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10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46 岳麓版必修1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 ——必然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偶然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初中教材对此没有具体涉及,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将鸦片战争的爆发置于世界大背景中分析。
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等待中国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四、情感升华: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和落后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忧患意识并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导入和讲授环节中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提高学生兴趣,烘托课堂气氛。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贸易主权、领土主权。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天津条约》
公使进京
十口通商
赔偿白银
内地游历
军舰通航
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内河航运权等。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北京条源自》承认有效增开商埠
割地给英
赔偿白银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
3、结果及原因
结果:中国战败。
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农耕文明必然败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讲授
第一篇章:偶然与必然——探原因
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问题:
1.视角1:两种植物的较量。通过这一视角,引导学生分析出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2.视角2:两个世界的相遇。通过视频《复兴之路》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前中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对比,认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8岳麓版必修1

4.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自我评价
网络评价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微课程前置导学,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2.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振兴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理论性比较强、思想性比较强。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3.知道《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42岳麓版必修1

第12课鸦片战争【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牢记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
2.自主学习、体系构建,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原因及影响,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能全面辩证地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3.激情投入,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预习案(课前完成,15分钟)探究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及失败原因(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2)有人认为:如果道光皇帝重用林则徐,中国就不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探究二:鸦片战争的影响(考查思辩能力)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也有人说:“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你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知识树】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2.(2013·北京文综,4分)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延伸阅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指的是形式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指形式上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站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形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半殖民地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内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殖民地、一半封建社会,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29 岳麓版必修1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和辩证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其次,对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讲授基础知识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
学生识记
PPT切换
小组探究合作
探究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对比
小组讨论通过图片归纳表格内容
PPT切换图片和表格
小组探究合作
探究二: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本 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部分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 禁烟运动,说明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部分略述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因此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问题导入: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
学生思考
PPT切换
2、引入大量图片、资料,指导思路,让学生自己分析用大量的图片,通过表格让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具体的数据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
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2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熟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战败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
)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二)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指导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一般能回答出根本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由鸦片战争的原因引出本目的知识点,提问:林则徐为何要禁烟?(因为鸦片烟的种种危害已威胁到清朝的统治。
)鸦片从何而来?(英国走私。
)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辨析两组概念:“出超和入超、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
)小结:当西欧各国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疯狂向外扩张的时候,愚昧的清王朝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虽然清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但在对外贸易中却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以英国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久久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
于是英国开始采取非正当贸易手段,19世纪初,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军队丧失战斗力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带来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清政府内部也为如何禁绝鸦片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道光帝决定禁烟,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虎门当众将收缴的鸦片销毁,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
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懂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战斗力,最终中国战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XXX《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研究、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得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对严峻危急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本钱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冲动听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清楚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本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风险?英国为什么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中国会失利?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研究1、虎门销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中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够出完成了工业反动,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军备废弛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封建统治,危急四伏船坚炮利殖民扩张本钱主义疾速崛起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糜烂,土地兼并严峻,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3岳麓版必修1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Βιβλιοθήκη 掌握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使用ppt技术
情感升华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加深
使用ppt技术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对教材进行整合,选取身边鲜活的历史素材资源,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历史鲜活性,感悟史学生命力。
2、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展示虎门销烟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1、思考问题,了解中英矛盾
2、学生共同探讨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理解林则徐禁烟的必要性
使用ppt技术和制作概念图等
第二章:血雨腥风
—看过程
1、使用鸦片战争示意图,演示战争过程
2、展示中国人民的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也由此开始了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因此,就教材地位而言,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近代经济史、文化史专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就事件本身而言,是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题材。
二、学生分析
第三章:风雨飘摇
—论影响
1、展示两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与学生一起回顾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25 岳麓版必修1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认识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和主观原因;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有关历史史料,比如文字史料,电影,以及历史图片;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解决学案上的问题,并且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师生辩论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 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 力。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列强侵华战 争的第一场战争,历史意义和学科意义都很重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 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本节课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线索很明确,逻辑性很强,教材中已给出多则材料和图片,助化理解, 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 给中国近代化带来的影响。
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大胆发言
设置情景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性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自己搜寻的图片以及课件展示的视频分小组讨论完成中英对比表格
分析历史图片并作出标记,开展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视频,历史史料,ppt资料
评价
完成学案上的当堂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视频,图片,文字史料等方式和技术。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如,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背景从打出表格出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上去考虑。
生找错和自己总结条约的内容。
播放影片资料。
讲授
影响: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来完成。即:“成立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损失调查委员会”用课件打出政治、经济、国土、文物几小组来进行调查,从而从这几方面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活动内容让学生课前准备,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
课件展示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由此导出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放鸦片战争电影片段视频,得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必然性。鸦片战争影响,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来完成。即:“成立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损失调查委员会”打出课件分成政治、经济、国土、文物几小组来进行调查,从而从这几方面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活动内容让学生课前准备,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这一活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结
结合板书设计,给学生提示
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课件展示
课题延伸
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
问题:罂粟花对中国产生过什么影响吗?学生讨论
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
讲授
背景:探讨:1、英国为什么选择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当时是否有必胜的把握?中国是否做好了应战充分的准备?
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上去比较中英!
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通过影音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
讲授
过程:演示《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动态地图》。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内容主要通过播放影片资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