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初评

合集下载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患者采用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则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子宫内膜抗体转阴率以及CA125降低幅度。

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

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子宫内膜抗体转阴率61.9%,对照组的血清子宫内膜抗体转阴率为5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CA125阳性例数为12例,阳性率为28.6%,对照组CA125阳性例数为22例,阳性率为5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和米非司酮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CA125的阳性率,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子宫内膜异位症;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随着女性生活规律的不断改变,妇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为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侵及子宫以外部分导致,以卵巢最为多见,也可侵及子宫直肠陷凹,腹膜脏层等,甚至侵及全身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等[1]。

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及时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为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分别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和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取得不错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患者中,年龄29~47岁,平均年龄为(34.2±5.6)岁,病程为4~25个月,平均病程为(11.5±7.3)个月;对照组42例患者中,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为(35.6±5.2)岁,病程为5~23个月,平均病程为(12.2±7.6)个月。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7例疗效观察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7例疗效观察
得 满 意疗 效 , 报 道 如 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3 讨 论
桂 枝茯 苓 胶 囊 是 汉 代 名 医 张 仲景 《 匮要 略 》 桂 枝茯 金 中 苓 丸 的改进 剂 型 , 中桂 枝具 有 宣通 心 阳 , 通血 脉 , 散 瘀 方 温 辛 血 之功 ; 苓 健 脾祛 痰 行 水 , 茯 两者 均 为 君药 , 以 白芍 , 血 辅 养 柔 肝 , 急止 痛 ; 仁 、 皮 , 血化瘀 消瘕 散 结 , 奏通 阳行 缓 桃 丹 活 共 水 , 瘀 散结 的 功用 , 其适 用 于寒 疑 血瘀 症 。 化 尤 现代 药理 研究 表 明 , 方 具 有 抗炎 、 痉 、 该 解 镇痛 、 除 粘 连及 调 节 内分 泌 等 消 作 用 。 医无 子宫 内膜 异位 症 病名 。 其 症状 体征 可 归属 “ 中 但 痛 经 ”“ 孕 症 ” 围 。 、不 范 临床 表 现 多为 痛 经 、 腔包 块 、 经 不调 盆 月 和不 孕 。祖 国医学 认 为其 病 因病 机 是 由于 七情 抑 郁 , 伤 气 劳 血 , 事不 节 或手 术创 伤 导致气 血凝 结 , 房 血瘀 是 其 病理 本 质 , 其 病 理 产物 为离 经 之血形 成 瘀 血 , 缩瘀 内结 , 日久便 成 瘾瘕 。 瘀 阻脉 络 , 通则 痛 , 阻胞 宫 结 为 瘾瘕 , 不 瘀 冲任 受 损 , 阳不 肾 通, 久则 不 孕 , 临床 辨 证 以寒凝 血 淤型 最 为多 见 。 治疗 以温 故 经 散寒 , 血化 瘀为 主 。现 代 医学认 为 子宫 内膜异 位 症 发病 活 机 制 与 经血倒 流 , 腔种 植 和机 体免 疫 反应 异 常有关 鞠 实 验 腹 。 研 究证 明 ,子 宫 内膜异 位 症存 在微 循 环 障碍 和血 黏 度增 高 。 最 近有 研究 认 为 , 宫 内膜异 位 症和 发 生在 患者 腹 腔液 中的 子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目的:分析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25例患者,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试验组25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领域广泛应用。

标签: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医学上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主要是指具备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内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生长所造成的妇科疾病[1]。

随着时代的发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提高,虽然其属于良性病变,但是具备浸润、增生及扩散等特点,治疗的过程比较困难,其临床表现为:不孕、月经不调、痛经及性交痛等,同时治疗的时间较长,极容易反复发作。

针对此病,西医多采取手术及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仅有较大的副作用,还具备较高的复发率,目前并没有一个理想的疗法。

所以,在中医学角度寻找能够治疗此病的方法和药物,成为目前临床医学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桂枝茯苓胶囊的配方主要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及白芍等药物组成的,联合起到了活血化瘀、缓解消除癓块的效果[2]。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研究。

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5例。

对参照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桂枝茯苓丸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改善度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E2、P、CA125,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桂枝茯苓丸进行治疗,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桂枝茯苓丸;临床效果在育龄期女性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还未明确[1]。

临床上采用西医治疗得不到理想效果,为研究治疗此疾病更好的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n=15)和参照组(n=15)。

实验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为(31.25±2.31)岁,平均病程为(37.56±12.34)个月;参照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31.34±2.45)岁,平均病程为(37.89±12.57)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指标,计算为p>0.05,无差异性。

1.2 方法1.2.1 对参照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生产公司:东北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在患者于月经第5天,口服米非司酮,每次25毫克,每天1次,持续服药22天,待下次月经来临时予以停药,在月经第5天开始继续服药,连续服药6个月。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 3 0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伟 ( ) 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湖州 3 1 3 0 0 0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将本院2 摘要: 0 1 1年5月至2 0 1 2年1 2月收治6 0例子宫内膜异位 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 两组均按常规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率、 体征缓解率、 临床总有效率、 均P 0例和对照组3 0例, 1、 1年累计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 , 观 察 组 复 发 率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雌 二 醇( 孕 酮( 均 较 治 疗 前 明 显 降 低( 均 P<0. 观察组治疗后雌二醇( 明显低于 <0. 0 5) P<0. 0 5) E 2) P) 0 5) E 2) .结论: 对 照 组(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 能 够 显 著 调 节 体 内 雌 二 醇( 水平, 快速改善临床症 P<0. 0 5) E 2) 状与体征, 提高妊娠率, 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想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桂枝茯苓胶囊; 疗效 关键词: 双) 侧卵巢切除患者; 有性生活史, 有生育要求;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子宫内膜覆盖在子宫体腔被覆黏膜外区域引起 的 疾 病, ( ⑤半年内无服用激素和避孕药, ⑥患 异位的子宫内膜可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改变, 临床表现为痛经、 月经异 常、 盆 , , 块、 不孕等, 临床发病率达1 临 床 发 病 率 呈 逐 年 增 长 成 为 妇 科 医 生 必 1. 3 0% ~1 5% 两组均按常规方法综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月经来潮后5 须面对的难治疾病之一, 药物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 d再 给 予 米 非 司 酮 治 疗, /次 , , / 观察组在对照 组 的 基 础 上 再 给 予 桂 枝 茯 苓 胶 囊 治 疗, 是年轻患者、 希望能够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如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成为当今妇 1 2. 5 m d 3粒( 0. 9 3 g q g) , 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科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 异 次, t i d 3 0 d为 1 个 疗 程 , 位症的临床疗效, 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4观察指标 、 治疗 前 后 比 较 患 者 症 状( 痛经、 下腹痛、 性 交 痛) 体 征( 子宫直肠窝触痛结节或附 1资料与方法 、 件包 块) 改善情况, 统计症状、 体征缓解率, 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检测雌二醇( 孕酮 E 2) 1. 1一般资料 ( ) 、 ( ) 、 ( ) , 观察随 将本院2 P 促卵泡生成素 F S H 促 黄 体 生 成 素 LH 变 化 情 况 评 价 两 组 临 床 疗 效 , 0 1 1年5月至2 0 1 2年1 2月收治6 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 . 访 年 累 计 妊 娠 率 及 复 发 率 , ( ) , ( 察组3 例 和 对 照 组 例 观 察 组 患 者 年 龄 为 士 岁 病 程 1 0 3 0 2 6-4 63 3 7 6~6 22 5± , , , 个 月, 分 期 为 I期 6 例 ( 1. 5统计分析 1 0) 2 0% ) Ⅱ期9例( 3 0% ) Ⅲ期9例( 3 0% ) I V 期6例 将数据录入 S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卡方检验, 计量资 ( ,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 岁, 病 程 6~6 个 月, 分期为I P S S 1 0. 0进行统计分析, 2 0% ) 5-4 5( 3 0 士 8) 0( 2 3±1 1) 进 行 t检 验 , , , , , 期7 例( 两组患者 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P<0. 0 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3. 3 3% ) Ⅱ 期 8 例( 2 6. 6 7% ) Ⅲ 期 9 例( 3 0% ) I V 期 6 例( 2 0% ) 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2结果 体征、 临床疗效及妊娠率比较 2. 1两组患者症状、 1. 2病例入选标准 2] 观察组症状缓解率、 体征缓解率、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 妇 产 科 学» 中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的 诊 断 标 准[ 1年累计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 ① 符 合« ② 异 位 症 囊 肿 ≤5 c m; ③排 ( ) , , 结 果 见 表 1. 除子宫腺肌症或伴有严 重 心、 肝、 肾 功 能 不 全 患 者; 或) 单 组 均 P<0. 0 5 观 察 组 复 发 率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P<0. 0 5) ④排除已行子宫切除和(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病例 3 0 3 0 痊愈 2 1 1 0 显效 4 6 有效 4 7 无效 1 7 表 1 两 组 患 者 症 状 、 体征、 临床疗效及妊娠率比较 总有效率 症状缓解率 / 2 9 9 6 6 . 7 % / 2 3 7 6 6 . 7 % / 2 6 8 6 6 . 7 % / 1 7 5 6 6 . 7 % 体征缓解率 / 2 5 8 3 3 . 3 % / 1 6 5 3 3 . 3 % 1 年累计妊娠率 / 1 4 4 6 6 . 7 % / 6 2 0 % 复发率 / 3 1 0 % / 9 3 0 %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观察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观察
3 治 疗 结 果
收 汗 的作 用 ;桃 仁具 有 镇痛 、抗 炎 、抗 菌 、抗 过 敏 的 功效 。近代药 理研 究 已证 实 ,桂枝 茯 苓 胶囊 在 活 血 化
瘀 、缓 消瘾块 功效 的基 础 上还 具 有一 定 的消 炎 、止 痛 作用。
3 . 1 疗 效 标 准 :治 愈 :症 状 全 部 消 失 ,盆 腔包 块 等 局部 体征 消失 ,不 孕症 患 者在 2年 内妊娠 或 生 育 ;有 效 :症状 显著 减轻 ,盆 腔包 块 缩小 1 / 3以上 ( 月 经 周
程 。两 组 不 良 反 应 率 比 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 >
0 . 05苓 胶 囊 全 方 由桂 枝 、牡 丹 皮 、茯 苓 、 白 芍 、桃仁 等药 物组成 ,共 奏 活血 化 瘀 、缓 消 瘾 块 的 功
效 。方 中桂 枝具 有温 通经 脉 、通 阳化 气 的 功效 ,现代 研究 证 实桂枝 具有 一定 的 抗菌 消 炎作 用 ;茯 苓 具 有 渗 湿利 水 ,健脾 和 胃的作用 ;牡 丹 皮 具 有 清 热凉 血 ,活 血散瘀 的功效 ;白芍 具有 养 血 柔 肝 ,缓 中止 痛 ,敛 阴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do . 0 5 。
研究 对象 为我 中 心 2 0 1 1年 6月 ~2 0 1 3年 6月 间 治疗 的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患 者 7 7例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表 2 两组 治 疗依 从 性 比较
观察 组 3 8例 ,年 龄 2 9 ~4 6岁 ,平 均 3 5 . 3 ±6 . 2岁 ; 病程 3 ~2 6个 月 ,平 均 1 2 . 5 ±8 . 4个 月 ;对 照 组 3 9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Pd o . 0 5 。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杜敏【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EM 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疗程均为90d ,治疗前、后进行血清因子检测(IL‐2、VEGF、CA199、CA125),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χ2=8.210,P<0.05)。

两组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1),VEGF、CA199、CA125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1),治疗后观察组IL‐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CA199、CA125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是治疗EMs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升高I L‐2,调节 VEGF、CA199、CA125表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220-221)【作者】杜敏【作者单位】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妇科,四川省成都市 6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相关文献】1.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J], 张利娜2.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顾子燕3.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J], 牛艳昕;王楠4.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 [J], 曹斐; 任磊5.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王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内膜厚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内膜厚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
n=
52)和中西医组(米非司酮 +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
n=61),对比两 组 临 床 症 状 恢 复、子 宫 内 膜 厚 度、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炎
性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 相 关 抗 原 (
CA125)水 平 及 预 后 情 况。 结 果:治 疗 后 中 西 医 组 症 状 缓 解
67cm)
gn
yl
o
ft
hepa
t
i
en
t
si
nt
hec
on
t
r
o
lg
r
oup.Thedy
smeno
r
r
he
aVASs
c
o
r
e(
2.
57±1.
21po
i
n
t
s)o
ft
hepa
t
i
en
t
si
nt
heexpe
r
i
men
t
a
lg
r
oupwa
ss
i
i
f
i
c
an
t
l
owe
rt
hant
ha
t(
3.
94±1.
10po
(
93.
4% )及疼痛缓解(
86.
9% )均高于对照组(
78.
9% 、
76.
9% ),月 经 恢 复 时 间 (
31.
6±3.
6d)短 于 对 照 组 (
37.
4±4.
9d),
子宫内膜厚度(
2.
4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发病最高的心血管疾病 , 也是当今全球 范围内 的主要公共卫生 问题。我 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快速上升 , 高血压患病人 数已高达 2 亿多人,高血压给患者本人、社会造成 了沉重负担。西药降血压疗效肯定 , 但是 随着服用剂量的加大, 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副作用。 中医药对缓解高血压 , 保护心 脑 肾等重要靶器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拟收集 2 0 1 2 年8 月~ 2 0 1 4年 7 月 我院诊断为阴虚阳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探讨清脑降压片的降压疗效。 l 资料与方法
学意5 C ( P < O . 0 5 ) 。 结论 :本 次研 究认为清脑 降压 片配合西 药治疗原发性 高血压疗效肯定 ,能明显改善 患者血压水平 ,降低 中医症状评分。 关键词: 清脑降压片;原发性 高血压 ;疗效
【 中图分类号】R 5 4 4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0 2 ( 2 0 1 5 ) 0 5 - 0 2 9 5 - 0 2
研究组 和
对照组治疗前 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 3 0 . 5 ±5 . 4 分、3 1 . 6  ̄6 . 9 分, 差异尤统汁学意 义( P > O . 0 5 ) , 研究 组和对 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 评分分 别为 1 2 . 8 ±3 . 4 分、1 9 8 ±5 . 7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药 物 ・临床
F 家 庭 心 理 医 生 a m i I Y p s y c h o I o g i c a l d o c t o r
2 0 1 5 年 5月第 5期
状评分。 结果:( 1 )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 舒 张压及中 医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研 究纽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 舒 张压及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
3 讨 论
性2 8 人 ,女性 2 0 人 ;2 组 人员性 别,年龄差 异无统计学意 义 1 . 2人选标 准 ( 1 ) 年龄 1 8 ~ 6 O 周岁 , 人院后临床资料完整。( 2 ) 原发性高血压 的诊断符合第 8 版实用 内科学 关于高血压 的诊断标准。( 3 ) 阴虚 阳亢症状符合《 中 药新药I 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的标准。 1 . 3排除标准 ( 1 ) 纳入研究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2 ) 肝炎病毒携带者 , 活动性感染 , 严 重肝、 肾等脏器 功能不全者 恶性肿瘤 , 消化道疾病者 , 对本研 究 药品过敏者、恶性 心律失常者。 1 . 4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相同高血压基础治疗 ,具体如下 :( 1 ) 口服硝苯地 平 缓释片付 比 准文号 : 国药 准字 H 2 0 1 1 3 0 5 6 , 生产厂家 : 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 , 次1 0 m g ,每 日服药 2 次 ,总疗程 8 阔。《 2 】 戒烟、 限酒、适当运动、 低盐饮 食等。研究组加用清脑降压 片( 批 准文号:国药准字 Z 2 0 0 5 4 6 8 2 ,生产厂家 :大 连天山药业有限公司) ,每 日服用 3次 ,每 日5片,总治疗疗程 为 2月。 1 . 4 评价方法:对 比研究组 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 中医症状评分。 1 . 4 . 1血压测定方法 : 采用 2 a r m刻度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 ,测量血 压时间为早晨 8点 ,每次测定 2次 ,取血压平均值 。 1 . 4 2 中医症状评分 分为 主证和次证 ,主证分值为 0 — 6分 ,0 ~ 3 分。 主 证 : 眩晕 , 耳鸣 , 头 目胀痛 ; 次证 : 口苦 , 失 眠多梦 , 颜 面潮 红 , 急躁 , 舌红 , 苔黄 ,脉弦或数。 总分 3 9 分 ,分值越高 ,症状越重。 1 . 5统计分析方法 : 将 资料录入 E c o n o m e t r i c s V i e w s 6 . 0 统计软件 , 计量 资料 采用x ±s 描述 ,使用 t 检验。 当 P < O . 5 时 ,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0

高血压病属 中医 “ 眩晕 ”. “ 头痛”等范畴。流行病学调查 显示 原发型高血 压 以阴虚 阳亢质多见。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肝风 内动 , 肝阳 亢 失眠健忘 , 因此 临床多配 以清脑熄风治疗此病症。 本次研究 发现研究组在治疗后血 压控制水平 明显好 于对照组。清脑 降压片 主要成分 为黄芩.夏枯草 槐 米 磁石、牛膝 当归,地黄、丹参、水蛭 、钩 藤、决明子、地龙 珍珠母… 。现代药理学指出清脑降压片具 有以下作用 : ¨ 1 对 大脑 中枢 神经有镇静作用。( 2 )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提 高肾血流灌注量 ,使 血压 下 降,使左室肥厚心肌发生逆转 ,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f ‘ 3 ) 阻断 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作用 ,舒张外周小血管 ,减慢心率 ,抑制血管运动 中枢 , 降压作用不受 阿托 品影响 ,起到持久稳定的降压作用 。【 4 ) 能扩张外围小动脉 , 降压过程温和持久 ,改善血小板 的聚集 ,降低血粘度 ,调节血脂 。 此外本 次研究还发现服用 清脑 降压片的研究组在 中医症状评分上 明显优于 对照组。可 以看 出清脑降压 片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皿 L 压水平 , 还具有平肝潜阳、 清脑降压的功效。此外 还有研究指出清脑 降压 片还能改善高血压患 者慢性炎性 水 平, 降低 c反应蛋 白、肿瘤坏死 因子的表达 ; 调节 内膜 细胞 的 自 我修 复能力 , 减 少炎性细胞粘 附于血管 内皮 , 抑制细胞 免疫、体液免疫 , 减少冠状动脉痉挛和
舒 张压 治疗前 ( m m H g ) 治疗后
1 0 3 8 ±8 . 7 7 2 . 3 ±5 . 4
1 0 1 . 2± 9 . 8
8 9 . 6  ̄ 6
>005
2 . 2 研 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中医症状 浮分
1 . 1病例选择 收集 2 0 1 2 年8 月~ 2 0 1 4 年7 月我院诊断为阴虚阳亢的原发性 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 2 组 ,5 6 例研究组和 4 8 例对照组 , 两组基础西药降压药物均相同 , 研究组加用清脑降压片。研究组平均 年龄( 5 3 . 8 ±1 3 . 4 】 岁,男性 3 0 人, 女性 2 6 人; 对照组平均年龄( 5 4 . 4 ±1 4 . 9 ) 岁, 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