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题_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物理试卷_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联考试题讲述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联考试题讲述

2016届“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1.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右边的方框,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Co 59第I卷(共21小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C.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胞膜上的受体不一定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2.研究人员发现小鼠一条染色体上一个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够合成反义RNA,反义RNA 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过程是在小鼠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B.与②过程直接有关的核酸除图中所示外还有tRNA和rRNAC.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D.如果细胞中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被沉默,此时②过程被抑制3.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A.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B.mRNA从细胞核内到达细胞质穿越生物膜层数为0层C.图中表示3条多肽链正在合成,肽链合成的方向为:5`→3`D.多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共同完成一条肽链合成,提高了翻译效率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现象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其中操作不正确的有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B.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C.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需将菌液稀释合适倍数后重新计数6.病毒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病原微生物,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其中一种B.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C.炭疽病、结核病、狂犬病、乙肝等疾病并非都是由病毒引起的D.人类感染HIV病毒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7.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016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新课标I卷】:2016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参考答案及解析).pdf

2016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新课标I卷】:2016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参考答案及解析).pdf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模拟测试(新课标I卷)物理部分(一)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A.甲、乙B.乙、丙C.甲、丙D.丙、丁15. 某质点在 0~3 s 内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在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 2 s 内的平均速度 B.t=3 s 时,质点的位移最大C.质点在第 2 s 内的加速度与第 3 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质点在第 2 s 内的位移与第 3 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6. 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A.B.C.D.17..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xOy 平面,在xOy 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5 cm 的圆,圆上有一动点P,半径OP与x轴方向的夹角为θ,P点沿圆周移动时,O、P两点的电势差满足U OP=25 sinθ(V),则该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5 V/m,沿 x 轴正方向B.500V/m,沿 y 轴负方向C.500 V/m,沿 y 轴正方向D.250 V/m,沿 x 轴负方向18.“轨道康复者”是“垃圾”卫星的救星,被称为“太空 110”,它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

假设“轨道康复者”的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离地面高度的五分之一,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轨道康复者”的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速度的 5 倍B.“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 25 倍 C.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东运动 D.“轨道康复者”可在高轨道上加速,以实现对低轨道上卫星的拯救19. 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中,将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带电小球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关于带电小球的电势能ε和机械能W 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 sinθ<,则ε一定减少,W一定增加B.若 sinθ=,则ε、W一定不变C.若 sinθ=,则ε一定增加,W一定减小D.若 tanθ=,则ε可能增加,W一定增加20. 如图所示,A、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 m 和 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东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六校联考考试高三数学(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z 满足2)1()1(i z 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在复平面上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已知集合2{|log 3}M x x ,{|21,}N x x n n N ,则M N () A .(0,8)B .{3,5,7}C .{0,1,3,5,7}D .{1,3,5,7}3.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41S ,则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A .3?k B .4?k C .5?k D .6?k 4.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的为()A .y xB .x x y e eC .sin y xD .3yx 5.设向量a,b 满足10b a ,6b a ,则b a =()A .1 B.2 C .3 D .5 6.已知))2,0[,0)(sin(x y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A .23B .43C .2D .47.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AB=1,BC=2,则AC=()A .1 B .2 C .5 D .58.函数y =ln 1|2x -3|的大致图象为()9.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 .40 cm 3B .30 cm 3C .20 cm 3D .10 cm310.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l 双曲线2222:1(0,0)xy C ab a b 交,A B 两点,若点(2,1)P 是AB 的中点,则C 的离心率等于()A .22B .2 C .3D .2。

广东省2016届高三五月联考模拟理综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2016届高三五月联考模拟理综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 .亚里士多德指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伽利略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C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 .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15.地球的半径为0R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一颗人造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0R ,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卫星的速度大小为220gR B .卫星的角速度大小082R g C .卫星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 .卫星的运动周期为gR 022π 1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整个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其机械能E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乙,其中AB 段为曲线,其余段为直线。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x 1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拉力是全过程中的最小值B .x 1~x 2过程中,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直竖直向上C .x 2~x 3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D .0~x 3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17.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 从a 运动到c ,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 点电场强度E 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 点的切线)18.如图所示,一横截面积为S 的n 匝线圈,与相距为d 的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连接成电路。

线圈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为使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在平行金属板间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则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应为A .正在增强,B mgd t nsq ∆=∆ B .正在减弱,B mgd t nsq ∆=∆C .正在增强,2B mgd t nsq ∆=∆ D .正在减弱,2B mgd t nsq∆=∆1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 、B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力F 从零开始缓慢增大作用于P ,(物块A 一直没离开斜面,重力加速度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F 较小时A 相对于斜面静止,F 增加到某一值,A 相对于斜面向上滑行B .力F 从零开始增加时,A 相对斜面就开始向上滑行C .B 离开挡板C 时,弹簧伸长量为mgsinθ/kD .B 离开挡板C 时,弹簧为原长20.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理想电压表V 1、V 2示数为 U 1、U 2,其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U 1和△U 2;流过电源的电流为I ,其变化量的绝对值为△I .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片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灯泡电阻不变化)A .小灯泡L 3变暗,L 1、L 2变亮B .△U 1<△U 2C .I U ∆∆1不变 D .I U ∆∆2不变21.环型对撞机是研究高能粒子的重要装置,如图所示,比荷相等的正、负离子由静止都经过电压为U 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后,沿圆环切线方向同时注入对撞机的高真空环状空腔内,空腔内存在着与圆环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正、负离子在环状空腔内只受洛伦兹力作用而沿相反方向做半径相等的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在碰撞区迎面相撞,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加的匀强磁场的方向应垂直圆环平面向里B .若加速电压一定,离子的比荷q m 越大,磁感应强度B 小 C .磁感应强度B 一定时,比荷q m相同的离子加速后,质量大的离子动能小 D .对于给定的正、负离子,加速电压U 越大,离子在环状空腔磁场中的运动时间越长第II 卷 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6届高三六校联考物理答案

2016届高三六校联考物理答案

六校联考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C 2.C 3.B 4.A5.B 6.C 7.A 8.B 9.AD 10.BC11.BD12.AD二、实验题(共13分)13.(6分)(1)1.170 (2)vt gt +-221 (3)2k 14.(7分)(1)ABC (2分) (2)hmgx 42(2分) (3)减小 增大 二(3分)三、计算题(共39分) 15.(8分)解:(1)小球从B 到C 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 分分1........./33. (2)2120212s m c V c mv mv mgR =-=(2)离开C 点做平抛运动:分分分2......2.11.......1.. (2)212m x t c v x gt R =⋅==16.(10分)解:(1)在AB 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分分分1 (2)1 (2)211.......5.01.........gl t at L g a ma f F ====- (2)gL mg FV pgL at V B B 6.0====………..2分(3)设飞机恰能在C 端起飞3 (22)221))((L h gv xmv mgh x L f F -+==-+-分 故有:L h gv x -+≥22………1分 17.(10分)解:(1)开关闭合过程电压u 不变2220222122tmqu d md qut at t d v L====粒子刚好飞出时,t ′=2t ,分析上式可知N 板下移d …………………….5分 (2)开关打开,电量Q 不变,板间场强不变22221t mqE at d ==分析上式可知N 板应下移3d …………………………5分 18.(11分)解:(1)由图可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且物块加速度a=12m/s 2 mgsin30°+μmgcos30°=ma ……2分 μ=1537……1分 (2)由图可知t 2=65s 传送带在0-t 2内的位移s=v 2t 2=310m E=μmgcos30°s=370J=23.3J ………4分 (3)在0-t 2内,传送带位移x 1=v 2t 2=310m物体位移x 2=m t v v t v v 6522221221-=+=+ 两者相对位移:x 相=x 1-x 2=625m 故Q=μmgcos30°x 相=6175J=29.17J ………4分。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综物理试卷 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综物理试卷 含答案

2016届“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命题学校:广州二中 2015。

12。

18本试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注意:1.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右边的方框,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

5 Co 59第I 卷 (共21小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单位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千克、安培、库仑是导出单位B .安培、千克、米是基本单位C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克,也可以P Qv 0图15是千克D .库仑定律中的静电常量k 的单位是22/N mA ⋅15.如图15所示,小球以v 0=5m/s 的速度水平抛出,飞行过程中经过空中的P 、Q 两点,小球在P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小球在Q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取10 m/s 2 ),以下正确的是A .P 点距离抛出点的距离为2。

5mB .Q 点距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2。

5mC .P 、Q 两点间的高度差h =2。

5 mD .小球经过P 、Q两点间的时间间隔1)t = s16.如图16所示,小物体P 放在直角斜劈M 上,M 下端连接一竖直弹簧,并紧贴竖直光滑墙壁;开始时,P 、M 静止,M 与墙壁间无作用力。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联考试题(精校WORD版)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联考试题(精校WORD版)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联考试题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联考试题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联考试题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的故乡观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其次是将故乡泛化。

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

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6分。

14-18题为单项选择题;19-21题为多项选择题,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汽车处于超重状态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C.一铁块放在桌面上,铁块受向上的弹力,是由于铁块发生了形变D.一个灯泡用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顶端时是在竖直圆周的最高点,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下指向圆心,为失重,A错误;平抛运动为曲线运动,只受重力,加速度竖直向下,不变,所以B错误;铁块放在桌面上,挤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对铁块一个向上的弹力,C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15.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

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

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剪去一段前后木板静止,即合力为零,所以F1不变,假设每根轻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是 ,木板受到三个力平衡,两个拉力和重力,mg F =θcos 2,角度增加则拉力增加。

考点:本题静力学平衡和动态变化。

16. 如图所示,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水流方向成α角,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为v ,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

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 .减小α角,增大船速v B .增大α角,增大船速v C .减小α角,保持船速v 不变 D .增大α角,保持船速v 不变【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 保持航线垂直于河岸,必须让小船速度沿河岸的分速度和水速等大反向,船速的垂直河岸的速度即为船的实际速度,水v v =-)cos(απ,若水速增加,保持航线不变,只有B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2015~2016年度高三六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He:4 C:12 N:14 O:16 Cl:35.5 Na:23 S:32 Al:27 Si:28注意事项:1.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主观题则用黑色钢笔按各题要求答在主观题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6分。

14-18题为单项选择题;19-21题为多项选择题,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汽车处于超重状态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C.一铁块放在桌面上,铁块受向上的弹力,是由于铁块发生了形变D.一个灯泡用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5.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

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

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6.如图所示,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水流方向成α角,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为v,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

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减小α角,增大船速vB.增大α角,增大船速vC.减小α角,保持船速v不变D.增大α角,保持船速v不变1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圆环上的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圆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当小圆环滑到大圆环的最低点时,大圆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Mg-5mgB. Mg+mgC. Mg+5mgD. Mg+10mg18.如右下图所示,一个小球套在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悬挂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将小球沿杆拉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沿杆下滑,当弹簧处于竖直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若弹簧始终处于伸长且在弹性限度内,在小球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重力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D.当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的动能最大19.A和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出发时B在A前3 m处C.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可能再相遇D.运动过程中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20.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的卫星,C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长轴大小为a,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 、B 、C 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 的线速度 B .卫星B 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为任意值C .a 与r 长度关系满足a=2rD .若已知物体A 的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21.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h 分别为A. μ=tan θB. θμtan )12(2-=gHvC.h=H/2D.h=H/4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74分。

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 22.(6分) 某同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 ,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a .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纸 带重 物将纸带由静止释放 学生电源直流 交流23.(1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

(2)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 ,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做O ,另选连续的3个点A 、B 、C 作为测量的点, A 、B 、C 各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重物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

根据以上数据知,从O 点到B 点,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

(用所给的符号表示) (3)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动能的增加量(填“大于”、“等于”、“小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短跑运动员完成100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

一次比赛中,某运动用11.00s 跑完全程。

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m.求:(1)该运动员的加速度;(2)运动员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25.(19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于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轨道上的A 点.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外力,使其向右运动,外力的功率恒为P =10.0 W .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滑块继续滑行至B 点后水平飞出,恰好在C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形轨道,轨道的最低点D 处装有压力传感器,当滑块到达传感器上方时,传感器的示数为25.6 N .已知轨道AB 的长度L =2.0 m ,半径OC 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圆形轨道的半径R =0.5 m .(空气阻力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 滑块运动到C 点时速度v C 的大小; (2) B 、C 两点的高度差h 及水平距离x ; (3) 水平外力作用在滑块上的时间t 。

35.(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卢瑟福通过a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最不稳定C .任何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人射光的频率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半衰期不变E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βα、和γ三种射线(2)(9分)如图所示,固定的圆弧轨道与水平面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均光滑,质量为m 的物块B 与轻质弹簧拴接静止在水平面上,弹簧右端固定.质量为3m 的物块A 从圆弧轨道上距离水平面高h 处由静止释放,与B 碰撞后推着B 一起运动但与B 不粘连.求: ①A 与B碰前的速度V 0及A 、B 碰后一起运动的速度V 1;②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③A 与B 第一次分离后,物块A 沿圆弧面上升的最大高度.2015~2016年度高三六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ABCAACDACBD22.(1) a.平衡摩擦力 b .砂桶的重力 (2) 0.88 23.(1)打点计时器应该接交流电源,开始时重物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 (2)smg 2,81322)(fs s m - (3)大于 有空气阻力和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存在24.(12分) 评分标准:每问6分 答案:(1) 2/5s m a = (2) m s 10/=(1) 根据题意,在第1s 和第2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在第1s 和第2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 1和s 2,由运动学规律得: 20121at s = ① 2021)2(21t a s s =+ ② s t 10= ③ 由①②③求得 2/5s m a =(2) 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1,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 ,全程的距离为s ,依题决及运动学规律,得21t t t += 1at v = 22121vt at s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s /,则21/21at s = 求得m s 10/=25.(19分) 答案 (1)5 m/s (2)0.45 m 1.2 m (3)0.4 s 解析 (1)滑块运动到D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 -mg =m v 2DR (2分)滑块由C 点运动到D 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 (1-cos α)+12mv 2C =12mv 2D (2分) 联立解得v C =5 m/s (2分) (2)滑块在C 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量为 v y =v C sin α=3 m/s (2分)B 、C 两点的高度差为h =v 2y2g =0.45 m (2分)滑块由B 运动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y =v yg =0.3 s (2分) 滑块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为v B =v C cos α=4 m/s (2分) B 、C 间的水平距离为x =v B t y =1.2 m (2分) (3)滑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Pt -μmgL =12mv 2B (2分) 解得t =0.4 s (1分)35.(1)(6分)ACD(2)(9分) 解析: ① A 下滑与B 碰撞前,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v m mgh 203213⨯=gh v 20= (2分)A 与B 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得v v m m m10)3(3+= 4231ghv =∴ (2分) ② 弹簧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系统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根据能量守恒得mgh m v E p 4942121max =⨯=(2分)③ 根据题意,A 与B 分离时A 的速度大小为v 1A 与B 分离后沿圆弧面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得v h m mg 21/3213⨯=(2分) 解得h h 169/=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