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方经济学04任务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4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4答案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答: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供给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之外又加了政府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
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
这样: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消费+储蓄+税收如果用T代表税收,就可以写在:Y=C+S+T从需求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的购买支出来代表。
这样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如果以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就可以写成:Y=C+I+G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仍然是:总供给=总需求这个条件也可以写成:C+S+T=C+I+G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得出:S+T=I+G此公式即为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因此,当S+T=I+G,均衡的国民收入便决定了。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也可按照Y=C+I+G的方法来决定。
2.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0、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答: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乘数)反应的是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增加,这就是乘数所反映的.乘数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对收入的态度,因此这点常常被利用来试图改变人们的收入以影响消费,可以是短期的政策影响、收入影响,也可以是长期的影响. 边际税收倾向,或称为“边际税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量3.分析消费C、投资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答: 即C=f(Y)=a+bY,a为基本消费,即没有收入也会发生的最低支出,b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上收入Y表明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的消费额在国民消费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的地方,表明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发生,这就是国民消费曲线的截距a。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摘要:新国开放学电《西方济学》形考任四试题及答案、填空题(道共0分) 6、某银行吸收存款000万元按规定应留00万元作准备金这里法定准备率0%通银行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货币额5000万元,货币供给量就是指基础货币变动量,.计算下列每种情况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5000亿元基础货币000亿元新国开放学电《西方济学》形考任四试题及答案、填空题(道共0分) 6、某银行吸收存款000万元按规定应留00万元作准备金这里法定准备率0%通银行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货币额5000万元65、银行所创造货币量与初存款比例称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比例是货币乘数66、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67、L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货币市场上国生产总值与利率成方向变动68、如把995年作基期、物价指数0000年作现期物价指数5则从995年到00年期通货膨胀率5% 69、紧缩性缺口引起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拉上通货膨胀70、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企业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通货膨胀称加速通货膨胀7、菲利普斯曲线是用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交替关系曲线7、顶峰是繁荣高谷底是萧条低73、宏观济政策工具常用有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国际济政策7、财政政策是通政府税收与支出调节济政策75、货币筹是把债券卖给央银行债筹是把债券买给央银行以外其他人76、简单规则货币政策就是根据济增长要按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77、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争实质是要不要国干预济78、贸易赤是指出口进口79、对国产品支出国支出+净出口80、开放济国总减少会使曲线向移动从而使衡国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入支状况改善8、浮动汇率制分由浮动和管理浮动8、国总与国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影响称溢出效应反别国由“溢出效应”所引起国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进口增加使初引起“溢出效应”国国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回波效应二、选择题(5道共0分).央银行规定银行所保持低准备金与存款比率是().法定准备率.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和利率提高 3.L曲线不变情况下发总支出减少会引起().国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由总不足而形成失业属().周期性失业 5.如济发生了预期到通货膨胀那么().债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 6.供给推动通货膨胀可以用总-总供给模型说明().总不变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7.认长期与短期都不存菲利蒲斯曲线所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交替关系济学流派是().理性预期学派 8.乘数加速模型引起济周期原因是().投变动 9.宏观济政策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济波动和实现济增长 0.西方国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济是().央银行.当济存通货膨胀应该采取财政政策工具是()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政策工具是() B.控制货币供给量 3.开放济国总增加将引起() B.国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属国际收支平衡表常项目是().外国居民国旅游支出 5.清洁浮动是指().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发地定三、判断题(5道共0分).企业债券利率高政府债券利率(√).货币供给量就是指基础货币变动量(×) 3.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生产总值成方向变动(×).根据-L模型货币量增加会引起国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 5.无论长期或短期都存失业就是然失业(×) 6.如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而且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济影响就很(√) 7.每次济周期并不完全相(√) 8.宏观济政策应该达到目标是实现济稳定(√) 9.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管理政策(√) 0.财政政策移支付增加可以增加私人消费(√).稳定器能够消除济萧条和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是相都是通货币供给量调节利率通利率影响总(×) 3.如某国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就不能从国际贸易获得利益(×).开放济对外贸易乘数般乘数(√) 5.汇率贬值会使国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四、计算题(3道共0分).计算下列每种情况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5000亿元基础货币000亿元;()存款5000亿元现金000亿元准备金500亿元()货币乘数5000 000 5 () 货币乘数 (+)(+r)(0005000+)(0005000+5005000)03 .假定某种债券每年收益00元债券价格分别900元、000元、00元利率是多少?债券价格900元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00900%% 债券价格000元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00000000%% 债券价格00元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0000909%% 3.国边际消费倾向06边际进口顷向0如该国总增加00亿元国生产总值能增加多少?对外贸易乘数(+边际进口倾向)(06+0)67 G增加00×6767亿元五、问答题(3道共30分).用L模型说明发总支出变动对国生产总值和利率影响答发总支出增加→曲线右上移→国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发总支出减少→曲线左下移→国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上降.不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答财政政策运用运用政府开支和税收调节济——逆济风向行事济萧条(扩张性政策)济繁荣(紧缩性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减税增税增加移支付减少移支付 3.用总-总供给模型说明开放济总变动对宏观济有什么影响?答国总增加→右上移→国生产总值增加、价格上升→进口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国总减少→左下移→国生产总值减少、价格下降→进口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国开作业《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4:阶段测验参考(含答案)274

形考任务4(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1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30%一、填空题(21道,共20分)1.某银行吸收存款1000万元,按规定应留200万元作为准备金,这时的法定准备率为 20% ;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 5000 万元。
2.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的比例是货币乘数。
3.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
4.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5.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
7.如果把1995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l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15,则从1995年到200l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 15% 。
8.紧缩性缺口引起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9.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利率推动的通货膨胀。
10.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顶峰是繁荣的最高点,谷底是萧条的最低点。
12.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13.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
14.货币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债务筹资是把债券买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
15.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
16.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政府干预经济。
17.贸易赤字是指出口小于进口。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四章

习 题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规模报酬 扩展线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A 、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C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至少均是可以变动的。
D 、在这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Q f L =,所表示的厂商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为( D )A 、开始于AP 的最大值,终止于TP 的最大值B 、开始于AP 与MP 相交处,终止于MP 等于零C 、是MP 递减的一个阶段D 、以上都对3、当L L MP AP >时,我们是处于( A )A 、对于L 的Ⅰ阶段B 、对K 的Ⅲ阶段C 、对于L 的Ⅱ阶段D 、以上都不是4、一条等成本线描述了( )A 、企业在不同产出价格下会生产的不同数量的产出B 、投入要素价格变化时,同样的成本下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数量C 、一定的支出水平下,企业能够买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D 、企业能够用来生产一定数量产出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5、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必然有:A. 总产量达到最大B. 边际产量达到最高C. 平均产量大于或等于边际产量D.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6、当平均产量递减时,边际产量是( )A 、递减B 、为负C 、为零D 、以上三种可能都有7、以下有关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即成本最小化原则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MPL /r L =MPK /r KB.MRTS LK =r L /r KC.K P MP ⋅=r KD.A和B均正确8、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 )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D.无论要素投入量是多少,产量是相等的9、如果厂商甲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13,厂商乙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23,那么(D )A.只有厂商甲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B.只有厂商乙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C.厂商甲的资本投入是厂商乙的两倍D.如果厂商甲用3单位的劳动与厂商乙交换2单位的资本,则厂商甲的产量将增加10、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 )A.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B.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C.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D.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11、若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该交点表示的产量水平()A.应增加成本支出B.应减少成本支出C.不能增加成本支出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12、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5%,而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A.产出增加5%B.产出减少5%C.产出的增加少于5%D.产出的增加大于5%13、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发生的()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率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上述都正确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15、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D )A、总收益为零B、获得最大利润C、没有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了最大总利润三、判断题1、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西方经济学导学》参考答案第四章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导学》参考答案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名词解释题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公式为:TP=f(L,K)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公式为:AP=TP/Q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公式为:MP=△TP/△Q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为:MC=△TC/△Q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公式为:TR=P×Q 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AR=TR/Q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公式为:MR=△TR/△Q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
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
即STC=STFC+STVC 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
SAC= SA VC +SAFC。
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电大西方经济学任务4答案

电大西方经济学任务4答案第一篇:电大西方经济学任务4答案一、含义及其主要特征(一)通货紧缩1、含义: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下降,则称为通货紧缩。
2、主要特征:第一,通货紧缩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下降,是价格总水平下降,而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下降,不是通货紧缩;第二,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持续下降,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产品和劳务价格一次性和暂时下降不是通货紧缩(二)通货膨胀1、含义: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则称为通货膨胀2、主要特征:第一,通货紧缩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第二,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持续上升,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产品和劳务价格一次性和暂时上升不是通货膨胀。
二、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一)财政政策的定义和工具1、定义: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工具: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二)货币政策的定义和工具1、定义: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和总和。
2、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亦称为货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三、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应用及优缺点分析(一)财政政策的应用1、经济萧条——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a降低财政收入(税收)b增加财政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c降低公债(利率、存款准备金)2、经济繁荣——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a增加财政收入(税收)b降低财政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c增加公债(利率、存款准备金)上述政策称为“逆经济方向行事”。
(二)货币政策的应用货币政策工具是逆经济风向运用的。
当经济萧条时,即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则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办法,以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贷款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过热时,即总支出过大、价格水平上升时,则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办法,以减少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控制社会需求,抑制经济过热增长。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2.等产量线:也叫等生产线,是表示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某种产品的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4.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预算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5.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6.扩展线:是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将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7.规模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
规模不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上升。
8.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引起的平均成本下降。
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上升.9.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特定资源而放弃的该资源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会计成本:是指需要现实的货币支付,会在厂商的会计账目上记录和反映出来的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付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而形成的成本.隐性成本:是指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进行货币支付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10.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自有生产资源应该获得的正常报酬。
经济利润:是厂商销售收益扣减经济成本的余额.11.短期总成本: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短期内它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构成。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02、04、05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02、04、05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答案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04任务答案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自主性交易或称事前交易,是指个人或经济实体为了经济上的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交易。
如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输出入、海外直接投资等。
这种交易活动体现的是各经济主体或居民个人的意志,不代表哪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具有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经常项目、长期资本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项目所代表的交易活动都属于自主性交易.
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生产的发展是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决定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的增加,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
(2)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国民收入增长的集约化因素,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3)节约使用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节约使用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意味着用同量的生产资料,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在生产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余的就是国民收入。
因此,在社会总产品一定的情况下,节约使用生产资料就意味着国民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