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注释

合集下载

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注释是一种查字典的方式,用于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进行语义解读。

它是一种记录下来的文字,通常由汉字、标点符号和汉字读音组成,以注释古代文学作品的语义内容为主要任务。

其特点在于,它不追求精准性,而是重视情感上的表达,使用抽象的、简单的、容易理解的汉字,以表达文学作品的语义内容。

文言文注释的历史很早,自先秦以来,人们就开始把古代文学作品的语义内容记录下来,并把它们分成类别进行注释,这就是文言文注释的前身。

直到汉代,文言文注释才逐渐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系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

随着两晋文言文的发展,注释也变得更加完善,它把一般的注释和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运用汉字、读音和概括性的文字来表达文学作品的语义内容。

文言文注释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解释词语的意义,以便让读者能够正确理解作品的含义;②记录作品中出现的俚语,古老的词语和少见的文字;③记录作品中出现的历史、地理、人物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文言文注释有助于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文言文的语言抽象性,很多文字的意义并
不容易理解,注释者需要将文字的真正意义与其表面意义进行对比,以便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文言文中也有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需要仔细研究才能解释出来,这对读者来说是一件繁琐的工作。

总之,文言文注释是一种用于解释文学作品的一种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语义内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抽象性的文字、晦涩难懂的词语等,这些都需要读者仔细研究才能正确理解。

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经典注释与解读方法

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经典注释与解读方法

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经典注释与解读方法古代文学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领域,其中经典注释和解读方法在揭示文本深层内涵和丰富意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注释方法的选择以及解读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理解和解析文本的意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研究中经典注释与解读方法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经典注释对于古代文学研究起到了梳理思路、解读含义的关键作用。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涵盖了丰富的意象、符号和隐喻,经典注释能够为研究者提供详尽准确的背景知识和辅助资料。

注释可以是对生词、熟语、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方面的解释,也可以是对作者意图、作品结构、文学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细致入微的注释,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其次,注释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研究目的而定。

对于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文学作品,比如诗歌,可以采用逐行逐词的注释方法,对每个字句进行解释和分析,以便深入理解作者借助词语所表达的意义。

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隐晦、包含多重意义的文本,如古代长篇小说,注释方法可能需要更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解释。

此时,可以运用解读方法结合注释,通过对作品整体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的解析,揭示其中的隐喻和象征,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独特构思和意图。

然而,注释也并非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全部。

注释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译工具,揭示文本氛围和语义内涵的同时,并不能完全呈现作者的思想和意义。

因此,在经典注释之外,研究者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读方法来跳出注释本身的篇幅和局限,从更宏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读方法:首先,历史文化解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所处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作者生平、社会风貌、时代事件等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创作动机和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考察和比对,揭示作品中可能存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隐喻。

其次,对比解读方法可以将古代文学作品与其他时代、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

诫子书语文书注释

诫子书语文书注释

诫子书语文书注释
《诫子书》是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也是《弟子规》的
一部分。

下面是对《诫子书》进行的语文书注释:
诫:告诫、教导。

子:儿子。

书:文章、作品。

注释:
1. 诫子书是一本教导儿子行为规范的文章。

2. 《诫子书》的目的是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行为端正。

3. 《诫子书》中强调了儿子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善待人。

4. 《诫子书》中有很多对儿子的警示和忠告,提醒儿子要遵守
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5. 《诫子书》中所说的词句简短明了,容易理解,适合儿童阅读。

6. 《诫子书》的内容深入浅出,质朴易懂,很适合作为儿童的
启蒙读物。

7. 《诫子书》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
的特色和思想传统。

以上是对《诫子书》进行的语文书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课标古代文学背诵《春秋》八篇注释及译文

新课标古代文学背诵《春秋》八篇注释及译文

新课标古代文学背诵《春秋》八篇注释及译文《春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由左丘明所著。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古代文学背诵,其中包括《春秋》的八篇注释及译文。

本文档将提供这八篇的注释和译文,供学生参考。

1. 《春秋·隐公》- 注释:本篇记述了鲁隐公的事迹,包括他的政治措施和对外交往的方式。

- 译文:This section records the deeds of Duke Yin of Lu, including his political measures and diplomatic methods.2. 《春秋·文公》- 注释:本篇记录了鲁文公的治国策略和对内对外的政策。

- 译文:This section records the governance strategies 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of Duke Wen of Lu.3. 《春秋·襄公》- 注释:本篇记述了鲁襄公的事迹,包括他的政治改革和对外扩张的行动。

- 译文:This section records the deeds of Duke Xiang of Lu, including his political reforms and expansionist actions.4. 《春秋·哀公》- 注释:本篇记录了鲁哀公的治理方法和对内政策的变化。

- 译文:This section records the governance methods of Duke Ai of Lu and the changes in his domestic policies.5. 《春秋·宣公》- 注释:本篇记述了鲁宣公的事迹,包括他的政治措施和外交政策。

- 译文:This section records the deeds of Duke Xuan of Lu, including his political measures and diplomatic policies.6. 《春秋·成公》- 注释:本篇记录了鲁成公的治国策略和对内行政改革。

高本汉诗经注释

高本汉诗经注释

高本汉诗经注释汉诗经,又称《毛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

本文将对其中一部分诗歌进行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关雎》关雎,古代风调歌谣之一,表达了爱情的悲苦和离愁别绪。

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描绘了美丽动人的女子和她待字闺中的情怀。

雎鸠被认为是一种繁殖力强的鸟类,因此用以比喻纯洁美丽的女子。

君子好逑则是对优秀男子的称赞,突出了女子的魅力和君子的品质。

二、《蒹葭》蒹葭,意为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此诗描述了情侣分离后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抒发了作者对远离爱侣的思念之情。

芦苇茂盛的意象隐喻了作者对恋人的深情厚意,白露化作霜则是对时光的惋惜,伊人在水一方则显示了作者对恋人的倚重之情。

三、《采葛》采葛,又称《召南采葛》,是中国古代民歌。

诗中表达了一个妇女对心爱的男子的眷恋和期待。

特别是“于以采葛,于维葛之夭之旦”的表述,揭示了妇女对心上人的忠贞和憧憬之情。

四、《黍离》黍离,诗中景物的描写可以看作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与思念。

通过眺望黍离之地的黍稷,作者描绘了离家已久的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描写“黍离之子,莫之匡救”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无奈和心痛,而“谁矜能桑?”则是对故土的渴望和希冀。

五、《九思》九思,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九思过我罗帷帐,寤寐有他欢忧心”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生离死别的悲痛。

作者深陷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中,无论是清醒或是梦境中,都难以忘怀。

六、《子衿》子衿,古代儿童乐章之一,主要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亲情和依恋。

诗中的“子衿之河,河海为汤”,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浓烈的爱意,以及母亲给予孩子的滋养之恩。

诗歌通过对母爱的歌颂,表达了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眷恋之情。

结束语:通过对以上诗歌的注释,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汉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并感受到了作者们对爱情、思乡、亲情等情感的深沉抒发。

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文化意义,也让我们从中汲取了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滕王阁序注释逐字逐句

滕王阁序注释逐字逐句

滕王阁序注释逐字逐句以下是《滕王阁序》的逐句注释:1.唐·王勃·《滕王阁序》:此文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2.洪都:唐代的豫章郡城,今江西南昌市。

3.翼、轸:均为星宿名,翼宿和轸宿的分野大约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4.衡山、庐山:两座著名的山,均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5.三江:泛指长江下游的入海口水域。

6.五湖:泛指太湖流域的水系。

7.龙光:宝剑的光芒。

8.紫电:宝剑名。

9.青霜:宝剑名。

10.宇文:宇文州牧,指宇文述,是唐太宗时的名将。

11.阎公: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

12.孟学士:孟学士即王勃的友人,姓名不详。

13.南昌故郡:唐代改豫章郡为洪州,设南昌县为其治所。

14.徐孺: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时隐士。

15.宾客:这里指与会的人。

16.十旬休假:即旬休,指官员每十日放一天假。

17.英杰:才智杰出的人。

18.陈蕃:东汉名臣,曾为豫章太守。

19.徐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

20.地接衡庐:洪州地接衡山和庐山。

21.宾主尽东南之美:东道主和宾客都是东南地区的人才精英。

22.崇阿:高大的山丘。

23.临帝子之长洲:靠近天帝儿子降生的沙洲。

24.得仙人之旧馆:得到仙人往日的馆舍。

25.层峦耸翠:重叠的峰峦耸起苍翠的色彩。

26.飞阁流丹:阁檐飞架丹漆鲜艳欲滴。

27.飞阁翔丹:阁檐飞架丹漆鲜艳欲滴。

28.檐牙高啄:屋檐高挑像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动。

29.桂殿兰宫:用桂木和兰木建造的宫殿。

30.青雀黄龙之轴:青雀和黄龙轴是天子车驾的标志。

31.阆风之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2.天之象空阔:天空广阔无垠。

3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3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秋天傍晚的美景。

3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形容渔船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的景象。

36.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形容雁群因寒意而惊叫,声音传到衡阳的水边。

粗缯大布裹生涯全诗注释

粗缯大布裹生涯全诗注释

粗纺大布裹生涯全诗注释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粗纺大布裹生涯》以其深入人心的表达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字逐句的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诗歌注释
粗纺大布–诗歌的开篇就以纺织工艺中的“粗纺大布”作为象征,传达着朴实、平凡但不失价值的生活态度和生命哲学。

裹生涯–“裹”字表达了作者将生涯用大布包裹起来,暗示人生的重要课题和意义。

诗人以此引领读者沉思人生的起承转合及生活的本质。

繁杂牵丝多事竟来华–这一句描述了生活的琐碎和纷繁复杂,与标题形成呼应。

牵丝多事所指的是人们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

罗裙纨袴杂主僧师雅–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既有平凡的百姓,也有高雅的僧侣,展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篇章层叠画中添墨多–这一句让人想到画家在画中加墨描绘更多层次的意境,同时也暗示诗歌创作的丰富多样。

通过不同篇章的串起,诗人能够更好地表达生活的不同层面。

金丸铁索破ち关锁千重–这句诗抒发了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积极乐观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静笔抚已得佳句行风顺–这一句写作家在静心思考中能够得到优美佳句,预示着诗人对自身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结语
《粗纺大布裹生涯》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生活智慧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生活的琐碎和纷繁复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与领悟。


文对这首诗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注释,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对于古代诗歌的研究和欣赏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

古文观止全集、注音+注释+译文

古文观止全集、注音+注释+译文

古文观止全集、注音+注释+译文
古文观止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它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古文
篇目,是学习古文和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读物。

全集注音+注释+译
文的版本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
义和背景。

首先,注音可以帮助读者准确地读出古文中的文字,特别是对
于不熟悉古文发音的读者来说,注音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过注音,读者可以更流畅地朗读古文,也更容易理解古文的语音特点。

其次,注释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文的意思。

古文中常常使用古
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有些典故和历史背景也需要解释才能理解。

注释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让读者对古文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译文则可以帮助读者将古文的意思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

有时候古文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译文,读者
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古文的意思,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古文的魅力。

综合注音、注释和译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增进
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这种全面解读的版本对于学习古文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出版社能够推出这样的版本,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和理解古文观止这部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注解的起因。

•先秦古书到了汉代,由于语言的发展和口授、传抄的错误,一般人很难读懂。

文化上的需要,产生了专门为先秦古书作注解的专家,来解决普通人阅读上的问题。

到了唐代,清代,不但先秦著作,连汉代的注解都不那么容易理解了,又出现了新的注解。

这些注解,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们要了解各个时代的注解方法、体例、术语等等,才能使它真正成为帮助我们读懂古书的工具。

二、古书注解的发展概况。

◆汉代。

•注解的工作开始于汉代,注经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要使先秦的儒家著作得到推广,就必须让人看懂,出现了有名的注解家:毛亨、孔安国(尚书)、马融(论语等)、郑玄、高诱(战国策注)、王逸(楚辞章句)等。

传:阐明经义。

也就是注解原文。

笺:补充、订正传的解释。

一方面对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传的意见提出来。

注:解释,注解原文词句。

(魏、晋的注)◆唐代。

注解的发展。

•距汉代已六七百年。

出现了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的形式——疏(正义)。

其内容包括:直解正文。

疏证和发挥前人的注解。

考证名物。

•唐代的注解家除了给先秦经书作注疏,也为汉以后的其他古书作注解。

内容包括:㈠以人名地名的考证和史实的考核为主。

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南朝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㈡以词语的出处和典故的来源的考证为主。

李善的《文选注》疏: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这种注解一般叫疏,也叫正义。

◆清代。

进行了大量的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

特点:㈠当时的注解,非常严格和细致。

弊病: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历,造成考证过于琐细。

㈡做了许多古籍校勘工作。

校正正文和前人注疏中的错误。

(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的《校勘记》)校勘术语:•衍文(衍;衍字):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

•脱文(脱;夺;夺字):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㈢用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古书的词句诠释和文字校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有点象读书的心得体会,不仅是就某一部书。

其中不乏精到的见解。

•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清代王氏父子很出名•俞越《古书疑义举例》•当代钱钟书的《管锥篇》三、古书注解的形式举例。

硕鼠,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脩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硕音石。

敛,吕验反,下同。

【疏】硕鼠三章,章八句,至大鼠。

○正义曰: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

犹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

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解本以硕鼠为喻,之意取其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

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次二句言不脩其政。

由君重敛,不脩其政,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贯,事也。

笺云:硕,大也。

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

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

我事女三岁矣,竟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

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

○贯,古乱反,徐音官。

复,扶又反。

税,始锐反。

比,毗志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笺云:逝,往也。

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

乐土,有德之国。

○乐音洛,注:下同。

土如字,他古反;沈:徒古反。

诀,古穴反。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笺云:爰,曰也。

【疏】“硕鼠”至“得我所”。

○正义曰: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之硕鼠。

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

君非直重敛于我,又不脩其政。

我三岁以来事汝矣,曾无于我之处,肯以教令恩德眷顾我也。

君既如是,与之诀别。

言往矣,将去汝,之彼乐土,有德之国。

我所以之彼乐土者,以此乐土若往,则曰得我所宜故也。

言往将去汝者,谓我往之他国,将去汝国也。

○传:贯,事。

○正义曰:《释诂》文。

○笺“硕大”至“是徙”。

○正义曰:硕,大。

《释诂》文《释兽》:于鼠属有鼫鼠,孙炎曰五技鼠,郭璞曰大鼠。

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

关西呼鼩,音瞿鼠。

舍人樊光同引此诗,以硕鼠为彼五技之鼠也。

许慎云:硕鼠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游不能渡谷,能缘不能穷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

此之谓五技。

陆机疏云: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

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

或谓之雀鼠。

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

魏国,今河北县是也。

言其方物,宜谓此鼠非鼫鼠也。

按此经作硕鼠,训之为大,不作鼫鼠之字,其义或如陆言也。

序云贪而畏人若大鼠然,故知大鼠为斥君,亦是兴喻之义也。

笺又以此民居魏,盖应久矣,正言三岁贯汝者,以古者三岁大比民,或于是迁徙,故以三岁言之。

……•问题⒈疏?正义曰?笺云?⒉“硕”、“贯”、“土”各读什么音,意义?⒊“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什么意思?•相鼠,刺无礼也。

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相,息亮反。

篇内同。

【疏】相鼠三章,章四句。

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

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

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

《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

在位无礼仪,文公不点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废之故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相,视也。

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闇昧之行。

笺云:仪,威仪也。

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行,下孟反。

之处,昌虑反。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

【疏】“相鼠”至“何为”。

○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

视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而无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

○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闇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

鼠无廉耻,与人无礼仪者同,故喻焉。

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止,所止息也。

笺云:止,容止。

《孝经》曰:容止可观。

无止,《韩诗》:止,节。

无礼节也。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

相鼠有体,体,支体也。

【疏】传:体,支体。

○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遍体也,故为支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

○遄,市专反。

(汉韩婴《韩诗外传》)根据这段诗经注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⒈“无止”、“体”是什么意思?⒉“虽处高显之处”,两个“处”读音和意义相同吗?⒊“遄”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⒋说说这些都是谁作的注解。

•现行的《毛诗正义》,其注解内容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正义),唐陆德明注音。

或倚夷门而笑。

应劭曰:侯嬴也。

秦伐赵,赵求救于魏,无忌将百余人往过嬴。

嬴无所诫,更还,见嬴,嬴笑之,以谋告无忌。

韦昭曰:笑人不知己也。

或横江潭而渔。

服虔曰:渔父也。

或七十说而不遇。

应劭曰:孔丘也,已见东方朔《答客难》。

或立谈而封侯。

《史记》曰:虞卿说赵孝成王,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谯周曰:食邑于虞也。

或枉千乘于陋巷。

《吕氏春秋》曰: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

士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君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从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或拥篲而先驱。

拥篲,邹衍也。

《七略》曰:《方士传》言,邹子在燕,其游,诸侯畏之,皆郊迎拥篲也。

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

李奇曰:君臣上下,有瑕隙乖离之渐,则可抵而取之。

窒,竹栗切。

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

言世尚同而恶异。

《尔雅》曰:辟,罪也。

四、常用的注解术语。

•曰、为、谓之:解释词义,往往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谓:用来解释词的特定意义。

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貌、之貌:说明被注释的是形容词,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

莞尔,小笑貌•之言、之为言:声训。

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

鬼之言归也•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

辩读为变•读若、读如:注音。

有时也说明通假字。

•当为、当作:改正误字。

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

(礼记)郑玄注:吉当为告。

告,古文诰,字之误也。

尹告,尹伊之诰也。

傅当作傳。

•言:串讲正文,言外之意。

•如字:注音的术语,表明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

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说明它在特定的上下文里有不同的读音,意义也会有差别。

•三思,息暂反,又如字。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不分,包云如字,郑扶问反,分犹理。

•利用四声来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衣,冠,王,好,恶,传,兴,食……•◆《十三经注疏》各部书均附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各书的注疏人如下:•《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颍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