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精选3篇)教案一: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一、晶体的类型1. 按照晶体结构的不同,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1)离子晶体:由阳、阴离子构成的晶体,具有高熔点、脆性和良好的电导性,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2)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构成的晶体,具有高熔点和硬度,不导电,如金刚石、石英等。

(3)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组成的晶体,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如铁、铜等。

二、晶体的性质单元1. 晶体的性质单元决定了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离子晶体的性质单元是离子。

离子晶体的性质单元由阳、阴离子组成,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互连接。

离子晶体在溶解、熔化时,离子偏飘,解离成流动的自由离子。

离子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脆性和良好的电导性。

(2)共价晶体的性质单元是原子。

共价晶体的性质单元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

个别原子在共价固体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不容易解离。

共价晶体具有高熔点、硬度大,不导电。

(3)金属晶体的性质单元是金属原子。

金属晶体的性质单元由金属原子组成。

金属晶体具有金属特性,如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等。

金属晶体的熔点较高,可以形成流动的电子云层。

教案二: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一、晶体的类型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1)离子晶体:由阳、阴离子所构成,如氯化钠(NaCl)、氯化铵(NH4Cl)等。

离子晶体的特点是有高熔点和脆性,但在溶液中可以导电。

(2)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联结的原子构成,如硫化碳(CS2)、二氧化硅(SiO2)等。

共价晶体的特点是有高熔点和硬度,不溶于通常的溶剂,不导电。

(3)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组成,如铁(Fe)、铜(Cu)等。

金属晶体的特点是有高熔点和延展性,可以导电。

二、晶体的性质单元晶体中的最小重复单元称为晶胞,晶胞中的构成成分即为晶体的性质单元。

(1)离子晶体的性质单元为离子。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年级:高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类型;
3. 了解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形成过程;
3. 晶体的结构类型;
4. 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材料:溶质、溶剂、容器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烧杯、玻璃棒等;
3. 教学资料:PPT、视频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晶体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晶体的形成过程;
3. 实验:进行晶体的制备实验,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结构;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并汇报结果;
5. 总结:总结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如晶体管、光学晶体等;
6.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晶体的更多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晶体的形成和结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晶体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晶体结构、晶胞教案

晶体结构、晶胞教案

晶体结构、晶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晶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3. 理解晶胞的概念和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4. 学会使用晶胞来描述晶体的空间结构;5. 能够运用晶体结构和晶胞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晶体的分类和基本特征;2. 晶胞的概念和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3. 晶胞的参数和晶体的空间结构描述方法;4. 晶体结构和晶胞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晶体结构的微观描述和宏观表现之间的关系;2. 晶胞的参数计算和晶体结构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晶体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晶体结构的应用;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晶胞的概念和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晶胞的参数计算和晶体结构的空间描述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晶体模型和晶胞模型;3. 相关实际问题的案例材料;4. 分组讨论的道具和工具。

六、教学内容:6. 晶体的衍射和晶体学了解晶体衍射现象及其在晶体学研究中的应用。

掌握X射线晶体学和电子晶体学的原理和方法。

7. 晶体的物理性质探讨晶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如熔点、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质等,并了解它们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8. 晶体的化学性质分析晶体的化学稳定性、反应活性等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9. 晶体的实际应用介绍晶体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光学、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并探讨晶体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10.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晶体结构和晶胞在科学和工业领域的重要性。

展望晶体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

七、教学过程:6. 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晶体衍射现象。

讲解X射线晶体学和电子晶体学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晶体衍射在晶体学研究中的应用。

7. 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晶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

初中物理晶体温度教案

初中物理晶体温度教案

初中物理晶体温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重点:1. 晶体的概念和特点。

2.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晶体的样本(如冰、海波等)、温度计、加热设备(如酒精灯、热水浴等)、计时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物质的三态变化,特别是固态和液态的转化过程。

2. 提问:你们知道晶体吗?晶体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晶体的概念和特点:晶体是由有序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固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明确的熔点。

2. 讲解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为止。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实验:将晶体样本放入加热设备中,用温度计监测温度变化,并用计时器记录时间。

2. 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全部熔化时的温度。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选择合适的晶体样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加热,并用温度计监测温度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实验中观察到的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讨论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等。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异同。

高中化学晶体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晶体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掌握晶体形成的条件和晶体结构的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晶体的外形特征;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晶体的概念和结构;
2. 晶体的分类和特性。

三、教学难点:
1. 晶体结构的理解;
2. 晶体形成条件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晶体的外形特征;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晶体的结构和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晶体的特点;
3. 讨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晶体的分类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晶体图片,引发学生对晶体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 示范授课:介绍晶体的概念、分类和性质,讲解晶体结构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晶体结构和形成过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观察;
4. 学生练习: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中出现的晶体,尝试解释晶体的形成过程;
5.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评价:
1.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
2. 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3. 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口头回答。

七、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晶体进行研究,并做相关实验;
2. 让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更多关于晶体的知识;
3. 让学生探讨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以上为化学晶体试讲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晶体的常识(教案)

晶体的常识(教案)

晶体的常识(全套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固体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晶体具有规则的形状。

2. 讲解晶体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3.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并分析其特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晶体的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和单斜晶系。

2. 晶体结构的表示方法:晶胞、晶格和空间群。

教学活动:1. 讲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各种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实例。

2. 展示晶体结构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晶体结构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3. 练习:让学生分析给出的晶体结构图,判断其属于哪种基本类型。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的理解和记忆。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操作情况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晶体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生长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晶体生长的原理:溶液蒸发、熔体冷却、离子注入等。

2. 晶体生长过程:成核、生长和成熟阶段。

教学活动:1. 讲解晶体生长的原理: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

2. 演示晶体生长实验: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晶体生长的过程。

3. 讨论:让学生分析晶体生长的速度和形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四章:晶体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概念,并掌握晶体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及特性;
3. 了解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条件;
4. 掌握晶体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1. 晶体的概念及结构;
2. 晶体的分类及特性;
3. 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条件;
4. 晶体的应用及实际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晶体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晶体,晶体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讲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介绍晶体的分类及特性,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种类的晶体有何差异。

三、实验:设计晶体的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晶体生长的原理和条件。

四、拓展:介绍晶体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晶体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晶体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资源:晶体样品、实验工具、课件资料等。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六角星晶体——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元素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六角星晶体——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元素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六角星晶体——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元素教学目标:1.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观察六角星晶体的结构,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元素;3.建立对晶体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观察六角星晶体的结构,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1.建立对晶体的基本认识;2.掌握观察六角星晶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1.六角星晶体样品;2.放大镜、显微镜、纸张、铅笔、标签、相机等。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什么?对!我们要了解晶体的概念和特征,还要通过观察六角星晶体来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元素。

听说过什么是晶体吗?能简单地告诉我们吗?学生回答。

好的,那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实验来更深刻地了解晶体吧!二、教学探究1.晶体的概念和特征教师出示晶体样品和纸张,请同学们观察晶体和纸张的异同并记录。

请同学们归纳晶体的特征和纸张的特征,并进行比较。

同学们观察、比较并得出结论。

晶体是一种由分子、离子或原子构成的固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结晶体积,具有有规律的空间排列和可重复性。

2.观察六角星晶体的结构教师出示六角星晶体样品,请同学们先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外形、颜色、大小等;使用显微镜观察,记录晶体内部的结构和形态。

同学们观察、记录。

教师指导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晶体内部的规则排列构成了什么结构,学生可以用纸张将观察到的晶体结构画出来,给出自己对晶体结构的解释。

同学们画图、解释。

三、教学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六角星晶体,了解了晶体的结构和特征,也明白了晶体结构的基本元素是由分子、离子或原子有规律地空间排列构成的。

同学们可以在家中观察自己周围的晶体,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科学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晶体的特征和结构,并通过画图并进行口头解释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把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目标:1、了解几种晶体类型及性质2、掌握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方法
3、熟悉几种常见的晶体结构
4、能根据晶体空间结构推断化学式
重点:1、2 难点:3、4
过程:
目标一:四种晶体的比较
巩固: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
B.NaCl和HCl
l4和KCl
D.CO2和H2O
2、下列化学式既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分子式的是()
A、NH4NO3
B、SiO2
C、C6H5NO2
D、Cu
3、下列性质适合于分子晶体的是()
A、熔点1070℃,易溶于水
B、熔点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能溶于CS2,熔点112.8℃,沸点444.6℃
D、熔点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g/cm2
4、下表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沸点,对此有下列说法:
①CaCl2属于离子晶体②SiCl4是分子晶体③1500℃时,NaCl可形成气态分子④MgCl2水溶液不能导电与表中数据一致的说法有-------------------------------------()
A.仅①
B.仅②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5、8种物质:①干冰②金刚石③硅④硫⑤过氧化钠⑥二氧化硅⑦溴化铵⑧氖
(1)通过非极性键形成原子晶体的是————————(2)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的是———————(3)属于分子晶体,且分子为直线型结构的是—————(4)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5)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目标二: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导引1、(98全国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2、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B、CI4>CBr4>CCl4>CF4
C、MgO>O2>H2O>N2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小结: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巩固:1、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熔点最低的是()
A.干冰
B.晶体硅
C.硝酸钾
D.金属钠
(1)钠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氯化物的熔点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随________增大,熔
点依次减小。

(2) 硅的卤化物及硅、锗、锡、铅的氯化物的熔点与———————————有关,随着——————————增大,
则————————————增大,故熔点依次增高。

(3) 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与——————————有关,因为——————
——————————————————。

目标三:常见的几种晶体结构 1、氯化钠、氯化铯晶体结构
氯化钠晶体是一种简单———————结构。

在每个Na +离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 -有————个,在每个Cl -离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Na +有————个;每个Na +周围最近的等距离的Na +有————个,在每个Cl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 -有————个。

氯化铯晶体是一种———————结构。

在每个Cs +离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 -有————个,在每个Cl -离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s +有————个;每个Cs +周围最近的等距离的Cs +有————个,在每个Cl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 -有————个。

2、二氧化碳晶体
干冰晶体是一个————————结构,每8个CO 2分子构成立方体 且在6个面的中心又各占一个CO 2。

在每个CO 2周围最近的 等距离的CO 2有———————个。

3、金刚石晶体
金刚石晶体是一种立体空间网状结构。

每1个C 原子与————个C 以——————结合,前者位于正四面体—————,后4者位于正四面体————。

晶体中最小的碳环由————个C 组成且————个C 不在同一平面内;晶体中每个C 参与了——条C —C 键的形成,C 原子个数与键数之比为————。

4、二氧化硅晶体
二氧化硅晶体是一种立体空间网状结构。

每1个Si 原子与————个O 以——————结合,前者位于正四面体中心,后4者位于正四面体顶点。

每个Si 周围又有——个O ,每个O 周围又有——个Si ,实际上二氧化硅晶体是Si 原子与O 原子按1:2的比例组成的————晶体,Si 原子个数与Si —O 键键数之比为————。

5、石墨晶体
石墨晶体是一种混合型晶体。

在层内每个C 与————个C 形成C —C 键,构成正六边形;在晶体中每个C 参与了————个C —C 键的形成,而在每个键中的贡献只有一半,故每个正六边形平均只占有————个C ,C 原子数与C —C 键数之比为——————。

目标四:依据晶体空间结构推断化学式
导引1、下图所示是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排列方式,其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图中:X ,Y
,Z )
A .X 2Y
B .XY 3
C .XY 3Z
D .
XYZ
2、许多物质在通常条件下是以晶体的形式存在,而一种晶体又可视作若干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这些基本结构单元在结构化学中被称作晶胞。

已知某化合物是由钙、钛、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 A .Ca 4TiO 3
B .Ca 4TiO 6
C .CaTiO 3
D .Ca 8TiO 12
小结:对立方晶型: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晶胞,如
①凡处于立方体顶点的微粒,同时为 8 个晶胞共有;②凡处于立方体棱上的微粒,同时为 4 个晶胞共有;③凡处于立方体面上的微粒,同时为 2
个晶胞共有;④凡处于立方体体心的微粒,同时为 1 个晶胞共有。

巩固1、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

钛酸钡晶体的结构示意图为右图,它的化学式是(上海市
2001年奥赛初赛试题)D
A.BaTi 8O 12
B.BaTi 4O 6
C.BaTi 2O 4
D.BaTIO 3
综合提高:下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 、CsCl 、干冰、金刚石、石墨中的某一部分。

(1)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填编号字母,下同)————————,其中每个碳原子与————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

金刚石属于————————晶体。

(2)其中代表石墨的是————————,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平均数为——————个。

(3)其中表示NaCl 的是——————,每个Na +周围与它最近————个Cl -紧邻。

(4)代表CsCl 的是——————,它属于——————晶体,每个
Cs
+周围与————个Cl -紧邻。

(5)代表干冰的是——————,它属于——————晶体,每个CO 2分子与————个CO 2分子紧邻。

(6)上述五种物质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课后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