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同步测试 岳麓版选修4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训练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基础达标]1.“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

”以上西汉刘向的论述说明()A.秦始皇对完成统一起的作用不大B.商鞅变法是秦吞并六国的重要因素C.秦国吞并六国有着优越的条件D.秦孝公时已具备完成统一的条件2.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C.秦朝修筑长城D.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3.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

”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百越5.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下列对秦始皇的评价正确的是()①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历史的发展②对人民的残暴统治,是秦亡的原因之一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功大于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学案选修4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学案选修4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学案选修4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千古一帝”秦始皇一、课标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2、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二、学习重点:秦朝建立后实行的巩固统治的措施、如何评价秦始皇。

三、知识梳理(一)并吞六国----实现统一1、历史条件:①历史潮流:统一成为、广大人民②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2、统一的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二)“百代犹得秦政法”----政治、经济上巩固统治的措施1、政治创新①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②三公九卿制名称职责关系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郡县制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性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统一,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始皇本纪》争论双方的代表人物秦始皇采纳了何种意见为什么意义何在政治创新的历史作用: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2、经济创新①登记土地、按亩征税,土地私有合法化;鼓励耕织、奖励垦荒②统一货币、度量衡经济创新的历史作用?(三)缔造统一大帝国----从军事、文化上巩固统治1、开拓疆域: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东到);南征岭南(设三郡,开凿沟通了);打通西南夷,开凿,并设置,促进了。

至此,。

2、建设交通网络,修筑,统一。

有利于,也促进了。

3、统一文字:用小篆代替各国文字,通行全国,有利于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作业一、选择题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奠定坚实基础B.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C.远交近攻的正确战略D.战国时期各国混战,人民渴望统一2.(2013·南京模拟)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3.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秦始皇的下列活动,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①修阿房宫②筑骊山墓③筑长城④开灵渠⑤修驰道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④6.(2013·长春高二检测)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确立了封建专制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巨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摘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

历史:2.4《“千古一帝”秦始皇》学案(岳麓版选修4)

历史:2.4《“千古一帝”秦始皇》学案(岳麓版选修4)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知识模块】1、秦国在孝公时任用变法,()、()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2、秦的统一大业最终由()完成,13岁即王位,由()掌理政务。

3、从()年,赢政运筹帷幄,挥师东进,相继兼并()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4、赢政创造性地为自己选择了名号,“(”成为皇帝的专称,(成为皇帝的专用品。

5、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秦始皇采纳了的意见,决定在全国推行()。

6、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7、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诏()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与此同时,()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家业手工业生产和新兴地主经济的发展。

8、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废除,颁行统一的)。

秦始皇还废除了六国的旧制,统一)。

9、秦始皇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大一统的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进一步巩固了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秦始皇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忍和执著,但他的性格和举止中也有(、)、))的一面。

11、公元前207年,在()下,秦朝瓦解,二世而亡。

【选择题】1.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 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2.秦统一是在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359年 C.公元前230年D.公元前3356年3.秦统一后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钱D.刀形钱4.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和焚书坑儒是采纳A.韩非的建议 B.蒙恬的建议 C.李斯的建议D.商鞅的建议5.下列关于秦统一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战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B.人民厌恶长期战争,渴望和平,统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之首,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D.秦始皇灭六国,建秦朝,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6.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A.楷书 B.大篆 C.小篆 D.隶书7."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秦始皇个性暴虐基层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材料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测试)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测试)1.秦在统一的过程中灭掉了六国,下列国家被秦灭亡的先后顺序应是①韩国②魏国③楚国④齐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2.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3.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A.建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 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C.疆域的拓展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6.“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的来历,该称谓最早出现于A.公元前2世纪初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初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7.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8.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9.秦始皇的下列措施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影响最大的是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统一文字D.以吏为师10. 下列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的交流③把大篆作为标准字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④派兵攻打越族,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

历史ⅳ岳麓版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练习

历史ⅳ岳麓版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练习

历史ⅳ岳麓版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练习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基础达标1、秦在统一的过程中灭掉了六国,以下国家被秦灭亡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韩国②魏国③楚国④齐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解析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策略。

答案A2、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

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解析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虽然也存在过夏商周等名义上统一的国家,但是不论从民族形态、政治结构还是社会经济形式来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中华帝国的形成,是从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始的。

除了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外,秦始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作了一些统一的工作。

这些对以后中国以统一为发展主流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C3、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建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D4、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解析此题考查对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秦朝时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地方机构的郡县制,乃至秦律的颁布,都是为至高无上的皇权服务的,所以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答案A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C、疆域的拓展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郡县长官皆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6、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学案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学案岳麓版选修4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并吞六国1.背景2.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相继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百代犹得秦政法”1.皇帝制度(1)目的:显示功过三皇,德超五帝。

(2)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

2.政治体制(1)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机构。

(3)作用①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对于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3.经济措施(1)内容①“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②鼓励耕织,奖励移民垦荒。

③颁行统一的新货币——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2)作用①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新兴地主经济的发展。

②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缔造统一大帝国1.开拓疆域(1)功绩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②南征岭南,开凿灵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③打通西南夷,开凿“五尺道”。

(2)意义①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初步奠定。

2.建设交通网络(1)措施:修筑驰道、直道,统一车辆形制。

(2)意义: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统一文字(1)措施:用小篆代替各国文字,通行全国,后来又出现隶书。

(2)意义: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与巩固具有深远的影响。

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1.勤政(1)秦始皇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

(2)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忍和执着。

2.暴行征调太急,赋敛过重,刑罚严酷;文化专制,焚书坑儒;耗费巨资寻药求仙。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条件1.在新课程标准下,探究课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

高中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检测试题选择题“大地在我脚下……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请问这首主题歌所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帝王? ( )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下列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B.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C.“阿房阿房,始皇亡”这首童谣反映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修筑阿房宫D.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海、桂林、象郡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断D.有可能是事实“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C.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下列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下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 )A.隶书B.楷书C.行书D.小篆下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下列属于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需要的是( )A.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B.秦国变法较彻底,实力最强C.秦王赢政个人的雄才大略D.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综合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选择题
1.秦王嬴政率“虎狼之师”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

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 )
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③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否定
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以下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的一幅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朝代表中央负责监察郡县官吏的是( )
A.御史大夫B.郡守
C.县令D.监御史
4.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5.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7、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8、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实现了国家大统一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生产力显著提高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二、非选择题
9.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

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
威德。

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

臣请史
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中辩证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依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根据是什么?
(5)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10. 阅读下列材料: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
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

当朝有
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
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
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
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唐代
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请回答:
(1)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得出哪些主要信息?
(2)你怎样看待晋朝人和唐代李白对秦始皇的评价?
(3)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选择题
1.A.2.B.3.D.4.B.5.D. 6.D. 7. A 8. B
二、非选择题
7.(1)地方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

材料一拥护郡县制反对分封制。

(2)“师古”和“师今”。

(3)材料三提出焚书的建议,目的在于钳制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从而维护郡县制。

(4)材料三体现了战国韩非子的主张,其根据是“法令出一”“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这些言论充分体现了韩非子的集权法治思想。

(5)秦始皇赞成“师今”、实行郡县制的主张。

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存在是战乱根源。

8. (1)表面信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行了郡县制,颁布了统一的秦律,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深层信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而不能对他的过失进行丝毫的评价。

(2)他们的评价都有偏颇之处。

前者主要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后者则主要强调秦始皇的功绩。

(如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3)评价秦始皇,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一方面,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迅速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

(回答本问,鼓励创新意识的发挥,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