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9日一天一练+八上+第三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章节测试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章节测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选题1.如图是工人将重160 N的物体匀速放下的过程,已知物体下降的距离为3 m,用时3 s,工人的拉力为50 N, 工人质量为50kg (物体未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设此时工人放绳的速度为vl,滑轮组的效率nl ;如果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的机械效率为U2,已知亿=¥3 (物体在水中仍匀速下降,动滑轮不会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 N/kg)设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物体所受的浮力为F浮,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F2.则()C.F2 =525 ND. F 浮=120 NA.vl=l m/sB.n1=62. 5%o2.位于万石植物园的钟鼓索道全长1000多米,乘客坐在上升的缆车里,能欣赏到厦门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世贸双子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双子塔”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双子塔”为参照物,缆车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缆车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双子塔”是向上运动的3. 一个物体在1分钟内运动了66米的路程,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A. 1. lm/sB. 1. lkm/hC. 66m/sD. 66km/h4,在用斜面和正方体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长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第1页共6页如图所示,已知木块的边长是5cm,由图可估算该木块从位置A 到位置B 的过程中木块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5 .利用图象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图象描述正确的是()6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7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C. 16cm/sD. 19cm/sA.身高约为160dm C.步行速度约为lm/s B. 体重约为100ND.脉搏跳动约为60次/s水沸腾时温度--时间图象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定值电阻电流--电压图象电压一定电流-电阻图象C.全新的2B 铅笔长约18cm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1mm8 .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4s,平均速度为30m/s ;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物体在全程 中的平均速度为( )9 .请根据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11.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 、B,其运动距离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 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② t=0时刻,A 在0点,B 在距离0点5m 处③ 从第3s 开始vA>vB, 5s 末A 、B 相遇④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CA. 25 m/sB. 24 m/sC. 12. 5 m/sD. 50 m/sA. B. C. D.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乙船可能静止 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乙船可能向左运动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 4, 运动时间比为2: 1,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A. 3: 2B. 1: 3C. 4: 3D. 3: 1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填空题12,小李在一次体育考试中,50 m米跑的成绩是8.0 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m/s;在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m.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5m/sB.9m/sC.12m/sD.15m/s2.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3.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A.9:8B.8:9C.2:1D.1:24.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小刚站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匀速下楼时,以扶梯为参照物,小刚是运动的B.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观察到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可能以他自己为参照物C.正在给战机加油的空中加油机,以战机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D.4×100m接力赛时,正在交接棒的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相对运动5.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遂宁6月平均气温约50℃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约5m/s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D.教室内课桌高约40cm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 cm/s7.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8.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二、多选题9.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不变时,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通过的路程就越大C.路程不变时,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10.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可能向左运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1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出沿同一公路驶往乙地,4h后,两车同时开到相距甲地100km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这4h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100km路程上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前60km路上两车平均速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D.在前2h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12.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华跑得快C.8s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都是5m/s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13.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m/sC.同学们800m赛跑用时约2minD.手指甲的宽度约1.0mm14.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人运动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下列关于在这段路程中,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直在做匀速运动B.甲一直在做匀速运动C.1﹣2min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D.2﹣4min内,甲的平均速度为0三、填空题15.测定沿斜面运动的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测量路程用________;测时间用________,测得斜面全长为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它的底端所用的时间为5s,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用时间为3s,请你将数据填入下表.________16.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同步作业新版北师大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章末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引爆炸药,引线燃烧速度0.8cm/s,爆破安全距离至少100m,当引线是40cm长时,引爆点炮手安全跑动速度是()A.等于2m/s B.小于2m/sC.大于或等于2m/s D.任意值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同学借助于如图3—1甲、乙所示中汽车行驶的结果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图3—1①借助图甲,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②借助图甲,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花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③借助图乙,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④借助图乙,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3、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2/3,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6,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5:9 B.5:4 C.4:5 D.9:54、、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5、短跑运动员5 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6、目前航天飞机都是绕地球做近轨道飞行的,即一般在地球上空300km~700km的范围内飞行,如图3—2所示,设航天飞船在赤道上空绕地飞行一周的时间为90min左右,则航天飞船里的宇航员在24h内看见日出的次数约为()A.0.38 B.2 C.8 D.16图3—27、甲乙汽车同时从相距10km的两地出发,相向匀速直线运动,甲速为54km/h,乙速为10m/s,它们相遇时 ( )A.两车通过路程相等 B.甲车比乙多走2kmC.甲比乙车少走1km D.甲走7km,乙走3km8、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 m/s的是 ( )久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巴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9、某同学用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 m,需40 s的时间,若以正常的速度用6 min 30 s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10、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 s 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 m/s B.10 m/sC.5 m/s D.无法确定11、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12、小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m/s,小陈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4m/s,这说明A.上学时,小李骑车比小陈快B.小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陈家到学校的距离远C.小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陈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少D.任何时候小李骑车的速度都比小陈快13、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 m决赛中,前300 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 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二、思考于表达(每空2分,共26分)14、我们平常说的“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
初二数学上册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第三章练习题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解:选择 D。
2. 解:选择 C。
3. 解:选择 A。
4. 解:选择 B。
5. 解:选择 C。
6. 解:选择 D。
第二节解答题1. 解:(1) 题目要求找出与3x+4 有关系的值,我们可以看到当x=1 时,3x+4=3×1+4=7。
所以答案是 7。
(2) 题目要求找出与 2x-5 有关系的值,我们可以看到当x=3 时,2x-5=2×3-5=1。
所以答案是 1。
(3) 题目要求找出与 3x-2x有关系的值,我们可以看到当x=2,x=1 时,3x-2x=3×2-2×1=4。
所以答案是 4。
2. 解:(1) 题目给出了x=4,代入方程x=2x+5,得到x=2×4+5=8+5=13。
所以答案是x=13。
(2) 题目给出了x=2,代入方程x=x+5,得到x=2+5=7。
所以答案是x=7。
(3) 题目给出了x=3,代入方程x=2x+1,得到x=2×3+1=7。
所以答案是x=7。
3. 解:(1) 题目给定的两点坐标为(2,6)和(5,10),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直线的斜率来求解。
直线的斜率可以用公式x=(x_2-x_1)/(x_2-x_1) 来表示。
代入给定的坐标点,我们可以计算得到:x=(10-6)/(5-2)=4/3。
所以答案是斜率x=4/3。
(2) 题目给定的两点坐标为(3,8)和(6,14),同样可以通过计算斜率来得到答案。
代入坐标点计算得到:x=(14-8)/(6-3)=6/3=2。
所以答案是斜率x=2。
(3) 题目给定的两点坐标为(1,3)和(4,9),计算斜率可以得到:x=(9-3)/(4-1)=6/3=2。
所以答案是斜率x=2。
第三节计算题1. 解:(1) 题目要求求解 3×(2-4)+5×(6-3) 的值。
根据运算法则,我们可以逐步计算:3×(2-4)+5×(6-3)=3×(-2)+5×3=-6+15=9。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1.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表示。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也叫绝对零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每10格是,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1、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3、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相平。
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 37.5℃和 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变为叫做熔化,要热;从变为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热。
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热、但温度,同样凝固时要热,但温度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_________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汽化和液化物质从变为叫做汽化,汽化时要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蒸发:(1)是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练习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练习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 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 _______;(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 _______;(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 __,丙__________.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16.8℃高_________.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 __表示该物体温度.5、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6、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9、某温度计上标有的测量范围是- 10℃~150℃,但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8℃,则这支温度计实际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 ____.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1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 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13、如图所示的非晶体凝固曲线,说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在此过程中,非晶体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14、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_________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___ ________.15、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大量吸热,但温度_______ ______.16、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高.17、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_______ ______.18、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B.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19、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A.石蜡B.固态酒精C.玻璃D.松香20、海波的熔点是 48℃,那么48℃的海波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21、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质量增多B.冰质量增多C.水和冰质量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2、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持续上升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2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是()A.没有吸收热量B.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C.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D.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汽化25、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盆中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27、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2017年10月09日 名著《西游记》知识竞赛题目

西游之路——2018届早九《西游》知识竞赛(说明: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
95分以上(含),为佛祖级,85-94分为菩萨级,70-84为罗汉级,60-70分为和尚级,其余为比丘级。
答案请正确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无效。
)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般公认的创作年代和作者是:A.宋代的苏东坡B.唐代的玄奘法师C.明代的吴承恩D.宋末元初邱处机2.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据说是作者根据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故事创作的,此外,中国古代还有其他几本《西游记》,其中和玄奘取经的故事无关的一本是:A.《大唐西域记》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D.《长春真人西游记》3.中国明清小说中有四部作品最为有名,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类别。
其中《西游记》是()的代表。
A.爱情传奇B.历史演义C.神魔小说D.英雄传奇4.《西游记》将我们的世界分为四块独立的大陆,其中我们的主人公孙悟空的家乡是:A.东胜神洲B.西牛贺洲C.南赡部洲D.北俱芦洲5.唐僧则居住在()A.东胜神洲B.西牛贺洲C.南赡部洲D.北俱芦洲6.孙悟空的本领中哪一项不是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A.筋斗云B.七十二变C.火眼金睛D.长生不老之道7.孙悟空的武器是“如意金箍棒”,它的重量是()A.三千六百斤B.七千二百斤C.一万三千五百斤D.三万六千斤8.大闹天宫时孙悟空和二郎神杨戬赌斗变化,下面这些选项中都是孙悟空变化的一组是:A.麻雀雀鹰鱼儿C.水蛇灰鹤鱼儿B.麻雀鱼鹰花鸨D.麻雀花鸨水蛇9.下面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首歌词,所说故事是在()发生的。
“乌云压顶夜森森,塔铃儿响声声。
夜色昏暗灯儿不明,知是宝塔第几层。
一片禅心悲众僧,师徒扫塔情殷殷。
驱除妖雾乾坤净,换来晴空月儿明。
”A.乌鸡国宝林寺B.车迟国智渊寺 C.祭赛国金光寺D.金平府慈云寺10.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称呼有好几种,他最不喜欢的是()A.齐天大圣B.美猴王C.弼马温D.泼猴子11.唐僧取经多灾多难,到拿到有字真经,准备返回长安的时候,他已经经历了()A.72难B.81难C108难D.80难12.孙悟空在降妖的时候经常钻到妖精的肚子里去,这里面铁扇公主应当是最著名的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一日一练】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钨固态氢固态氦熔点/℃-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纯金掉入铜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2、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3、如图所示,四个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5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5、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6、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7、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冰的熔点是0℃ B.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C.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8、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9、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10、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0月08日八上第三章一天一练
一.作图题(共8小题)
1.入射光线AB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请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晚上,游泳池底的灯光亮起,请画出池底一盏灯发出的一条光线
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
3.请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
4.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在练功房一侧的墙壁上装有一块平面镜,某同学
从A点用一激光笔向镜面照射,在天花板的B点看到一光斑,请画出该光斑形成的光路图;
(2)画出图乙从S点射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5.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6.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7.在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8.画出图中AB的像.
2017年10月08日八上第三章一天一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作图题(共8小题)
1.入射光线AB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请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
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2.晚上,游泳池底的灯光亮起,请画出池底一盏灯发出的一条光线
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
【分析】先过折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定律进行作图,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再根据折射定律进行作图,即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
过入射点垂直于分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作出反射光线;
再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考查对光的反射光路和光的折射光路掌握情况,本类型题的
关键是在熟记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基础上进行作图.
3.请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S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眼睛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解答】解:选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与人眼的连线交平面镜于点为入射点,从而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和入射点连线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需要注意的是,像位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4.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在练功房一侧的墙壁上装有一块平面镜,某同学从A点用一激光笔向镜面照射,在天花板的B点看到一光斑,请画出该光斑形成的光路图;
(2)画出图乙从S点射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分析】(1)根据对称法,先找到A的对称点即A的像点,再连接对A的像点和B,找到入射点,从而画出入射和反射光线.
(2)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
(1)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A的像点A',连接A'B,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再连接A与入射点连线为入射光线,B与入射点连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和凹透镜对光线作用的作图,注意作
图要规范,实线与虚线要分清.
5.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分析】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
【解答】解:第一个图中入射光线是平行的,而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即透镜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
第二个图中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靠近了主光轴,即透镜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如图所示:
.【点评】该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
6.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分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的;
过光心的.根据每一条特殊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的特点画出对应的出射光线.
【解答】解;
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变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7.在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分析】判断透镜类型的关键是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如果光线被会聚了就是凸透镜,如果光线被发散了就是凹透镜.
【解答】解:第一个图中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会聚,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
第二个图的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这个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镜.
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光学元件的光学特点.
8.画出图中AB的像.
【分析】AB处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所成的像与物同侧,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画出两条折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据此画出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
【解答】解:
过A画平行于主光轴光线,该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画通过光心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A′就是A点的像,过A′做主光轴的垂线,垂足B′为B点的像,连接A′B′为AB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