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波教案-6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教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教案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1.1 电磁场的定义与特性1.2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1.3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1.4 电磁场的能量与辐射第二章:静电场2.1 静电场的基本方程2.2 静电场的边界条件2.3 静电场的能量与能量密度2.4 静电场的势与电场强度第三章:稳恒磁场3.1 稳恒磁场的性质3.2 稳恒磁场的磁感应强度3.3 磁场的基本方程3.4 磁场的边界条件第四章:电磁波的基本概念4.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4.2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4.3 电磁波的能量与动量4.4 电磁波的极化与反射、折射第五章: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5.1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5.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5.3 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理论5.4 电磁波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微波炉等)第六章:电磁波的波动方程与群速度6.1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6.2 电磁波的相速度与群速度6.3 电磁波的色散现象6.4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分析第七章:电磁波的极化与散射7.1 电磁波的极化类型与极化率7.2 电磁波的圆极化与线极化7.3 电磁波的散射现象及其原理7.4 电磁波散射的应用(如雷达、遥感等)第八章:电磁波在天线理论与辐射中的应用8.1 天线的基本原理与类型8.2 天线的辐射特性与方向性8.3 天线的设计与优化8.4 电磁波在天线辐射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广播等)第九章: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与波导9.1 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9.2 电磁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9.3 波导的基本概念与特性9.4 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与应用第十章: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10.1 无线通信与电磁波10.2 微波炉与电磁波10.3 雷达技术与电磁波10.4 光学与电磁波(如光纤通信、激光等)10.5 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电磁场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电磁场的定义是电荷产生的一种场,具有能量和动量。
基本方程包括高斯定律、法拉第感应定律和安培定律。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1.1 电荷与电场介绍电荷的性质和分类解释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电场的叠加原理1.2 磁场与磁力介绍磁铁和磁性的概念解释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线磁场的叠加原理和磁力计算1.3 电磁感应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二章:电磁波的基本性质2.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和相位2.2 电磁波的波动性质介绍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波动方程的解和电磁波的波动性质2.3 电磁波的能量与辐射解释电磁波的能量和辐射机制介绍电磁波的辐射压和光电效应第三章: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3.1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方程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天线原理3.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方程介质的折射率和反射、透射现象3.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第四章: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4.1 电磁波的辐射介绍电磁波的辐射机制和天线理论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和辐射功率4.2 电磁波的接收介绍电磁波接收原理和接收器设计调制和解调技术在电磁波接收中的应用4.3 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实验设计实验来观察和测量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现象第五章: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与调控5.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介绍电磁波的传播损耗和传播距离电磁波的多径传播和散射现象5.2 电磁波的调控技术介绍电磁波的调制技术和幅度、频率和相位的调控方法5.3 电磁波的传播调控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和调控技术第六章:电磁波的波动方程与电磁波谱6.1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推导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讨论电磁波的横向和纵向波动特性6.2 电磁波谱介绍电磁波谱的分类和各频段的特征讨论电磁波谱中常见的波段,如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6.3 电磁波谱的应用分析电磁波谱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医学、材料科学等第七章:电磁波的传播环境与传播效应7.1 电磁波的传播环境分析不同传播环境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如自由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等讨论传播环境中的衰减、延迟和散射等效应7.2 电磁波的传播效应介绍电磁波的折射、反射、透射、绕射和干涉等传播效应分析这些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和应对措施7.3 电磁波的传播环境与效应应用探讨电磁波传播环境与效应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和解决方案第八章: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技术8.1 电磁波的辐射原理分析电磁波辐射的物理机制,如开放电极、偶极子、天线阵列等讨论电磁波辐射的方向性和极化特性8.2 天线的基本理论介绍天线的基本参数,如阻抗、辐射效率、增益等分析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性能优化策略8.3 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技术应用探讨天线技术在无线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第九章:电磁波的接收与信号处理9.1 电磁波的接收原理介绍电磁波接收的基本过程,如放大、滤波、解调等分析接收机的性能指标,如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等9.2 信号处理技术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如采样、量化、编码、调制等讨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磁波接收中的应用9.3 电磁波的接收与信号处理应用探讨电磁波接收与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第十章:电磁波的测量与实验技术10.1 电磁波的测量原理分析电磁波测量的基本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网络分析等讨论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0.2 实验技术介绍电磁波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10.3 电磁波的测量与实验技术应用探讨电磁波测量与实验技术在科研、工程、教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重点解析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重点:电荷与电场的性质,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电场的叠加原理。
充分了解波的特性:初中二年级物理学习教案

充分了解波的特性:初中二年级物理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波的概念和特性,能够应用知识解决有关波的实际问题。
2.掌握波的分类、波的传播方式、波的最基本的特性。
3.学会使用波的基本公式,计算波速和频率等。
4.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波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程序第一部分:引言老师介绍了波及其重要性,有声波、光波、电波、水波等多种波,让学生意识到了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部分:波的基本特性1、波的定义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波的传播。
2、波的分类老师介绍了横波和纵波的基本区别,让学生通过实际手段观察、了解横波和纵波的不同传播。
3、波的传播方式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波的传播方式,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了机械波的传播方式。
4、波的最基本的特性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波的最基本的特性,包括波长、振幅、频率和波速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波速和频率的计算1、计算波速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计算波速的公式,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波速。
2、计算频率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计算频率的公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频率,并掌握其应用。
第四部分:波的应用1、声波的应用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声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2、光波的应用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光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3、电磁波的应用老师向学生介绍了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第五部分:小结与作业1、总结老师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让学生总结重点。
2、作业老师设计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深入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
三、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手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对绘制波形和图形也很有帮助。
2、实验教学:实验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特别是在学习波长、振幅等方面。
3、课堂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一、文章类型与目标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组织,并注重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适合用于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教学。
二、关键词收集电磁场、电磁波、波动、电磁辐射、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导电、导磁、频谱、波长、电磁感应、电场、磁场、能量传输、应用等。
三、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 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3) 熟悉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性质和行为; (4) 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信、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2、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电磁场的性质和行为第三章电磁波的传播第四章电磁场与电磁波在介质中的行为第五章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3、教学计划第一周:绪论,电磁场的性质和行为;第二周: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对电磁波的影响;第三周:电磁场与电磁波在介质中的行为,能量传输;第四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实验操作。
四、编写教案碎片1、第一章绪论(1) 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和物理意义; (3) 了解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2、第二周电磁波的传播(1) 掌握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特性,包括频率、波长、相位、偏振等; (2) 了解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包括速度、折射率、反射、透射等; (3) 理解色散现象及其物理意义。
3、第三周介质对电磁波的影响(1) 了解介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电导率、磁导率等; (2) 掌握介质在电磁场中的作用和行为,包括极化、磁化、电导等; (3) 了解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等行为。
4、第四周实验操作与应用(1)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信、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大学物理教案:解析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

大学物理教案:解析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1. 引言在现代科学中,电磁波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概念。
理解电磁波的特性对于物理学乃至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 电磁波的定义与发现2.1 定义•电磁波指电场和磁场以垂直方向交替变化传播而形成的一种能量传播方式。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并由赫兹实验证实,证明了它是真正存在的。
2.2 麦克斯韦方程组这里简要介绍一下麦克斯韦方程组,它们描述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 描述静态情况:[高斯定律, 静态法拉第定律] - 描述动态情况:[安培环路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3 电磁波的发现•赫兹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的电磁波存在。
•他利用了天线装置,产生并探测到了无线电波。
3. 电磁波的特性3.1 频率和波长•规定物理量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公式。
•波长定义、计算方法和与频率之间的关系3.2 极化•描述电场振动方向:横向(水平、垂直)、相位差等。
3.3 能量传播与强度•描述能量传播方式以及具体如何计算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3.4 光速不变定律•描述光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不会改变。
4. 电磁波的应用4.1 收音广播与无线通信技术•解释收音机和无线通信是如何使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
•简要介绍调制、解调等基本原理。
4.2 光学技术•解释光学设备如望远镜、显微镜等是如何利用电磁波进行图像形成的。
•简要介绍光学成像原理和应用。
4.3 医学影像技术•解释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MRI等)如何利用电磁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简要介绍不同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5. 总结通过本教案,我们了解了电磁波的定义、发现和特性,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能够为物理学习者对于电磁波有更深入的理解提供帮助,并激发对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大学物理波动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波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
2. 掌握波动的基本参数,如波长、频率、波速等。
3.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干涉和衍射现象。
4. 学习波动光学中的基本原理,如干涉、衍射和偏振。
5.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波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波的叠加原理、干涉和衍射现象。
3. 波动光学中的干涉和衍射原理。
教学难点:1. 波的叠加原理和干涉现象的解析。
2. 波动光学中干涉和衍射的定量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中学过的波动现象,如水波、声波等。
2. 提出问题:波动是如何产生的?波动有哪些特性?二、新课讲解1. 波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波动:振动或扰动在空间以一定的速度传播。
- 机械波:机械振动或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 电磁波: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 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 波的频率:波源振动的频率。
- 波长: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相位差为2的质点之间的距离。
- 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相遇时,它们的振动可以叠加。
2. 波的干涉现象:- 相干波: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
- 干涉现象:两列相干波相遇时,它们的振动可以叠加,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 干涉条纹:干涉现象在空间分布的图样。
3. 波的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前发生弯曲的现象。
- 衍射条纹:衍射现象在空间分布的图样。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波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总结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2. 提出问题:如何解释波动光学中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二、新课讲解1. 波动光学中的干涉现象:-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解释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 劳埃德镜实验:解释半波损失现象。
- 菲涅耳双镜实验:解释光程差和干涉条纹的形成。
2. 波动光学中的衍射现象:- 单缝衍射:解释衍射条纹的形成原理。
初中物理超声波问题教案

初中物理超声波问题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超声波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超声波的应用;3. 能够区分超声波和其他类型的波;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超声波的定义和特点;2. 超声波的应用;3. 超声波与其他波的区分。
教学难点:1.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2. 超声波应用的原理。
教学准备:1. 超声波发生器;2. 超声波接收器;3. 实验材料(如水、泡沫等);4.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2. 教师回答: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到20kHz。
3. 提问:那么高于20kHz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4. 引入超声波的概念: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人类听不到。
二、超声波的特点(10分钟)1. 提问:超声波有哪些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
3.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让学生观察超声波的传播和接收。
4.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三、超声波的应用(10分钟)1. 提问:超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超声波应用于医学诊断(如B超)、工业检测(如超声波探伤)、清洗(如超声波清洁)等。
3. 教师展示相关应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超声波应用的原理。
4. 引导学生讨论并理解超声波应用的原理。
四、超声波与其他波的区分(10分钟)1. 提问:超声波和其他类型的波(如电磁波、声波)有什么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超声波是机械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波动,声波是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
3. 教师展示超声波、电磁波、声波的图片和特点,让学生区分它们。
4. 引导学生总结超声波与其他波的区别。
五、实验操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使用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进行超声波传播实验。
2.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超声波的传播情况。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教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教案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1.1 电荷和电场介绍电荷的性质和分类解释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电场的叠加原理1.2 磁场和磁力介绍磁铁和磁性的概念解释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计算磁场的叠加原理1.3 电磁感应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产生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和应用第二章:电磁波的基本性质2.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的理论基础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和波长、频率、速度的关系2.2 电磁波的能量和动量介绍电磁波的能量密度和能量传递解释电磁波的动量和动量传递电磁波的辐射压和辐射阻力的概念2.3 电磁波的偏振和反射、折射介绍电磁波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光的性质解释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原理及应用第三章: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3.1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介绍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解释电磁波的辐射和天线原理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和辐射功率的概念3.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解释介质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的概念电磁波在介质中的衰减和色散现象3.3 电磁波的辐射和天线原理介绍天线的分类和基本原理解释天线的辐射特性和发展电磁波的辐射模式和天线的设计方法第四章:电磁波的应用4.1 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解释无线电波的传播和传播损耗电磁波在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中的应用4.2 电磁波在雷达技术中的应用介绍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解释雷达方程和雷达的探测距离电磁波在雷达系统和雷达导航中的应用4.3 电磁波在医疗技术中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解释磁共振成像(MRI)的原理和应用电磁波在放射治疗和电磁热疗中的应用第五章:电磁波的防护和辐射安全5.1 电磁波的辐射和防护原理介绍电磁波的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解释电磁波的防护原理和防护措施电磁屏蔽和电磁兼容的概念5.2 电磁波的辐射标准和法规介绍国际和国内电磁波辐射的标准和法规解释电磁波辐射的限制和测量方法电磁波辐射管理的政策和监管措施5.3 电磁波的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介绍电磁波辐射的安全距离和防护措施解释电磁波辐射的个人防护和公共场所的防护措施电磁波辐射的环保意识和公众宣传的重要性第六章:电磁波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6.1 电磁波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介绍高压输电线路中的电磁干扰问题解释输电线路的屏蔽和接地措施电磁波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中的应用6.2 电磁波在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中的应用介绍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场监测和测量技术解释电磁波在电力系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电磁波在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6.3 电磁波在电力设备中的影响及防护分析电磁波对电力设备的干扰和影响解释电磁兼容性设计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电磁波防护措施在电力设备中的实施方法第七章:电磁波在交通领域的应用7.1 电磁波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介绍铁路信号系统和电磁波在信号传输中的应用解释铁路通信和列车无线通信系统中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铁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7.2 电磁波在汽车交通中的应用介绍汽车电子设备和电磁波的应用解释车载通信系统和电磁波在车辆导航中的应用电磁波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7.3 电磁波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航空通信和导航中的应用解释电磁波在卫星通信和航天器通信中的应用电磁波在航空航天器中的其他应用,如雷达和遥感技术第八章:电磁波在工科领域的应用8.1 电磁波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无线电发射和接收中的应用解释电磁波在微波器件和天线技术中的应用电磁波在射频识别(RFID)技术中的应用8.2 电磁波在光电子学中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解释电磁波在激光器和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电磁波在光电探测和成像技术中的应用8.3 电磁波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解释电磁波在磁共振成像(MRI)和微波热疗中的应用电磁波在其他生物医学技术中的应用,如电疗和电磁屏蔽第九章: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和政策法规9.1 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电磁波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如电磁辐射污染解释电磁波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法电磁波环境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9.2 电磁波的政策法规介绍国际和国内关于电磁波辐射的政策法规解释电磁波辐射的标准和限制条件电磁波辐射管理的政策和监管措施9.3 电磁波的公众宣传和教育分析电磁波辐射的公众认知和误解解释电磁波辐射的安全性和健康影响电磁波辐射的公众宣传和教育方法第十章:电磁波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新型电磁波技术和材料的研究介绍新型电磁波发射和接收技术的研究解释新型电磁波传输材料和超材料的研究进展电磁波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0.2 电磁波在新型能源领域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型能源领域的应用解释电磁波在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电磁波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和挑战10.3 电磁波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分析电磁波在物联网通信中的应用解释电磁波在大数据传输和处理中的作用电磁波在未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荷、电场、磁场和磁力的基本性质,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感应的应用
高速变化的电场(20-30KHz)产生变化磁场,再通过电磁 感应,引发铁锅内的涡电流,再转化为热能。 电磁炉不适用的锅:铜、铝、陶、玻璃材料的锅和容器。
2. 自感与互感 已知线性媒质的磁导率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无关,因而位于线性 媒质中的单个闭合回路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与回路电流 I 成正比, 所以穿过回路的磁通也与回路电流 I 成正比。 与回路电流 I 交链的磁通称为回路电流 I 的磁通链,以 表示, 令 与 I 的比值为L,即
I1
式中L11称为回路 l1的自感,M12称为回路 l2 对 l1 的互感。
同理定义
L22
22
I2
M 21
21
I1
式中L22 称为回路 l2的自感,M21称为回路 l1对 l2的互感。
将上述参数 L11,L22,M12 及 M21 代入前式,得
1 L11I1 M12 I 2
第六章 电磁感应
主 要 内 容 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与互感,能量与力。 1,电磁感应定律 2,自感与互感 3,磁场的能量 4,磁场力
1. 电磁感应定律 视频:变化的磁场和闭合线圈中的电流。 可以观察到: 1,变化的 磁场会在闭 合线圈中产 生电流。 2,实验表 明,电流的 方向总是在
阻止磁场的
变化。
0 Ir
2πa
2
dr
但是这部分磁通仅与内导体中自内导体
a
O
轴线位臵 0 至 r 之间部分电流 I ' 交链,
c I b I
而不是与总电流 I 交链,因此,对于总
电流 I 来说,这部分磁通折合成与总电
流 I形成的磁通链应为
I b c e
O
r a dr
0 Ir 3 I d i d i dr 4 I 2πa
电磁感应定律: 已知
E dl e
l
S
d dt
由于 B dS ,代入上式得
E dl
l
SB dS t
上式称为电磁感应定律,它表明穿过线圈中的磁场变化时,导线中产 生感应电场。它表明,时变磁场可以产生时变电场。
根据斯托克斯定理,由上式得
本身产生的磁通链 22 和电流 I1在回路 l2中产生的磁通链 21 共同形成的,即
1 11 12
2 21 22
11 12 22 , , 及 21 均为常数, I2 I1 I1 I2 M 12 12 I2
x
若周围媒质是线性的,则比值
令
L11
11
c I b I
外边宽度为(c-b),如左下图所示。 现将同轴线中内外导体中的电流合
I
并到矩形回路中,内导体中电流归并为
矩形回路的内边电流,外导体中电流归
O
r a dr
b c e
并为矩形回路的外边电流。
L1
同轴线单位长度的电感定义为
I
式中I 为同轴线中的电流, 是单位长度内与电流 I 交链的磁通链。
链增加,M21为正。反之,若线圈电流为逆时针方向时,则B1 与dS 反向, M21 为负。在任何线性媒质中, M21 = M12 。 例2 计算载有直流电流的同轴线单位
a O c b
长度内的电感。 解 设同轴线内导体的半径为b,外半径 为c,如图示。
在同轴线中取出单位长度,沿长度
a
O
方向形成一个矩形回路,内边宽度为a,
由此求得内导体中的磁场对总电流 I 提供的磁通链 i 为
i d i
0
a
0 I
8π
那么,与总电流 I 交链的总磁通链为(o + i) ,因此,同轴线的 单位长度内电感为
L1
o i
I
b ln 0 2 π a 8π
0
式中第一项称为外电感,第二项称为内电感。 后面讨论时变电磁场时,同轴线的内外导体可以当作理想导电体, 因而内外导电体中不可能存在时变电磁场。因此,当同轴线工作于时 变电磁场时,内外导体中的磁通皆可忽略,只须考虑内外导体之间的 磁通,同轴线单位长度内的电感等于外电感,即 b L1 0 ln 2π a
场过程中作的功即可计算磁场能量。
设单个回路的电流从零开始逐渐缓慢地增加到最终值 I,因而回 路磁通也由零值逐渐缓慢地增加到最终值 。已知回路中产生的反 d 电动势等于回路磁通变化率的负值,即 e 。因此,为了克服 这个反电动势,外源必须在回路中产生的电压 U = -e ,即
U d dt
M 21
dl1 dl 2 4 π l2 l1 r2 r1
M 12
dl 2 dl1 4 π l1 l2 r1 r2
由此两式还可见,若 dl1与 dl2处处保持垂直,则互感 M 12 M 21 0; 若处处保持平行(例如线圈),则互感 M 值达到最大。 因此,在电子电路中,如果需要增强两个线圈之间的耦合,应
dt
若时刻 t 回路中的电流为 i(t) ,则此时刻回路中的瞬时功率为
P(t ) i(t )U i(t ) d dt
在dt 时间内外源作的功为
dW P(t )dt i(t )d
已知任一时刻单个回路的磁通链与回路电流的关系为
(t ) Li (t ) 又知单个回路电流的磁通链即是穿过回路的磁通,因此
旋关系(由此产生的电流产生方向相反的磁通,即减弱了现有的磁通);
反之,当磁通减少时,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与磁通方向构成右旋关系(由 此产生的电流产生方向相同的磁通,即增强现有的磁通) 。 电动势总是试图阻止磁场的变化。
已知回路中电动势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因此,线圈中感应
电流产生的感应磁通方向总是阻碍原有磁通的变化,所以感应磁通 又称为反磁通。 闭合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意味着导线中存在电场推动电荷运动, 这种电场称为感应电场,以E 表示。感应电场强度沿线圈回路的闭合 线积分(即电场力作功)等于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即
3. 磁场的能量
3. 磁场的能量
3. 磁场的能量
3. 磁场的能量
已知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 动势,因而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此时,产生电流所需的能量是 由外部磁场提供的。 若在回路中加入外源,回路中产生电流。在电流建立过程中, 回路中产生的反磁通企图阻碍电流增长,为了克服反磁通产生的 反电动势,以维持电流达到一定数值,外源必须作功。若电流变 化非常缓慢,可以不考虑辐射损失,则外源输出的能量全部储藏 在回路电流周围的磁场中。 上述能量转换说明了磁场可在回路中产生电流,而外源又可 向磁场提供能量。由此可见,磁场具有能量。根据外源在建立磁
彼此平行放臵;若要避免两个线圈相互耦合,则应相互垂直。
此外,应注意互感可正可负,其值正负取决于两个线圈的电流方 向,但自感始终应为正值。实际上,由上面结果可以推知,若互磁通 与原磁通方向相同时,则使磁通链增加,互感应为正值;反之,若互 磁通与原磁通方向相反时,则使磁通链减少,互感为负值。
例一 计算无限长直导线与矩形线圈之间的互感。设线圈与导线平行,
实验表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和磁场变化的快慢和线圈的面积有 关,即与穿过闭合线圈中的磁通 变化 d 有关。 dt 感应电动势:穿过闭合线圈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产生的 感应电动势 e 为
e d dt
式中电动势 e 的正方向规定为与磁通方向构成右旋关系。 因此,上式 表明当磁通随着时间增加时,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与磁通方向构成左
可以导出任意两个回路之间的互感公式为
M 21
21
I1
dl1 dl 2 4π l2 l1 r2 r1
M 12
12
I2
dl 2 dl1 4π l1 l2 r1 r2
考虑到 dl1 dl 2 dl 2 dl1 , r2 r1 r1 r2 ,所以由上两式可见, M 12 M 21
周围媒质为真空,如图示。
z b I1
解 由于导体之间的互感相同,所以只需计算 如导线对线圈的互感即可。 建立圆柱坐标系,令 z 轴方向与电流 I1一
0
a D r dr
S2 I2
致,则 I1 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B1
0 I1
2π r
e
与线圈电流 I2 交链的磁通链 21 为
21 B1 dS
2π
D b D
I a Db 1 dr 0 1 ln r 2π D
求得互感 M21 为
M 21
21
I1
0 a D b
ln 2π D
可见 M21 > 0 。这是因为当导线的电流向上,线圈电流为顺时针方
向时,I2 产生的磁通方向与互磁通21 方向相同,因此使电流的磁通
S2
例一 计算无限长直导线与矩形线圈之间的互感。设线圈与导线平行,
周围媒质为真空,如图示。
z b I1
解 若线框电流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则
0
a D r dr
dS 与B1方向相同。 那么将 B1
S2 I2
0 I1
2π r
e 代入
21 B1 dS
S2
21
0 I 1a
I
N I
若有两个回路存在,如图示。与 回路电流 I1交链的磁通链是由两部分 磁通形成的,其一是 I1本身产生的磁 通形成的磁通链 11 ,另一是电流 I2 在回路 l1中产生的磁通形成的磁通链
dl2
x
12 。
z
同理,与回路电流 I2 交链的磁通链是由
l1
dl1 r1 0 I1 r2 - r 1 r2 y l2 dl2 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