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五讲 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物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其中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在受力分析中,学生需要正确理解和应用多个概念和原理,以解答与受力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受力的基本概念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基本要素。

受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来表示,单位是牛顿(N);受力的方向则通过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为受力的方向;受力的作用点指的是受力施加的位置。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可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力的过程,根据三角函数可以求得力的分解后的分力大小。

三、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上合力为零的状态,物体在力的合成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解决与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

同时,还需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判定条件。

五、弹力弹力是由弹簧、弹簧秤等具有弹性的物体产生的力,具有大小与伸长量成正比、方向与伸长方向相反的特点。

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计算。

六、斜面上的力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向下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根据斜面的倾角和力的平衡条件,可以求解物体在斜面上所受的力。

七、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抗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也可以根据浸没物体受浮力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八、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受力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是力的作用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第三定律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3. 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研究外力对物体系统的作用时,一般选用整体法。因为不用考虑系统内力,所 以 这种方法更简便,总之,能用整体法解决的问题不用隔离法。 (2)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需要选用隔离法,一般情况下隔 离 受力较少的物体。
(3)实际问题通常需要交叉应用隔离、整体思维法。
答案 A
【例 2】 如图 5 所示,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跨过光滑钉子 b悬挂一质量为 m1 的重
物,另一端与另一轻质细绳相连于 c点,ac=
,lc点悬挂质量为
2
m2
的重物,平衡时
ac正好
水平,此时质量为 m1 的重物上表面正好与 ac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到 b点的距离为 l,到 a点
的距离为 5l,则两重物的质量的比值 m1为(
3.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 (2)三力平衡 (3)多力平衡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教学反思 受力分析是这届学生的薄弱环节,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C.B物体对 A物体的压力大于 mBg D.地面对 A物体没有摩擦力 解析 对 B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合力等于 0,运用合成法,得墙壁对 B的弹力
FN=1 mgBtan α ,A对 B的弹力 F = N2
mBg cos α
>mgB,结合牛顿第三定律,B物体对 A物体的压力
大于 mBg,C 正确;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地面的支持力 FN3=(mA+mB)g,摩擦力 Ff =FN1=mBgtan α ≠0,A、D 错误,B 正确。
图7
A.F1 减小
B.F1 增大
C.F2 增大
D.F2 减小
解析 方法一 解析法:以球 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合成法,可得出 F1

高中物理物体受力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受力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受力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体受力平衡的概念。

2. 掌握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3. 能够应用物体受力平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2. 物体受力平衡的方向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 引入:介绍物体受力平衡的概念,说明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3. 讲解:详细讲解物体受力平衡的方向和大小的相关知识点,给出示例进行讲解。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力的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和解题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拓展:引入一些拓展知识,例如力矩的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物体受力平衡的概念,掌握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提高了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平衡的方法和应用。

高三物理受力平衡知识点

高三物理受力平衡知识点

高三物理受力平衡知识点受力平衡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在解决各种物体的平衡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掌握受力平衡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受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包括杆的受力平衡、平面受力平衡和输电线塔的受力平衡。

一、杆的受力平衡杆的受力平衡是指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在杆的受力平衡中,首先要明确杆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合力为零意味着杆上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在杆的受力平衡问题中,我们需要将杆上的所有受力向量正确定义,并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

根据杆上各处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相加来确定杆的合力是否为零。

合力矩为零说明杆上所有力对杆的转矩总和为零。

在杆的受力平衡问题中,我们需要明确杆上的某一点作为转轴,计算各个力对该点产生的转矩,并按照左右转动的方向规定正负号。

最终,通过计算各个力对转轴的转矩和来判断合力矩是否为零。

二、平面受力平衡平面受力平衡是指一个物体在平面上受到的多个力使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在平面受力平衡问题中,我们需要明确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和合力矩为零。

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在平面受力平衡问题中,我们需要将物体上的所有受力向量正确定义,并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

通过将各个受力向量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分解,可以得到合力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量,若两个方向上的合力分量均为零,则物体的合力为零。

合力矩为零说明物体上所有力对一个固定点的转矩总和为零。

在平面受力平衡问题中,我们需要明确物体上的某一点作为转轴,计算各个力对该点产生的转矩,并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规定正负号。

最终,通过计算各个力对转轴的转矩和来判断合力矩是否为零。

三、输电线塔的受力平衡输电线塔是电力传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受力平衡问题与杆的受力平衡类似。

在输电线塔的受力平衡问题中,我们需要明确塔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以及塔臂与地面的角度。

高中物理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五课解析

高中物理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五课解析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第五课时物体的平衡第一关:根底关展望高考基础知识学问讲解1.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滑动的物块,沿斜面匀速直线下滑的木箱,天花板上悬挂的吊灯等,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①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F合=0.②平衡条件的推论a.假设物体在两个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始终线上,其合力为零,这就是学校学过的二力平衡.b.假设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定共面共点(三力汇交原理),合力为零,称为三个共点力的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始终线上.c.物体在n个非平行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n个力必定共面共点,合力为零,称为n个共点力的平衡,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始终线上.其次关:技法关解读高考解题技法技法讲解1.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依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像三角形等数学学问求解.2.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于Fx=0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留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Fy=0,尽能使较多的力落在x,y轴上,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力,不宜分解待求力.3.力的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处于平衡时,可以将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即三个力矢量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依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像三角形等数学学问可求得未知力.典例剖析例1重为G的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人欲用最小的作用力F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此最小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应如何?解析:木块在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要减小摩擦力,应使作用力F斜向上,设当F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时,F的值最小.〔1〕正交分解法木块受力分析如下图,由平衡条件列方程:Fcosα-μF N=0Fsinα+F N-G=0解得F=如下图,设tan =μ,那么sin ,那么cosα+μsinα=〔cos cosα+sin sinα)=cos(α-)可见,当α= =arctanμ时F有最小值,即F min=由于F f=μF N,故不管F N如何转变,F f与F N的合力方向都不会发生转变.如下图,合力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确定为=arctanμ,力F1、G、F组成三角形,由几何极值原理可知,当F 与F1方向垂直时,F有最小值,由几何关系得:F min=Gsin =.技法讲解所谓动态平衡是指通过把握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解决动态平衡问题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矢量三角形法抓住各力中的变化量与不变化量,然后移到矢量三角形中,从三角形中就可以很直观地得到解答.(2)相像三角形法将物体受的各力移到矢量三角形中,由矢量三角形与三角形相像,利用几何关系进展求解.典例剖析例2如图甲所示,物体m在3根细绳悬吊下处于平衡状态,现用手持绳OB的B端,使OB 缓慢向上转动,且始终保持结点O的位置不动,分析OA,OB两绳中的拉力如何变化?解析: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对O点而言,受3个力作用,即OC对O点的拉力F不变,OA 对O点的拉力F1的方向不变,由平衡条件的推论可知F1与OB对O点的拉力F2的合力F′′2位置,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可以画出这种状况下的平行四边形,可以看到F′,F′2末端的连线恰为F1的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在OB绕O点转动的过程中,OA中的拉力F1变小,而OB 中的拉力F2先变小后变大.答案:OA绳中拉力变小,OB绳中拉力先变小后变大例3光滑半球面上的小球被一通过定滑轮的力F由底端缓慢拉到顶端的过程中,试分析绳的拉力F及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的变化状况(如下图).解析:如下图,作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留意弹力F N总与球面垂直,从图中可得到相像三角形.设球体半径为R,定滑轮到球面的距离为h,绳长为L,依据三角形相像得:由以上两式得绳中张力F=mg球面弹力F N=mg由于拉动过程中h,R均不变,L变小,故F减小,F N不变.答案:F减小,F N不变技法讲解1.临界状态一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当某个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一个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毁灭”或“恰好不毁灭”,或某个物理量“恰好”、“刚好”满足什么条件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假设推理法,即先假设某种状况成立,然后再依据平衡条件及有关学问进展分析、求解.2.极值问题平衡问题的极值,一般是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毁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解析法,即依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出方程,在解方程时,利用数学学问求极值,或依据物理临界条件求极值.另外,图解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此方法是画一系列力的平行四边形,依据动态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可以确定某个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典例剖析例4如下图,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物体A,重10 N,它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3.46 N,为了使A能静止在斜面上,物体B的重力应在什么范围内〔不考虑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解析:由于物体B重力不同,A沿斜面滑动趋势不同,那么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同,受力状况不同.假设A上滑,据A的受力状况,B的重力G B应满足G B>G A sin30°+F f=8.46 N,为了使A 不上滑,应有G B≤8.46 N.B+F f<G A sin30°,那么G B<1.54 N,为了使A不下滑,应有G B≥1.54 N.欲使物体A不上滑也不下滑,那么B的重力应满足1.54 N≤G B≤8.46 N.答案:1.54 N≤G B≤8.46 N第三关:训练关笑对高考随堂训练1.把重20 N的物体放在θ=30°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的右端与固定于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如下图,假设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2 N,那么弹簧的弹力不行能是( )A.22 N,方向沿斜面对下B.2 N,方向沿斜面对下C.2 N,方向沿斜面对上D.零解析:当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对上且大小为12 N时,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的弹力方向沿斜面对下,大小为F1=Fμ-Gsinθ=2 N.当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对下且大小为12 N时,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的弹力的方向沿斜面对上,大小为F2=Fμ+Gsinθ=22 N,应选项B、C、D正确.答案:A2.如下图,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外表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m2m1为( )A.B.C.D.解析:方法一:设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F T,对m2由平衡条件可得F T=m2gm1受重力m1g,绳的拉力F T,碗面的支持力F N,由几何学问可知,F T,F N与水平线的夹角均为60°,如下图,由平衡条件可得F N cos60°=F T cos60°F N sin60°+F T sin60°=m1g以上各式联立解得=33方法二:设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F T,对m2由平衡条件可得F T=m2gm1受重力m1g,绳的拉力F T,碗面的支持力F N,由几何学问可知,F T,F N与水平线的夹角均为60°,如下图,由对称性得F T=F N.依据平衡条件可知F T与F N的合力F与m1g等大反向,那么F=2F T sin60°=m1g以上各式联立解得.答案:A3.如下图,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对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匀速上滑,此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那么地面对斜面( )A.无摩擦力B.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F5cosθC.支持力等于〔m+M〕gD.支持力为(M+m)g-Fsinθ解析:对小物块与楔形物块系统,分解恒力F,由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M+m〕g=F N+Fsin θ,即F N=(M+m)g-Fsinθ,应选项D正确;摩擦力Fμ=Fcosθ,方向向左,选项B错.答案:D4.如下图,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上放一重1200 N的A物体,物体A与木板B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F将木板B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问绳的拉力T为多大?水平拉力为多大?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下图,由平衡条件得f=Tcos30°Tsin30°+ =G又f=μ解得T=248 N,f=215 N, =1075 N对物体B受力分析如图.由于匀速拉出,处于平衡状态,依据平衡条件得F=f′+f地=f+μ联立解得F=430 N.答案:248 N 430 N5.一种简易“千斤顶”,如下图,一竖直放置的T形轻杆由于光滑限制套管P的作用只能使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假设轻杆上端放一质量M=100 kg的物体,轻杆的下端通过一与杆固定连接的小轮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体上,并将斜面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沿水平方向对斜面体施以推力F,为了能将重物顶起,F最小为多大?〔小轮与斜面体的摩擦和质量不计,g取10 m/s2〕解析:设斜面体的质量为m,对物体、斜面体整体,由受力平衡得,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F N=Mg+mg对斜面体受力如图.分解轻杆对斜面体的压力,由受力平衡得F N=mg+F1cosθF=F1sinθ由以上三式解得F=Mgtanθ=100×10×N=750 N.答案:750 N课时作业五物体的平衡1.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 )A.等于零B.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对下C.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对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对上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竖直悬挂时kL=mg①;将物体放在斜面上时,设摩擦力为f,依据物体的平衡条件:kL+f=2mgsin30°=mg②.由①②两式得:f=0.答案:A2.( )A.F1B.F2C.F3D.F4解析:A小球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绳子OA向上的拉力T和拉力F,绳子AB中没有拉力,只有G、T、F三力平衡,由平衡条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合力都平衡,F41竖直重量总比T的竖直重量小,所以,F1水平向右的重量总比T的水平重量小,不能平衡,A 不正确,BC正确.答案:BC3.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 )A.〔M+m)gB.(M+m)g-FC.(M+m)g+FsinθD.(M+m)g-Fsinθ解析:由于小物体匀速上滑,楔形物块保持静止,因此楔形物块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系统所受的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设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N,那么有, N+Fsinθ=Mg+mg, N=Mg+mg-Fsinθ,D选项正确.答案:D4.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违反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tanαB. cotαC.tanαD.cotα解析:设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和B质量均为m,A和B紧挨着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过程中,A和B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态,即有:3μmgcosα=2mgsinα,所以μ=tan α,应选项A正确.有的考生认为A和B匀速下滑那么它们之间就没有相互作用力,对A或者B进展受力分析,列方程:μmgcosα=mgsinα,就误选了选项C;也有考生在分解重力时出错,列方程:μmgsinα=mgcosα或者3μmgsinα=2mgcosα,就误选了B、D选项.答案:A5.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假设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下图,在此过程中(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解析:把A、B看成一个整体,在竖直方向地面对A的作用力F3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F缓慢增大,所以F3也缓慢增大,因此可以排解B、D选项,再以B物体为争辩对象,受力图如下图,由图可知,当F缓慢增大时,F1、F2都将增大,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C6.如下图,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假设A和B沿水平方向以违反的速度v0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mgB.mgsinθC.mgcosθD.0m和F′的合力为mg,选A.答案:A7.竖直墙面与水平地面均光滑且绝缘,小球A、B带有同种电荷,用指向墙面的水平推力F作用于小球B,两球分别静止在竖直墙面和水平地面上,如下图.假设将小球B向左推动少许,当两球重新到达平衡时,与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 )A.推力F变大B.竖直墙面对小球A的弹力变大C.地面对小球B的支持力不变D.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变大解析:受力分析如图,对A球:F斥cosθ=m A g,由于B球向左运动,θ减小,cosθ增大,故F斥减小,由F斥=kq1q2/r2可知,两球间的距离r增大,故D项正确.对B球:F=F斥sinθ,因F斥减小,θ减小,故F减小,故A项错.对A、B构成的整体:水平方向F=F N2N1=m A g+m B g,可见地面对小球B的弹力F N1不变,故C项正确,应选C、D.答案:CD8.以下四种状况中,物体受力平衡的是( )A.水平弹簧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B.单摆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C.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时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解析:水平弹簧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F合=0,故A对;单摆做圆周运动,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仍需向心力,故B错;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时,受重力,故C错;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向心力,F合≠0,故D错.此题主要考察受力平衡的条件或特点.答案:A9.滑板运动是一项格外刺激的水上运动.争辩说明,在进展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 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 kg/m,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 kg,试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37°取,无视空气阻力〕:〔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2〕滑板的速率.解析:〔1〕以滑板和运发动为争辩对象,其受力如下图.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F N cosθ=mg ① F N sinθ=F ②由①、②联立,得F=810 N〔2〕F N=mg/cosθF N=kv2得v==5 m/s答案:〔1〕810 N〔2〕5 m/s10.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小球中心有孔〕,A与B 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如下图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状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成30°夹角,B球的质量为m,求细绳对B球的拉力和A球的质量.解析:对B球受力分析如下图.Tsin30°=mg①故T=2mg对A球,受力分析如下图,在水平方向Tcos30°= N A sin30°②在竖直方向N A cos30°=m A g+Tsin30°③由以上方程解得:m A=2m④答案:2 mg 2 m11.如下图,物体重30 N,用OC绳悬挂在O点,O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 N,再用一绳系在OC绳上A点,BA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现用水平力拉BA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多大角度?解析:初步推断知:OA绳为斜边,受力最大,故使FO A=203 N,到达最大,∴F AC<F OA不断,F AB=F OA·sinα且F AC=mg=30 N∴∴α=30°∴F AB=20×=10=17.32 N<30 N也未断,故当α≤30°α超过30°,绳断,也就无法拉动了.12.在科学争辩中,可以用风力仪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缘由如下图.仪器中有一根轻质金属丝,悬挂着一个金属球m.无风时,金属丝竖直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风力越大,偏角越大,通过传感器,就可以依据偏角的大小指示出风力.那么,风力大小F跟小球质量m、偏角θ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解析:以小球为争辩对象,有风时,它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mg,竖直向下;风力F,水平向左;金属丝拉力F T,沿金属丝倾斜向上.如下图,当风力确定时,小球能保持在确定的偏角θ的位置上处于静止,由平衡条件可知:mg、F、F T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上述三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都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依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将任意两力合成,由几何关系进展求解.将金属丝拉力F T与小球重力mg合成,由平衡条件可知,其合力方向必定与风力F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如下图,由几何关系可知:F=F′=mgtanθ由所得结果可见,当小球质量m确定时,风力F只跟偏角θ有关.因此,依据偏角θ的大小就可以指示出风力的大小.。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高考物理总复习(相互作用)之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课件

高考物理总复习(相互作用)之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课件

解析:设斜面倾角为 θ,小球质量为 m,假设轻弹簧 P 对小 球的拉力大小恰好等于 mg,则小球受二力平衡;假设轻弹簧 Q 对小球的拉力等于 mgsinθ,小球受到重力、弹簧 Q 的拉力和斜 面的支持力作用, 三力平衡; 如果两个弹簧对小球都施加了拉力, 那么除了重力,小球只有再受到斜面的支持力才能保证小球受力 平衡,即四力平衡;小球只受单个力的作用,合力不可能为零, 小球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高考物理总复习 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突破考点01
突破考点02
突破考点04
课时作业 高考真题
突破考点03
突破考点01
受力分析
自主练透
1.定义 把指定物体 ( 研究对象 ) 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 ________都找出来, 并画出________, 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________(重力、 电场力、 磁场力), 再分析________ (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答案:A
4.(多选)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 A、B 在竖直向上 的力 F 的作用下静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 关于斜面体 A 和 B 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一定受到四个力 B.B 可能受到四个力 C.B 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A 与 B 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
解析:对 A、B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受到向下的重力和 向上的推力 F,由平衡条件可知 B 与墙壁之间不可能有弹力,因此 也不可能有摩擦力,故 C 错;对 B 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其受到重 力、 A 对 B 的弹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故 B 只能受到三个力, B 错;对 A 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 受到重力、推力、B 对 A 的弹力和摩 擦力,共四个力,A、D 对.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讲义(ppt 16页)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讲义(ppt 16页)
FN Ff
q
G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退出
【例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用细绳跨过定 滑轮和物体B相连,物体A向右运动,试分析物体A、B的受 力情况。
FN
F´T
A
Ff
FT
.
B
GA
GB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退出
练习
1. 画出图中O 点的受力图。 2. 画出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受力图。F1F2 NhomakorabeaO
G
FN
F
F
F合=2Fcosθ
θ
F合
θ
b、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 则这三个力的图示必构成一个 首尾相接的封闭三角形。
F3
F F2
F1
C、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
F2
F1
则这三个力必定是共点力(三力汇交
原理)、且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
F3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 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成功了自己笑一辈子,不成功被人笑一辈子。成功只有一个理由,失败却有一千种理由。从胜利学得少,从失败学得多。你生而有 前进,形如蝼蚁。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 活。知识玩转财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阻止你前行的,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 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生活不可能像你想 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 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字就是“变”字。事实胜于雄辩,百闻不如一见。思路决定出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你的思维相对于宇宙智慧来说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这滴水却凝聚着海洋的全部财富;是质量上的一而非数量上的一;你的思维拥 所有过不去的都会过去,要对时间有耐心。人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 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 碍。拥有资源不能成功,善用资源才能成功。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较好的人。真正的 防而又不受害。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态度决定高度。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我不是富二代,不能拼爹,但为了成功,我可 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人一辈子不长不短,走着走着,就进了坟墓,你是要轰轰烈烈地风光下葬,还是一把骨灰撒向河流山川。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 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生活对于智者永远是一首昂扬的歌,它的主旋律永远是奋斗。眼泪的存 伤不是一场幻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办实事才不会毕竟空谈何益。故事的结束总是满载而归,就是金榜题名。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 的信心,甚至以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很多东西飘然于 之外。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现在再艰险,我们也要走过去!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你的所有不甘和怨气来源于你 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精 生活打造不出生活的强者。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不怕重来,就怕没有将来。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人生就像一 为你在看别人耍猴的时候,却不知自己也是猴子中的一员!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如果不想被打倒,只有增加 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 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一来可口!生命不止需要长度,更需要宽度。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 你感到痛苦时,就去学习点什么吧,学习可以使我们减缓痛苦。当世界都在说放弃的时候,轻轻的告诉自己:再试一次。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很多 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积 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粹取出来的。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老要靠别人的鼓励才去奋斗的人不算强者;有别人的鼓励还不去奋斗的人简直就是懦夫。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 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金钱没有高贵,低贱之分。金钱在高尚人的手中,就会变得高尚;金钱在庸俗人手中,就会变得低级庸俗。涓涓细流一旦 大海也就终止了呼吸。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如果我没有,我就一定要,我一定要,就一定能。上一秒已成过去,曾经的辉煌,仅仅是是曾经。其实 在昨天,而是失败在没有很好利用今天。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高考试题回顾:1. (2009年高考江苏物理卷)用一根长1m 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 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 ,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 取210m/s ) ABC .1m 2 D答案: A【解析】熟练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合成与分解中的一些规律,是解决本题的根本;一个大小方向确定的力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力时,合力在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

题中当绳子拉力达到F =10N 的时候,绳子间的张角最大,即两个挂钉间的距离最大;画框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三个力为共点力,受力如图。

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绳子长为L 0=1m,则有θcos 2F mg =,两个挂钉的间距离θsin 220L L ⋅=,解得23=L m ,A 项正确。

2. (2009年高考北京理综卷)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

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合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B .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C .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 θD .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 θ【解析】对处于斜面上的物块受力分析,要使物块沿斜面下滑则mgsin θ>μmgcos θ,故μ<tan θ,故AB 错误;若要使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滑,由平衡条件有:F-mgsin θ-μmgcos θ=0故F= mgsin θ+μmgcos θ,若μ=tan θ,则mgsin θ=μmgcos θ, 即F=2mgsin θ故C 项正确;若要使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由平衡条件有:F+mgsin θ-μmgcos θ=0 则 F=μmgcos θ- mgsin θ 若μ=tan θ,则mgsin θ=μmgcos θ,即F=0,故D 项错误。

【答案】C3. (2009年高考上海物理卷)如图(a ),质量m =1kg 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 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 表示,物体加速度a 与风速v 的关系如图(b )所示。

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比例系数k 。

(sin370=0.6,cos370=0.8,g=10m/s 2) 【解析】w (1)对初始时刻:mg sin θ-μmg cos θ=ma 0 ○1,由右图读出a 0=4m/s 2代入○1式,解得:μ=g sin θ-ma 0g cos θ=0.25; (2)对末时刻加速度为零:mg sin θ-μN -kv cos θ=0 ○2,又N =mg cos θ+kv sin θ,由右图得-1出此时v=5 m/s 代入○2式解得:k =mg (sin θ-μcos θ)v (μsin θ+cos θ=0.84kg/s 。

4. (2009年高考海南物理卷)两刚性球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直径分别为a d 个b d (a d >b d )。

将a 、b 球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为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

设a 、b 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1f 和2f ,筒底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所以接触都是光滑的,则A .()a b 12 F m m g f f =+=B .()a 12 b F m m g f f =+≠C .()a 12 a b m g F m m g f f <<+=D .()a a 12, b m g F m m g f f <<+≠ 答案:A解析:对两刚性球a 和b 整体分析,竖直方向平衡可知F =(a m +b m )g 、水平方向平衡有1f =2f 。

★知识归纳总结:一、物体的受力分析1.明确研究对象2.按顺序找力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二、、物体的平衡1.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速度为零并不等于静止。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 合=0或F x 合=0,F y 合=02.判定定理:物体在 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4.解题方法: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

★应用规律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解题的方法1.正交分解法;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3.相似三角形法;4.整体隔离法例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4m 的小球A 、B (可视为质点),用轻杆连结,并通过长为L 的轻绳挂在光滑的定滑轮上,求系统平衡时,OA 、OB 段绳长各为短少?答案:54L OA =,5L OB =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

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

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F 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 A .F N 不变,T 变大B .F N 不变,T 变小C .F N 变大,T 变大D .F N 变大,T 变小解析: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对象,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杆对P 环的支持力F N ,F N 和系统的重力平衡,F N =2mg ,所以F N 不变。

以环Q 为对象,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可得T cos θ=mg ,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θ变小,细绳上的拉力T 变小。

答案:B二、动态平衡类问题所谓动态平衡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

处理的方法有:函数法、图像法、相似三角形法、整体隔离法等。

例3、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现加一水平推力F ,若在推力F 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B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一定增大C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一定增大D .物体在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一定增大解析: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受水平推力F 、重力mg 、斜面的支持力F N 和静摩擦力F 1。

这些力的合力为零,构成封闭的矢量多边形,如右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水平推力F 的增大,斜面的支持力F N 一定增大,静摩擦力F 1先减小,变向后又逐渐增大。

物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不发生变化。

答案:B例4、一盏电灯重为G ,悬于天花板上A 点,在电线O 处系一细线OB ,使电线OA 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300,如图所示。

现保持β角不变,缓慢调整OB方向至OB 线上拉力最小为止,此时OB 与水平方向的交角α等于多少?最小拉力是多少?解析:在电线OA 、OC 以及绳OB 三个力的作用下,结点O 处于平衡状态。

当α角发生改变时,因β角保持不变,所以重物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结点O 受电线OC 的拉力T C 大小为G ,方向保持不变。

任选一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据三力平衡特点可知:OA 、OB 对O 点的作用力T A 、T B 的合力T 与T C 等大反向,即:T=T C =G ①在△OT B T 中,∠TOT B =900-α,又∠OTT B =∠TOA =β,故∠OT B T =1800-(900-α)-β=900+α-β。

由正弦定理得: )90sin(sin 0βαβ-+=T T B ②联立①②解得:)cos(sin αββ-=G T B 因β不变,故当α=β=300时,T B 最小,且T B =Gsin β=G/2。

三、平衡问题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一个物理问题中,往往会涉及到几个物理过程,不同的物理过程,遵从不同的物理规律。

物理过程有先有后,在前一个物理过程与后一个物理过程之间,必然存在这样一个状态——临界状态:此前为一个物理过程,此后是另一个物理过程,所以临界状态是从一个物理现象(状态、过程)到另一个物理现象(状态、过程)时所出现的转折点。

临界状态和一定的条件相对应,即临界条件。

临界问题错综复杂,临界条件千变万化,有的临界条件较为明显,容易判断,但更多的临界条件是隐含的。

因此,很难用几个有限的条件来概括。

但是,我们仍能总结出它们的一些规律,如弹力(包括张力)、摩擦力等被动力,随其它外力或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时,所出现的转折点。

解决临界问题,必须在变化中去寻找临界条件,即不能停留在一个状态来研究临界问题,F而是要研究变化的过程、变化的物理量,寻找临界条件,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是:(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自变量与因变量)(3)探索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时的变化规律,要特别注意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显然分析变化过程,确定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5、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 和物体B ,物体A 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已知物体A 的质量为m ,物体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 θ),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求物体B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解析:先选物体B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 B g 和拉力T 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有:T =m B g ①再选物体A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轻绳拉力T 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假设物体A 处于将要上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 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下,这时A 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N -mg cos θ=0 ②T -f m - mg sin θ=0 ③由摩擦力公式知:f m =μN ④以上四式联立解得m B =m (sin θ+μcos θ)再假设物体A 处于将要下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 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平衡条件有:N -mg cos θ=0 ⑤T +f m - mg sin θ=0 ⑥由摩擦力公式知:f m =μN ⑦①⑤⑥⑦四式联立解得m B =m (sin θ-μcos θ)综上所述,物体B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是:m (sin θ-μcos θ)≤m B ≤m (sin θ+μcos θ)四、“稳态速度”类问题中的平衡例6、(2003年江苏)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稳态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