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禽流感特点及防控措施

禽流感特点及防控措施

禽流感特点及防控措施特点:1. 高度传染性:禽流感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禽类粪便、唾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污染的水源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健康的禽类,甚至可以通过风力传播到周围地区。

2. 对禽类的致命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和野生鸟类造成严重威胁,可以导致急性致死性病例。

感染的禽类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倦怠、食欲不振以及嗜睡等症状。

3. 潜在的人类传播风险:某些禽流感病毒亚型有可能通过变异,对人类产生感染风险。

虽然人际传播目前较为罕见,但已经发生了一些严重的禽流感人感染病例,甚至有传播给其他人的记录。

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与报告:加强对禽类养殖场、野生鸟类等场所的监测工作,及时报告发现的禽流感疫情。

只有通过及时监测和报告,才能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2. 严格的动物检疫:加强对禽类和禽产品进出口的检疫工作,防止病毒的跨界传播。

禁止非法野生禽类捕捞和非法运输禽类,规范市场销售活禽。

3. 加强禽类养殖管理:加强禽类养殖场的卫生和防疫管理,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

禁止游客、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禽类养殖场。

4. 提高防护措施意识:养殖者和饲养员要加强自身防护,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洗手消毒。

避免与病禽接触,防止病毒的传播。

5. 停止交易、扑杀和销毁:对发现的疫情,要立即停止禽类交易,对受感染的禽类进行扑杀和销毁。

同时对禽类圈养区域进行隔离和消毒。

6. 疫苗接种:针对不同的禽流感亚型,研发并使用相应的疫苗进行免疫。

疫苗接种可以大大降低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7.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公众的防控意识,加强对禽类饲养和市场销售的监管。

禽流感的防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养殖者、兽医、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

家禽常见疫病预防措施

家禽常见疫病预防措施

家禽常见疫病预防措施家禽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家禽容易患上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麻烦和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家禽疫病的发生,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家禽常见疫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家禽流感家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死性。

为了防止家禽流感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1. 确保饲养环境卫生养殖户应定期清理和消毒禽舍,保持禽舍干燥,并定期清除禽舍周围的杂草和垃圾。

杂草和垃圾是病毒滋生的场所,清除这些环境污染物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2. 加强入禽检疫养殖户在引进新禽时,要进行规范的入禽检疫,包括检查禽只的身体状况、粪便和呼吸道标本,以及进行病毒抗体检测。

只有健康的禽只才能进入养殖场,以降低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3. 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进出禽舍养殖户应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禽舍,并严格控制进出禽舍的物品。

人员和物品可能携带病原体,如禽流感病毒,从而引发疫情。

因此,有效的隔离和限制措施对预防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

4. 注意禽群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禽群的免疫接种是预防家禽流感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的防控计划,养殖户应按时完成免疫接种并记录免疫情况。

二、鸡腹泻鸡腹泻是家禽饲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保持禽舍环境干燥鸡腹泻的发生与环境湿度密切相关,养殖户应确保禽舍内的湿度适宜,并保持干燥。

使用合适的通风设备和卫生措施,如覆盖湿区的垫料以及适时清理禽舍,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

2. 增强饲料卫生管理养殖户应购买符合质量要求的饲料,并妥善存放。

饲料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污染,因此需要对饲料进行检查,并确保饲料的卫生质量。

3. 维持良好的饮水管理清洁的饮水是预防鸡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户应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保持饮水管道畅通。

此外,养殖户还应定期清洗水槽和饮水器,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三、鸡传染性喉炎鸡传染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传染病,由传染性喉炎病毒引起。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禽类疾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禽流感监测系统,对禽类养殖场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查。

及时发现患病禽类,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

2.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饮水设备、饲料器具、禽舍等进行清洁消毒,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定期更换垫料和养殖设备,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严格控制禽类活动:加强对禽类活动的管理,减少禽类与野生鸟类、其他禽类的接触机会。

禁止任何来源的鸟类进入养殖场,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禽类饲养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导致的传染风险增加。

定期进行养殖环境、饲料、饮水等质量的检测,确保禽类的饲养条件符合标准。

5.加强防疫接种:及时对禽类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禽类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6.加强人员防护:养殖场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加强人员防护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7.禁止禽类贸易:在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和禁止禽类贸易,防止疫区的禽类传播疾病到其他地区。

8.加强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及时发布禽流感疫情和防控措施相关信息,提高养殖户和社会大众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养殖场、养殖户、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监测、卫生管理、控制禽类活动、饲养管理、防疫接种、人员防护、禁止贸易以及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禽流感是一种强烈的病原体,能够对家禽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会扩散到人类中。

因此,为了保护家禽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必须采用适当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1. 定期消毒定期的消毒是防治禽流感必不可少的一步。

家禽栏舍、器具、人员及车辆必须经常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该是符合业内标准的消毒剂。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量。

2. 公共健康教育公共健康教育也是防治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员工和农民需要接受有关禽流感防治的专业知识和培训,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禽流感疫情。

3. 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监测和检测是防治禽流感的重要步骤。

政府应该建立起专门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疫情,发现和处理疫情。

此外,疫情到达后,政府也需要及时组织检测实验室以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及时控制和治疗禽流感。

4. 实施隔离和封锁如果出现禽流感疫情,应该立即开展隔离和封锁工作,有效控制禽流感的传播。

所有病鸟必须立即被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实施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重要步骤之一。

家禽所处的环境应该很干净和安全,不要有厕所、垃圾等污染及有害物质产生,保持空气流畅、水质新鲜,从而为家禽提供健康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此外,农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周围的野生动物也应受到盯防,以避免传染给家禽。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为了保障人类和家禽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只有注意日常卫生及环境卫生,加强人民公共健康教育、定期消毒、加强监测和封锁,严格防范疫情扩散,才能发挥出防治这一疾病的最终效果。

养殖场如何预防禽流感

养殖场如何预防禽流感

养殖场如何预防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高致病性疾病,严重威胁着禽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防止禽流感的传播,养殖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发生。

下面将从环境卫生、禽群管理、病害监测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和列举。

一、环境卫生:1.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定期清理养殖场的鸟舍、饮水器、喂食器等设施,确保无菌环境,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加强消毒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杀菌消毒,重点是对容易积聚污物和细菌的地面、墙面、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3.控制养殖场的老鼠和虫害:老鼠和虫害是禽流感传播的重要媒介,通过设置捕鼠器和使用防虫药物等方式,有效控制老鼠和虫害的滋生,减少禽流感的传播。

二、禽群管理:1.防止人畜共患病:禽流感是人畜共患病的一种,养殖场应严格控制人员与禽群的接触,建立疫情防控和个人卫生意识,定期体检,避免人群集中聚集。

2.控制禽类采食地点:合理安排禽类的采食地点,避免禽类与野生鸟类接触,从源头上减少禽流感的传播风险。

3.养殖场间禁止禽类流动:禽流感的传播往往是通过禽类流动而发生的,养殖场应尽量避免购进不明来历和健康状况不佳的禽类,严禁禽类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

三、病害监测:1.建立禽流感疫情监测体系: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禽流感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的疫情,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实施核酸检测:定期对养殖场内的禽类进行核酸检测,及时了解禽类的健康状况,发现疫情隐患,及时采取隔离和处理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强化病例报告和信息共享:养殖场应及时向相关疾病监测部门报告疫情病例,加强与其他养殖场和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共同防控禽流感的发生。

四、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培训:养殖场应定期组织禽流感防控培训,加强员工对禽流感防控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病意识和应对能力。

2.加强宣传教育:养殖场应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禽流感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可感染多种禽类动物,包括家禽和野生禽类,同时也可感染人类。

禽流感的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禽流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预防接种、严格控制交易、合理处理感染动物、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一、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是禽流感发生的重要因素。

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卫生死区、保持饮水、喂食设施的清洁,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确保禽舍内外干燥通风,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扩散。

要做好饲料的卫生防护工作,保证饲料的品质卫生。

二、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预防接种加强对禽类动物的健康监测,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之一。

养殖户应定期请兽医对禽类动物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要对禽类动物进行禽流感的预防接种,提高禽类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严格控制交易严格控制交易是禽流感防治的重要一环。

养殖户应当避免购进疑似或患病的动物,严格控制禽类动物的来源,确保购入的禽类动物健康。

要加强对市场交易的管理,严格控制禽类动物的流通,减少禽流感的传播风险。

四、合理处理感染动物一旦发现禽类动物感染禽流感,要做好合理的处理工作。

首先要及时隔离感染的禽类动物,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然后要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五、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禽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是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要利用各种途径,加强禽流感的宣传,向养殖户传达禽流感的防治知识,倡导科学养殖观念,增强养殖户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禽类动物的防疫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禽类动物,包括家禽和野生鸟类。

禽流感不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还可能通过人与禽类的接触传播给人类,引起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同时也积极开展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以下是关于禽流感的防治措施:一、加强监测和预警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首先需要对疫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

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禽流感监测系统,加强对禽类动物的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做好疫情预警工作。

一旦发现禽流感病例,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的措施进行处置,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二、加强禽类养殖场的管理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因此对禽类养殖场的管理非常重要。

禽类养殖场要做好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场地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换气,定期消毒杀菌,防止病毒在养殖场内传播。

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疫,避免外部病毒的输入。

三、加强禽类养殖的生物安全防控禽类养殖的生物安全防控是禽流感预防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要严格执行封闭式管理,防止野生鸟类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场,避免病毒的跨种传播。

加强养殖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防止野生鼠类和昆虫等害虫传播病毒。

对于禽类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有效。

四、加强禽类疫病的防控措施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禽类疫病,对禽类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养殖户要加强对禽类疫病的防控措施,定期对禽类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免疫接种,提高禽类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加强对禽类疫病的监测和早期预警,一旦发现疑似禽类疫病病例,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强对禽类产品的检测与监管禽流感不仅对禽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可能通过禽类产品传播给人类,导致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

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对禽类产品的检测和监管尤为重要。

家禽饲养中的禽流感防控措施

家禽饲养中的禽流感防控措施

家禽饲养中的禽流感防控措施近年来,禽流感疫情时有发生,给家禽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家禽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和实施禽流感防控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项常见的家禽饲养中的禽流感防控措施。

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保持饲养场的清洁整洁,定期清理粪便和杂物,消除各种潜在的传染源。

其次,要做好饲养设施的消毒工作,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饲养舍和饲养工具的彻底消毒。

此外,要定期检查和修复坏损的饲养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是有效控制禽流感的关键。

饲养场应定期进行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加强对家禽健康状况的观察和监控。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要关注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预警信息,及时了解疫情发展趋势,以便做好应对和调整防控措施的准备。

三、严格进出场管理为了防止禽流感病毒通过外界传入饲养场或通过饲养场传染给其他场所,应严格控制出入口,并加强来往人员和车辆的管理。

饲养场应设置专门的入口和出口,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对进出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身份核验和消毒措施,确保饲养场的安全封闭。

四、合理饲养密度和健康管理适当控制饲养密度是减少禽流感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密度饲养容易造成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持鸟只之间的良好通风和空间。

此外,要做好家禽的健康管理工作,加强饲养场的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确保家禽的免疫力和体质健康,提高其抵抗禽流感等疾病的能力。

五、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是有效防控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饲养场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禽流感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方法,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外界人员和游客的宣传教育,普及禽流感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禽流感病毒最早存在于野鸟( 主要是水禽) , 禽 流感的流行主要发生在迁徒鸟中 ,即鸡群中流行的低 毒力禽流感病毒不断感染野生鸟 ,这些野生鸟又不断 地传染给家禽 。同时 ,爆发禽流感的家禽也可以通过 各种途径和方式传染给其它家禽 。
3 、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 、不同品种 、不同种类的家 禽都能被感染 ,种鸡和产蛋鸡较易感染 ;冬 、春季多发 ; 常与大肠杆菌等合并感染 。
年份 国别 毒株 年份 国别 毒株
1959 1967 1975 1979 1983 1985
英格兰 英国 澳大利亚 英国 冰岛 美国
H5 N1 H7 N3 H7 N7 H5 N2 H5 N8 H7 N7
1991 1992 1994 1994 1992
冰岛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墨西哥 巴基斯坦
H5 N1 H7 N3 H7 N3 H5 N2 H7 N3
严格检疫
注意别从疫区或可疑疫区引种 。对将要引进雏鸡 的种鸡场进行调查 ,确定是否有过或是否有疫情存在 。 同时注意所用生物制品( 如疫苗 、血清) 的可靠性 。因 为如果检疫不严 ,生物制品的引入不可避免地会带进 一些疫病 。国家有关部门 、海关应对引进的种禽 、生物 制品严格把关 ,严格检疫 。
一定距离 ; 4 、饲养场地应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 禽舍的窗上要
设隔离网 ,严防野鸟从门窗进入舍内 ;还要注意饮水和 饲料保护 ,防止其被野鸟粪污染 ;
5 、饲养场的门口和禽舍的门口要设消毒池 , 对来 往车辆及入场和入舍的人员进行严格消毒 , 以减少禽 流感病毒经车辆轮胎和鞋的传播 ;
6 、严禁场内工作人员在家饲养家禽和鸟类 , 并尽 量限制人员出入场的次数 ;
9 、昆虫( 如蚊 、蝇等) 、鼠类可作为传播疾病的中间 媒介携带病毒在同一鸡场的不同鸡舍或不同鸡场之间 进行传播 ,所以应做好灭虫 、灭鼠工作 ;
10 、死亡禽尸必须焚烧或深埋 ,防止野鸟啄食或野 生动物吞食而传播病毒 。
严格监控
除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建立全国性监控网络 、定 期对禽群进行血清学普查或调查 、了解疫情 ,并对野生 鸟 、水禽进行临测外 ,有条件的生产单位应定期进行常 规采血化验 ,采用 HI 法和 AGP 试验对禽群进行常规 监测 ,发现血清学阳性鸡群即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 ,作 出正确诊断 。平时应注意观察鸡群 , 发现临床症状可 疑的鸡群 ,有条件的可进行病毒分离和初步鉴定 ,没有 条件的单位应采集一定量病料送有关部门确诊 。
流行特点
1 、禽流感的传染源广泛 ,可来自各种家禽 、野生鸟
— 46 —
类及其它动物 ;禽流感可通过各种途径( 主要是消化道 和呼吸道) 及各种方式( 如饮水 、粪便 、饲料 、空气 、人 员 、运输工具等) ,也可通过损伤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染 ; 一般垂直传染的可能性较少 。但是 , 人工感染试验表 明 ,感染后 3~4 天母鸡所产的蛋含有病毒 , 因此感染 禽流感的种鸡群所产的蛋不能用作孵化 。
低致病性禽流感 多无症状 ,隐性感染 ;死亡率 5~ 15 %;产蛋率下降 5~50 %不等 ; 呼吸道病变 、气管水 肿 、干酪样渗出物 ,气囊炎症 ;肾肿大 、尿酸盐沉积 。
与其它呼吸道病的鉴别诊断
呼吸道症状及病变是禽流感的表现特征之一 , 但 诊断有时必须与其它呼吸道疾病相互区别 , 才能采取 相应措施 ,收到好的效果 。
有选择地减少禽群数量
禽流感极易发生抗原转变而产生新毒株 。高密度 饲养的大群家禽或养禽密集地区 ,有可能存在同一宿 主同时感染两种以上毒株的情况 ,从而发生两个毒株 部分基因的交换 ,因而可能产生新的高致病性毒株 ,造
— 47 —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全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生物安全管 理
禽流感具有庞大的宿主 、传播系统 , 不仅包括家 禽 、野生鸟 ,而且猪 、海豹 、鲸等哺乳动物中也分离到了 禽流感病毒 。因此 ,健全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生物 安全管理 ,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
1 、避免家禽与野生鸟类的接触 , 避免家禽( 如鸡 、 火鸡 、鹌鹑等) 与水禽( 如鸭 、野鸭等) 的接触 ;
禽流感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段栋梁( 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 陈建瑞( 内蒙古华蒙禽蛋公司)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 A 型流感病 毒中任何一型引起的一种感染综合征 ,可发生于各种 家禽及野生鸟 。此病过去一直称为欧洲鸡瘟或真性鸡 瘟 ,八十年代开始改称为禽流感 。本病于 1878 年首次 在意大利发现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给养禽业 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很少发现禽流感 , 鸡 群对该病的抵抗力很弱 ,有关人员对该病也缺乏诊断 和控制经验 ,所以此病一旦开始流行 ,则定会造成相当 大的危害 ,损失将相当严重 。
3 、亚单位疫苗 :正在研制中的应用杆状病毒在昆 虫细胞内表达的亚单位疫苗主要刺激针对单种血凝素 成分的抗体 ,如针对 H5 株的抗体 。
广大农村养禽户在怀疑鸡群患病而又没有条件确 诊时 ,多采用以下措施 ,尽量减少损失 :
1 、加强消毒 ,严格隔离 ; 2 、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并发的细菌性疾病造成 的危害及损失 ; 3 、应用抗病毒药减轻病毒性疫病的危害及损失 ; 4 、有些地方建议采用新城疫 Ⅰ系苗注射 , 即可防 止新城疫并发 ,也可起一定的干扰作用 ; 5 、一旦确诊为禽流感 ,为了避免疫情扩散 ,应立即 采取封锁 、隔离 、消毒 、捕杀鸡群 , 禁止买卖病鸡等措 施 ,以彻底消灭疫情 。 总之 ,由于禽流感传染源广泛 ,全世界养禽业都有 受到感染的危险 ,而且由于禽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 而不断产生新的毒株 ,给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带来极 大的困难 。只有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 才能尽量减少禽 流感对世界家禽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将来的综合预 防及控制措施应该是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早期监测和 诊断 。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毒鉴定 、严 格防疫卫生制度 、有选择地适当降低禽群数量 、有选择 地采取有效的疫苗接种等综合防制措施 , 才能减少禽 流感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 ( 参考文献略)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萎缩 ,看不到成熟的卵泡 ;公鸡睾丸变性坏死 ;法氏囊 萎缩 。
诊 断
临床诊断
高致病性禽流感 呈爆发性 , 鸡群大批急性死亡 , 死亡率可高达 90~95 %,偶尔可达 100 %;产蛋鸡产蛋 停止 ;有呼吸道症状 ;头 、脸 、颈部浮肿 ;无羽毛覆盖的 裸露部位( 冠 、肉髯 、脚等) 发绀 、肿 、出血 、坏死 ;白绿色 下痢 。
症状及病变
临床症状
患病个体多表现呼吸道 、肠道 、生殖系统或神经系 统异常 , 包括咳嗽 、打喷嚏 、罗音 、流泪 、精神沉郁 、扎 堆 、羽毛逆立 、食欲下降 、神经紊乱和腹泻 、产蛋率下 降 ,有的病鸡出现腿鳞出血 ,这些变化是本病的特征 。
病 变
口腔 、鼻 、咽 、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 ,并有大量泡 沫状粘液 ;肺有大小不等的红色病变( 主要是充血 、水 肿) ;肝 、脾 、肾淤血性肿大 ,有的病例甚至出现肝水肿 、 破裂 ;腺胃乳头出血 、水肿 ,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 ;胰 腺 、胸腺和扁桃体出血率很高 ,可达 40~90 %;鸡冠内 积聚有黄色干酪样物 ,形似夹馅饼样 ;母鸡卵巢畸变 、
4 、禽流感传播很快 , 常在几天内就可造成全群感 染 ,发病率很高 ,但死亡率很不一致( 5~95 %,偶尔也 可达 100 %) ;对产蛋鸡的主要危害是产蛋量下降到 10 ~20 %甚至停产 。
5 、禽流感病毒是否会传染给人尚无定论 , 一般认 为不会直接传染给人 。美国研究者研究认为 , 禽流感 病毒先感染家禽 ,然后与人类病毒相结合或形成一种 “混血”病毒 ,这种病毒可感染人及家禽 ,人对其尚无免 疫能力 ,所以能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 。
病 原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属 , 根据病 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可分为 A、B、C 三个血清 型 ,其中 B、C 二型主要感染人 , 而 A 型可感染包括人 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和各种禽类( 如鸡 、火鸡 、鸭 、鹌鹑 及野鸟等) 。A 型流感病毒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抗原性的差异分为不同类型 。迄今为止已知有 15 种 血凝素 ( H1 ~ H5) 和 9 种神经 氨 酸 酶 ( 命 名 为 N1 ~ N9) ,由二者组合或独立变异产生许多不同的亚型毒 株( 一个毒株上只有一种血凝素和一种神经氨酸酶 ,例 如 H5 N1 株等) ,至今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都是 H5 或 H7 ,但并不是所有的 H5 或 H7 病毒都是高致病 性的 。过去 40 年间确诊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规模 爆发情况见表 1 所示 。 表 1 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规模爆发记录
2 、饲养场与外界尽量严格隔离 ,避免或尽量减少 人员流动 ,避免用具( 如饲料包装袋等) 的流动利用 ,饲 养场周围避免饲养散养的家禽和水禽 ,饲养场内避免 饲养狗 、猫等宠物 ;避免家禽与家畜混场饲养 ;
3 、饲养场地应远离水禽 、野生鸟类栖息的水道 、河 流 、湖泊等 ,同时与运输家禽 、家畜的交通要道应保持
《伪狂犬病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资料供应
由上海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王永康推广研究员组织翻译的《PR & PRRS :伪狂犬病和猪繁殖呼吸 综合征》资料自 1997 年 5 月起开始供应 ,共 18 万字 。分基础篇 :病毒最新分类和病毒研究的常用方法 。伪 狂犬病篇 :重点介绍该病和防制措施 ,以及有关国家流行情况和扑灭方法 。PRRS 篇 :有两份十分详尽的综 述。
成更大的损失 。因此 , 适当 、适时 、适宜地减少禽群数 量 ,可减少基因变换的频率 。而且 , 禽群数量的减少 , 有利于采取果断的扑灭措施 ,减少经济损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