详解(真题部分)1.(2023江苏,7,4分)如图所示,“嫦娥五号”探测器静止在月球平坦表面处。

已知探测器质量为m,四条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16。

每条腿对月球表面压力的大小为()A.mg4 B.mg4cosθC.mg6cosθ D.mg242.(2023山东,2,3分)餐厅暖盘车的储盘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等间距竖直悬挂在水平固定圆环上,下端连接托盘。

托盘上叠放若干相同的盘子,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

已知单个盘子的质量为300 g,相邻两盘间距1.0 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10 N/mB.100 N/mC.200 N/mD.300 N/m3.(2022全国乙,15,6分)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

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

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35L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A.5F8m B.2F5mC.3F8mD.3F10m124.(2022北京,5,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加速下滑,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g sin θB.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C.斜面对物块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gD.物块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g sin θ5.(2022广东,1,4分)如图是可用来制作豆腐的石磨。

木柄AB 静止时,连接AB 的轻绳处于绷紧状态。

O 点是三根轻绳的结点,F 、F 1和F 2分别表示三根绳的拉力大小,F 1=F 2且∠AOB =60°。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 =F 1B.F =2F 1C.F =3F 1D.F =√3F 16.(2022重庆,1,4分)如图所示,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质量为m 的擦窗工具,在竖直平面内受重力、拉力和摩擦力(图中未画出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相互作用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相互作用

20【 2013 广东高考】.如图 8,物体 P 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 的上表面水平。

现把物体Q 轻轻地叠放在 P 上,则A. P 向下滑动B. P 静止不动C.P 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 P 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答案: BD8【2013上海高考】.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 A、B 叠放在一同,靠着竖直墙面。

让它们由静止开释,在沿粗拙墙面着落过程中,物体 B 的受力示企图是答案: A18【2013上海高考】.两个共点力 F l、 F2大小不一样,它们的协力大小为F,则(A)F1、 F2同时增大一倍, F 也增大一倍(B)F1、 F2同时增添 10N, F 也增添 10N(C)F1增添 10N,F2减少 10N, F 必定不变(D)若 F1、 F2中的一个增大, F 不必定增大答案: AD15(2013山东理综) .如下图,用完整相同的轻弹簧 A、B、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结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 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弹簧 C水平,则弹簧A、 C 的伸长量之比为A.3:4 B.4: 3 C. 1:2 D. 2:1答案: D14(2013山东理综) .伽利略创始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联合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类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A.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B.物体之间广泛存在互相吸引力C.忽视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着落得相同快D.物体间的互相作使劲老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 AC16(2013北京高考)。

倾角为a、质量为M 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

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木块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事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cosa(由均衡方程可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mg sin a)mg sin a(由均衡方程可得木块m 遇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mgcosa;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与支持力互为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等大反向)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 acosa (对 M 和 m 分别列均衡方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可得斜面体遇到的桌面的摩擦力为零;或许由整体法直接获得桌面摩擦力为零)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正确选项为。

2015高考物理2009-2013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第二章 相互作用(3个考点,含解析)

2015高考物理2009-2013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第二章 相互作用(3个考点,含解析)

第二章 相互作用考点一 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1.(2011·江苏,3分)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 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α,重力加速度为 g .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A.mg 2sin αB.mg 2cos αC.12mg tan αD.12mg cot α 解析:以楔形石块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侧面斜向上的两个支持力,利用正交分解法可解得:2F sin α=mg ,则F =mg 2sin α,A 正确. 答案:A2.(2011·江苏,3分)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13mg B .23mg C.36mg D .239mg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平衡,意在考查考生受力分析的能力.题中每根支架对照相机的作用力F 沿每根支架向上,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照相机的重力,所以有3F cos30°=mg ,得F =mg 3cos 30°=239mg ,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考点二 力的合成与分解3.(2012·浙江理综,6分)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 =1.0 kg 的物体。

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

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 N 。

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 =9.8 m/s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 N ,方向沿斜面向上C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3 N ,方向竖直向上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N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解析:因物体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mg sin 30°=1×9.8×0.5 N =4.9 N ,与弹簧秤的示数相等,故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0,则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os 30°=1×9.8×32N=4.9 3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则选项C、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相互作用
1.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15题)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
F平行于斜面向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
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

由此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物块对斜面的压力
1.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力的分解、摩擦力、平衡条件及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平行于斜面的外力F取最大值F1时,最大静摩擦力f方向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可得:F1=f+mgsinθ;平行于斜面的外力F取最小值F2时,最大静摩擦力f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可得:f+F2= mgsinθ;联立解得物块与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F2-F1)/2.选项C正确。

不能得出物块质量m,不能得出斜面倾角θ,不能得出物块对斜面压力,选项ABD错误。

【技巧点拨】分析此题,只需根据题述,利用最大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平行斜面向下两种情况,应用平衡条件列出两个方程得出,不需要具体解出块与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表达式。

2.(2013高考重庆理综第1题)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个部分对他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G B.G sinθ
C.G cosθD.G tanθ
答案:A
解析:人静躺在椅子上,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椅子各
个部分对他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G,,选项A正确。

3.(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8题)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

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答案:A
解析: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由于物块与竖直墙面之间没有压力,没有摩擦力,二者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AB之间没有弹力作用,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图A。

4.(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18题)两个共点力F l、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N,F也增加10N
(C)F1增加10N,F2减少10N,F一定不变
(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
答案:AD
解析: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选项A正确。

F1、F2同时增加10N,F不一定增加10N,选项B错误;F1增加10N,F2减少10N,F可能变化,选项C错误。

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选项D正确。

5. (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14题)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
弹簧C水平,则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
A 4 B..4
C.. 1∶2 D.2∶1
答案:D
:4
解析:把两个小球看作整体,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3
弹簧A的拉力F A=2mg/cos30°,
弹簧C的拉力F C=2mgtan30°,
又F A=kx A,F C=kx C,
联立解得: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x A∶x C=1∶cos30°tan30°=2∶1,选项D正确。

6。

.(2013高考北京理综第16题)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cosα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 sinα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αcosα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答案:D
解析:将木块的重力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平行于斜面方向分力为mgsinα,垂直于斜面方向分力为mgcosα。

由平衡条件可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f= mgsinα,支持力F=mgcosα,由牛顿第三定律,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cosα,选项AB错误。

把木块和斜面体看作整体,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可知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选项C错误D 正确。

7.(2013高考天津理综物理第5题)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
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

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
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
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
变化情况是
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
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
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
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由于此过程中细线与斜面体斜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所以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增大。

画出小球受力动态图,由平衡条件可得F T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正确。

8.(2013高考广东理综第20题)如图8,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A.P向下滑动
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考点:受力分析、力平衡、等效法
答案:B D
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加上Q,相当于增加了P的质量,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得f=mgsin θ<μmgcosθ,N=mgcosθ。

当m增加时,不等式两边都增加,不等式仍然成立,即P静止不动,P所受的合外力为零,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f=mgsinθ增大,选项BD正确。

9.(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25题)如图,倾角为37°,质量
不计的支架ABCD的D端有一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的光
滑定滑轮,A点处有一固定转轴,CA⊥AB,DC=CA=0.3m。

质量m=lkg的物体置于支架的B端,并与跨过定滑轮
的轻绳相连,绳另一端作用一竖直向下的拉力F,物体
在拉力作用下沿BD做匀速直线运动,己知物体与B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

为保证支架不绕A点转动,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____m。

若增大F后,支架仍不绕A 点转动,物体能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____s(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取sin37°=0.6,cos37°=0.8)
答案:0.248 等于
解析:拉力F=mgsin37°+ μmg cos37°=8.4N。

BC= CA/ sin37°=0.5m.设m对支架BC 的压力mg cos37°对A点的力臂为x,由力矩平衡条件,F·DC cos37°+μmg cos37°·CA cos37°= F·CA cos37°+mg cos37°·x,解得x=0.072m。

由x+s=BC-AC sin37°解得s=0.248m。

由上述方程可知,F·DC cos37°= F·CA cos37°,x值与F无关,所以若增大F后,支架仍不绕A点转动,物体能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s。

10.(19分)(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21题)质量为M的杆水平
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
一质量为m的小铁环。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此时环恰好悬于A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
解析:(1)如图1,设平衡时绳子拉力为T,有:2Tcosθ-mg=0,
由图可知,cosθ
联立解得:。

(2)①此时,对小铁环受力分析如图2,有:T’ sinθ’=ma,
T’+T’ cosθ’-mg=0,
g。

由图知,θ’=60°,代入上述二式联立解得:a=
3
②如图3,设外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将杆和小铁环当成一个整体,

F cosα=(M+m)a
F sinα-(M+m)g=0
联立解得:F=
(M+m)g,tanαα=6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