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茶树栽培技术。优质、高产、高效

茶树栽培技术。优质、高产、高效

茶树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高效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建设茶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一)茶园建设1、园地选择。

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喜酸性土壤。

怕碱性土壤和耐阴等一些基本特性。

因此,人工栽培茶树首先要选择好与茶树在系统发育中,所获得的基本特性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势条件,使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茶树的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

我国中、北部茶区,茶树适生条件为:光照强度最低不低于1000勒克斯;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年降雨量在800或1000毫米以上;土层的深度不低于60厘米,土壤的PH在 4.5-6之间,最高不得超过 6.5,土壤的地下水位离地面1米以上;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最高不高于1200米;地势要求平坦,20度以上山坡地不再用来开辟茶园。

计划生产有机茶茶园,宜选择在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较远、高拨较高的地段建立。

2、茶园规划。

新建茶园要认真做好规划。

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要合理、路沟要分明、茶园要富有园林化的优美环境。

其茶园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条沟的表土上面(挖第三条沟后的底土就放在茶行间),依次逐步进行。

这种深耕方法的好处:一是在建园时花工要比全垦的少;二是把表土全部集中放在沟底,等于把地面的草子、草根深埋底层,既可减少幼龄茶园的除草用工,同时还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好的土壤条件;三是把底土挖起平铺上面,有利于土壤的熟化。

在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建园,宜开成水平梯田茶园,其梯面最小不小于 1.5米,梯壁高度最高不高于 1.5米;梯田开法,要先定出每层梯田的坡长,然后测出每层梯田的等高线,开工时最好从坡脚开始。

4、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有茶子直播和育苗(种子育苗、插播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用茶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虽然成本较低,但不能保持茶树品种的纯度,而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和茶叶采摘机械化的实施,已逐步不再被采用;现在在兴起的是用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扦插育苗进行移栽。

藤茶种植方法

藤茶种植方法

藤茶种植方法藤茶有着很多的药理作用,那么藤茶应该怎么种植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藤茶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藤茶种植方法一、栽培的地理环境有机藤茶栽培必须选择阴蔽度中等的林间或灌木丛以及林间套作为主,土壤毋质主要为沙质页岩,有机质要求在1.0以上,酸碱度在5.5左右,海拔500-1000米,湿度较好的地区进行栽培。

二、苗木准备有机藤茶栽培必须选择健壮(无干枯枝和病虫枝)、根系较多高度为15-20厘米的一年生无性繁殖苗。

三、土地准备1、要求炼山、整地、打窝,每亩地按栽培密度打窝,平地可以抽槽,抽槽规格是60厘米深,挖窝规格是60厘米x60厘米,平均每亩地需222个。

2、施肥:由于采用藤茶有机栽培,技术,故在整地打窝后,亩施有机肥4500-5000公斤(其中猪、牛粪4500公斤,其它枯饼或杂草500-1000公斤)。

3、回填:在施肥后必须进行回填,回填的要求是垒成瓦背形。

四、植苗1、植苗规格:本方案设计为亩载藤茶222株,间作经济林或用材林的蓠色式栽培技术,因地制宜,植苗规格为2*1.5米。

2、植苗间作方式:亩栽220株可间作经济林50-70株,作为篱色式棚架,以利有机藤茶生长和采摘植苗后,栽培管理应按无变化管理要求,病虫害防治应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在无公害条件下栽培有机藤茶。

藤茶繁殖方法一、藤茶的有性繁殖:1、种子收集:在秋季10底左右,收集其成熟的浆果,晒干备用。

2、整地作畦秋后选排灌方便的黄红壤田,深翻耕晒坯,待来年开春后亩施猪牛栏粪肥2500公斤,饼肥200公斤撒匀,然后耙土整地细成宽100 cm 、长500cm、高15 cm的畦。

3、浸种消毒:用35℃左右的25%多菌灵800倍液浸种,约4小时,把种子捞起落干水,4、播种用管理:撒播于土畦表面,用潮沙土把种子盖着,再撒3%呋喃丹2公斤于畦表面防虫,盖上薄膜,保持土畦泥巴湿度为70%左右。

出苗后做好通风,除草防病虫害工作,待苗高达10公分时即可移栽。

藤三七高产栽培技术

藤三七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全集之-药材种植技术
藤三七高产栽培技术
⒈育苗:藤三七可以扦插繁殖和珠芽繁殖,但一般以扦插繁殖为主。

春季新枝萌芽后,剪取健壮枝条,插于苗床中,床土以疏松的砂壤土为好。

保湿20天左右,可生根成苗。

⒉定植:定植前,先施足基肥,一般每亩(667米2)施3000公斤有机肥,加30公斤过磷酸钙,然后深耕,耙平,做成平畦。

露地栽培定植期为4月中下旬,株行距为30×60厘米,每667平方米3000株。

藤三七定植一次可连续种植三年,第四年再更换新的种苗。

⒊田间管理:藤三七的蔓细长,分枝力强,需搭架栽培,使植株均匀分布,增加空间利用率和受光面积。

在藤三七生长期间,要注意肥水管理,平时要注意浇水保湿,多雨时要及时排涝。

每次采摘后,须追一次肥,500公斤/667平方米人粪尿或10公斤/667平方米尿素,这样可促发新梢和促进叶片肥大。

夏季高温时,要用遮阳网遮阳,可抑制植株发芽分化,促进营养生长,提高产量。

藤三七的主要病害是落葵蛇眼病。

主要为害叶片,使其失去商品性,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防治。

⒋采收:采收器官为嫩叶或嫩梢,生长前期15~20天采收一次,中、后期10~15天采收一次,可一直采收到年底,一般667平方米产2000公斤。

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4-01-13基金项目:2023年松阳县科技计划项目(2023syb07)ꎮ第一作者:潘永柱(1970-)ꎬ男ꎬ浙江松阳人ꎬ汉族ꎬ本科ꎬ高级工程师ꎬ从事森林培育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ꎮ通信作者:叶婷婷(1987-)ꎬ女ꎬ浙江青田人ꎬ汉族ꎬ本科ꎬ工程师ꎬ从事森林培育工作ꎮ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潘永柱1㊀叶婷婷2㊀官王飞3(1.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ꎬ浙江丽水323000ꎻ2.青田县林业局ꎬ浙江青田323913ꎻ3.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ꎬ浙江丽水323000)[摘㊀要]㊀茶产业是松阳县山区传统特色经济产业ꎬ也是维持山区林农主要经济来源的保证ꎮ但近几年茶产业所表现出来的茶叶良种更新缓慢㊁人工采摘成本增加㊁药肥的大量使用等问题ꎬ已严重影响到林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ꎮ本研究主要是引进和栽培作为药食同源的新食品茶饮资源-藤茶(Ampelopsisgrossedentata)ꎬ通过对林下有机藤茶的园地选择㊁整理㊁苗木培育㊁定植技术㊁田间管理㊁病虫害防治㊁采收等方面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ꎬ为探寻有机藤茶最佳栽培条件ꎬ推动藤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ꎮ[关键词]㊀林下套种ꎻ藤茶ꎻ栽培技术ꎻ研究中图分类号:S571.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025-03StudyonStandardizedCultivationTechniquesofOrganicVineTeaIntercroppingunderForestsPanYongzhu1㊀YeTingting2㊀GuanWangfei3(1.LishuiForestryTechnologyPromotionStationꎬLishui323000ꎬZhejiangꎬChinaꎻ2.QingtianCountyForestryBureauꎬQingtian3239130ꎬZhejiangꎬChinaꎻ3.Lishui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ZoneEcologicalForestryDevelopmentCenterLishui323000ꎬZhejiangꎬChina)Abstract:TheteaindustryisatraditionalcharacteristiceconomicindustryinthemountainousareasofSongyangCountyꎬanditisalsoaguaranteeformaintainingthemaineconomicsourceofforestfarmersinthemountainousareas.Howeverꎬinrecentyearsꎬtheteain ̄dustryhasshownproblemssuchasslowrenewalofteavarietiesꎬincreasedcostofmanualpickingꎬandextensiveuseofmedicinalfer ̄tilizersꎬwhichhaveseriouslyaffectedtheenthusiasmofforestfarmersinteaproduction.ThisstudymainlyintroducesandcultivatesAmpelopsisgrossedentataꎬanewfoodandteabeverageresourcewiththesamemedicinalandedibleorigin.Throughstandardizedculti ̄vationtechniquessuchasgardenselectionꎬsortingꎬseedlingcultivationꎬplantingtechniquesꎬfieldmanagementꎬpestcontrolꎬandharvestingoforganicrattanteaundertheforestꎬitprovidestechnicalsupportforexploringtheoptimalcultivationconditionsoforganicrattanteaand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herattanteaindustry.Keywords:Understoryinterplantingꎻvineteaꎻcultivationtechniquesꎻresearch藤茶(Ampelopsisgrossedentata)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加工而成[1]ꎬ俗称茅岩藤茶㊁端午茶㊁藤婆茶(又称山甜茶㊁龙须茶)等ꎬ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广东㊁广西ꎬ湖南ꎬ江西ꎬ福建ꎬ云南ꎬ贵州等省区ꎬ是重要的民族医药[2]ꎮ藤茶是很好的保健茶饮ꎬ先苦后甜ꎬ回味独特ꎮ藤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ꎬ其主体物质为二氢杨梅素ꎬ它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73.3%~91.5%ꎬ具有抗衰老的作用ꎮ2014年1月被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ꎮ经国家茶叶㊁营养㊁药物学研究等权威机构检测表明ꎬ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ꎬ含粗蛋白质12.8%~13.8%ꎬ总黄酮含量7.5%~8.3%ꎬ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㊁清热解毒㊁保肝护肝㊁降脂降压等作用ꎮ藤茶不含鞣酸ꎬ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ꎬ不会夺取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铁质ꎻ藤茶含有较高的甘露醇ꎬ喝后由苦变甜ꎬ后味无穷ꎮ藤茶也不含有咖啡因一类具有兴奋作用的化合物ꎬ故对于贫血㊁睡眠质量不高等人ꎬ且又喜欢饮茶而不敢饮茶者ꎬ藤茶是一种理想的代用品ꎮ藤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保健茶饮ꎬ富含黄酮和人体必需的硒元素ꎬ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㊁保肝护肝㊁降脂降压㊁抗癌防癌等作用ꎬ对三高人群㊁亚健康人群具有极好的保健和预防功效ꎮ同时ꎬ藤茶的钙㊁铁㊁镁含量高ꎬ对心律失常㊁心肌缺血㊁高血压㊁冠心病㊁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ꎬ对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保健作用[3]ꎮ目前ꎬ由于没有规范化的生产ꎬ种苗资源不足ꎬ种苗繁供能力尚无法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ꎬ野生5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资源过度采摘ꎬ导致无序过度开发现象严重ꎮ为了有效利用野生藤茶资源ꎬ充分挖掘野生藤茶资源优势ꎬ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藤茶资源ꎬ增加农民收入ꎮ本研究主要立足于松阳县茶业主导产业ꎬ引进和栽培作为药食同源的新食品茶饮资源-藤茶ꎬ通过对林下有机藤茶的园地选择㊁整理㊁苗木培育㊁定植技术㊁田间管理㊁病虫害防治㊁采收等方面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ꎬ为建设高标准的林下套种有机藤茶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支撑ꎬ加快推进松阳县的茶产业转型升级ꎬ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ꎮ1㊀藤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藤茶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饮用历史ꎬ已成为湖北㊁湖南㊁广西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ꎮ因藤茶具有独特的药食功效ꎬ土家族人尊藤茶为神茶和神仙草ꎬ长期饮用藤茶无毒副反应ꎮ专家对藤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长期毒性试验ꎬ结果表明:在大鼠身上未发现与毒性有关的明显病变ꎬ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4]ꎮ随着藤茶生理活性物质不断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的不断研究深入ꎬ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人们青睐的保健品ꎮ藤茶作为一种速生保健茶饮ꎬ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ꎮ人们利用藤茶资源的方式主要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野生资源ꎬ目前ꎬ在湖北恩施和湖南张家界有人工栽培藤茶的面积分布ꎮ黄虹等(2001)对江西省定南县藤茶的形态学特征特性㊁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㊁分析和研究ꎬ为藤茶的人工栽培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科学数据[5]ꎮ宋纬文等(1997)以细砂或细土作为苗床ꎬ以三年生野生枝条带2节~3个节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试验ꎬ并获得了成功ꎬ且在以后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尚未发现藤茶的主要病虫害[6]ꎮ易诚等(2003)使用不同浓度的NAA㊁IAA㊁IBA㊁ABT等不同种类的生长调节物质进行扦插育苗试验ꎬ并试验了细炉灰渣㊁洁净河沙㊁湿锯末等几种不同的基质ꎮ结果表明ꎬ采用半木质化的藤蔓作插穗ꎬ用300~500ˑ10-6的NAA处理3s~5sꎬ以湿锯末作为扦插育苗基质ꎬ在20ħ~25ħ温度条件和90%相对湿度的大棚喷雾环境中扦插成活率高ꎬ苗的质量好ꎬ从而为藤茶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7]ꎮ郑小江等(2004)还从鄂西地区生长的显齿蛇葡萄植株中选育出了优良无性系 绿凤 ꎬ该株系与野生藤茶的混合群体相比ꎬ其营养价值和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ꎬ性状整齐ꎬ生长势强ꎬ产量高[8]ꎮ2㊀标准化栽培技术2.1㊀园地选择有机藤茶栽培必须选择荫蔽度中等的林间或灌木丛以及林间套作为主ꎮ宜选择海拔高度350m~800mꎬ土壤毋质主要为沙质页岩ꎬ有机质含量要求为1.5%~2.0%以上ꎬ土壤要求ph5.5~6.5ꎬ土层深厚ꎬ坡度小于25ʎ的向阳平地㊁山间谷地㊁丘陵岗地㊁溪河冲积地等温㊁光㊁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建园[9]ꎮ2.2㊀园地整理种植前应进行整地ꎬ将种植地块进行深耕ꎬ在入冬前对土壤进行一次机耕ꎮ先清理田间原作物ꎬ再用旋耕机翻耕20cm~30cmꎬ通过日晒和雨雪冰冻风化土壤ꎬ改善耕作层理化性质ꎮ同时ꎬ每667m2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500kg左右ꎮ可双行或单行种植ꎬ双行种植畦:宽100cmꎬ高20cm~30cmꎬ沟宽20cm~30cmꎮ单行种植畦:宽50cmꎬ高20cm~30cmꎬ沟宽20cm~30cmꎮ平地㊁地势低洼地应开设排水沟ꎬ宽∗深以50cm∗30cm为宜ꎮ2.3㊀苗木培育2.3.1㊀藤茶的有性繁殖(1)种子收集:种子在秋季10月底左右ꎬ收集其成熟的浆果ꎬ晒干备用ꎮ(2)整地作畦:在秋后选排灌方便的黄红壤田ꎬ深耕翻土ꎬ待来年开春后亩施猪牛栏粪肥2500kgꎬ饼肥200kg撒匀ꎬ然后耙土整地成宽100cm㊁长500cm㊁高15cm的畦ꎮ(3)浸种消毒:用35ħ左右的25%多菌灵800倍液浸种ꎬ约4hꎬ把种子捞起落干水分待种ꎮ(4)播种管理:撒播于士畦表面ꎬ用潮沙士把种子覆盖ꎬ再撒3%呋喃丹2kg于畦表面防虫ꎬ盖上薄膜ꎬ保持泥土湿度为70%左右ꎮ出苗后做好通风ꎬ待苗高10cm即可移栽ꎮ2.3.2㊀藤茶的无性繁殖(1)种条收集:在秋季11月底左右ꎬ收集其成熟的木质化枝条ꎬ捆扎后在25%多菌灵800倍液中浸泡一下ꎬ落干水分后ꎬ藏理于含水量55%左右的细沙堆中(含有25%多菌灵ꎬ比例:细沙:多菌灵=1000:1)备用ꎮ(2)整地作畦秋:选排灌方便的沙壤田ꎬ深耕翻土待来年开春后亩施猪牛栏粪肥2500kgꎬ饼肥200开沟撒匀ꎬ然后耙士整地成宽100cm㊁长500cm㊁高25cm的畦ꎮ(3)剪枝消毒:春分前后把藤茶枝条从沙土堆中挖出ꎬ剔除有病虫害的枝条ꎬ把健康的藤茶枝剪成带有三个枝节的种枝ꎬ每100根扎捆ꎬ用5000倍高锰酸钾液浸种枝上端芽节处ꎬ约2hꎬ把种枝条捞起落干水分ꎬ再把下端(下面长根二个节)浸泡在6号㊁7号ABT生根粉(适扦条)浓度范围一般为50mg/kg~200mg/kg液中2h~12hꎮ(4)扦插与管理:按5cm∗6cm规格扦插条ꎬ扦插完后撒3%呋喃丹2kg于畦表面防虫ꎬ盖上薄膜ꎬ保持泥土湿度为80%左右ꎮ出苗后做好通风㊁除草防病虫害工作ꎬ待扦插条长出的新苗高达10cm时62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即可移栽ꎮ2.4㊀苗木定植2.4.1㊀定植时间海拔500m以下的地方ꎬ宜在1月~2月进行定植ꎻ海拔500m~800m的地方ꎬ宜在2月~3月进行定植ꎮ2.4.2㊀定植株数因地制宜ꎬ植苗规格为(1.1m~1.5m)ˑ1.5mꎬ每亩栽植300株/亩~400株/亩ꎬ可间作其他经济林50株~70株ꎮ2.5㊀田间管理2.5.1㊀中耕除草定植后藤茶园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或铺防草布防控杂草ꎬ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ꎮ新栽茶园在插穗萌芽至苗高10cm~15cm时ꎬ及早中耕除草ꎬ每隔1个月除草1次ꎬ7月~8月开始采茶后停止除草ꎮ2.5.2㊀水肥管理新栽藤茶园施足底肥后ꎬ在当年7月第一次采茶前追施1次提苗肥ꎮ成年高产藤茶园宜施追肥3次ꎬ第1次于开春后萌芽前施提苗肥ꎬ第2次于6月施壮苗肥ꎬ第3次于9月初施壮杆肥ꎻ每次每亩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30kg~50kgꎬ以雨后追施为宜ꎮ2.5.3㊀打顶定杆新栽藤茶园主茎长到35cm以上时ꎬ要及时摘心打顶定杆ꎬ抑制主茎生长ꎬ促发基部分枝ꎻ以后每隔10d左右进行一次摘心ꎬ形成丛生状株形ꎮ生长势旺的枝条每次留5~7个腋芽ꎬ生长势弱的每次留3~4个腋芽ꎬ促发分枝㊁控制株高ꎬ以利早日成园采摘ꎮ2.5.4㊀冬季修剪定植2年以上的藤茶园应进行定型修剪ꎮ修剪时间宜在冬季落叶后进行ꎮ修剪以控制株高㊁株形为主ꎬ顶梢短截ꎬ内堂疏枝ꎮ高密度定植的四年生以上的成年藤茶园ꎬ若植株出现长势衰老ꎬ应从植株基部台割ꎬ促其萌发新枝更新树势ꎮ2.6㊀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ꎬ野生藤茶几乎没有病虫害ꎬ但考虑到人工栽培后ꎬ由于行间空地多ꎬ杂草生长快ꎬ比较容易滋生病虫ꎮ此时ꎬ可在每年的冬季喷施0.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封园ꎬ进以降低翌年病虫发生密度ꎮ非采摘季节可根据病害发生的情况使用高毒㊁高效㊁低残留农药如天王星㊁功夫㊁吡虫啉㊁苦参碱㊁鱼藤酮等农药进行防治ꎮ2.7㊀采收2.7.1㊀采摘时间新栽藤茶园一般在第一次摘心打顶定杆后15d~20d开始采摘藤尖幼嫩茎叶制茶ꎬ时间在当年6月中旬前后ꎮ二年生及成年园ꎬ从4月开始采茶ꎬ至11月中旬植株叶色开始转红前结束ꎮ2.7.2㊀采摘部位一般4月~9月采摘的幼嫩藤尖ꎬ用于制作芽尖的原料ꎻ9月~11月采摘成熟的羽状复叶ꎬ用于制作普叶或颗粒的原料ꎮ2.7.3㊀采摘次数成年藤茶园一般每年采摘20~25次ꎬ其中夏秋生长旺季宜每隔7d~8d采摘一次ꎮ3㊀结语藤茶是适宜山区发展的经济作物ꎬ经济收益获得较快ꎮ作为食药同源的经济作物ꎬ藤茶近年来广受关注[10]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ꎬ应注意不能因为过分追求藤茶产量而压缩其他作物的生长空间ꎬ导致其他作物减产而减少收成ꎮ同时ꎬ在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建设中ꎬ从园地选择㊁苗木培育到藤茶采收的任何一个环节ꎬ都对藤茶的产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因此ꎬ要求ꎬ技术人员从藤茶的幼林期开始就严格技术把关ꎬ选择合适的园地土壤㊁合格苗木等ꎬ在后期管理上ꎬ要严格按照藤茶标准化建设技术的指导ꎬ对基地及时中耕除草㊁施肥打顶定干等ꎬ在园林建成后ꎬ对藤茶进行定期管理和整形修剪ꎬ在此基础上ꎬ才能保障藤茶的高效㊁稳产[11-12]ꎮ参考文献[1]石依姗.特色民族药材藤茶质量评价及其袋泡茶工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ꎬ2020.[2]周成河ꎬ许敏ꎬ顿春垚ꎬ等.硒肥浓度对藤茶硒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ꎬ2017ꎬ38(2):127-131. [3]罗文杰ꎬ陈子仪ꎬ张敏.PY-GC-MS法分析显齿蛇葡萄挥发性成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22ꎬ31(12):38-42. [4]许陈思菡ꎬ沈周媛ꎬ袁琢越ꎬ等.藤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J].工艺技术ꎬ2022ꎬ11(10):31-37.[5]黄虹ꎬ罗水忠ꎬ黄兆祥.显齿蛇葡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ꎬ2001ꎬ25(2):134-136. [6]宋纬文ꎬ戴巧玲.藤茶野生转家种栽培技术初报[J].海峡药学ꎬ1997ꎬ9(3):64.[7]易诚.藤茶绿枝扦插技术初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03ꎬ9(1):31-33.[8]郑小江ꎬ刘金龙ꎬ向班贵ꎬ等.显齿蛇葡萄新品种 绿凤[J].园艺学报ꎬ2004ꎬ31(5):701.[9]张朝阳ꎬ黄光昱ꎬ陈永波ꎬ等.藤茶富硒增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ꎬ2018ꎬ57(13):58-59ꎬ63. [10]郭海姣ꎬ刘云ꎬ刘进宝ꎬ等.藤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成药ꎬ2022ꎬ44(8):2595-2601. [11]刘志炜.浅谈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与建议[J].林业科技情报ꎬ2013ꎬ45(1):16-18.[12]刘新波.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J].林业科技情报ꎬ2007(2):18-19.72。

茶业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茶业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茶业高产栽培技术分析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喜爱。

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茶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茶叶的高产栽培技术是茶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将就茶业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选择选择良好的土壤是茶叶高产栽培的关键。

要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以便茶树的根系能够充分伸展。

土壤的酸碱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茶树生长喜欢较酸的土壤,PH值在4.5-5.5之间为宜。

土壤的排水性也要好,以免水分过多导致根系窒息。

在土壤选择时,还需考虑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土壤的肥力直接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和产量,应选择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

土壤的透气性对于根系的呼吸和养分吸收也至关重要,要保证土壤的透气性,避免土壤板结和水泥化。

二、茶树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是茶叶高产栽培的基础。

不同的茶树品种对于光照、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常见的种植地区,适合栽种的茶树品种有: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龙井等。

在茶树品种选择时,还要考虑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茶叶的品质。

优良的品种不仅能够提高茶叶的产量,还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产生更加鲜嫩可口的茶叶。

三、合理的密植和整枝茶树的密植和整枝是茶叶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

适度的密植和整枝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茶树的株密度,提高茶叶的产量。

一般来说,茶树的密植度在亩产量高的茶园中较大,而在亩产量低的茶园中较小。

适度的整枝也能够促进茶树的新梢生长和减少老枝的营养消耗,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

四、科学施肥茶树的施肥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科学施肥能够有效地提高茶树的养分水平,增加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茶树对养分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对氮肥的需求较大,而对磷、钾等微量元素的需求也较为明显。

藤茶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藤茶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院圆园员怨原园猿原圆园 基金项目院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农财发咱圆园员苑暂猿愿 号第 员园员 项 作者简介院李卫东渊员怨远员原冤袁男袁湖北恩施人袁正高职高级农艺师袁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袁渊电话冤员猿怨苑圆源园圆怨园愿渊电子信箱冤
猿远园愿源圆员圆圆岳择择援糟燥皂曰通信作者袁刘淑琴渊员怨愿愿原冤袁女袁助理研究员袁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袁渊电子信箱冤澡凿赠躁澡曾岳泽蚤灶葬援糟灶遥
蕴陨 宰藻蚤原凿燥灶早袁蕴陨哉 杂澡怎原择蚤灶袁匀哉粤晕郧 郧怎葬灶早原赠怎袁悦匀耘晕 再燥灶早原遭燥袁匀哉 月葬蚤原泽澡怎灶袁在匀粤晕郧 悦澡葬燥原赠葬灶早袁 匝陨晕 月葬灶早袁载陨粤晕郧 月葬灶原早怎蚤袁悦匀耘晕 耘袁载陨韵晕郧 匝蚤葬灶袁在韵哉 载怎藻原赠怎葬灶
渊耘灶泽澡蚤 栽怎躁蚤葬 葬灶凿 酝蚤葬燥 粤怎贼燥灶燥皂燥怎泽 孕则藻枣藻糟贼怎则藻 粤糟葬凿藻皂赠 燥枣 粤早则蚤糟怎造贼怎则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 辕 耘灶泽澡蚤 栽怎躁蚤葬 葬灶凿 酝蚤葬燥 粤怎贼燥灶燥皂燥怎泽 孕则藻枣藻糟贼怎则藻 杂藻造藻灶蚤怎皂 粤责责造蚤糟葬贼蚤燥灶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葬灶凿 孕则燥凿怎糟贼 阅藻增藻造燥责皂藻灶贼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陨灶泽贼蚤贼怎贼藻袁耘灶泽澡蚤 源源缘园园园袁匀怎遭藻蚤袁悦澡蚤灶葬冤
关键词院藤茶曰栽培曰产量
中图分类号院杂猿缘怨援源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0439原愿114渊圆园19冤14原0097-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9.14.024
开放科学渊资源服务冤标识码渊OSID冤院
杂贼怎凿赠 燥灶 澡蚤早澡原赠蚤藻造凿 泽贼葬灶凿葬则凿蚤扎藻凿 糟怎造贼蚤增葬贼蚤燥灶 贼藻糟澡灶蚤择怎藻泽 燥枣 粤皂责藻造燥责泽蚤泽 早则燥泽泽藻凿藻灶贼葬贼葬

农业开发藤茶种植及提取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开发藤茶种植及提取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开发藤茶种植及提取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1、项目概述;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与依据;3、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第二章项目背景1、项目的背景;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项目拟建区域的基本情况;4、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项目市场预测与分析1、市场现状的调查;2、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3、产品的价格预测;4、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5、产品市场风险性分析;6、产品的基本营销策略。

第四章项目地点的选址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2、场址选择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第五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2、项目建设总体方案;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4、主要生产技术路线5、原材料、能源消耗;6、项目平面布置与交通运输;7、项目实施计划第六章项目设备与物质采购1、设备采购及说明;2、物质供应。

第七章项目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1、项目区环境现状分析;2、项目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项目运行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4、项目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5、项目运行安全生产分析;6、主要的安全生产措施;第八章项目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总投资估算;2、资金筹措方式与渠道;3、资本金;4、投资使用计划。

第九章项目财务估算1、价格确定原则;2、成本估算;3、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估算4、财务分析第十章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分析;2、生态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结论与建议第十二章附件1、附件:(1)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2)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的批复、协议或证明(3)项目法人证明(营业执照等其他法人资格证明)(4)项目法人关于资本金的承诺书(或银行验资的报告)(5)项目主办单位近3年的财务报表(6)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7)其他附件。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藤茶产业化项目2、项目建设类型:农业综合开发藤茶产业化项目3、主要种植、加工品种:某藤茶4、建设地点:某县经济开发区桂花树工业园、三胡乡、旧司乡、革勒车乡5、建设单位:某藤茶生物有限公司6、法人代表:联系电话:7、技术负责人:联系电话:8、项目建设时间:2009年11月-2014年11月9、项目主管部门:某县人民政府藤茶产业化领导小组(二)建设规模与内容1、藤茶种植面积:20000亩;2、藤茶加工厂:4座;3、年加工藤茶量:2000吨;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与依据《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某县《关于藤茶产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2012]4号《恩施州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使用实施细则》三、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一)主要的技术1、藤茶种植技术:《某藤茶种植技术规程》(DB42/T288-2004)2、藤茶加工技术:《某藤茶》(DB42/T289-2004)3、藤茶提取技术:某民族学院《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藤茶多糖和藤茶多酚的方法》(二)经济指标第二章项目背景一、项目背景本项目是依据某县藤茶资源优势和市场藤茶总黄酮需求状况,通过标准、规模化种植和产品深度开发,可以做长藤茶产业链,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更好地开发利用某藤茶特色资源。

高效栽培技术改进藤蔓植物品质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改进藤蔓植物品质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改进藤蔓植物品质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藤蔓植物作为一类常见的植物,其栽培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比较繁杂。

为了提高藤蔓植物的品质和增加产量,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高效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提升藤蔓植物的生产效益。

一、土壤改良技术良好的土壤条件是藤蔓植物健康生长的基础。

为了改良土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施肥:根据藤蔓植物的需求,合理施肥是保证其生长的关键。

有机肥、复合肥和矿质肥的组合施用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2. 土壤调理剂:添加适量的土壤调理剂,如腐熟的有机物、蛭石等,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透性。

二、病虫害防控技术藤蔓植物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为了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1. 建立生态平衡: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植物和有益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使用农药:选择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以避免药害对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三、高效灌溉技术科学合理的灌溉是藤蔓植物高效栽培的关键。

采用以下灌溉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1. 种植滴灌: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提供适量的水分供应。

2. 利用雨水:在藤蔓植物生长的区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进行灌溉,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四、规范修剪技术适时和规范地进行修剪可以促进藤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一些修剪技术建议:1. 去除枯枝:及时去除植物上的枯枝和病残枝,以保持藤蔓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2. 促进侧枝生长:适当修剪主蔓以促进侧枝的生长,增加果实的产量。

五、正确支撑技术藤蔓植物的生长需要有良好的支撑结构。

以下是一些支撑技术建议:1. 利用支架:在藤蔓植物生长的地区建立合适的支架,为植物提供良好的支撑,防止植株倒伏。

2. 及时修剪:定期修剪植物,控制植株的范围和高度,使其在支撑结构上生长得更健壮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茶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作者:李卫东刘淑琴黄光昱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第14期摘要:以藤茶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插方式、扦插密度、有机肥、覆膜、搭架对藤茶嫩茎叶、普叶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藤茶最佳栽培条件为扦插密度22 500株/hm2、有机肥7 500 kg/hm2、覆膜、搭架。

关键词:藤茶;栽培;产量中图分类号:S359.4;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4-0097-04Abstract: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n-line insertion, cutting density, organic fertilizer, film mulching and scaffolding on the tender stem and leaf yield and leaf yield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conditions for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in the experimental range were 22 500 strains/hm2 of cuttings, 7 500 kg/hm2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mulching and scaffolding.Key words: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cultivation; yield藤茶,俗稱端午茶、藤婆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的茎叶加工而成。

茶色泽绿,起白霜,初入口微苦,回甘快而持久。

它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保肝护肝、降脂降压等作用[1-5]。

目前藤茶的栽培方式有仿野生栽培、棚架栽培[6]、矮密丰栽培[7]等,都是先经过苗床育苗再进行扦插[8-10],本研究立足于藤茶特色产业发展,针对育苗扦插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开展包括大田直插、扦插密度、有机肥、覆膜和搭架等内容的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探寻藤茶最佳栽培条件,为藤茶的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直插方式试验地点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恩施州)恩施市龙凤镇,扦插密度和有机肥试验地点在恩施州来凤县绿水乡,覆膜和搭架试验地点在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土壤类型均为壤土。

1.2; 试验材料藤茶扦插苗(2年生枝条);有机肥(符合行业标准NY/T394);黑色膜(0.12 mm以上的厚度);竹条。

1.3; 搭架方法间距1 m搭架,架两侧离地约20 cm处和正中间用细木杆或竹竿固定,固定处用塑料扎线带绑实(图1)。

1.4; 方法1.4.1; 直插方式试验; 试验地按110 cm划线起垄,施用有机肥7 500 kg/hm2,覆膜。

厢面居中单行打孔扦插,株距40 cm,每公顷扦插22 500株,试验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6个小区,每个小区500株,随机排列,每个小区四周间隔至少1 m作为保护行。

A处理在藤茶落完叶后,将枝条剪下贮存在假植大棚中,等第二年春天萌芽一批扦插一批,B处理是现剪现插。

1.4.2; 扦插密度试验; 试验地按110 cm划线起垄,施用有机肥7 500 kg/hm2,覆膜。

试验设4个处理,其中A、B、C处理厢面居中单行打孔扦插,D处理厢面双行打孔扦插,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100 m2,随机排列,每个小区四周间隔至少1 m作为保护行。

A处理扦插株距为60 cm,每公顷扦插15 000株,B处理(B1、B2、B3)扦插株距为40 cm,每公顷扦插22 500株,C处理(C1、C2、C3)扦插株距为30 cm,每公顷扦插30 000株,D处理(D1、D2、D3)扦插株行距为40 cm×20 cm,每公顷扦插45 000株。

1.4.3; 有机肥试验; 试验地按110 cm划线起垄施肥,覆膜。

厢面居中单行打孔扦插,扦插株距为; ;40 cm,每公顷扦插22 500株。

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100 m2,随机排列,每个小区四周间隔至少1 m作为保护行。

A处理施肥量为3 750 kg/hm2,B处理施肥量为7 500 kg/hm2,C处理施肥为15 000 kg/hm2。

1.4.4; 覆膜试验; 试验地按110 cm划线起垄,施用有机肥7 500 kg/hm2。

厢面居中单行打孔扦插,扦插株距为40 cm,每公顷扦插22 500株。

试验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6个小区,每个小区100 m2,随机排列,每个小区四周间隔至少1 m作为保护行。

A处理覆膜,B处理不覆膜。

1.4.5; 搭架试验; 试验地按110 cm划线起垄,施用有机肥7 500 kg/hm2,覆膜。

厢面居中单行打孔扦插,扦插株距为40 cm,每公顷扦插22 500株。

试验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6个小区,每个小区100 m2,随机排列,每个小区四周间隔至少1 m作为保护行。

A处理搭架,B处理不搭架。

1.5; 田间管理和采收扦插后,保持土壤在整个生长期湿润,注意中耕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

进入采收期后,所有小区每10~12 d集中采样一次,分别记录小区嫩茎叶和普叶采收量,直至采收期结束。

2; 结果与分析2.1; 直插方式对藤茶成活率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种直插方式差异较大,通过假植后的藤茶直插成活率(93.0%)比现剪现插的藤茶成活率(82.1%)高10.9个百分点,选取萌芽枝条进行扦插相当于对苗子进行了一次优选。

2.2; 扦插密度对藤茶嫩茎叶、普叶产量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密度是影响藤茶产量的重要因素,密度为22 500株/hm2时,嫩茎叶和普叶的产量最高,嫩茎叶产量平均值为760.5 kg/hm2,普叶产量平均值为6 159.0 kg/hm2。

当密度降为15 000株/hm2时,嫩茎叶和普叶产量明显降低,当密度增至30 000株/hm2时,嫩茎叶和普叶产量稍有降低,当密度继续增至45 000株/hm2时,嫩茎叶和普叶产量继续降低。

密度过高时,总有一些枝条被遮住,缺乏阳光,不透气,影响产量,厢面双行扦插更是如此,并排的两株藤茶大都是一株长势好,一株长势差。

2.3; 有机肥对藤茶嫩茎叶、普叶产量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机肥对藤茶的产量影響很大,嫩茎叶和普叶的产量随着有机肥力的增加而增加,虽然当肥力为15 000 kg/hm2时,产量最高,但是人工和肥料成本相应增加,且藤茶叶片过于肥大,做茶不易成形,嫩茎叶也粗壮些,水分含量高,成品茶白霜少,品相不佳。

因此,在本试验中施有机肥; 7 500 kg/hm2为最佳。

2.4; 覆膜对藤茶嫩茎叶、普叶产量的影响从表4中可以看出,覆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覆膜的藤茶嫩茎叶平均产量为714.0kg/hm2,普叶平均产量为5 853.0 kg/hm2,相比不覆膜的而言嫩茎叶产量增产111.0 kg/hm2,普叶产量增产1 360.0 kg/hm2,覆膜鲜叶产量比不覆膜的增产18.4%,地膜可以保温保湿,还可以防杂草、防冻害、防部分病虫害,不仅能提高产量,还可以降低除草成本,因此选择覆膜处理。

2.5; 搭架对藤茶嫩茎叶、普叶产量的影响从表5中可以看出,搭架对藤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搭架的嫩茎叶平均产量为721.5kg/hm2,普叶平均产量为5 892.0 kg/hm2,相比不搭架的而言嫩茎叶产量增产103.5 kg/hm2,普叶产量增产987.0 kg/hm2,搭架的嫩茎叶产量比不搭架增产16.8%,普叶产量增产20.1%。

搭架的藤茶透气性更好,阳光更充足些,采摘面也更广,产量更高,因此,藤茶栽培时选择搭架。

3; 小结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藤茶高产标准化最佳栽培条件为直插扦插密度22 500株/hm2、有机肥7 500 kg/hm2、覆膜、搭架。

不经过苗床育苗进行直插的枝条成活率达到93%,而且相比传统的育苗扦插,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生产劳动力和成本,提高了藤茶经济效益。

从试验中也可以看出,扦插密度和有机肥是影响藤茶嫩茎叶、普叶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密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影响藤茶的产量,当密度为2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嫩茎叶产量达到760.5 kg/hm2,普叶产量达到6 159.0 kg/hm2。

虽然施肥量越高,藤茶产量就越高,但施肥量过高时藤茶叶片过于肥大,做茶不易成形,嫩茎叶也粗壮些,水分含量高,成品茶白霜少,品相不佳,因此在本试验中施肥7 500 kg/hm2为最佳。

从试验中还能看出覆膜与搭架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覆膜增产18.4%,搭架增产16.8%,增产的原因是因为地膜可以保温保湿,防杂草,防冻害,防部分病虫害,而搭架是让藤茶透气性更好,阳光更充足,另外也增大了采摘面。

参考文献:[1] 薛; 慧.恩施来凤藤茶微量元素的分析及其保健功能探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8):56-58.[2] 刘胜贵,张祺麟,李; 娟.显齿蛇葡萄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J].氨基酸生物与生物资源,2006,28(2):12-14.[3] 钟正贤,陈学芬,周桂芬,等.广西藤茶中杨梅树皮素的保肝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5):11-13.[4] 李玉山,谭志鑫,李; 田,等.藤茶对大鼠高血脂和心肌酶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6,28(6):506-509.[5] 覃洁萍,钟正贤,周桂芬,等.双氢杨梅树皮素降血糖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1,18(5):351-353.[6] 郁建平,郁浩翔,范家佑,等.武陵藤茶育苗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49-51.[7] 郑小江,向班贵,刘美安,等.藤茶种植技术规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93,710.[8] 龙佰添,陈晓菲,吴齐仟.藤茶驯化栽培技术初报[J].福建农业,2015(4):73.[9] 马传广.韭山藤茶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8(1/2):48-49.[10] 易; 诚.藤茶栽培与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47-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