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海陆变迁 课时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2)

合集下载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4海陆变迁 练习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4海陆变迁 练习

第四节海陆变迁答案:〔1〕魏格纳〔2〕六〔3〕稳定〔4〕活泼〔5〕环太平洋〔6〕阿尔卑斯—喜马拉雅1.地表形态变化地球外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缓慢的变化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发觉。

海陆变迁证据海洋变成陆地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陆地变成海洋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遗迹和古河道〔2〕剧烈的变化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时间内甚至瞬间发生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①地震: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

②火山喷发: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大局部喷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高地。

〔3〕地形变化的原因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有两种,如下表: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表现形式作用结果内力作用〔来自地球的内部〕地壳运动有的地方隆起或抬升,有的地方凹陷或下沉,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者〞火山地震外力作用〔来自地球的外部〕流水削高填低,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是地表形态的“雕刻师〞风海浪冰川谈重点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展,永不停息。

释疑点云南石林奇观的成因云南石林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石灰岩层,经过地壳运动、风雨侵蚀等作用形成的奇观。

【例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地表形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解析:地表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是较为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抬升,也可以是较为剧烈的、短时间的,如火山喷发、地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

答案:A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首先提出的。

〔1〕猜测依据南美洲东岸的凸出的局部恰好与大西洋此岸的非洲西岸凹入局部遥相对应。

〔2〕根本观点①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新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新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同步训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其中有缓慢的变化,也有剧烈的变化。

地表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是较为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抬升,也可以是较为剧烈的、短时间的,如火山喷发、地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

总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

2、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答案:C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逐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其中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大西洋。

目前,这种运动仍在进行,所以大西洋是在不断扩张。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3、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国土狭小B.日本经济发达C.日本人口太多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答案:D解析:分析: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而跟日本的国土大小、经济发展情况及人口多少毫无关系。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特别要搞清楚火山与地震发生的原因,再结合日本所处地理位置及其情况进行分析。

2.4 海陆变迁 同步练(含答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4 海陆变迁 同步练(含答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4 海陆变迁【基础性作业】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是( )A.欧亚板块B.美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读部分板块图,回答2~3题。

2.图中a所在板块是( )A.欧亚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3.下列关于阿尔卑斯山脉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C.是由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的D.是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的4.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措施是( )①抱住电线杆,避免跌倒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③迅速乘电梯逃生④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拓展性作业】5.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关于红海的形成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由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②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③不断加宽,可能成为新的大洋④不断缩小,直至消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小东用纸张做了一个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6~7题。

6.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形成( )A.新的海洋B.山脉C.出现裂谷D.火山喷发7.下列地理现象中,与该演示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红海不断扩张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C.昼夜交替D.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综合性作业】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一块整体,而是分成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它们分别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

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现象。

(3) 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和。

参考答案基础性作业1.C2.C3.B4.C拓展性作业5.C6.B7.B综合性作业8.(1)六欧亚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美洲南极洲(2)碰撞或张裂(3)板块与板块火山地震。

【七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湘教版)

【七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湘教版)

【七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湘教版)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因素不能直接导致海陆变迁的是a、地壳的变化B.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C.人类活动D.寒潮天气2.下列现象属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是()a、褶皱山B.土地复垦C.土壤侵蚀D.土地荒漠化3.能反映海陆的变化历史的是()a、植被类型B.气候类型C.地形类型D.生物化石4.我国古代描述海陆变化的形象词语是()a、不同的方向B.沧桑的大海C.浩瀚的烟雾D.一个接一个5.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人类活动C.海平面上升和下降D.全球变暖6.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海陆面积的变化B.只有海陆分布的变化c.从来就没有变化d.旧有海陆面积的变化,也有海陆分布的变化7.“非洲和南美洲以前有联系”的证据包括()①古生物化石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③地层构造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答。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8.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及其国籍连线正确的是()a、诺贝尔奖瑞典B.李四光中国C.爱因斯坦美国D.维格纳德国9.“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最初启示是()a、亚洲和欧洲可以拼接在一起。

B.太平洋两岸大陆的凹凸轮廓相互重合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彼此吻合d.南极洲正好与印度洋可以叠合10.《板块构造理论》认为()a.板块内部稳定,不存在小的板块b.全球可以分为五大板块c、太平洋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

板块边界带是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区 11.“板块构造学说”中没有的板块是()a、大西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12.碰撞形成阿尔卑斯山脉的两大板块是()a、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13.中国台湾岛上有许多火山地震。

原因位于()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c、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D.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14.现代考古发现台湾海峡有古代森林遗迹,这可以说明()a、这块大陆一直在漂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练习试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练习试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练习试题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练习试题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练习题一、单选题1.换个角度看世界,是哪位科学家观察世界地图之后引发了思考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A. 魏格纳B. 哥白尼C. 哥伦布D. 麦哲伦2.我国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A. 陆地B. 河流C. 海洋D. 山脉3.下列选项中,属于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运动④海平面升降A. ③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③4.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是()A.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B. 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C. 香港填海造陆D.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A. 板块内部B. 大陆内部C.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D. 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6.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 印度洋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美洲板块D. 南极洲板块7.红海是下列哪两大板块张裂形成的?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C.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8.两个板块发生张裂的地带,常形成:1/ 8①裂谷②山脉③火山④海洋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9.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某地(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下面哪幅图能解释此地多地震的原因A. B.C. D.10.2018年3月6日,日本九州鹿儿岛县与宫崎县交界的火山新燃岳周二(6日)再次发生爆发性喷发。

这是新燃岳7年来首次爆发性喷发,上一次则发生在2011年1月。

日本教授更是直言,“2019年前很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读图,回答题。

此次火山爆发,可能与哪两大板块运动有关?()A.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11.下列海或洋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是()①太平洋②地中海③大西洋④红海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2.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吻合,并有相同的物种,说明()A. 轮廓吻合仅仅是巧合B. 两个大洲动物有远涉大洋的能力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练习试题C. 两个大洲很久之前是一块陆地D. 人类把动物从一个大洲带到了另一个大洲13.如图为大陆漂移示意图。

2.4 海陆变迁 课时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3)

2.4 海陆变迁 课时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3)

海陆变迁A组1.三峡地区发现了三叶虫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A.这里曾经是海洋,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B.这里现在又变成了海洋C.这里将来会变成海洋 D.不能说明什么2.地球岩石圈由( )A.六大板块组成B.七大板块组成C.三大板块组成D.四大板块组成3.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样板块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红海的形成是由于( )A.板块的上升B.板块的下降C.板块的张裂D.板块的碰撞5.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全球有六大板块B.板块内部较稳定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汪洋,说明海洋可变为陆地B.地震、火山活动可在短时间内改变地形C.台湾海峡峡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D.大地非常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7.H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国土狭小B.日本经济发达C.日本人口太多D.H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8.下列选项中,由手填海造陆弓l起海陆变化的是( )A 台湾海峡的形成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 青藏高原的形成D 中国万里长城的形成B 组`1、 2006年5月27日印度尼西亚日惹市附近发生里氏6.2级地震,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区,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结合图回答(1)~(2)题。

(1)这次印尼地震中心靠近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2)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的原因是()A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B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C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D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XJ6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

XJ6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同步训练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C)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答案:C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逐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其中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大西洋。

目前,这种运动仍在进行,所以大西洋是在不断扩张。

故选C。

2、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D)。

A.日本国土狭小B.日本经济发达C.日本人口太多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答案:D解析:分析: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而跟日本的国土大小、经济发展情况及人口多少毫无关系。

故选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地表形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其中有缓慢的变化,也有剧烈的变化。

地表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是较为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抬升,也可以是较为剧烈的、短时间的,如火山喷发、地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

总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

故选A。

4、南极洲一片冰天雪地,却分布有巨大的煤田,原因是(B)。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答案:B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秋季学期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4海陆变迁(含答案和解析)

秋季学期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4海陆变迁(含答案和解析)

【精品】秋季学期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4海陆变迁同步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A.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B.巴西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C.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龙”化石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2.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A.这里地震频繁造成的B.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C.这里火山活动剧烈造成的D.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运动造成的3.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事象,正确的是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C.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的山脉、岛屿、海洋有共同成因的是A.喜马拉雅山与红海B.喜马拉雅山脉与日本群岛C.红海与印度洋D.乌拉尔山脉与大西洋5.关于板块学说的内容,正确的是A.地球由七大板块构成B.板块是运动的,都朝向一个方向运动C.板块内部是活跃的中心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和地震6.小玉在电视中看到关于一个国家的介绍:“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岛国,多火山和地震,国花是樱花…”,据此,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处于板块交界地带B.处于板块的内部C.位于亚欧大陆东侧D.四面被海洋环绕7.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日本南部地震灾害图片”,完成下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大致划分为A.五大板块B.六大板块C.七大板块D.八大板块8.有人说,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9.小明的爸爸说印度尼西亚风景优美,境内有很多活火山。

小明查阅了下面的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这里地壳比较活跃B.这里位于火山、地震带C.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地带D.这里位于板块内部10.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B.板块内部比较稳定C.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山、岛弧链或海沟D.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二、解答题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海陆变迁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B .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 .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
D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
2.近年来,全球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下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东非热带草原国家的居民受旱灾的威胁,经常出现饥荒
B.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C.加拿大的蒙特利市下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冻雨,出现了大冰灾
D.刚果盆地连续几个月不下雨,出现了旱灾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8~20题。

4.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 .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气候的变化
7.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

读图7“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21~22题。

8.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9.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