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
高考历史史观详解大全(含例题)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
但在不同的历史学派和不同的历史学家眼中,历史的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历史学中的七种主要史观,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进化史观进化史观强调历史的线性演进和发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这种史观将历史视为一系列的进步阶段,人类在各个阶段逐渐发展和进化。
进化史观通常关注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二、决定论史观决定论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特定的决定因素所引起的。
这些决定因素可以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
决定论史观着重研究历史事件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关系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唯物史观,人类的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
四、意识形态史观意识形态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互斗争和冲突的结果。
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阶级和派别,从而推动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意识形态史观注重思想文化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历史唯心史观历史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于意识形态、精神追求或神的安排等意义超出人类感知范围的因素所决定的。
这种史观强调宗教、传说和神话等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将历史视为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和引导。
六、历史隐喻史观历史隐喻史观将历史视为现实世界问题的比喻和借鉴。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历史隐喻史观试图从过去的教训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启示和方向,以提供对现实情况更深入、更具启发性的理解。
七、后现代史观后现代史观质疑传统历史学的绝对性真理和客观性。
后现代史观强调历史是被叙述和解释的产物,史学是一种权力争夺的过程。
后现代史观追求对话、多元化和异质性,试图打破传统历史学对于权威叙事和大故事的限制。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历史八大史观历史是一本永远无法翻篇的书,它承载着人类漫长而复杂的过去,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历史的理解往往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历史八大史观是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广泛讨论和引用的八种历史理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学家们对历史的认知和态度。
本文将以紧密复杂版的形式,一一介绍这八大史观,以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
一、万物有灵万物有灵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史观,它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灵性。
在这种史观下,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意义。
人们将历史事件与神秘的力量相联系,相信命运和神明的干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唯心史观唯心史观是一种强调意识形态和精神活动在历史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精神因素对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史观强调个人和集体意识形态的力量,将历史解释为人们对于世界的想象和再创造。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一种强调物质制度和经济基础在历史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作用,将历史解释为物质利益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四、进化论史观进化论史观是一种强调历史发展是演化的结果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将历史看作是一种有序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各个历史阶段通过演化相互联系,向着更高的形态发展。
进化论史观认为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五、社会历史学派社会历史学派是一种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历史的影响的史观。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将历史看作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历史的演进。
社会历史学派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阶级对历史进程的塑造作用。
六、文化史观文化史观是一种强调文化和思想对历史演变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文化是历史的核心,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其中五大历史史观是最为重要和广泛接受的。
本文将介绍五大历史史观:进化史观、唯物史观、人文史观、传统史观和后殖民史观。
一、进化史观进化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人类社会在经历各种变革和发展后逐渐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这一观点最早由达尔文提出,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进化史观强调社会变革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将历史看作一种逐步演化的现象。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并通过对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研究,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三、人文史观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构成的。
人文史观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的多元性,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主创造的结果。
四、传统史观传统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将历史看作是一系列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延续。
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宏观结构和制度变迁,认为传统的经验和智慧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后殖民史观后殖民史观是在殖民地独立后出现的一种观点,强调历史中的殖民地和被殖民地关系。
后殖民史观揭示了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剥削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强调被殖民地主体性的重要性。
总结而言,五大历史史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解读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不同规律和影响因素。
进化史观关注历史的演化过程,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传承性和宏观结构,后殖民史观关注殖民地和被殖民地的关系。
这五大历史史观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思考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历史史观,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脉络,以更科学的态度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六大史观

欧洲文明在成功地吸收了它种文明的诸般优秀成果集中了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种种努力,初步创立了以科学化、工业化、民主化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文明,并以此为准绳重组建立了西方社会,然后借助于由这种合理化变革创造的极大的政治经济优势,最终完成了“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进程。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
平等的态度:即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要进行平等和耐心的对话,承认和维护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在弘扬本国本民族文明优秀传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唯物史观
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其主要观点包括: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一般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 夺取国家政权;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八、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
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1973年以美元为 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 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 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90年代,经济区域化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 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个基 础上,世界经济多极格局也形成了。
“文明史观”构建的几点认识 : (一)“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 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 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 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 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 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 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 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 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 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 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 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一、 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 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 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 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向 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 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 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 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 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现代化两大阶段。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可 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 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 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 转变。
三、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 1. 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 殖民扩张。 2. 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殖民扩张与争霸。 3. 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 4. 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 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 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重大事 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 模式。 6.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年至今)。1945~ 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 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 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 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 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六、革命史观
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为基本原理,又 称唯物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
七、唯心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也叫唯心史观。与“唯物主义”相对。 基本主张: ①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的真实关系。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 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由此把精神的力量看作社会 发展的最后动因,以为只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即可达到改变社会的目的。 ②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 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 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这种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无视人民 群众的活动。认为人民群众是“惰性的物质”、消极被动的“群氓”,只配 充当英雄人物实现其目的的工具。 ③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或者把历史的变化归结为由个人主观随意 活动所造成的偶然事件的堆积,或者把历史运动的秩序说成神的有目的的安 排或某种神秘理念的逻辑规定。归根结柢,它们都否认历史本身具有客观规 律。
二、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将人类社会 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的 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 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二、 全球史观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注空间性,强调全球性与整体性, 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第二,关注的是那些跨文明、跨区域的具有 世界性影响的运动。(强调人口增长、技术的进 步与传播、不同社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 等因素 的作用。) 第三,采取了一种相对中立的价值尺度从事 观察研究,反对“欧洲中心论” 。 第四,反对过分草率地遽下“必然”之类断 语。
八、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
三、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19世纪末,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美国工 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 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二 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 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八、英雄史观
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 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 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 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 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 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 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一、 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 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 工业化为核心。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 样性的特点。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即现代化起步的原 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 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另一种是受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 的。如:美国、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 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 模式,如大危机后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二战后的 德国、法国等。 现代化范式最常用的方法是纵向分析法。资本主义的经济现 代化,第一要用纵向分析法剖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 史过程。第二要用纵向分析法分析工业现代化的过程,勾勒工场 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纵向演进轨迹。
四、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 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 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 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 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 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 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西方国家提出的要解决的五大社会问题是:特殊 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收入维持、医 疗健康服务、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 这些社会问题构成了历史高考复习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二、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即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整体 史观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 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 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 的动力。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 (1)突出横向系统分析法。如在研究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时可抓住关键时段进行横向分析,包括:① 1500年前后,新航路 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 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 市场已初步形成。③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瓜分 完毕,标志着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④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 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猛。 (2)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认识。 如对哥伦布航行的认识,不仅要看到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 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从在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 看,它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 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