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的慢板和行板乐章演奏漫谈

合集下载

奏鸣曲典型结构中第一乐章的曲式

奏鸣曲典型结构中第一乐章的曲式

奏鸣曲典型结构中第一乐章的曲式奏鸣曲是一种经典音乐作品形式,通常由三个或四个乐章组成。

而其中的第一乐章,在奏鸣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篇文章将对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进行探究,并详细介绍其典型的结构。

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通常被称为“奏鸣曲慢板”(Sonata-Allegro)。

它是整个奏鸣曲中最长、最具发展性和最具表现力的乐章之一、奏鸣曲慢板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展开、再现和发展。

展开部分是奏鸣曲慢板的开头部分,也是整个乐章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它通常包含了乐曲中的主要主题或思想,并通过反复使用这些主题来发展音乐板块。

此外,展开部分通常还包括一些转调、模拟和对比,以大幅度扩展乐曲的音乐内容。

展开部分的长度可以根据作曲家的意愿而有所不同,有的可能非常短,有的则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再现部分是奏鸣曲慢板的中间部分,它通常包含了展开部分中出现的主要主题。

虽然再现部分的音乐结构与展开部分类似,但它通常比展开部分简短。

再现部分的目的是回到乐曲的开头,为后续的发展部分做准备。

再现部分通常会加入一些变化和转调,以使整个乐章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

发展部分是奏鸣曲慢板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其中最具创新和变化性的部分。

在发展部分中,作曲家会对之前出现的主题进行重新创作,并发展出一系列新的音乐构思。

发展部分通常是整个奏鸣曲中最富于表现力和变化的部分之一,作曲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部分,奏鸣曲慢板还常常包含引子(Introduction)和尾声(Coda)。

引子通常是乐章的开头部分,用于引入主要的音乐主题或创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而尾声则是乐章的结束部分,它通常是展开部分和再现部分的结尾,以一种庄重而完整的方式结束整个乐章。

奏鸣曲慢板作为奏鸣曲中第一乐章,它不仅扮演着引领整个乐曲的作用,而且也为后续的乐章的发展和演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对于作曲家来说,如何创作和处理好奏鸣曲慢板的曲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浅析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

浅析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

浅析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钢琴协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它的创作于1874-1875年间,是柴可夫斯基为了宣传俄罗斯音乐而创作的。

本文将从曲目结构、曲风特点、演奏难度以及历史传承等方面浅析该作品。

一、曲目结构《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分别为快板、慢板和快板。

第一乐章: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威严而不要显得过火第二乐章:Andantino simplice——简单的行板第三乐章:Allegro con fuoco——猛烈的快板该曲完整演奏时间约为30分钟。

二、曲风特点该曲结构巧妙,曲调优美,表现力极强,气氛动感激荡,形式严谨,贯彻始终。

其曲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的旋律乐曲旋律简单,偶有长调,几乎全由简单、易记,有时充满激怒的旋律组成,非常容易感染人,很容易成为流行曲,但其造型更完美。

2、严谨的节奏控制乐曲节奏细腻,充分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对跳动节奏与抒情节奏的巧妙应用,贯穿整个乐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古典与浪漫的交融本曲古典的乐章形式,以及运用浪漫主义的音乐词汇和曲式来表现富有激情和变幻莫测的复杂情感,体现了柴可夫斯基极强的创作能力和充盈的内涵。

三、演奏难度四、历史传承《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作为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广受欢迎。

曲中最主要的主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任何人们所熟知的音乐之一,多次被影视、舞台剧采用,传唱于世界各地。

特别是它的第一乐章,已被广泛地运用在电影、电视、广告等影视作品中,成为世界闻名的华丽而又神秘的音乐。

总之,《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音乐优美,旋律悠扬,情感丰富,表现力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在经典音乐领域中,该曲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传承至今,在钢琴和古典音乐爱好者中依然备受喜爱。

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指头,使连音演奏达到高层次。
[3]蔡 松 琦 , 蔡 幸 子 . 钢 琴 宝 典 . 广 州 :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出 版 社 ,
(2)明亮而圆润的音色,就要求手臂用松而不懈的通透力 2001.7.
量,使指尖发音敏捷、略有“点”的感觉,控制好自己的肌肉感觉。
[4]赵丽宏.莫扎特的造访.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8.
奏曲的形式和技巧被广泛运用。主调音乐代替复调音乐,以“旋 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占据主要地位。大胆采用了调 内离调和转调的手法,和声语言富于动力,烘托出旋律形象的表 现力和美感。
莫扎特以其热爱音乐的职业态度,创作了新颖独特、智慧与 自然紧密结合的钢琴奏鸣曲。在通常的环境下,他的灵感却如潺 潺泉水长流不绝,无穷无尽。他不断地求索和探寻,并综合各种 不同风格于一体,形成他独特的清新淡雅的生活化风格。
愉快的享受。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掌握莫扎特奏鸣曲 构规范、个性、严谨,大部分体现的是抽象结构思维,主题形象比
的纯正风格作一简单论述。
较简单朴实,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也不强烈,基本上是四小节为
一个乐句。
一、莫扎特奏鸣曲的写作风格
在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音乐主题、动机、分段作框架划分清楚,要逐音、逐句、
深。第三,以小见大的空间意识。顽石一块,杂草一丛,墨苔淋漓, 乃山间一隅。第四,以大观小的鸟瞰式空间布局,讲究提神太虚, 游目周览、时空交错。最后,观画者的知觉补偿性也是国画经营 的高妙所在。“踏花归去马蹄香”,蝴蝶数只飞逐马蹄,赏者自觉 蹄有余香,实中见虚、无中生有。
四、结语
从宏观上看,国画是典型的表现性艺术,作画者和观画者主 体地位不断纠结,既是“天地一沙鸥”的鸿蒙,却有“我心即宇宙” 的全息通感。这正是抽离思维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国画艺术蕴涵 的独特的生命体验方式,是民族绘画语言形态生成的深层动因。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方法与技巧分析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方法与技巧分析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方法与技巧分析弗兰克的《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经典作品之一,曲调优美,技巧要求高,演绎起来颇具挑战。

本文将结合演奏方法与技巧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学习和演奏这部作品的音乐人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整体结构。

《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分为四个乐章:快板、缓板、快板和终板。

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要求,在演奏时需注意各个乐章的风格和表现力的转换。

在演奏这部作品时,小提琴和钢琴的配合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意的是音乐的和谐与协调。

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表现力以及节奏要求都有所不同,但在合奏时需要相互协调,互相补充,形成一体的音乐表现力。

在音乐的表达上,小提琴要注重旋律线的表现,钢琴则需注重和声和伴奏的表现。

在合奏中两者需要紧密配合,互相呼应,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效果。

在技巧上,小提琴与钢琴的演奏要求也各有不同。

对于小提琴演奏者来说,首先要注意的是音准和音色的控制。

在这部作品中,小提琴要表现出婉转柔美的音色,同时要求较高的技巧和音准。

尤其在快板的乐章中,小提琴要求快速的音阶和跳跃音的处理,需要灵活的手腕和准确的技巧。

在缓板的乐章中,则需要表现出细腻、深情的音色,要求小提琴演奏者具备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合奏要求、小提琴和钢琴各自的演奏要点之外,对于整体的演奏,音乐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演奏者需要对这部作品有深入的理解,把握作品的音乐性和表现力,通过琴键上的表现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其次是技术的把握。

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演奏者,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包括音准、节奏、音符准确度等方面的把握。

最后是合作与协调。

在合奏中,小提琴和钢琴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互相倾听,保持一致的音乐表达效果。

弗兰克的《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一部优美、高难度的作品,无论是小提琴演奏者还是钢琴演奏者,在演奏时都需要面对较高的挑战。

一百小节左右的奏鸣曲式

一百小节左右的奏鸣曲式

一百小节左右的奏鸣曲式
一百小节左右的奏鸣曲是一种较为宏大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三个
主要部分组成:快速的第一乐章(或称为急板),慢板的第二乐章和
快速的第三乐章。

这种曲式以其富有变化、丰富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
而闻名。

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多是快速、充满活力的,被称为奏鸣曲形态中
的“急板”。

这部分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通过不同的音乐手
法进行发展,包括重复主题、对位和变奏等,以保持听众的兴趣。

慢板是奏鸣曲的第二乐章,通常是较为舒缓、抒情的。

这一部分
的音乐往往表达出深情和内省,通常具有悲伤或浪漫的色彩。

慢板的
旋律复杂而美妙,往往以柔美的和弦和优雅的旋律线来表达情感。

最后一个乐章是奏鸣曲的第三乐章,通常是快速而充满活力的,
也被称为“终曲”。

这一部分通常以轻快的旋律和精彩的技巧展现奏
鸣曲的高潮,通过精妙的装饰音和复杂的变奏来吸引听众的注意。

奏鸣曲式的总体结构严谨而富有层次感,各个乐章之间有明确的
关联和过渡。

它向听众展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才华和创意,并通过情感
的表达带领听众进入一个丰富多元的音乐世界。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奏鸣曲式都是受人喜爱和广泛演奏的音乐形式之一。

莫扎特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演奏探究

莫扎特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演奏探究

艺术研究I创新探索丨2020-2莫扎特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演奏探究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廉摘要: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是当时极其罕见的天才,对当时欧洲音乐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莫扎特奏鸣曲K330是莫扎特毕生创作19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的一首,属奏鸣曲体裁。

本文详细分析了莫扎特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的创作背景、演奏探究、以及对乐曲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全曲感情深刻,自信积极,是莫扎特奏鸣曲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莫扎特奏鸣曲音乐特征演奏探究一、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杰出代表。

他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从小在父母的影响及音乐环境的熏陶下,就表现出对音乐独有的才华与能力°K330这部作品属于莫扎特中期奏鸣曲作品。

中期钢琴奏鸣曲共有5首(K310、K330、K331、K332、K333),这些作品都是在巴黎创作的,所以后人称之为“巴黎奏鸣曲”。

在此期间漠扎特母亲逝世,悲痛和艰辛充斥着他的生活,但他的作品感情依旧以热情、乐观、积极向上为主。

二、作品的音乐特征分析《莫扎特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全曲是愉悦的、明亮活泼的,体现出莫扎特曲调的优美,音乐语言紧凑,乐思丰富,乐汇中流露着典雅的温柔,朴素外表和精致内涵相称,不浮夸且真实自然。

《莫扎特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四二拍子,标准奏鸣曲式结构。

1.呈示部主部主题:1—8),主部主题活泼欢乐,旋律紧凑优美。

第1小节出现mf,我们应该用中强的力度来弹。

左手从开始起的时候就是legato(连贯的)o保持连奏。

连接:9—18)连接部是从第9小节开始的,谱面出现p,开始时力度要轻—些,右手演奏时声音要连接,触键要灵敏,力量要传递。

手腕放松,不要拖泥带水,需要在注意力度变化的同时做好渐强的处理,采用属准备连接到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19一30)从19小节开始,进入了全曲的副部主题。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方法与技巧分析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方法与技巧分析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方法与技巧分析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小提琴家和钢琴家经常演奏的一首经典作品。

这部作品是法国作曲家西克莱德·弗兰克(1846-1925)创作的,将小提琴和钢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独特魅力。

在演奏这部作品时,演奏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能完美地诠释出作品中的音乐情感和表现力。

本文将对《A 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部作品。

演奏者需要对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快板、慢板、快板和终曲。

整个作品展现出了弗兰克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激情和情感。

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注意把握好整体的音乐张力和情感表达,将每一个乐章的特点和情绪准确地传达出来。

在进行具体的演奏时,小提琴和钢琴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在快板乐章中,小提琴和钢琴需要紧密配合,相互呼应,展现出激烈的音乐对话。

演奏者需要注意控制好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做到准确而有力地强调每一个音符的表现。

在慢板乐章中,演奏者需要更加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小提琴的柔和和钢琴的伴奏需要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让听众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震撼。

在快板和终曲中,演奏者需要将作品的高潮部分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音乐的激情和力量,同时保持良好的配合和和谐。

演奏者还需要注重技术的训练和提高。

弗兰克的作品在技术上要求相当高,尤其是对小提琴演奏者的技巧要求很高。

小提琴家需要具备出色的音准、弓法和左手技巧,才能演绎出作品中丰富的音乐内容。

钢琴家也需要具备细腻的指法和丰富的表现力,配合好小提琴的演奏,才能呈现出作品的魅力。

演奏者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才能更好地演绎出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和艺术价值。

演奏者需要注重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

《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情绪的作品,演奏者需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真正将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出来。

舒伯特钢琴四手联弹曲《慢板》和声分析

舒伯特钢琴四手联弹曲《慢板》和声分析

舒伯特钢琴四手联弹曲《慢板》和声分析本文在详尽分析乐谱的基础上,对最后三首奏鸣曲的主要创作特点进行了以下总结:
1、奏鸣曲式和奏鸣回旋曲式乐章中展开的普遍化是最后三首奏鸣曲最为显著的特点,它决定了整个乐章的走向,并使展开部具有相对“静止”的特点;
2、XX的主题写作中更喜欢运用非方整性写法,并通过自身材料的延长、缩减和重复或者更高一级的段落重复使其达到了结构上和审美上的巧妙平衡;
3、XX喜欢用链式的主题贯穿方式,音乐以之前的材料为依据,经过变化后再加入新的材料,用这种方式不间断地发展;
4、XX的三调呈示部遵循从主到属的总体原则,并扩展了调性历程。

他通常在副部的开始加入一个三度的调性,有时再加入一个新主题,最后在呈示部结束之前到达属调;
5、较多地运用整小节的休止,使其不仅具有深刻的表情意义,而且在结构乐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6、XX在慢板乐章中运用同一旋律异调配置的和声变奏方式来构成音乐的段落,使同一个旋律在不同的和声色彩里闪现,既避免了单调的重复,又保持了旋律的抒情性和完整性;
7、展开的段落中习惯运用半音化的发展手法,半音阶式的深层线条成为某些展开段落的显著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奏鸣曲的慢板和行板乐章演奏漫谈
作者:李亚萍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7期
摘要:奏鸣曲中的慢板或行板乐章常常是与前面或后面的快板乐章形成对比的部分,它通常是气息比较悠长,或表达人物沉静的内心独白,或具有宁静平和的如歌风格的乐章。

要弹好慢板和行板乐章,则需做到:静下心、沉住气,找到音乐的感觉,并弹奏中注意“呼吸”、把握乐思和情绪的基本走向等基本要点,同时,这也是钢琴的教与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奏鸣曲乐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7-0093-01
一、关于柔板(Adagio)一类的慢板乐章
此类乐章的速度有时会慢到每分中40拍左右,伴奏音型一般比较宁静平稳,有时候会是很简洁,甚至简单到和声伴奏只是一个小节只有一两个提供和声背景的和弦。

整曲多数由一条明显旋律线贯穿,而这种旋律线的音型往往很像人的思想:时而感叹;时而疑惑……因此说,这类乐章是内心独白。

一般的节奏,如小快板、进行曲等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即使节奏感有问题的人也不会明显地暴露出来。

而慢板乐章就不同,它每拍占的时间较长,且可能只有一两个音,也可能忽然转成了三十二分音符的音群。

因此,种种不稳定的因素很容易将不正确的感觉暴露出来,加上音乐上的表达不易掌握,问题会更加明显。

二、弹奏慢板乐章的要领
(一)首先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沉住气,从而获得音乐上的感觉
在奏鸣曲的第一或三乐章的快板、小快板或急板中,节奏往往是活跃生动。

但慢板乐章却不同,它是一种内心独白,往往有其内省性——通过深刻地思考净化自己的心灵,经常表面看似平静而灵魂深处却有心灵的撞击。

因此它表现出内蕴饱满,心神交汇,自制沉着的意识。

所以,在弹奏这个乐章前,让整个人去除各种纷扰,静下来、沉住气,投入这种境界,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同时
弹奏慢板乐章时,除了刚才提到的沉静、沉着的“沉”这样的内涵外,在手臂的用力方面,还经常要注意体会力量沉下去的“沉”的感觉,且弹奏时,肩部、颈部是舒坦的,臂部是放松下挂的,力量通过指尖沉到底。

其实,这里的“沉”用意十分巧妙。

原意是指物体在水中落下,而水是有浮力的。

这就不同于从天而降的有重物体的落下,那是“砸”。

“这就像一块石头在水中沉下去。

”可以想象这种弹奏是从容的、实在的、通畅的,发出的音色是醇厚的,绝不会干硬刺耳。

(二)先将慢板乐章的每一拍分成两个单元来练习
即将每一拍数成“一拍两拍……”当然这种数拍的方式是在心里默数,让它变成一种内心的“脉动”。

在慢板中,由于每拍占的时间较长而容易让人在时间上把握不住,并且易形成停顿的感觉。

如将一拍分作两半,从心理上易于抓住它的“脉搏”,同时会有一定的行进感和流动感。

(三)弹奏中注意“呼吸”
音乐中的呼吸和脉动是节奏上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段落、句子等的划分,会以速度合适地“吸气”来配合下一句的开始,这是很可贵的。

在慢板乐章中句子或段落地呼吸,应更为从容和充分,并非人人都易掌握,有不少人会沉不住气,变得呼吸急迫或是在不能随着音乐呼吸的情况下后句抢先进入,这些都是破坏音乐的做法。

其实,在音乐进行中正确地“呼吸”,要在一些必要的地方“吸气”,让自己的感觉随着音乐节拍的脉动去运动,才会有所提高。

三、在音乐表现方面,注意抓住乐思和情绪的基本走向
这类乐章多为无标题一类的纯音乐,内容比较虚,比较感性,不大可能用叙事曲讲故事这样的方式来解释它们,但可以用一种乐思和情绪的基本走向来阐释。

另外,在音乐感觉上还有乐音和乐句进行的“方向”问题,对较慢较长的句子尤其要用心分析。

就算明白了这句情绪是“上升”的,那么上升的幅度?跨度?哪里是最高点?如果音乐是由紧张趋向于解决,那么紧张的程度?,维持的时间?是如何解决?有时,有些句子还会有向前“进入”和向后“退出”等感觉, 这一切都和音乐的“方向”有关。

四、行板的特点及弹奏把握
通常,行板要比慢板容易掌握一些,它除了速度不是慢得令人难以把握以外,且常常带有较为流畅一些的如歌风格。

不过,它们同时也会有类似慢板乐章的平和安静,句子的气息比较悠长,总
体上显得从容不迫。

例如,舒伯特的《行板》就是这样的一个速度比较从容和缓、平静如歌的一个乐章,并有着一些与慢板乐章较为接近的特点。

这首《行板》为多段式,总体是平静流畅的如歌风格,并且比较温暖柔情,而中段稍显开阔和壮美,其速度大致在每分钟32拍左右。

因其速度不是非常慢,而且中段是三连音,将一拍分成两个半拍来数反倒不合适。

第一段自第1到32小节。

它的前面7小节为第一大句的上半句,总的是比较轻柔平静,开始主题的重音、连音、半跳音记号均显示出一种亲切的“语调”,表情比较沉静不要太过夸张,接下去的力度上是细致轻响变化,可以跟随旋律的上下行稍有波动。

但总体来讲稍渐强到第5小节2组的d之后,句尾是趋于渐弱的第8到第14小节为下半句(第15小节是一个过渡,第16小节开始第二大句)。

在第11、12、13小节情绪一直上升,比起上半句显得激动许多。

作为过渡的第15小节,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引导出第二大句的伴奏背景,第16小节起的十六分音符在快板乐章中这种音型背景衬托出活跃多彩、生动趣致的风格,但在这里它却是平衡宁和的,营造出均匀安静但不失流畅的背景。

从第16至26小节的前半为第二大句,由大调转入小调,虽然有一些起伏,但基本保持了比较平稳祥和的状态。

第26至 32小节是很轻的主题音型的模仿,以此作为过渡,引入了主题的变奏……从第50小节起到乐曲结束为第三段,它大致是第一段的再现,开始的主题变成了左右手的呼吸模仿,但主题的气氛和第一段相同。

最后六小节是一个小尾声,也引用了主题的音型,并用很弱的音量静谧的结束。

总之,关于“演奏奏鸣曲的慢板和行板乐章”这一课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做了一些简要阐述,诚望同仁们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雷吉娜.斯门江卡.如何诠释肖邦的《平稳的行板与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作品第22号)(上) [J].钢琴艺术,2007(06)
[2]王懿颖.行板如歌——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谈《如歌的行板》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3(09)
[3]苏琳.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风格[J].艺术百家2008(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