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件——第五章:OSPF协议

10
5.3 配置OSPF
配置基本的OSPF不像RIP那样简单,它实际上非常复杂,每次操作可能都会面对允许 在OSPF中应用的许多选项。教学中只考虑单区域OSPF的配置。 下面的两个要素是OSPF配置中的基本元素: ① 启用OSPF ② 配置OSPF地区
Bellman-Ford 支持 周期性组播 跳
15 慢 是 否(只是平面) 路由表更新
RIPv1 距离矢量 不支持 不支持 自动汇总
Bellman-Ford 不支持 周期性广播 跳
15 慢 否 否(只是平面) 路由表更新
OSPF的设计
7
左图给出了典型的OSPF简易设计。其中 每台路由器是如何连接到主干网上的, 此主干网被称为区域0,或主干区域。 OSPF必须要有一个区域0。而且如果可能, 所有的路由器都应该连接到这个地区。 那些在一个AS(Autonomous Syetem,自 治系统)内部连接其他区域到此主干网 的路由器,被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这些路由器至少有一个接口必须在区域0 中。
11
5.3.1 启用OSPF
用于激活OSPF路由进程的命令是: Lab_A(config)#router ospf ? <1-65535> 它是一个纯粹的本地化数值,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它不能从0开始,它起始的最 小值只能为1。
12
5.3.2 配置OSPF区域
一个OSPF基本配置的实例: Lab_A#config t Lab_A(config)#router ospf 1 Lab_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0.255.255.255 area ? <0-4294967295> OSPF area ID as a decimal value A.B.C.D OSPF area ID in IP address format Lab_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0.255.255.255 area 0
第5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Page 27
用户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T2 数据 链路
层 物理层
5.3.3 TCP/IP参考模型
当今规模最大、覆盖全球的Internet并未使用OSI标准,
而是采用了TCP/IP协议,因此TCP/IP也被称为“事实上
的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
P129
源主机
目的主机
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按通信传播方式划分
点-点式网、广播式网
按通信速率划分
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
按使用范围划分
公用网、专用网
Page 8
5.2 通信技术基础
5.2.1 概述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消息所包含的内容,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而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或电磁的编码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以用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 种方式表示
Page 35
5.4.4 MAC地址
在局域网中,用于标识网络硬件地址 的是MAC地址,即介质访问控制 (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也 叫物理地址。
P135
Page 36
5.5 广域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它 是在一个很大的物理范围内建立的 计算机通信网。通常所覆盖的范围 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超越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于全球。
目录
5.1 网络基础 5.2 通信技术基础 5.3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5.4 局域网
5.5 广域网 5.6 网络互连设备与操作系统
Page 1
5.1 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
软件,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计算机 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目的是实
现共享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第5章 习题答案

1.广义的网络互连可以在那几个层次上实现?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网络互连设备?答:广义的网络互连包括:物理层的互连、数据链路层互连、网络层互连、高层互连。
1)物理层的互连是在不同的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
物理层的连接设备主要是中继器。
2)数据链路层互连是在网络之间存储转发数据帧。
互连的主要设备是网桥。
3)网络层互连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转发分组。
互连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
4)传输层及以上各层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
实现高层互连的设备是网关。
2.为什么说因特网可以在不可靠的网络层上实现可靠的传输服务?答:因为因特网的网络层使用数据报通信,没有应答,重传等保证机制,所以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服务;因特网的可靠传输服务主要由TCP协议来完成,TCP协议不仅保证可靠传输,还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服务,这样TCP与IP协议的结合就可以完成可靠的网络传输服务。
3.有人说,既然局域网接入因特网需要使用路由器,而路由器已经能完成本地网络与因特网之间的连接问题,何必还要使用NAT或PAT?请你对这个疑问做出合理的解答。
答:(略)4.因特网中存在三种地址和两种地址转换机制,这两种机制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这三种地址存在的意义何在?答:因特网上普遍存在的三种地址分别是主机域名,IP地址和局域网卡上的MAC地址,两种地址转换机制分别是DNS(用于完成主机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应用)和ARP(完成局域网内主机IP到MAC地址的转换,是一种局部性的应用)。
存在的意义是主机域名可以帮助人们记忆网络主机地址,因为它是用英文拼写,IP地址则是完成TCP/IP网络通信所必须,是用IP地址可以唯一性的确定通信所需的网络主机或路由器,所有域名也必须转换成IP地址之后才能用于网络通信。
MAC地址是网卡的物理地址,它由48位二进制数表示。
MAC地址是网卡的物理地址。
每块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虽然此地址没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软件的方法欺骗系统。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5
⑵ 网桥的功能
④网桥具有网络管理功能,对扩展网络的状态进行监督,以便 更好地调整网络拓扑逻辑结构,有些网桥还可以对转发和丢失的帧 进行统计,以便进行系统维护。
⑶ 网桥的分类
①目前的网桥标准有两个,分别由IEEE的802.1与802.5两个分 委员会制定,它们的区别在于路由选择策略不同。基于这两种标准 有两种网桥: ·透明网桥 透明网桥由各网桥自己来决定路由选择,局域网上的各节点 不负责路由选择。 ·源路由选择网桥 源路选网桥由发送帧的源节点负责路由选择。网桥假定每个 节点在发送帧时,都已经 清楚地知道发往各个目的节点的路由, 源节点在发送帧时需要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8
4、路由器
⑶路由器的分类
②按照性能和价格高低,路由器可分为: 高端路由器:通常,背板交换能力大于20Gbps,包交换能力大于20 Gbps的路 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 中端路由器:介于高、低端之间的路由器称为中端路由器。 低端路由器:包交换能力小于1 Gbps的路由器称为低端路由器。 高端路由器是线速路由器,能以媒体速率转发数据报,中低端路由器是非线 速路由器。 ③从网络的位置划分,路由器可分为: 核心路由器:核心路由器位于网络中心,通常使用高端路由器,要求快速的包 交换能力与高速的网络接口。 接入路由器:接入路由器位于网络的边缘,通常使用中低端路由器,要求相对 低速的端口和较强的接入控制能力。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14
6、 交换机
⑸ 交换机的分类
⑴按适应的网络,交换机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令牌环交换机、FDDI交 换机、ATM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等。 ⑵根据交换所完成的功能在OSI参考模型中的层次,可分为第二层交换 机、第三层交换机和第四层交换机。 ⑶按照网络构成方式来分,可将交换机分为核心层交换机、会聚层交 换机和接入层交换机。
第5章无线局域网

802.11网络的基本元素——BSS
基本服务集BSS:Basic Service Set,将无线局域网进行结构化的 划分后,每个单元称为一个BSS
5.1.3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 基本服务集和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类型
Stations (STA):任何的无线终端设备 AP (Access Point):一种特殊的STA SSID:Service Set ID 服务集识别码
常见有PCI接口、Mini PCI接口、PCMCIA接口、 USB接口。
2.无线路由器的选择
(1)采用的无线网络标准 IEEE 802.11b:家庭用户以及各种小型局域网用户
适用 IEEE 802.11g:兼容IEEE 802.11b IEEE 802.11n等
(2)有效传输距离 对于无线网络设备而言相当重要,影响联网效果。 实际应用应看重信号穿透能力,可采用天线或其它提高发 射功率的方法。
ESS (Extended Service Set):是采用相同的SSID的多个BSS 形成的更大规模的虚拟BSS
2. 对等无线网络
WLAN有两种主要的拓扑结构 对等无线网络:无基础设施拓扑结构 结构化无线网络:有基础设施拓扑结构,基础设施
是指用户已经建立的有线局域网或无线基站。
对等无线局域网又称为临时结构网络或特定结构网络(Ad Hoc Networking),这是因为无线站点之间的连接都是临时 的、随意的、不断变化的,它们在互相能到达的范围内动态 地建立并配置它们之间的通信链路。这种拓扑结构对于小型 无线网络来说,是一种最方便的连接方式,最适用于需要临 时搭建网络的场合,如运动会、展览会、抢险救灾等。
(3)红外线技术 红外线是一种光线,具有普通光的性质,可以以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测试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测试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单项选择题1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A.OCTOPUSB.ARPANETC.DATAPACD.Newhall2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从()的观点而来的。
A.广义B.狭义C.资源共享D.用户透明3在计算机网络中完成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A.通信控制处理机B.通信线路C.主计算机D.终端4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A.总线型拓扑B.环型拓扑C.星型拓扑D.网状型拓扑5()是指在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一个单位或部门)内,将各种计算机与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A.广域网B.城域网C.局域网D.公用数据网6()是指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通信标准。
A.接口B.层次C.体系结构D.网络协议7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A.网络层B.传输层C.数据链路层D.表示层8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A.比特序列B.分组C.报文D.帧9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对应的是()。
A.主机-网络层B.应用层C.传输层D.互联层10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协议。
A.传输层B.互联层C.主机-网络层D.应用层2.简答题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1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1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14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5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16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17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18请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1.单项选择题1()是指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A.单工通信B.半双工通信C.全双工通信D.同步通信2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第5章 网络的扩展与互连技术

(1) 中继器——常用于局域网的扩展,在物理
层实现互连。
(3) 网桥——主要用于局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 互连,是一种在数据链路层实现互连的存储转发设 备。 (4)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 路层,过滤、转发和涌出基于每帧目的端地址的帧 的网络设备。
(5) 路由器——是用来连接多个不同的网络或 网段,它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它决 定网络通信能够通过的最佳路径。 (6) 网关——是用来连接两个协议差别很大的 计算机网络,又称为网络协议转换器,它工作在OSI 模型
接收通过RS-232接口从计算机或终端送来的数据。 这些数据被调制为具有音频频段的模拟信号送入电 话线。接收端的调制解调器解调信号,生成数字信 号送入计算机或终端。
图5-7 RS-232和调制解调器
1.内置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有内置式和外置式,内置式和普通 的计算机插卡一样,都称为传真卡,外置式的却只 能叫做调制解调器或Modem了。如图5-8所示。
且也是集线器的理想替代物。 与网桥和集线器相比,交换机从下面几方面改进 了性能: (1)通过支持并行通信,提高了交换机的信息吞 吐量。 (2)将传统的一个大局域网上的用户分成若干工 作组,每个端口连接一台设备 或连接一个工作组, 有效地解决拥挤现象。这种方法人们称之为网络微 分段(Micro一segmentation)技术。 (3)虚拟网(VirtuaI LAN)技术的出现,给交 换机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4)端口密度可以与集线器相媲美,一般的网络 系统都是有一个或几个服务器,而绝大部分都是普 通的客户机。
5.2.1中继器(REPEATER)
《_网络互连技术与实训》-第5章三层交换技术

•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st,最短路徑優先) 是有IETF開發的一種基於鏈路狀態的內部網關協議, 用來替代存在問題的RIP協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H3C設備的配置命令
•
2.思科設備的配置命令
5.3 訪問控制列表
1.H3C的ACL功能配置步驟
•
2.思科的ACL功能配置步驟
•
5.4.1 VRRP概述
5.4.2 VRRP的配置
• •
1.H3C設備的VRRP配置 2.思科VRRP配置
5.5 DHCP中繼
5.5.1 DHCP中繼的基本原理
5.5.2 DHCP中繼的配置
• •
1.H3C設備的DHCP配置 2.思科設備的DHCP配置
5.2 路由實現
• · 對於局域網來說,經常使用的動態路由協議主要有 RIP和OSPF。
•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資訊協 議)是一種較為簡單的內部網關協議,主要用於小規 模網路之中,由於實現較為簡單,配置維護也比較方 便,因此在實際組網中被廣泛地應用。
•第 5 章 • 三層交換技術
5.1 5.2 5.3 5.4 5.5
三層交換技術簡介 路由實現
訪問控制列表
設備備份技術 DHCP中繼
5.1 三層交換技術簡介
5.1.1 三層交換的特點
5.1.2 三層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5.1.3 三層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 1.H3C設備的配置命令
•
2.思科設備的配置命令
5.4 設備備份技術
• · 對於一個高可用和高可靠的園區網路,主要關心3 個方面技術。 • ① 鏈路的備份技術—在上一章中我們提到了鏈路 備份技術主要包括鏈路聚合、RRPP、Smart Link 3種 技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微波无线传送(略) 它是采用无线电或红外技术将一个 节点或一组节点连接到局域网主体, 它一般是有缆网络的一个扩充部分, 而非替代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能 够有很多不同的体系结构,且很难 给它们分类。无线网有高速、长距 离特点,因此它可以布置在不适宜 同轴电缆布线或人们需要移动的地 方。例如:如果没有通过某个建筑 结构的权利,那么就无法安装电缆, 这时无线连接就可派上用场。
2013-7-9
31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3)信元交换(略) 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 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 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 并行运行。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 155M、622M甚至数GB的转送能力。
2013-7-9
32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2013-7-9
胡振山讲义
34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拥塞控制实现: 向高速结点发送“假”冲突,迫使 它进入后退状态,暂停数据发送, 从而使得集线器得以腾空缓冲区。 如果端口B识别出它的缓冲区快满时, 即发送拥塞模式信号给发送结点。 发送结点则按冲突原则中断发送, 进入标准后退状态。发送结点将保 持此状态,直至端口B腾空内部缓冲 区。
15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集线器的主要作用: 1、连接作用:将多个RJ45连接,同 时可以将双绞线同细缆/粗缆相连; 2、放大信号; 3、当HUB 将测到冲突信号时,产生 JAM信号,防止其他计算机不能监测 到碰撞信号; 4、自动监测故障站点,从网络上隔 离有问题的计算机。
2013-7-9
26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交换式集线器可以同时接收多个端 口信息,并可以同时将这些信息发 向多个目标地址对应的端口。 2、组成 交换式集线器由四个基本元素组成: 端口、缓冲区、信息帧的转发机构 和背板体系结构。
2013-7-9
27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冲突(共享)亦然存在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序论: 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将计算机或 LAN、MAN、WAN连接称为更大范围的网 络。将要涉及中继器、交换机、路由 器和各种不同网连接方法来扩展网络。 本章主要涉及一般互连的方法, 有关利用帧中继、ATM、交换多兆位数 据服务等进行互联的技术,在最后一 章加以介绍。
2013-7-9
1、下一次课内容 讲座: 题目:“计算机网络安全和VPN技术” 北京安泰成发科技公司 李冰先生
2013-7-9
1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5.2.2网桥 网桥(Bridge)是一种在数据链路 层实现的连接LAN的存储转发设备, 它独立于高层协议。换句话说,网 桥 可 以 互 连 诸 如 DECnet 、 TCP/IP 网或XNS网等。
4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技术是 由美国国际标准协会指定标准,带 宽100Mbps,它的每个电缆环长度限 制在约100公里内,节点间距可超过 2.5公里。FDDI体系结构采用一个光 缆环(主、副环)传送数据,两个环 同处于一个物理级数据拓扑结构中, 副环主要目的是在主环出现故障时 提供后备连接。
5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4、卫星(略) 若想在分布很广的局域网段之间传 输数据,可以考虑卫星无线电系统。 通信卫星一般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的 同步轨道,因而其信号可覆盖很大 区域。它优于地面通信线路的是覆 盖面积广阔、易于安装、而且较稳 定。但是,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 传输速率低,二是卫星存在延迟效 应。
21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Hub和中继器工作 在物理层,不负责MAC帧的转换工 作。所以只能连接同种帧格式的网 络连接。
2013-7-9
22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2) 网桥特点 与中继器相比,网桥具有一下特点: 1)以实现不同类型的LAN连接;
2013-7-9
交换式集线器中冲突依然存在,如果 两个接收端口都要向同一个输出端口 转发时,就形成了冲突。但是,这个 冲突相对于共享式集线器来说,无论 是冲突的概率,还是冲突的范围,都 要小得多。
2013-7-9
28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3、交换种类和原理 1)端口交换(略) 2)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交 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介质进行微 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 突域,获得高的带宽. 对网络帧的处理 方式有以下两种:
2013-7-9
20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1)网桥工作原理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层:MAC层和LLC 子层。MAC子层是模块化的,网卡的 驱动程序工作在该子层。上层是LLC子 层。某些网桥是MAC层的网桥,只能 在同构网络中作桥接(比如IEEE802.3 和IEEE802.3网络之间)。工作在LLC 子层网桥可以桥接不同的MAC层,作 帧 的 转 换 ( 例 如 IEEE802.3 和 IEEE802.5之间)。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使用注意事项 (1) 中继器连接的以太网不能形成环; (2) 必须遵MAC协议定时特性,不能将电 缆无限制地连接起来,需要遵守5-4-3 规则。
2013-7-9
14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2.集线器 集线器(Hub)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 它可以转接多个网络电缆,把多个 网络段连接起来,一般大家管原来 的共享总线或称广播式集线器叫做 HUB。大家熟悉的10BaseT标准网络 模式中核心就是集线器,它可以连 接网络的各个节点,使用集线器的 优点是:当网络上的某条线路或节 点出现故障,不会影响网络上其它 节点。
2013-7-9
2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快速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 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 网络帧转送到相应得端口上. *贮存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存储, 然后进行验错和控制.(CRC)
2013-7-9
30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两种方法比较: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 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 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 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16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集线器的特点: 1、网络结构化的重要特征: 集线器是星形结构网络的中心,用 于将多个客户机和服务器连接到一 个中央区的网络上。也就是说,集 线器可以将多个网络段连接起来。 集线器是网络的重要构件,是网络 结构化的重要特征。集线器能将一 个网络段上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扩播 放大后发送到另一网络段上,即具 有中继器的功能。
9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4、多路广播分组穿过不支持该功能 的网络时,该网络必须为每个目的 地重复传送相应的分组。 5、不同网络所采用的不同最大分组 尺寸会带来麻烦。怎样把8,000字 节的分组通过一个仅支持1 500字节 的网络? 6、不同网络的错误流和拥塞控制相 差也很大。 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在网络互连时加 以解决
4、交换机端口速度和类型
尽管当前FDDI和令牌环的集线器产 品已经在市场上出现,然而占优势 的仍是10BASE-T和100BASE-T端口的 交换机。另外,集线器端口也可以 是 100BASE-TX , 100BASE-T4 或 100BASE-FX。
2013-7-9
33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5、交换机缓冲能力和拥塞控制 一般说来,大的缓冲区意味着较 好的性能,但同时价格也就高。 如何控制交换机的缓存溢出? 1)增加缓存大小 问题 2)拥塞控制 许多交换式集线器厂商选择拥塞 控制机制来防止缓冲区溢出的情 况发生。
12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下面详细介绍各种设备。 5.2.1中继器 1. 中继器的特征: (1)中继器两侧必须是同一种介质 访问方法,比如同为CSMA/CD。 (2)中继器通常在一幢楼中使用。 (3)扩展段上的节点地址不能与现 行网段上的地址相同。
13
2013-7-9
胡振山讲义
1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5.1网络互连概述 5.1.1网络互连分类
1、粗缆连接 若各局域网段在物理上靠得较近, 那么网桥、路由器就可以用来延伸 粗缆,并且控制局域网信息传输, 但是很多单位需要几千米以上的距 离连接局域网段,在这种情况下, 粗缆不适用了。
2013-7-9
2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11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3)路由器(Router):工作在网络 层(第三层),在不同的网络间存储 并转发分组,根据信息包的IP地址, 将信息包发送到目的地,可以进行网 络层上的协议转换。 (4)网关(协议转换器):针对高层 协议(包括传输层及更高层次)进行 转换的网间连接器。使处于通信网上 采用不同高层协议的主机仍然可以相 互通信。换句话说,允许使用不兼容 的 协 议 , 如 将 使 用 IPX/SPX 协 议 、 TCP/IP协议的不同系统进行网络互连。
35
2013-7-9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6、转发机构 交换式集线信息帧的转发方法可以 是存储转发式、切入式或改进的切 入式。三种转发机构分别描述如下:
2013-7-9
36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1)存储转发式(store and forword)
23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