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

合集下载

比一比中间的一读几声

比一比中间的一读几声

比一比中间的一读几声
“一”是读:第四声。

比一比仿写
看一看,瞧一瞧,找一找,听一听,跳一跳,跑一跑,跳一跳,蹦一蹦,玩一玩,揉一揉,拍一拍,抱一抱,缓一缓,想一想,说一说,敲一敲,打一打,摇一摇。

造句
1往下比一比会有愉悦感,往周围比一比会有进取心,如果总是抬头往上比,会越比越失落,比来比去就受内伤了,因此人得善于调整心态,才能活得自在舒心。

2于是他们就“痛痛快快地比一比”了,结果比得两个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3女生节到心欢喜,我把女生比一比。

你如春风拂人面,青春之气难自抑;你如鲜花绽开颜,美貌活力更第一;你如雪花落人间,纯洁浪漫令人迷。

愿你节日人更美,开心笑颜永不离!
4比一比这两条鱼谁长的帅,长的帅就是明天的菜。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1讲:比一比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1讲:比一比

第一讲:比一比一、知识点;1. 比长短、比大小、比轻重、比多少等;2. 比较的方法:直接比和间接比;二、课堂引入: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所带的东西,自由比较,想比什么比什么;展示教具,引导同学们如何比较,比较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需要比较的问题,下面老师就来教教大家应该如何来比较;三、课堂内容:例1. 哪只铅笔最长,在它旁边的括号里打“√”()()()分析:三只铅笔的头尾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支笔与第二支笔比较,第二支笔更长,第二支笔与第三支笔比较,第二支笔更长,所以最长的是第二支笔,第一支笔和第三支笔无法比较;同步练习1:在最短的尺子后面打“√”()()()()例2:在装有同要多酒的两个坛子,分别向两个一样的玻璃杯倒酒后,现在哪个酒坛剩下的酒多,就在括号里打“√”酒酒()()分析:因为两个坛子里装的酒是同样多的,那么右图中倒出的酒多,剩下的酒就少;而左图中倒出的酒少,那么酒坛中剩下的酒就多,所以应该在左图的括号里打“√”;同步练习2:小明和小花喝用同样大的杯子喝饮料(满满一杯),两人分别剩下如图所示的饮料,问谁喝的更多?例3:爸爸买来四种水果,放在天平上称,情况如下,仔细比一比,哪种水果最轻?哪种水果最重?A BC D分析:用天平比较水果的重量,哪边低表示这边水果就重,哪边高就表示这边的水果就轻,. 从图A知道梨比桃重,从图B知道苹果也比桃重,从图D知道梨比香蕉重,从这两个图得出梨比苹果重,所以四种水果中,梨最重,桃最轻。

同步练习3:比轻重,在重的边上打“√”并写出谁是最轻的;()()()()例4:三个容器一样大,哪个容器正好装了一半的水?(1)(2)(3)分析:(1),(2)都比一半都,(3)的水容器的是一半。

同步练习4:三个容器一样大,分别装了一些水,如果里面放了同样多的盐,哪个容器里的盐水最淡?例5. 小猴子去拿桃子,走哪条路线最短?哪条最长?()(1)()(2)()(3)分析:在这样的方格纸中比较三条线的长短,我们可以用数格子边的方法判断,占格子边多的线比较长;相反,占格子边少的线就比较短,第一条线占8条格子边,第二条线占12条格子边,而第三条线占14条格子边,所以走第一条路线最短,走第三条路线最长。

数学《比一比》课件

数学《比一比》课件

比一比的乘法运算规则
总结词
乘法运算规则适用于比一比的计算,通过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结果。
详细描述
在比一比中,乘法运算规则与普通乘法运算规则相同。将两个数相乘时,应将 相同类型的数相乘,如整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在进行乘法运算时 ,应注意积的符号和进位的情况,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比一比的除法运算规则
01
02
03
排序
通过比较大小,可以将一 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排列。
分组
根据数值的大小关系,可 以将一组数分成不同的组 别。
决策
通过比较大小,可以确定 最优方案或做出其他决策 。
比一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与加减法的联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函数和方程的联系
加减法是比一比的基础,通过加减运 算可以比较数值的大小。
函数和方程中也有比较大小的概念, 例如不等式和方程的比较解法。
数学《比一比》ppt课件
目录
• 比一比的概念 • 比一比的基本性质 • 比一比的运算规则 • 比一比的实例解析 • 比一比的练习题及答案
01 比一比的概念
比一比的介绍
定义
比一比是指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 或数值的大小关系。
目的
确定数量或数值之间的相对大小 ,以便进行排序、分类、选择和 决策等。
比一比在数学中的应用
比一比的乘法性质
总结词:等比相乘
详细描述:比一比的乘法性质是指,如果两个比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乘积等于它们的数值的乘积。例如,如果 a:b = c:d,那 么 a/b = c/d。
比一比的除法性质
总结词:等比相除
详细描述:比一比的除法性质是指,如果两个比值相等,那么它们的商等于它们的数值的商。例如, 如果 a:b = c:d,那么 a/b = c/d。

《比一比》评课稿

《比一比》评课稿

《比一比》评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一比》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一比》评课稿1《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识字积极性,关注学生识字兴趣。

”紧扣“新课标、新教材、新学生”特点,使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特色:一、注重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学习情感。

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容易受新鲜事物吸引。

如果识字课是枯燥无味、机械单调的,他们哪能认真上好一堂课?识字目标哪能体现?课堂上,胡老师凭借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充满童趣的语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紧扣“三新”,胡老师创设“去丁丁家小院观看”的教学情境,贯穿整个课堂。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享受。

赋予枯燥的识字课以载体,使词语有了生命力,唤起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

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地识字,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二、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胡老师在课堂上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出示大幅情境图,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情趣盎然的农家小院,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学生们很兴奋,他们边识字边认识事物。

当一种种可爱的动物、果子出现时,让学生叫一叫他们的名字,与他们打打招呼,与字词交上朋友。

这样设计富有童趣,符合学生喜欢动物、水果的特点。

此时老师不以局外人存在,而是参与其中,以丰富的表情、激励性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好胜心强、喜欢表现的.他们主动识字。

留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上,在量词的教学上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量词的使用则体现的规律性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难,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比一比》PPT课件

《比一比》PPT课件

易错详解 看一看
正确解答: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 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 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重的画“√”,轻的画“ ”。


想一想
知识回顾
仔细观察图,请你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升
做一做
.杯里水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比一比
知识要点
知识梳理
1、比较长短 2、比较高矮 3、比较轻重 4、比较远近
按顺序仔细观察图,说 一说,图上有些什么?
认一认
知识梳理 知识要点
.比较轻重的方法
可以用手掂一掂,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如 果用手掂一掂也很难比较,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
高的画“√”。
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 放在同一高度上,身要站直。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会比较两件物品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我们还学会了比较三件物品的长短、高矮 、轻重等。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1、2、3 题。

摘草莓比赛
2<4
典例精析
看一看
分析 : 天平的左边放着1个苹果,右边放着2个橘子 ,这时天平正好平衡。说明1个苹果和2个橘子同 样重,那么1个苹果比1个橘子重。
天平
当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时天 平是平的;如果两边都不平, 下降的一端物体比较重。
典例精析
看一看
分析 由:第一台天平可以看出:1只螃蟹和2条鱼同样重, 那么1只螃蟹比1条鱼重;由第二台天平可知,1只螃蟹 和4只小虾同样重,那么1只螃蟹比1只小虾重;还可以 知道2条鱼和4只小虾同样重,那么1条鱼比1只小虾重 ,从而可知螃蟹最重,小虾最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较大小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二、试一试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试一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1、教学“比一比”(1) 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2) 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3) 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数学《比一比》

数学《比一比》

数学《比一比》比一比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运算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比一比,我们可以明确地了解数的大小顺序,进而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

本文将围绕比一比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展开探讨。

一、比一比的概念比一比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数学运算方法,用于确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在比一比中,通常使用符号“>”、“<”或“=”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其中,“>”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表示等于。

二、比一比的方法比一比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直观比较和数值比较。

1.直观比较直观比较是通过观察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判断的方法。

对于小的数值范围,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数的数值大小,判断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对于2和5这两个数,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出5大于2。

2.数值比较当数的范围较大或者需要更精确的比较时,我们可以使用数值比较的方法。

数值比较通过数的绝对值、分数、小数等数值特征进行比较判断。

例如,对于-3和-5这两个负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绝对值大小来确定其大小关系。

三、比一比的应用比一比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基础算术和代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其他数学领域中有着诸多应用。

1.基础算术在加减乘除等基础运算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两个或多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一比正是帮助我们确定数值大小顺序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解决“谁比谁多/少”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比一比确定数的大小关系,进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2.代数在代数中,比一比也被广泛应用。

比如,在解方程时,我们经常需要比较等式两边的表达式大小关系,以确定解的范围和性质。

比一比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解方程时准确地判断数的大小。

3.概率与统计在概率与统计中,比一比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当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比一比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数据,确定数据的大小顺序,进而找出规律和趋势。

比一比的方法在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四、总结比一比是一种常见而有用的数学运算方法,用于比较数的大小关系。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12篇】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12篇】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优秀12篇】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能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2)愿意用语言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重点: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难点:讲述比较的结果二、活动准备准备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三、活动过程(1)导入,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小朋友们知道孙悟空吗?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它变粗可以变粗,变细可以变细,今天老师也来教你们这种本领幼儿:......(2)观察物体,出示毛线和铅笔,区别粗细老师:看老师手里拿的东西,我们比较一下哪个粗?哪个细?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粗,xx比xx细)(3)出示彩色卡纸,区别宽窄老师:宝贝们,看下老师手里拿的卡片,我们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宽?哪个窄?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宽,xx比xx窄)(4)比一比,说一说A.玩游戏,请小朋友找物体,比一比,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细的?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较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较知道的)C.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棒,都学习到了像孙悟空一样的本领,知道了我们是通过比较知道粗细、宽窄,能掌握辨别粗细、宽窄的本领四。

活动延伸我们小朋友以后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对物体的粗细宽窄作出对比,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记录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二目标: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小组对读、二人拍手读、小组接读加动作表演读。2、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
2、扩展练习:
出示题目:一()鸟,一()旗,一()鱼,一()书
四、学写生字,反馈练习
1、写生字:会写“小,少,杏,红”四个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学生独立书写
(3)、将书上田格中每个字各写一行,教师巡视指导。
二、初读诗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上黑板为本课的二类字注音。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4.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多种形式学习二类字。开火车检查。
5、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朗读韵文,初步感知:
1、练习朗读韵文。
2、个别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指导读出节奏感。
你能把后三句也这样说出来吗?
2、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
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
三、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教学时间
授课人
刘名芳
原设计者
刘名芳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1.7
课题
比一比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月日
教材
分析
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琅琅上口的韵文,诵读间会传达出一种暖暖的情感。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韵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教学
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小,少,杏,红”四个生字。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
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
媒体运用
数影仪
3、检查背诵。
4、教师当堂检测
板书
设计
比一比
黄牛花猫鸭子小鸟
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授课人
刘名芳
原设计者
刘名芳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1.7
课题
比一比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月日
教材
分析
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琅琅上口的韵文,诵读间会传达出一种暖暖的情感。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韵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教学时间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多种形式复习二类字的读音。
2、开火车朗诵课文。
二、研读课文,入情悟意
1、朗读课文,理解句意。
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你可以怎么说?(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
教学时间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秋天来了,农家小院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快看看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农家小院里早已果实累累。小红枣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多美的农家小院啊!
3、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
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用量词“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课件出示:一棵(),有的同学说“一棵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棵树。
三、美读课文,升华理解
4、理解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5、说说课后练习“我会说”中的物品,要用上量词。
四、自主学写,反馈矫正:
1、出示“牛、羊,先细笔应该压在竖中线上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请同学们拿出笔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教师巡回指导)
2、出示卡片要求学生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自编“比一比”的儿歌。
板书
设计
比一比
大小多少
黄牛花猫鸭子鸟
苹果枣杏子桃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授课人
刘名芳
原设计者
刘名芳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1.7
课题
《比一比》
教学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课型
作业课
备课时间
月日
预设过程
一、提出要求: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二、学生自主作业。
教学
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一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2个字。
教学
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
媒体运用
数影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